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地形容武漢有多大?

潺亭


傻吧?武漢內環是啥?不就是兩橋夾一江和部分漢水水域嗎?二環還是如此,由二七橋和鸚鵡橋包圓,含一個城中湖—沙湖。三環則由白沙洲和天興洲兩橋包圓,內含東湖南湖等。就這三環,大量的湖面和江域能住人嗎,如此的江湖分割,交通不便的城市居然被漢芬鼓譟為最大,不掉武漢的底子就不錯了,井底之蛙!其實武漢就只有現金內環線的一部分。核心區就是老漢口的漢正街到六合路;武昌區的司門口到大東門以及粵漢鐵路終點徐家棚棚戶區,漢陽的鐘家村。其他城區都是在野地野湖中通過填湖造地,大肆破壞生態平衡的野蠻行為中生成的。

真正的武漢三鎮合計不如南京城大。武昌城基本就是中山路。漢口城就是俗稱的鐵路內,漢陽就是鍾家村。


YINANRENSHI


武漢大,大武漢,確實是名不虛傳。我的兩次親歷,似乎像一個段子,很能說明武漢之大。

從襄陽到武漢,走漢十高速進入市區邊界也就3個小時,可千萬別以為到武漢就是到達目的地了,如果是到武昌的某個單位,比如華中農業大學,那對不起,至少還得2個多小時,如果稍不順利,那可能就得3個小時。這簡直相當於又從武漢跑回了襄陽一趟,呵呵。

兩次親歷,路線相同、目的地相同,而耗時不同,一方面說明武漢大得確實像個大武漢,另一方面也說明武漢的交通還不夠順暢。



清風朗月zgh


武漢究竟有多大?截至2017年,武漢全境面積8494.41平方公里,市域周長977.28公里,高鐵得3個小時跑一圈。

再說個最新數據,武漢建成區面積排全國第五。


怎樣理解大武漢?武漢原本是漢口市、武昌市、漢陽縣於1949.5.16日合併的。在此之前,一個漢口市就比北平大。我們來個直觀比較,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1日,武昌市成立時,市轄區域有66平方千米,而成都在1949年解放時只有29.9平方公里,不到武昌的1/2,還不算漢口、漢陽,可見武漢有多大。

形象地說,建國前,北平不如漢口,成都只有半個武昌,北平加成都比武漢還要小。但成都到現在管轄範圍14312平方公里,擴大近500倍,可見成都建國後飛速發展。

武漢和國外城市比較:

武漢=東京×4(東京面積2188平方公里)

武漢=倫敦×5.3(倫敦面積1577.3平方公里)

武漢=紐約×11(紐約市區面積789平方公里)

武漢=新加坡×12(新加坡面積716.1平方公里)

武漢=首爾×14.5(首爾面積605.77平方公里)

再看國際上的評價:武漢是中國最大的城市!這是由美國權威雜誌《國家地理》根據最新測繪衛星的測繪結果得出並公佈的(在城市規模建築之內的湖泊也算城市面積),把武漢列入“世界十大都市排行榜”,此後,世界知名通訊社——法新社派出採訪團,對武漢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考察採訪後確認:“武漢是中國經濟的地理中心”。


武漢一直處於全國經濟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全國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曾經在1992年取代上海成為中國上繳稅收第一大城市,武漢向中央財政的總貢獻量曾一度是廣東全省的四倍,其經濟總量一直保持全國前列,原來城市規模始終排名全國城市第一。現在當然是北京規模第一,因為它的縣改區後已是16區,16410平方公里。

(排除縣級建制管轄的人口、面積、經濟總量,當然,城市建制在不斷變化,縣改區的地方增多,城市規模也在變化)。

由於大江大湖,武漢還是讓人感覺特別的大,因為它是三個城市的存在!




