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區一年安裝完成45部電梯 直達“治理現代化”

“我們區今年的目標是13臺。一年下來翻了10倍,還是有點小意外。”2019年初,成都市下達“在中心城區老舊院落增設電梯100臺”的民生目標,武侯區至少需要完成13臺。負責電梯報建、審批的武侯區住建交局工作人員陳步宇說,“其實不少小區幾年前就有意加裝電梯,但真正來辦理告知承諾手續的卻為零。”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武侯區老舊樓房一年來共安裝45部電梯,實現從零突破到成片推進,方便了2000餘人出行,同時還有146部電梯將在2020年上半年陸續完成。原本“鬧心”的背後,形成了一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體——居民高興了,社區理順了,部門不愁工作推不動。

“這事到底誰說了算?” 發明公式有理可據

“電梯安裝總費用除以樓道梯步總數,再乘以住戶從一樓到家的步數,最後得出住戶出資費用。”

“安裝刷卡計費乘電梯模式,按照樓層和刷卡次數量化計費。”

“每年每戶繳納維護保養費365元,多餘部分滾存以備後期維修。”

早在三年前,玉林街道九如村小天西街6號院就有人提過加裝電梯這事,但由於沒形成統一意見,問題不了了之。2017年10月,部分居民又從媒體上得知政府將鼓勵老舊小區增設電梯,“奔走相告”,事情很快傳到了九如村社區黨委副書記徐冰耳中。“不著急!先考慮清楚,把問題梳理出來再說。”徐冰的話一出,那邊一下沒了聲音。

“第一個問題是選擇什麼樣的電梯?直廊式、雙耳式、貼牆式,各有各的優勢。”2棟樓棟長王松濤說,“光是針對電梯的樣式,我們都至少開了十多次會。和電梯安裝設計單位聯繫,修改住戶意見,提建議,收集反饋設計單位,住戶再議,直到第9套方案,大家終於達成一致了。”

“老年人不怎麼出門,使用電梯次數少,是不是該少繳點電費?年輕人每天上下班,接娃娃拿快遞時間多,是不是也改考慮進去?”從選擇電梯樣式到高低樓層居民訴求不一,再到電費牽扯出的使用頻率、耗電多少,幾乎每一次開會,都會遇上新問題,王大爺說,有好幾次卡殼,他都覺得事情要“黃”了。

轉眼來到2018年夏天,成都市出臺《關於促進既有住宅自主增設電梯工作的實施意見》,政府20萬元補貼的消息讓居民又一次坐到了一起,但大家說的卻不是錢。住在二樓的年輕人張松說:“其實,不是說哪家出不起錢,我只是覺得不公平。如果真有一套科學、合理的方案,我寧願去為大家跑路、服務。”

摸著石頭過河。從出資多少,電價怎麼分擔,維護費多少,一樓的採光及噪音如何解決,王大爺他們還真“摸”出了一套可以量化的公式,讓張松看完後啞口無言。經常要出來“主持工作”的徐冰笑了:“能不能裝上,要看大家的態度,社區不能使蠻力。”

從那以後,徐冰還真輕鬆了。交資料,跑部門,張松一個人幹完了。2019年1月,小天西街的6部電梯同時開工,居民們決定再請一個監理單位,對電梯施工質量進行專業監督。

“你們安逸了,那我呢?” 合理回應反對聲音

3月,小天西街6號的6部電梯同時投入使用。不少小區紛紛上門取經,但現實的問題比理想更“骨感”——

“對於電梯產生的噪音,一樓的住戶感受不一。”

“樓上的房子增值了,那誰還來買底樓?不是貶值了嗎?”

“憑什麼你們享受了,我什麼好處都沒有!”

誰來傾聽反對者的聲音?這個時候,只有第三方才能公平、公正的看待這個事情。電梯公司最先站了出來。

“沒關係,用不用我們的電梯不要緊,我可以先帶大家去看看以前的工地。”成都某電梯公司負責人賈某說,“我們可以根據每個小區、每棟樓不同的情況,從操作方式上為居民提供多種選擇。電梯公司帶著居民去參觀,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一趟走下來,大家首先在美醜上有了統一的認識。”

“我們老舊小區雖然沒有電梯,但生活方便、密度低。外掛一個電梯,好像是變洋氣了點哈,刷卡只能進自己那層樓,相當於又加了一道門。”讓賈某沒有想到的是,正是看上去不太和諧的問題,最後卻變成了事情的轉折點。

“你看這個小區,剛剛一安上電梯,就被列為了老舊院落改造目標,小區配套環境好了,是不是房價就增值了?”在林蔭街9號院內,居民發現,原來一樓、二樓住戶所擔心的過道走路聲音沒有了,樓道乾淨了,“劃得著!這種福利在暗處!”

在雙楠廣廈街某職工宿舍,1樓1單元的趙大爺更“看得開”。遇到幾戶不同意的,趙大爺說:“沒關係,實在不願意出錢,我幫你們出錢!”2019年10月,電梯安好了,原本幾戶不同意的悄悄把錢塞給了趙大爺。

“理順擺平才是關鍵” 多方互動不使蠻勁

“如果我們在安裝中出現有人反水,出來破壞。我們是不是可以去法院告他們?”“電梯這麼漂亮,日常清潔怎麼辦?我們成立一個清潔小組,大家輪流。”加裝電梯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後一步”,撬動居民積極性的同時,專業的社會組織、商家參與其中,配套的政策和工作流程及時跟進。

“‘一站式服務’辦理方便多了,以前需要跑10多個部門,蓋20多個章,最少要等2個月才能把手續辦完。但現在流程簡單了。”小天西街的張松本以為跑個手續會前前後後折騰好多次,但沒想到,綠色通道開通後,“一站式服務”辦理只需要提交一次資料,跑2次就辦好了。

“半層入戶和平層入戶有什麼區別啊?從陽臺平層入戶隱蔽性怎麼樣啊?自籌模式六樓要給多少錢啊?租賃呢?”針對這些群眾關心的問題,武侯區住建交局還積極向業主宣講資金補助的政策,社區黨建牽頭商討相關難題,黨員志願者多方服務,最終在2019年實現了加裝電梯成棟、成小區推進,從零星到常態化的轉變。

電梯安好後,90多歲的王天海每天再也不用拄著柺杖爬樓了,他高興地說:“原來覺得,只要有電燈電話就是現代化。現在,我看啊,安這個電梯才是真正的現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