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去世捐献遗体,去世14年,她紧随其后,再相逢已是白骨之躯

丈夫去世捐献遗体,去世14年,她紧随其后,再相逢已是白骨之躯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最美好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它或许并非是所谓的海誓山盟、甜言蜜语,而是相濡以沫、余生相守。云南昆明医科大学有一对新的骨骼标本,他们便是李秉权、胡素秋夫妇。"生死与阔,与子成说"便是他们最美的爱情写照。

立志为医的男女

1922年,一个叫李秉权的男婴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出生了。李秉权家境贫寒,父母都主要从事着小型的手工业工作。青年时期的李秉权目睹落后的国家被外国侵略无力反抗还有无数被战乱摧毁了生活和希望的人民,气血方刚的他于是庄重的立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奉献自己的誓言。

丈夫去世捐献遗体,去世14年,她紧随其后,再相逢已是白骨之躯

中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李秉权顺利考上了国立云南大学医学院的医学系。1947年,李秉权以优秀的成绩取得了学士学位。

学医艰苦,但李秉权却乐在其中,沉浸在医学的世界里无法自拔。这个立志学医报国的男人在大学里邂逅了他一生的爱人——同样立志为医为民为国效力的胡素秋。

胡素秋也是1922年出生于昆明,家境还算不错的胡素秋并没有像那个时代的女性一样保守自我。她成绩优异,在看到许多同胞饱受病痛折磨而无力被救的情况后,胡素秋年轻的心里也燃烧起学医为民的熊熊壮志。后来她成功考上了李秉权所在的学校并成为了其学妹。

爱情和婚姻

李秉权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胡素秋,他对这个清秀伶俐的学妹印象深刻,而胡素秋也被眼前英俊稳重的李秉权深深吸引,两个人一来二去慢慢的熟悉起来并且成为了朋友。有着相同抱负和志向的两人都对彼此抱有好感。

丈夫去世捐献遗体,去世14年,她紧随其后,再相逢已是白骨之躯

但寒门学子出生的李秉权家境贫寒,他深知自己和作为家境优越的护国将军胡瑛爱女的胡素秋的差距。虽然有些许自卑,但性格爽朗的李秉权还是没有因两人地位的天差地别而放弃对胡素秋的喜欢和心动。

生活优越、有着许多追求者的胡素秋最终还是被李秉权坚持不懈的追求和乐观积极的心态所打动。而胡瑛也对这个目光坚定、追求卓越的青年很有好感,爽快的帮女儿答应了李秉权的求亲。

1949年,胡素秋本科毕业。同年,这对彼此相爱的年轻人就在亲朋好友的见证和祝福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两人伉俪情深、琴瑟相和,很快就生下了唯一的儿子。而家庭幸福的两人也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他们一前一后进去了昆明第一附属医院实习工作。

医学界的领导人

李秉权是云南省神经外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作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大夫,李秉权把一生奉献给医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丈夫去世捐献遗体,去世14年,她紧随其后,再相逢已是白骨之躯

1953年,李秉权参加天津医学院进修脑系外科培训。1954年,李秉权回到昆明并正式担任昆明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医生一职。在无专门病床、无固定助手、无开颅专科器械设备、无专科护理的情况下,李秉权因陋就简,创立了我省第一个脑系科门诊,填补了我省无开颅术、无神经外科的空白。1960年,云南医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神经专科病房和第一个神经病学教研室,李秉权由此带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医生、护士专攻神经工作。

此后数十年,李秉权凭借自身高超的实践经验和结实的理论基础完成了一件又一件棘手的病例,乐善好施的他也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对神经医学的研究和心得传授给更多的年轻学生。这个一生奋斗在医学前线的男人,得到了医学界所有人的尊重。

而作为李秉权的爱人和妻子,胡素秋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胡素秋比李秉权还先进昆明第一附属医院工作,但后来胡素秋转到了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工作。热爱这份工作的胡素秋用自己的热血和激情得到了医院的认可,1978年,胡素秋成为了妇产科的主任和教研室主任。

丈夫去世捐献遗体,去世14年,她紧随其后,再相逢已是白骨之躯

除了被医院认可,胡素秋还曾任中华医学会云南分会妇产科学会委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云南分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并当选为昆明市第三、四届妇女代表、昆明市第七届人大代表。

医德高超、医术精湛的胡素秋挽救了一条条生命,赢得了大家的赞美和尊重,同时也为云南省的妇产科专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没有被优秀的丈夫甩远,反而用自己的才能和优秀为自己打下了另一片天地。

捐献遗体的丈夫

2005年,已经83岁高龄的李秉权离世了。这个值得所有人敬佩的男人从医整整58年,拯救了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而李秉权弥留之际,还在想着为国尽忠。他要胡素秋继续干下去为人民服务。见胡素秋含着泪答应了,他才心满意足的离去。

丈夫去世捐献遗体,去世14年,她紧随其后,再相逢已是白骨之躯

而李秉权去世后,胡素秋按照夫妻二人在2000年他们共同签订的遗体捐献表内容,把挚爱的丈夫的遗体捐献了出来。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追求"入土为安、死者为大",

而同为医生的李秉权胡素秋夫妇深知中国医学界的实验标本太少。缺乏实验标本,就意味着很多医学生不能进行更好的实验操作,这对所有医科性大学都是一种难言的痛。

2000年,李秉权和胡素秋把唯一的儿子李向新喊到面前,郑重而又严肃的跟他提出了捐献遗体的愿望。虽然自己也是一名医生,可一想到年迈的父母居然不能入土为安,李向新还是难以接受。沉默冷静了很久后,李向新表示尊敬他们的意愿。

14年再相逢

丈夫离世后,胡素秋遵守了丈夫的遗愿认真的工作、生活,直到2015年去世。胡素秋去世后,其家人按照她的遗愿把她的眼角膜、肝脏、肾脏等有用器官捐赠给了需要的病人,而遗体则被送入了昆明医科大学解剖。

丈夫去世捐献遗体,去世14年,她紧随其后,再相逢已是白骨之躯

2019年,这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妇终于在分别14年后再次重逢了。胡素秋教授的遗体被安置在李秉权教授身边,实现了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相逢。在场所有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他们用深深地鞠躬表示着对二老的尊重和敬意。

什么叫爱情?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看法和见解。但李秉权和胡素秋用他们"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相知相守告诉我们:"爱情并不是你侬我侬的日复一日,而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陪你去做这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