無語石1


武漢這個大絕對是真的大,很多人說武漢城市面積感覺比上海,北京還大也是有道理的。用城區面積和人口都不足以形象的解釋這個大。有一個新成立的城市可以解釋武漢的大。海南省三沙市,這個城市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其行政管轄區域大致就是整個中國南海,當然其陸地面積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你如果在三沙市從中沙群島到南沙群島坐船要一天,如果遇上風暴可能半個月也去不了。武漢的大跟這個情況就是類似的情況。長江天險,古代技術不發達的時候長江遇上風浪基本就是不可能越過的天險,由於人為合併了三個城市,何況還有漢江湖泊河流阻隔。架多少橋也不可能解決兩岸交通問題,市民過江想和過街一樣方便怎麼可能,除非長江上面加蓋子,所以武漢整體通勤問題是個死穴,當然武漢興起也是因為長江黃金水道。北京和成都的大是因為整塊城區相連,不夠用了就加一環,連上一些小街衚衕就可以了。上海的大也是和北京差不多,浦西解放前就發展很成熟了,90年代才開發浦東,黃浦江最多和漢江差不多,上海市民也沒有武漢市民這麼迫切需要過江的需求,因為浦西應有盡有,不去浦東也不影響日常生活。武漢又不一樣了,商業最發達地方在漢口,武昌漢陽商業差了點,機場在漢口黃陂區,高鐵在武昌青山區,漢陽什麼都沒有,你讓漢陽人民,還有外地來武漢的人怎麼辦?武昌要坐飛機的必須去漢口,外地人到了武漢站去漢口,漢陽只有跨江一條路可以選擇。這時候武漢的大就體現出來了,一趟2個小時以上的市區通勤誰都躲不開。武漢地處華中,無論飛機,高鐵,4小時左右可以輻射全國中心城市,也就是北京天津太原西安蘭州成都重慶昆明南寧廣州深圳福州廈門杭州南京上海。但由於市區幾條大江幾個大湖的阻隔,導致市區通勤時間和外地過來時間差不多,估計全國都很少有這種體驗的城市。要和武漢比大首先那個城市要有比武漢長江漢江更大的江河湖泊,還有三岸三個中心城區,再來跟武漢比大。一般的城市跨江的最多就兩岸兩個中心城,很多都是一個老城一個開發區,南京,上海都是這樣。武漢這種三個中心城區,並且都是古城的基本沒有。所以武漢的建設也應該用新的思路去建設,本來就是三個城市,人為合併的因素改變不了,但人為建設的因素也可以加進來。三個城市一套領導班子,那就修三個機場,三個高鐵站,商業中心各自發展,就按三個城市的規模去建設,非要跟長江槓上幹什麼?勞命傷財,你無論修多少長江大橋都是不夠用的。但你修三個功能齊全的城市是沒有問題的。上海不也是兩個機場嗎,浦東浦西都有。武漢為什麼不能修三個機場,何況以前本來就是三個級別不低的大城市,漢陽府,武昌府,漢口是近代中國第一批直轄市。搞成現在這樣厚此薄彼,三個地方都不舒服,老百姓也不方便。











天北海藍


感覺算上水域面積武漢確實比較大。相同比例尺的衛星圖可以直觀的看到——西安,成都,重慶,武漢的市域面積






紫風睿


一次青山辦事,好久沒去了,開車去的,開了快一個小時,開著開著快到了,就有了好像到另一個城市感覺。

去大別山玩,好不容易出城了,上了高速,開了好一會兒,前面路牌上寫著新洲出口。

去孝感大悟玩,經過黃陂,出了三環線,進入黃陂,然後,開了個把小時,還在黃陂。

武漢其實說起來也不大,三環線以內,只要不堵車,一個小時基本都能夠到。


WaitingWind2019


如果武漢把水面除去,武漢外環以內主城區陸地面積恐怕就1千多平方公里,而武漢外環以內主城區人口達800萬,如果再把境內山體除外,即武漢主城區每平方公里土地上人口達8千人左右。我們來感受一下武漢到底有多大,武漢外環最東面未來科技城至武漢外環最西端後官湖生態新城長約60公里的一條主幹道上我們看到了不間斷的人流,不間斷的城市建築,不間斷的車流,那種對武漢之大的感覺無法想象。再看武漢主城區從南端紙坊城到最北端陽邏新城也恰好約60公里,感覺沿途人口密度之高,建築之密集,對武漢之大的感覺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武漢無處不熱鬧,街道無處不繁華,公園無處不人山人海。這就是武漢!有3條商業步行街擠進中國前十。有7座大學綜合實力進入國內百強。有130萬在校大學生,數量全球第一。有5座國內百強醫院。有4處在建城市CBD綜合體。規劃及在建600米以上超高建築3座。在建的430米高雙子塔武漢中心和國貿大廈建成後將成全球最高雙子樓。武商國貿大樓單體零售國內名列前三。因此武漢之大,實屬國內罕見。諸不知國內最大城中湖湯遜湖水域面積47平方公里,站在湖邊遙看四周,一眼望不穿的城市飄浮在水中。國內第二大城中湖後官湖水域面積36平方公里,120公里環湖綠道上游人如織,環繞湖周邊的是國內前三大汽車城之一的武漢沌口汽車城,年產汽車超300萬輛。國內第三大城中湖武漢東湖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這裡是國家5A級景區,景區面積達80多平方公里,進入景區的遊客每日超10萬之眾。僅從這三大湖泊我們從另一側面感受到武漢規模之大無城市能敵。當我們來到長江邊,漢江口,看兩江交匯,看三鎮鼎立,感覺武漢之大,真可謂氣呑山河,其大無比!


