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說普通話,不會說家鄉話,到底好不好?

小豆苗看大世界


普通話是什麼?普通話就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漢民族共同語。

作為普通話口語老師,我對學生要求都是要說普通話,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下,無論是和我說話還是其他老師,在學校的角角落落都要說普通話,不要求她們回家也必須要說起普通話。

作為家長,我孩子當然會說普通話,但是我不反對她說方言,在這個城市生活,不會說本地方言會有諸多不方便的,會和周圍的同學有距離感的,所以她可以自由切換。

所以我認為普通話方言都要會說生活中才會更方便。


荷葉翩翩何老師


曾經也擔心這樣的問題,我們夫妻城鄉結合,妻子廣州人,我是汕尾人,工作的緣故留在廣州,所以兩個孩子最初學習的是廣州話,對汕尾話一竅不通。

每逢回到家鄉,就會產生這樣的尷尬:親戚朋友問孩子會不會說家鄉話,孩子一臉懵逼,大家就會笑話孩子“忘本”。

01 別讓“執念”左右,語言的本質是溝通

執念是一種很可怕的情緒,在家鄉話這一點上,也曾經歷了不少因為執念而起的事件,最終受損的是孩子。


表姐和表姐夫是我們本地人,但是在深圳經商,表姐夫認為孩子不懂家鄉話就不算家鄉人,這種執念使然,他一直堅持用家鄉話教育孩子,但孩子生存的環境中,卻經常要接觸普通話、粵語。

這就讓孩子在多語言環境中形成了語言障礙,直到4歲還不會說話。上不了幼兒園,也與小區內的其他小朋友無法交流。

夫妻兩還以為小孩得了什麼病,到處尋醫問藥無果,花費醫藥費無數。

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統一語言環境,因為幼兒園普遍要求講普通話,所以全家人強制用普通話和孩子交流,很快孩子就說得很流利了。

別讓這份執念左右自己,比起語言,血脈的傳承才是證據。語言的本質是溝通,如果語言無法溝通,那麼它就失去了它自身的意義。

02 首先,我們是中國人

不管處於哪個地區,說著什麼樣的家鄉話,首先我們是中國人,普通話是我們的母語。

多年前很尷尬的一幕,當年小學生時代,跟著父母去廣州,因為不會說粵語用普通話問路,客運站的人態度極差,回到完還伴隨一句“死撈頭”;坐出租車,講普通話還要被宰...

現在就很少這樣的情況,大家都已經清楚的意識到,普通話是我們的根,在有了根的基礎上,我們才能茁壯成長,最終百花齊放,各有特色。

地域語言,同樣如此。

03 不要以此逗弄孩子

強調一下,不要用孩子不會說家鄉話,來逗弄孩子。

就如我們家的情況,一些不注意的親戚,有意無意的告訴孩子“你不會說家鄉話,就不是這裡人。趕緊回廣州去”,而同樣,回去妻子家鄉也是如此“你不會說這裡話,就不是這裡人,趕緊回汕尾去。”(妻子的家鄉話是帶地域口音的粵語,跟標準粵語略有不同)

這讓孩子很難受,女兒曾經問我,他們是不是因為我不會說他們的話就不喜歡我?

孩子很難分辨什麼是玩笑,什麼是認真,但他們能感受到被傷害。


淅爸育兒記


孩子一直說普通話,不會說方言的情況,基本存在於父母不是一個地方的人,兩個人交流需要用普通話的環境。這種情況現在很多見,所以孩子只會說普通話,不會說方言的情況也就越來越多。

舉我自己為例:我河南的,我老公陝西的,我倆交流天天是說普通話。所以,我們帶孩子,都是說的普通話。雖然現在給陝西的公婆帶孩子的時間多一些,公婆說方言,但我家孩子,還是隻會說普通話,方言一句都不會。

我同事是江西的,她老公是上海的,他們在家說普通話,她女兒也是隻會說普通話,不會說上海話,但是可以聽懂上海話。

方言是一個地方人的通用交流語言,會方言就說明他是這個地方的人,畢竟方言給人的感覺比說普通話更親切。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教孩子說方言,但也不可太過強求,畢竟不管是方言還是普通話,都是孩子表達、交流、溝通的一種語言。針對題主的問題,個人認為會方言更好,不會也沒什麼損失。現在互聯網時代,大家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能接受的事物也越來越多。你重點是要如何把孩子培育好!


霄瑤麻麻


孩子一直說普通話,不會說家鄉話,到底好不好?

我認為好。

因為現在大多數人都說普通話,在學校也得說普通話,孩子會說普通話更有利於他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



我認識一些孩子,由於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爺爺奶奶都是說家鄉話,導致孩子只會說家鄉話,到了學校,因為是本地的學校,同學和老師都可以聽懂,但學習方面就很困難了,讀書需要普通話,他適應不了,拼音完全不行,老師經常批評,父母也很著急,孩子也越來越不願意上學。

我和我先生是不同省的,我們一直講普通話,我孩子也一直只會說普通話,我和先生的家鄉話,孩子都不會說,孩子的拼音根本不用操心。

現在,她大了,也會說一點我和先生家的家鄉話。



家鄉話只是一個地方人的象徵。有時候作為某個地方的人,卻不會說這個地方的話,就顯得自己有點冒牌貨。

出門在外,遇到老鄉,難免會說家鄉話,但自己不會說,怎麼證明呢?

