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傳的婚戀諺語看民間的婚俗變遷

  解放後,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我國各方面都取得了偉大成就,民間的一些風俗也隨著改革的深入,人民的富裕發生了很大變化。從流傳於民間的一些婚戀諺語,就不難看出婚俗的變遷。

從流傳的婚戀諺語看民間的婚俗變遷

  1、“一個豆太少,四個豆太老,三個豆正好,不要分文,白頭偕老。”

從流傳的婚戀諺語看民間的婚俗變遷

  這是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婚變諺語,農村姑娘想找現役軍人為對象,因為一九五五年部隊將實行軍銜制,佩有肩章、領章的當兵人一上街,大家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特別到談婚論嫁年齡的姑娘,都想到部隊找對象。不講經濟條件,只要符合“一個豆是少尉,太少了,四個豆的是大尉,太老了(年紀大點了),三個豆的是上尉,正好”。

  2、六十年代,國民經濟剛起步發展,廣大農村還不夠富裕,當時流傳的婚戀諺語是“四五八象枝花,花轎自然抬到家”。

從流傳的婚戀諺語看民間的婚俗變遷

那時姑娘們找對象要求也不高,能達到“四五八”就行了,根本不要什麼彩禮。“四”是燈、盆、罐、壺“四樣”;“五”是五身衣裳,也叫“五子衣”;“八”是八件嫁妝,即為一對木箱、一對桌子(方桌和書桌)、一對櫃子(大衣櫃、小廚櫃)、一對椅子,共八件,在當時來說,這是不錯的條件了。

  3、“三轉一響住瓦屋,門前泡桐五把粗,有羊有兔還有豬,最好老公公當支書。”

從流傳的婚戀諺語看民間的婚俗變遷

這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婚戀諺語,說明姑娘們找對象的要求高了,家庭要富裕,有瓦屋住,家庭副業搞得好,家中有人當幹部,有錢有勢。“三轉一響”是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和收音機。

  4、“三轉一響不可少,五身衣裳跑不了,還有兩首四件套。”這也是七十年代的婚戀諺語,歸納起來為“一、二、三、四、五”。

從流傳的婚戀諺語看民間的婚俗變遷

  “一”是一響收音機,“二”是兩件金首飾即金耳圈、金戒指,“三”是自行車、手錶和縫紉機,“四”是床上的四件套,“五”是五身衣服。

  5、七十年代裡同時還有這樣一則諺語:“找郎要找五大員,身體健壯還有錢”。這五大員分別是黨員、運動員、演員、公務員和駕駛員。

從流傳的婚戀諺語看民間的婚俗變遷

  6、進入八十年代以及新世紀後,除了找五大員外,還流傳著“城裡樓房好,轎車開著跑,票子裝滿兜,人才是一流”以及“人才顏值高,‘四子’不可少,生活講時尚,白頭才偕老”等婚戀諺語,“三子”,即房子、車子、票子。“四子”即為房子、車子、票子、才子。

從流傳的婚戀諺語看民間的婚俗變遷

  近幾年,又出現了除“三子”、“四子”之外的要彩禮的風俗盛行,有些婚姻因彩禮的多與少而告吹,於是就出現了“彩禮彩禮,有彩就理,無彩不睬,不睬不喜”的諺語。

  現在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作為,對婚戀問題也要改革創新,徹底剷除向“錢”看的思想觀念,把愛情建立在互敬互愛的基礎上,建立在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的基礎上,艱苦奮鬥,爭取婚姻美滿、家庭幸福。

——邳州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