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为何能和美国硬碰硬?

汪宗凯


有网友问: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为何能和美国硬碰硬?实际上,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根本就不存在日本和美国硬碰硬的这种说法。我们看珍珠港事件,官方说辞备注的就是偷袭,所谓偷袭本就不存在正面对抗,日军在该战役中担任的角色就是从一个巨人午睡的时候,用一把尖刀狠狠朝着巨人的胸口扎一刀。居然在睡梦中被扎了一刀后,这才醒了过来,然后怒而反击。

所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就是日本忍耐了多时,等待着最完美的时机,最终一口气企图把美国这个巨人在睡梦中干死。这其实和纳粹德国在欧洲疯狂入侵的时候是一样的,从来不宣战,直接趁你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发动闪电战,等你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

当然,日本也不是第一次干这种时期,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日军将这种偷袭战术玩得出神入化。在偷袭珍珠港时,日本便是以赌徒的心理,赌这场投降能否成功,赌美国国内会不会因为受到严重损失进而和自己和谈。我们可以看到,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国内的局势是反对介入二战的,毕竟一个偏离欧洲战局和亚洲战局的富有国家,百姓都是惜命的,他们特别清楚走入战争,意味要送自己儿子、丈夫上战场,这事儿千万不能干。

哪怕是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后,美国国内的部分民众也反对对日宣战,他们想的是以美国当时的地位,能够用外交手段制裁日本。当然,罗斯福是个比较睿智的总统,他一直在等待一个介入二战的时机,现在这个时机来了,他自然不会放过,哪怕当时美国国会还没有通过对日宣战的决议,他面对媒体已经说出了对日本必须采取军事行动。

在珍珠港事件中,美国的损失非常大,太平洋舰队直接被日军炸成了渣,但是,这并不足以让美国瞬间致命,可是日军当时却认为,他们已经歼灭了美国最主要的力量,可事实上,美国的强大在于强大的后勤补充力,当战争机器搅动,美国强大的输出能力开始彻底爆发。

再来说日军在东南亚的一系列战役,日军在这些战役中也并不是硬碰硬,因为很明显的一个事实,当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陨落后,西方殖民国无法再维持他们的殖民地,说简单点,当日军进攻东南亚时,意味着英美所统治的殖民地已经没有了胜利的机会,这些殖民地上的英美军队无法获得援助,基本上就是打完卡就下班的结局。这一点日本也清楚的看到了,哪怕英美殖民军队再强,日本随时随地可以加派兵力,哪怕是军事封锁,饿也得把这些殖民地上的英美军队给饿死。

再就是走入太平洋战争的中期,我们都知道,太平洋战争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中途岛战役。很多朋友可能会认为,中途岛战役中日军可以算作是和美军硬碰硬。但事实上有个前提,日军当时的机动舰队明显落后于美军舰队,在数量、质量上堪忧的情况下,日军的机动舰队既要负责轰炸美军的机场,又要参与对舰进攻,这是不可能完成战斗。日本海军这么多天才般的人物,他们能不知道这种差距吗?从而日军当时制定的战术是,佯攻美军的某一处基地,通过分化美军舰队的力量,来完成搏命一击。

这种战术能叫做硬碰硬吗?不存在硬碰硬的,在绝对的差距面前,硬碰硬纯粹就是找死,日本拼命的想胜利,只要有一丝机会,他们都会选择赌一把,而不是在知道了骰钟里面开得是小,而偏偏还要把筹码压在大这边。当然,中途岛战役由于美军提前破获了情报,从而日军功亏一篑。

而走入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将更加不敢和美军硬碰硬了。太平洋战争日军后期的战术就是我不计较代价,我要守住每一座占领的岛屿。此时的日军已经进入到了绝对防御的角色,拼命的在岛屿上挖掘壕洞、修建碉堡,面对了美军的火力,日军很惨,但日军不放弃,明知道已经翻盘无望了,但依旧躲在壕洞中拖延时间。

从而这一时期的日军更加和硬碰硬没有半毛钱关系了,因为进入到防御阶段,可以说已经没有了硬碰硬的实力,只能时而在壕洞中怒吼两句:烧死我算我输!

