紫砂壺用久了,壺內怎麼清洗?怎麼把內壁茶垢都洗去?

我心如佛1


作為一個壺友茶友來回答題主的問題,清洗紫砂壺內部的方法很簡單,在壺裡裝滿水,滴二至三滴的84消毒液,泡一晚上,第二天再用清水煮一煮就可清洗乾淨,這是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這個辦法我也在用,切記泡壺的時候別泡壺外面,否則壺外面的包漿也會被洗掉,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也不這樣洗壺,因為洗的太徹底了,會把你用壺泡茶的功績都洗掉,紫砂壺最大的優點就是助茶的功效,日積月累的茶湯泡養付之東流。

我用純淨水泡茶壺內就比較乾淨,自來水泡茶,一年時間茶垢就會很多了。如果日後還是用自來水泡茶,壺內不用清洗,用開水煮煮就可以了。




盛世觀影記


我的壺用了3~4年了吧,基本上是今天喝完茶馬上倒掉剩茶葉,用清水裡外沖洗乾淨,並沒有刻意的涮洗,偶爾有時候忘記倒剩茶葉和清洗,第二天早上發現了立馬處理,也沒事啊,裡面也沒發現有髒的樣子。個人感覺,養成一個好的講衛生習慣事半功倍。




耕沃土嘯山林飄逸寒宮


我教大家一個簡單且不傷壺的辦法。

紫砂壺具有特殊的雙重氣孔,能透氣但不會透水,這也是大家常說的夏天用紫砂壺泡茶隔夜不餿的主要原因。

正因為這雙重氣孔的特點,紫砂壺經長期泡茶,茶葉中一些細小的有機質,在開水加溫過程中出現的細小無機質,很容易吸附進紫砂壺中。這些物質吸附在壺表,就成為茶漬,容易把壺養花。如果吸附進壺內壁,就容易形成大家熟知的茶山。

宋代是以煮茶為主,對茶山不講究。明代時講究“一人一壺”,每個人都會有專用的紫砂壺,那時的人是直接用嘴對壺嘴喝的,所以那個時期講茶山,認為茶山越厚,用壺人的生活越好,身份地位越高。

明代後期經清代直到現在,大家則講究“分茶制”,一壺數杯,這時才開始提倡壺的使用保養,認為壺內要乾淨。

但紫砂壺的吸附性,決定了茶垢容易堆積,現在人又特別講究乾淨和衛生,於是及時清洗紫砂壺就成了每天的必修課。

網絡上有各種各樣的清洗方法,有的還是有一定的道理,有的則不建議採納使用。

首先一個,不管什麼類型的紫砂壺,請儘量避免使用洗滌劑清洗,洗滌劑一般都是化工的,有異味,且容易被吸附進壺中,很難去除。

其次,你在每天使用完後,請及時清洗,倒出茶葉後,用乾淨自來水清洗後,再用溫水裡外燙遍,倒扣在桌面上,如長期不用,則等陰乾後再合上蓋子,放在陰涼通風處存放。使用中注意以上方法,壺內就很難積茶垢了。

還有一種情況,你如不注意,壺內茶水長時間沒清理,就容易產生異味,這時就很難清理了。我教你一方法:

用廚房裡用的百潔布,沒用過乾淨的清理壺內,然後用開水淋壺內外,給壺加熱,在壺是熱的情況下,再用冷水淋壺內外,利用熱脹冷縮原理,能很容易的清理壺內,多試幾次為佳。

不管你用什麼辦法,壺內或多或少的會有一定量的茶垢,屬於正常現象,無需擔心。紫砂壺的內外,不像玻璃器皿和瓷器,表面本就不光滑。用著舒服,看著順眼就行。





顧建餘紫砂講座


紫砂壺用久了,壺內怎麼清洗?怎麼把內壁茶垢都洗去?回答了★一:題主所提的這點事不叫個事!常用心愛的紫砂壺泡茗茶喝那叫品茗,不緊、不慢、不急、不燥,這叫喝″功夫"茶,是一種享受,一般上好的茗茶在品茗時一般不過七,後面即便仍有些茶色,但茶葉的獨特清香,及到口的"剎頭"蕩然無存了,倘若"茶隱″正濃時,可把原壺"茶根"全部倒掉,重新再來一壺,這是享受的最高境界!這種壺內壁即是有茶垢也無大礙,而且還保持一種茶葉的獨有的"香氣",這是品茶人最講究的、最驕傲的一件事!