老鄉2439


如果你從巴黎埃菲爾鐵塔坐一小時車,可能現在就看到勃蘭登堡門了,如果再從柏林坐一小時車,可能現在就身在布拉格廣場了。但是如果你在武漢花一小時坐車,搖下車窗還是武漢,感覺無聊先睡幾個鐘頭,醒來還沒走出武漢的地界。那麼武漢到底有多大?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把武漢評為中國最大的廣域城市,佔地8594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袖珍省。如果你對面積沒有概念的話,那就請記住一個武漢相當於5個倫敦、10個紐約或者83個巴黎。在這樣一個超大城市裡,很多情侶談個戀愛都覺得是異地戀。那麼這座城市如此遼闊的覆蓋面積是怎樣形成的呢?

從源頭上說,武漢成為江漢平原的核心是因為蒙古人。明清以前,長江中下游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一直是荊州而非武漢,但是蒙古人入主中原之時卻在城高池深的荊州城下吃了大虧。於是蒙古騎兵一怒之下索性拆了荊州,雖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破敗後的荊州仍舊在各方面指標上都吊打武漢,但作為後起之秀的武漢悄悄趕了上來,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漢口。

武漢位於江漢平原中部,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從唐代開始,民間就盛傳“湖廣熟而天下足”,這裡歷來都是全國最大的產糧中心。朱棣遷都之後,為了支撐京師的糧食消耗,就必須在南方選擇一個河港城市作為運糧之地,而漢口最終得此良機青雲直上,後來這裡逐漸成為鄂、湘、川、黔四省的商品集散地。

到了民國時期,北伐軍從廣州出發一舉攻克武漢三鎮,此時在北伐軍掌握的城市中屬武漢的工業種類最為齊全,近代化程度最高,因此很多政府要員打算遵從總理遺囑,定武漢為首都。只是當時掌握兵權的蔣不肯合作,而在南京成立了國民政府,武漢方面只得屈從,於是發生了後來的“寧漢合流”,武漢錯失了成為中華民國首都的機會。

新中國成立後,武漢三鎮合併直轄,武昌、漢陽和漢口合併為一個城市,武漢也成為解放後的第一個直轄市,直到1954年成為湖北的省會。這種“三合一”的規模本就比一般城市大很多,後來又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政策上的傾斜,而今武漢已然成為令人瞠目的超大城市,“東方芝加哥”說的就是它。


地圖帝


客觀的感受城市大小,就是這個城市中心生活,工作,娛樂的範圍,城市的規模,而不是管轄範圍。 1.上海 1237.31平方公里 (浦東區至A20公路止)2.武漢1171.70平方公里(止於外環)3.北京1050.33平方公里4.瀋陽766.43平方公里5.天津698.17平方公里6.臺北614.77平方公里7.廣州593.20平方公里8.重慶537.79平方公里 9.長春487.60平方公里10.成都441.81平方公里

成都,重慶真的很小,武漢的一半。武漢三環周長相當於北京五環、上海外環。現在武漢4環都通車了,還有外環。確實武漢1/4的面積都是江、湖,還有人吐槽說什麼算不算面積,我去,西湖算不算杭州面積?黃浦江算不算上海面積?

一個出門就是湖水公園綠道的城市,不爽嗎,住湖邊看湖景不愜意嗎,雖然還有些許不盡人意的地方,但一個能開軍運會的城市,比賽場地幾乎分佈武漢各個城區,環境問題也就不用過多解釋什麼了,但大武漢真的不是要當什麼新一線城市,而是重新回到一線城市。


唬唬31


2017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武漢建成區面積僅788平方公里、排不上前十、只有成都的二分之一多點、與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更無法相比、相差2–3倍、武漢是一個出了名的攤大餅的垃圾規劃城市、武漢除漢口武昌老城區商業較密集外、九十年代後新建區幾乎太分散、但大多不能作為建成區面積、因為其商業、學校、等等配套設施僅為郊區等級、所謂三鎮、全國很多城市都是由內河或大江分割組成、如福州閩江、杭州錢塘江、南京長江及外秦淮河、江心州、八卦卅等都將城市分類幾塊、況且武漢的長江寬度只有下游城市江面寬度的一半多點、相比之下與很多城市內河差不多、但武漢長江比重慶寬的多、在南京建一座長江大橋造價可在重慶建十座、長江自上游重慶到下游上海江面寬度相差十倍左右、上海總面積僅4678平方公里、但上海建成區面積2675平方公里、是武漢的三倍、武漢城區人778萬、上海2685萬、武漢城市與上海相比只能是小縣城與大城市的區別檔次、如果總面積大城市就大的話、中國僅地級市總面積比武漢大二倍三倍的很多、按總人口的結論也同樣排在武漢前、重慶總有面積是武漢的十倍、能夠說重慶城市大武漢十倍嗎?這是文盲結論、所以武漢人別天天稱大、把城鎮化率提高15%、需要至少五十年時間、那時再考慮能否說大武漢、否則恥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