不过,当日军士兵枪弹粮绝选择万岁冲锋的时候,这时倒是有点硬碰硬的模样,毕竟端着刺刀去冲美军机枪组成的火力网,这不叫硬,还有什么才算是硬呢?


不二书史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狂虐美军是必然的,小编以白话文形式回答:

1.太平洋战争初期。小日本就在中国东北侵略了多年,建立满洲国,掠夺了很多资源和战略物资。士兵全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全国上下狂涌着战斗情绪。

2.美国在二战初期吧精力全部花在英法那边欧洲战场,一直援助欧洲抗衡德国,甚至援助苏联抗击德国战车,在太平洋和日本稳和,睁只眼闭只眼。完全没想过日本会偷袭。

3.等美国看见日本占领了东亚,东南亚,实力大到自己控制不住了的时候,想制裁和打击日本的时候,日本偷袭先发制人。完全把美军按地上摩擦了。

4.失去太平洋舰队,失去制海权和初期制空权,太平洋战争前期,美军真的是被日本吊着打。

最后,美国恐怖的后勤战争军工机器开动,依靠磅礴的国力和经济,完善的军工和爆发的造兵速度,很快就恢复了呗日本打残了的太平洋舰队。最后赢得胜利。

所以一两次的战术胜利改变不了整体战略部署。日本偷袭美国,战略上已经输了。

想了解更多军事、战争知识,请关注右上角头像-“LY传媒or 大杂烩”;

LY传媒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他人请勿抄袭,发现必举报。加关必互关。











LY传媒or大杂烩


小鬼子动手打美国珍珠港开始就是谜一样的存在——历史风云变幻——打不打只有当时掌握时局的人最清楚危机在哪里,不然不会有傻子去主动唤醒一个战争巨人,美国航母基本是日本航母的10倍之多,随着战局发展,美军是越打越强!强到日军仰望的角度越来越高心理发毛才对!!!最后只能做出玉碎的全国征召号令,准备灭国灭种的计划了。太平洋美日大海战其实是相当的精彩,拍成电影都困难重重啊因为实在是空前浩大!地球上目前仅有的航母频繁出动PK的大海战(日军航母历次出动家底争取制海权战例:)

偷袭珍珠港——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

印度洋空袭——龙骧号、赤城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

珊瑚海海战——祥凤号、翔鹤号、瑞鹤号;

中途岛海战——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

东所罗门海战——翔鹤号、瑞鹤号、龙骧号;

圣克鲁斯海战——翔鹤号、瑞鹤号、瑞凤号、飞鹰号、隼鹰号;

马里亚纳海战——大凤号、翔鹤号、瑞鹤号,飞鹰 号、隼鹰号、龙凤号,瑞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

莱特湾海战——瑞鹤号、瑞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

在二战期间日本拥有25艘航母(实际建造了29艘,其中4艘已经下水但是未完工)。25艘完工的航母分别为“凤翔”号、“赤城”号、“加贺”号、

“苍龙”号、“飞龙”号、“龙骧”号、“瑞鹤”号、“翔鹤”号、“祥凤”、

“瑞凤”号、“龙凤”号、“大凤”号、“千代田”号、“千岁”号、

“云龙”号、“天城”号、“葛城”号、“信浓”号、“大鹰”号、“云鹰”号、

“飞鹰”号、“神鹰”号、“海鹰”号、“隼鹰”号、“冲鹰”号

在二战初期,日本海军在山本五十六等一班深知海军航空兵强大制海权重要性将领的指挥下,几乎要日军联合舰队横扫大半个太平洋!!!直到中途岛战役,日本海军在一连串的失误下惨败而归,大批大批优秀的飞行员和飞机维修人员伴随4艘第一线航空母舰命丧汪洋,从此以后日本国力的缺陷——物资(最最大缺陷严重依赖美国提供战争物资)、人力的不足(兵源根本满足不了消耗战)——暴露出来。虽然日本倾尽全力赶造和改装各型航空母舰,但在美国一大批新造航空母舰的压迫下,不熟练的飞行员和不满编的舰载机使得日本海军纵有航空母舰,也无法挽回战局颓势。日本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联合舰队,在短短4年多的太平洋战争中被本不该唤醒的战争巨人美国海军一记一记重拳打击下灰飞烟灭!!!