★一般喝茶人沒有講究的或偶爾忘記倒掉裡面的"茶根"時,可用溫開水清洗即可!記住一條!千萬別用洗潔淨,或其它化學材料溶劑來洗淨!這樣裡面會留有一種"異味"很難消除掉!無論多好的茗茶也不好喝,難以下嚥!來了客人泡茶時,手不能直接碰到茶葉,因每個人手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異味″,而茶葉最大特點是"吸味"的,放茶時要用″茶匙"等等。

★常喝茶的人一般都瞭解紫砂壺的″礦料"、″性能",筆者再重複一下紫砂礦原料!

★紫泥類:俗稱″天青泥"、″紅棕泥″、″底槽青泥"、″大紅泥",以上原料深藏於宜興"黃龍山"岩層下數百米,在"甲泥"礦層之間。

★本山綠泥類:古名梨皮泥,在礦層中,僅數釐米厚,量很少,俗稱″龍筋"。白麻子泥,紅麻子泥。

★紅泥類:俗稱"朱泥"、"硃砂泥"、″石黃泥",其產量甚稀!

★紫砂壺由於礦泥種類不同,所以燒成的"溫度″不同,一般在1180c左右,天、地、人合一,火的藝術!人間瑰寶!

★附:大清雍正御製《萬年青紫砂粉彩人物畫》賞壺一件,供各位大家、網友品茗朋友欣賞!《金藏寄喻》藏


金藏寄喻


綜合我自己的個人經驗以及一些專業人士的建議和方法,分享如下:

1.有所謂不洗壺養“茶山”之說,但是這一觀點也只是一家之說,從衛生健康的角度來講,容易滋生細菌,不建議這麼做。同時,因為紫砂壺的氣孔結構是其特色,積累茶垢也會影響其透氣性,所以從這一點上說,“茶山”之說也很可能是無稽之談。我把其理解為部分人的特殊偏好,或者是物質匱乏年代中的一種自娛自樂的自我開解的態度吧。

2.洗的方法。往往只用刷子刷比較難以清潔得比較徹底。現在有納米塊、牙膏等多種方法都能比較輕鬆快捷地達到比較好的潔淨度。但是我推薦使用小蘇打浸泡後洗刷的方法。小蘇打是日常生活常見的除垢劑。因為小蘇打本身可食用、無異味,又能達到很好的清潔效果。而牙膏容易留下異味,納米塊容易留下不容易看見的化學顆粒。所以 小蘇打是比較健康又安全的清潔方式。就是用溫水加小蘇打放在壺內浸泡一段時間,再用刷子輕輕刷,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3.日後使用。每次使用完紫砂壺都要清水衝淨內外,壺蓋另放,倒置茶壺並壺口留縫通風,或者正常平放茶壺,安全地放好,直至晾乾壺內,再蓋好蓋子保存好。

以上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


文觀音


建議每一次泡完茶,紫砂壺就直接用清水或者用茶湯,或者用開水把它涮洗乾淨,後晾乾就可以了,不要用其他任何消毒的什麼84啊去做清潔,如非要清洗,就用自己使用的牙膏,這樣既衛生又不會傷到紫砂壺。




