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孩子哭鬧不願意去上學怎麼辦,想要孩子聽話,得有方法

教子有方:孩子哭鬧不願意去上學怎麼辦,想要孩子聽話,得有方法

小王下班回到家裡,看到自己四歲的孩子又哭又鬧,原來孩子為了明天就要去幼兒園上學而鬧,不肯去學校。要是換了別人,肯定是心煩意亂,把孩子一頓暴揍了事。他靜下心來想了想,假如我是孩子,什麼才能吸引我去上學呢?我不願意去上學,那是因為我不知道去學校會不會有好玩的,是因為不想改變現狀。於是,他就與妻子一起,列出孩子喜歡做的事情,如畫畫啦,玩遊戲啦,唱歌啦,結交新朋友啦等等,然後付諸行動,他們倆一起,拿起畫筆,邊畫邊開心地笑,沒多久,孩子被吸引了,他要求加入其中。這時候,小王對孩子說,不可以,你要想畫畫,先得去幼兒園去學怎樣畫畫才行呀。為了激發他更大的興趣,小王還把剛才列出的那些項目逐一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話告訴他,這些項目,幼兒園都有。這樣一來,立即引起了孩子極大的興趣和渴望。第二天一大早,孩子便早早地起床,催促著他們快點送他去幼兒園。

教子有方:孩子哭鬧不願意去上學怎麼辦,想要孩子聽話,得有方法

同樣,聽到一位家長也講了一個類似的故事,他想給上幼兒園的孩子報一個暑期班(因為別人都報了,他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問孩子是不是願意,孩子知道啥呀,就說不願意,他聽到後也不著急,他找到一個上暑期班的孩子,問他,“你上課,都有什麼好玩的呀?”孩子說,“可好玩了,有吃的,喝的,有棒棒糖,各種口味的都有,還有,認識了好多小朋友呢。”接下來,他帶著自己的孩子,裝作“不經意”遇到了那個上暑期班的孩子,故意把之前問他的話,再問了一遍,聽到那個孩子的回答,孩子馬上跟他說,“爸爸,我要去上暑期班。”

利用對方的參照系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好比我們去釣魚,如果只是用我們喜歡吃青菜、蘋果的標準去考量,那麼你註定要失敗,釣不到魚的,如果我們想到的不是我們喜歡什麼,而是魚兒喜歡什麼,那麼,就離成功更進一步了。

教子有方:孩子哭鬧不願意去上學怎麼辦,想要孩子聽話,得有方法

想要他人為你做些什麼,為何不用同樣的辦法對待別人呢?

假如你不願意孩子抽菸,千萬別嘮嘮叨叨說一大堆道理來,這樣他會更反感,你只要知道他最在乎什麼,只要說到點子上,一定會有效果的,比如說,抽菸會讓你進不了籃球隊,或者這樣的惡習讓你競選不了班長、團支書,這樣做肯定會比你講大道理,甚至是威脅恐嚇的效果好百倍。

教子有方:孩子哭鬧不願意去上學怎麼辦,想要孩子聽話,得有方法

如果你有機會去要求別人去做某事,一定要記住,在你開口之前,先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怎樣才能讓他想去做這件事情呢?假如我是他,會不會接受你的要求,並且努力去做好呢?只有做到這樣了,想到這些了,才能離最終辦成這件事情越來越近,才能遊刃有餘。

如果想要孩子聽你的,你就得俯下身來,站在他的角度來想,他最想要的是什麼,唯有如此,才能感同身受。帶孩子如此,做人做事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