从另外一面看得出日本有海洋霸权战略思想没错符合自己国家利益,就是倒霉遇到了地球第一强的美国海军成了人家骨灰级舰队的磨刀石!反观我中国海军航母历程和现状其实懂不懂军事的人一对比就知道了中国才玩航母??人家一百年前都造了几十艘还打那么多场次大海战!?所以拥有强大工业实力才能玩得起更大的玩具!应了那伟人说的话——先富起来——才能强大!缺一不可,中国富强才能国防更强!


吉林微电脑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空前的发展。1889年以伊藤博文为首的维新派,颁布了日本宪法,使日本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君主立宪制的统一集权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发展,军事实力不断增强。

入侵朝鲜和甲午海战的胜利,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并与西方列强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日本从半殖民国家转变为殖民国家。

国力和军事的强大、一战中作为战胜国所获得的利益极大地刺激了日本政府,同时为了转移国家的内部矛盾,不遗余力地发展军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不归路。日本以发展军事实力为目标的经济体制,不仅为军事侵略做了充足的物资准备,也使经济危机后的日本又找到了新的出路。

虽然,二战前日本的经济实力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但在军事实力上已经具备了抗衡的条件。因此,疯狂的日本政府寄希望于在短时间内打垮美国而使之屈服,于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三亚的海


甲午战争后,太平洋战争前,日本海军所向无敌。

偷袭珍珠港前,美国对日本的制裁,已达到了日本所能承受的极限。日本虽然被战争冲昏头脑,但也明白以日本的国力,根本无法抗衡美国。当时是不打是个死,打也是个死,最后参谋本部决策,唯有打还有一线希望,1、必须突击珍珠港,打垮美国太平洋舰队(争取时间),结果偷袭成功,比战前预计的要好。2、占领菲律宾,控制东南亚,解决橡胶和石油等战略物资。结果横扫东南亚各国,在印度洋全歼英国远洋舰队。3、通过缅甸入侵印度,对中国进行战略合围,逼中国投降,使之成为他们的附庸国,把中国战场成为太平洋战场的大后方。结果合围基本完成,滇缅公路被掐断,中国战略重镇腾冲失守。但中国没有屈服。4、清除太平洋上美国方向的岛链,在运动中逐渐,消灭和消耗美国海军,用空间换时间,使中国和东南亚成为共荣圈后,与美国周旋,能谈就谈,不能谈就死磕到底,德国因素很重要。结果中途岛完败,战略进攻改为战略防守。

但太平洋战争中,“珍珠港”战役使了“偷袭”的战术,美国宣战后,双方基本是面对面死磕,在印度洋上,灭了英国舰队的日本海军,一直在寻找美国舰队死磕。

为此,从战场上来看,日本敢于与美国硬碰硬,从国家战略上看,日本从没打算与美国硬碰硬,都是被美国逼的。


闪的梦想


大家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大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涉及十几个国家,伤亡人数不计其数。然而对挑起这场战争的德国和日本让各国十分痛恨。

其中日本作为一个领土很小的岛国,铤而走险,于1941年12月7日,与美宣战并偷袭了美国珍珠港,从而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当时日本和美国国力相差甚远,但日军却对美国发动了疯狂进攻,曾一度打得美军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然而,今天再度回溯这段历史,冷静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是:

原因之一:称霸野心虎视眈眈,力挽颓势对美宣战。

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天皇就密谋策划占中国、霸朝鲜的计划。1937年9月18日,日军在我国的芦沟桥制造事端,打响了入侵中国的第一枪。从此,日本进入了全面侵华战争。其军事力量和战争资源都集中在中国战场。当时在中国的兵力近109万人,到1941年下半年日本的兵力高达242万,军事力量几乎达到了日本的极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本想速战速决,尽早灭亡中国,结束战争。但由于中国人民团结抗日,日本深陷战争泥潭,连续几年在华战争物质费用开支,日本已经难以承受。仅1937年至1941年间,日本国家总预算支出达到空前规模500亿日元。据测算,这笔支出超过日本1868年至1936年近70年的预算支出的总和。其中军费增长更为惊人。1937年日本直接军费达32.78亿日元。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与美国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要从美国进口大量的石油和钢材。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就已侵略中国大部份地区很长时间,且耗费了巨大物质资源。此时,美国突然宣布停止对日本的贸易禁运,尤其是石油和钢材,战争消耗巨大,日本显得力不从心了。因而,摆在日本面前两条路:一是停战,二是寻找新的能源。如立即从中国撤军,日本感到前功尽弃,于是日本决定找新的资源获取的地方。同时,随着美国不断加大对日的制裁力度,此时日本大天皇已经急红眼了,为夺取东南亚,切断美、英对中国的援助,早日摆脱在中国战场的困境,集中全力与美、英一战,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确定实施对美开战行动计划。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日本联合舰队的海军航空兵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伊始,日本打得美国手足无措,从而取得了制海权。

原因之二:进攻美国蓄谋己久,作战具有比较优势。

在一次世界大战后,虽然日本与美国的军队实力相差悬殊,但日本早就把美国作为假想敌演练,并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以改变与美国的劣势。日本是后起的工业国家,资源匮乏,底子薄,无法进行长期战争,所以日本致力打造一支进攻型的海军,并积极进行推演进攻的作战方案。

与此同时,日本同中国打了好几年仗,战场经验优于美军。军队取得了暂时的比较优势,到1941年底,日本军力达到:

1、海军部队:日本已超过美军的太平洋舰队,总体实力达美军的70%,且航母比美国还多:

2、陆军部队:日本200多万,且部队作战经验丰富:美国约170万,较日本的部队就差了:

3、空军部队:有各型飞机约7000架,其实力己超过美国,且飞行员作战经验丰富。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的军事力量急剧膨胀,与美保持了压倒性的优势。

原因之三:各国聚集激战欧洲,日本择机先发制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正当美国主要精力集中在欧州,并联合苏、英军及其他国家军队全力对付德国,再则欧洲的绥靖主义思潮一度滋长漫延,也导致日本军国主义有恃无恐。所以日本伺机毫无顾忌地对美发动了几次进攻。在欧州战场结束后,美军才腾出精力对付日军,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日本军国主义的黄梁美梦方才魂归西夭,化为泡影。

原因之四:掠夺他国巨额资源,筑牢对美作战底气。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占了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后,疯狂掠夺了粮食、各类矿藏、煤炭、石油、橡胶等各种物质资源,利用东南亚各国的财富充实了自身力量,以增加与美国对抗的经济法码。如果当年不是日本在东南亚侵吞的资源和财富,日本与美国的数年战争也难以维继。

注:(2019.3.14修改稿)


用户55185232934


在战争中,既然日本能与美国硬碰硬,说明日本本身的军事实力也是蛮不错的哦。

法国战败后,日本趁着法国无力东顾,迫使傀儡维希法国政权将法属印度支那(今越老柬一带)的“保护权”置于日本之下,此举直接激怒了美国。所以美国拉上其时殖民东南亚诸国的英国荷兰等一同对日本开始进行石油禁运。日本其时正陷入抗日战争的汪洋大海,其总参谋部估计还需3年才干打败中国军队,然而其时日本的石油储藏只能维系1年多,因而日本只好与美国商洽。美国要求日本非但要撤出法属印度支那,还必须撤出中国,这种屈辱的条件日本天然不会承受,所以便决定逼上梁山,消除美军主力并占领东南亚资源点。