乾坤共久貢酒


1、直接清洗

每次喝完茶,先把茶壺裡的茶葉倒乾淨,然後再用清水將茶具清洗乾淨,這是最簡單的一種清洗方法,一般情況下這樣清洗已經足夠了。

2、用牙膏塗抹並清洗茶具

如果喝完茶後不能及時清洗茶壺,等到有時間的時候再清洗茶具,這個時候的茶具已經被上色了,而且拿以將殘留在茶壺表面的茶垢清洗乾淨,這個時候,不妨往茶具上擠少量牙膏,然後用棉花捧將牙膏均勻塗抹在茶具表面,塗抹一分鐘左右就可以用清水將茶具清洗乾淨了,如果不行,那不妨多試幾次。

3、用加熱米醋或小蘇打清洗

如果茶壺裡堆積有較厚的茶壺,那用牙膏也很難清洗乾淨了,這時,不妨試試用小蘇打浸泡或者是用加熱的米醋來清洗,搖晃泡一會,這樣就可以將塵積已久的茶垢清洗乾淨啦。

4、不宜使用粗糙易傷害茶具的清洗工具

清洗茶具時要特別注意的一點,切忌使用一些粗糙,易傷害茶具的清洗工具來刷洗茶具,雖然這樣可以清潔茶具,但是很容易會傷害茶表面的釉質,令茶具越來越薄,茶垢也會慢慢的滲到茶具裡,那樣茶具就會變成茶水的顏色,極難清洗乾淨了。

其實,對於紫砂壺的清潔上也頗為講究,不能盲目的“勤勞”,掌握方法才能更好的養壺。首先觀察壺的表面是否有過油、臘等汙物,若有則需及時清理。

因為紫砂具有透氣性好的優點,若有油汙依附其上,則會則會使紫砂中的透氣孔堵塞。同時,使用紫砂壺不注意清潔,時間久了,壺內會沉積一些茶垢,表面會有油汙等穢物。既影響其美觀,又會出現不衛生的情況,進而影響到我們的健康。而且,如果時間長久便會更加難以清理。

  


宜興紫砂文化鑑賞


我酷愛喝茶,基本每天從睜眼開始,到晚睡前一刻,茶水不斷。

對於題主疑問,我經驗之談:首先,紫砂壺最好一茶一壺,不變,且不建議徹洗;其次,假如不得已須徹洗,建議開水浸泡過夜,次日,燙壺後加半壺即開開水,放入加熱純米醋,蓋蓋棉紗或牙籤封孔(嘴),再即開水外洗壺,兩三分鐘後搖晃壺,內茶垢自脫;茶垢嚴實壺,或許須兩三次此過程。

壺清洗後,最好礦泉開水,每日更換養壺半月後,再重新啟用。

記住,紫砂壺如人,呵護比“清洗”更好。




淺見薄識572579


很多人用紫砂壺有養“茶山”的習慣,認為養好之後即使只倒水不放茶葉也有茶葉的香味,所謂“茶山“就是茶具內壁的垢物長期容放淤積而成。且不說看著就覺得噁心,這種做法還可能危害你的健康。

長時間沒有清洗茶垢的茶具在溼潤環境中會滋生黴菌,也有說含有鎘、鉛、鐵、砷、汞等多種重金屬致癌物質,不管真假吧,總之有茶垢我是不能忍受的。

清除茶垢的方法網上有很多,我曾用過納米海綿和牙膏來清除玻璃杯上的茶垢,效果很好,但對紫砂壺管不管用就不知道了。說到底,還是要養成個隨用隨洗的好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書風法雨


紫砂愛潔,紫砂壺使用之後應將壺內茶湯、茶渣倒掉,並清洗乾淨,待完全陰乾後再妥善保存。保存時應避免放在灰塵、油煙過多的地方,以免影響壺體表面自然光潤的色澤。

有人認為茶汁留在壺內可以養壺,其實功用並不大,因紫砂壺乃吸附熱香茶味之質,涼渣殘味無益於壺。

紫砂壺應該經常擦拭並加以使用,才能煥發材質本身的光澤和特性,達到以壺助茶、以茶養壺的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