那么美日两国实力的对比如何呢?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时,日本的水兵实力现已超越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总体实力达到了美国水兵的70%以上,航母数量乃至比美国还要多。陆军方面,日本有200多万久经沙场的老兵,而美国只是168万,并且大部分都是刚刚入伍的新兵,和日本底子无法比。空军方面,日本陆军航空部队和水兵航空部队的飞机数量超越7000架,飞行员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零式飞机性能也比美国同类飞机出色不少,所以战争初期打的美国空军满地找牙。可以说,太平洋战争时,日本军事力量现已全面压倒美国,这是日本敢和美国硬杠的主要原因。


残缺853


早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之前,各军事列强就敏感的觉察到海军即大口径炮舰的地位,但由于财政压力的过大,导致签订该条约,因此有了“海军假日”这一时期

由于脚盆鸡对于海军的狂热热爱,甚至于在一战后得到了巨大的利益,把鹰酱当成了自己假想的对手,因此创造了脚盆海军史上著名的“八八计划”——八艘战列舰,八艘重巡洋舰

长门、陆奥、加贺、土佐、纪伊、尾张、十一号舰、十二号舰为战列舰

天城、赤城、高雄、爱宕十三号舰、十四号舰、十五号舰、十六号舰为战列巡洋舰

然而,海伦假日的到来让“八八舰队”计划成为泡影,不过,鉴于脚盆强行不拆卸陆奥号战列舰,美英也合伙搞了个big seven,

日本:长门,陆奥(长门级战列舰)

英国:纳尔逊,罗德尼(纳尔逊级战列舰)

美国:科罗拉多,马里兰,西弗吉尼亚(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海伦假日的到来相当于限制了日本的军力,不过这对于日本来说可以利用条约,

——————航空母舰的到来

《华盛顿海军条约》和后继者《伦敦海军条约》均没有对航空母舰有所强硬规定,这就造成了日本将商船建造成航母的里子,商船的表子,这也成为日本能够在开战之初大量使用航母的祸根

珍珠港一战,太平洋舰队名存实亡,日本觉得太平洋舰队已垮,就组织了南下作战计划,

珊瑚海海战(日美航母交换比例1:1),进而控制整个东南亚

然而现代史学家认为日本没有乘胜追击,将战线推到美国西海岸是最大的败笔,

当时日本的国内已经恶化,尤其是战争潜力,所以与其去打美国,不如开拓东南亚,拿到战争物资,进而拓展战争潜力

开战后期,尤其是中途岛一战,4艘重型航母沉没,数百精锐航空飞行员损失,让日本一下子失去所有底牌,

美国埃塞克斯级航母的问世,成为了压倒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






黑白1玄翦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前期,日本海军的确占据了上风,把美国太平洋舰队压得死死。不过由于国力差距的悬殊,日本海军稍微得意了一小会,就刻骨铭心的感受到了国力的强大是多么的重要。1942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向美国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偷袭珍珠港前夕,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确比美国太平洋舰队实力强上太多。不管是战舰的数量、还是航母的数量、火力等都比美国太平洋舰队强上一个等级。

然而,太平洋爆发后,美国战争机器一开动,日本海军在太平洋的优势一下就荡然无存。有句古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不是靠某一只部队的强大或是某一型顶尖高科技武器而取胜的,号的事无比雄厚的国力与后勤。 就如纳粹德国陆军战斗力世界无敌,非常的强大。然而,没有强大的后勤支持,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持最终只能惨败覆灭。

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只能在占据的小岛上,如瓜岛、硫磺岛等,在这些小岛上依据地形的优势与他们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与美军厮杀。然而在武器装备、人员、后勤等优势上,美军依然占据上风。


在太平洋战场上,在美国太平洋舰队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日本偷袭成功,这一战赢得非常开心。可到了后期,不管是珊瑚岛战役,还是中途岛战役,日本海军从此就没有尝到过甜头。


太平洋战场打得最热烈的时候,往往日本海军损失一艘战舰,整个舰队必然就会少一艘。美国方面,日本海军击沉或击伤美国舰艇。第2天,甚至当天美国就能下水几艘战舰,战斗力好不会被削弱。在整个二战中,美国平均一天就能下水一艘战舰。这就是国力的差距,战争打的就是后勤、金钱、国力。

所以,二战中美国这个国力强大的超级大国参战后,加速了法西斯主义的覆灭!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二战前日本的实力有多强?] 私信回复:二战 领取二战秘闻。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为你讲解军事知识


军器战位


二战前,美国根据三十年代制定的《中立法》和四十年代制定的《租借法》,对德国出口工业产品和各种资源,间接帮助和武装了德国。

二战中,德军也在使用美国生产的卡车、制造的炸弹、开采的石油。即使美国对德国宣战后,这种合作依然在继续。

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源源不断地通过中立国瑞士将石油运往大西洋另一边的德国。

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也参加了德国的军事建设。

美国许多企业都从与德国之间的生意中获取巨额利润。

1933年至1939年,在纳粹德国的军事机构中营业的美国公司超过60家。美国军方甚至曾经承认,德国空军战机的许多先进发动机都是由美国提供的。

1941年11月29日,斯大林下达对德国反突击的命令。

1941年12月6日,苏联西方面军在南北两个方向上对德军发动反击,德军部队在气候和苏军的双重夹击下,被从莫斯科附近击退。

美国参加二战的时间是1941年12月8日。

美国加入的时间,正是德国取胜无望之时。

美国自始至终都在支持德国,对付苏联。

英法战前的绥靖政策,战中的法国投降,英国的敦克尔克大撤退,客观上,都保存了各自的力量。

德国兵败苏联,令欧美大失所望,墙倒众人推,欧美以残酷之手段,取而代之。

美国也自始至终都在支持日本,对付中国共产党。

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经不断要求西方列强给予外交、经济及武器上的援助,但西方列强都不理不睬或冷峻拒绝。英法甚至多次要求中国接受日本所提的和平条件。到了1940年夏天,英法更进一步切断中国经过缅甸和越南通往国际的通道。

美国商人将很多战略物资卖给日本,表面上是赚取暴利,实际上是间接支持了日本侵华战争。美国政府更是奉行一贯的孤立主义。虽然美国也发出过一些谴责日本的声明,但无意为中国而与日本直接作战。美国多少对中国提供了一些贷款和军援,但数量却不足以真正提高中国的作战能力。

国民党蒋介石在抗战中,实行的是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

1931年2月8日,中共发布土改政策。

3月7日,毛主席制定游击战争方针。

9月2日,红军粉碎第三次反"围剿"。

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万里长征胜利结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

从"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时间来看,日本帝国主义在帮助国民党蒋介石。

而整个抗战过程中,国民党蒋介石的领导作用,也起到了极大的破坏反动效果。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军民及国民党基层官兵,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胜利。

希特勒德国怎么会傻乎乎的援助蒋介石抗日呢?

只有国民党蒋介石是他们一伙的,才会如此。

美国的大规模武装国民党军队,也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

解放战争的摧枯拉朽,国民党蒋介石,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也彻底失败。

欧美德日国民党蒋介石,不管是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同呼吸共命运的。

至于美日血战,不过是一场残酷的力量交替,并未改变其反和平反进步的掠夺本质。客观上,反而锻炼了美军,为日后朝鲜战争,阻挡新中国,积蓄了精锐力量。

两颗原子弹,只能说明美国对已无用失败的日本,惩罚之冷酷无情。

日本天皇退出权力中心,日本彻底的全面西化,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掠夺全球的世界分工体系,也造就了日本战后的经济腾飞。

日本之前全面中化,之后全面西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两面派。

一个没有自我的日本,一个崇拜强权的日本,只会盲目服从和变态疯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