其實,家鄉話等孩子以後再學會說也可以。這個不重要。



不要只看現在,現在孩子只會說普通話,不會說家鄉話,不代表孩子以後也不會說,只要多在孩子面前說家鄉話,時間長了,孩子就會了。

但普通話最重要,孩子會說普通話,這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是非常有利的。


周凌溧育兒問答


西梅媽媽你好!

我和您家孩子一樣,一直說普通話,不會家鄉話,我可以跟你分享一下這種經歷的好處和壞處。

從我有記憶的時候起,就是我只說普通話,但我的家裡人都說家鄉話。到現在我已經成年,一直學不會家鄉話。

一般小孩子開始有記憶也就三歲以後吧,所以,我在剛學說話的時候肯定也是會說家鄉話的,但是長大到三歲以後就只說普通話了。

村子裡只有我是這樣的,這種奇怪的現象家裡人也很難解釋清楚為什麼我不會家鄉話了。

這樣的孩子,有幾個特點:

首先聽懂別人說家鄉話是毫無問題的,因為周圍的人都是說的家鄉話,自然而然就聽懂了。

其次,和別人溝通也沒有問題。普通話只要看電視的人,大都能聽懂。有時候我的普通話裡會加入一些家鄉話的特殊的用詞,和周圍的人溝通習慣了也是沒問題的。

如果您覺得不會家鄉話是一種缺憾,可以潛移默化的教孩子說。如果教不會,就讓孩子多見世面。

這樣的孩子,見的世面越多越不受這個缺憾的影響,見的世面越少越受困擾。

因為家鄉話只存在於我們生活的一小片地方,走出生活的地方,會發現外面的世界還很大,而且在外面的世界,會不會家鄉話根本不是一個問題。

如果一輩子都只能待在村子裡,又沒有突出的技能的話,不會家鄉話肯定會給孩子的人生帶來一點難受的。


真有趣orz


我兒子也只說普通話,但我帶他回老家過春節時,他就跟家鄉孩子玩在一起,也能聽懂我們家話,我說老家方言他還偶爾學個一句兩句,我的建議是不要苛求去說普通話或者說方言,孩子大了自然有自己的選擇,只要能聽懂家鄉的方言就行😁


許淘淘


這種情況比較多,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外來媳婦本地郎,夫妻倆說話都是普通話交流,所以孩子如果自己帶大多都是普通話,如果孩子是爺爺奶奶帶就是家鄉話,孩子講普通沒什麼不好的啊!我和孩子他爸就是一個真實的例子,我是陝西,他爸河南,兒子和女兒都是講普通話,但倆孩子也能聽懂家鄉話,唯一不好的就是過年回老家說一口普通話,村裡人一聽,這誰家的孩子啊。現在很多孩子都隨父母在外地,大多都講普通話。沒什麼不好的




辰媽生活vlog


我是河南人,在外地定居。我希望我的兒子、孫子講河南話。河南話有有本地特色,說慣了,聽慣了。說出順口,聽起來順耳。什麼鳥語聽不懂,說不好。有些年輕人出門三天,就學說外地的方言,其實說不好,聽起來彆扭。老老實實說活,本本分分做人,說母語,更親切。


蔡長海7


我兒子從幼兒園開始,都是接受普通話教育的,之前教他的家鄉話,現在也不愛講了。平時跟我交流,都是用普通話。

我的普通話不標準,屬於正宗的廣東普通話,和兒子交談時,沒少被這小傢伙嘲笑。

不過,小傢伙回到家鄉時,還是會改口用家鄉話,因為家鄉老爺爺他們學不來也聽不懂普通話,因為少講,小傢伙講的那些混著普通話音的家鄉話也沒少被我嘲笑。

我覺得,雖然現在推廣講普通話,但是家鄉話還是要學的,至少也要聽得懂吧。否則逢年過節時,回一趟家鄉,根本就無法交流。


湛江吳志賢


我兒子也是一直說著普通話,現在搬家來到新環境,當地都是說粵語。剛開始孩子反應都很牴觸的,幸好遇到的家長都很開明,看到孩子不會說,都會轉成普通話來和他進行表達 。

現在我也用兩種語言和他說話,剛開始他衝我喊著,叫我不要說。到現在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一句話重複兩遍後,他能試著說出這個聲出來。

我覺得家長可以兩種語言教他,就算不會說也好,至少家鄉話也能聽明白。

我表妹從小也是說家鄉話長大,到了深圳後接受了普通話教育,當地又多數說粵語。現在語言能力可是溜溜地呢。

當然教孩子說話的話也有技巧,可以參考下:

首先,不能在孩子說錯的時候取笑他。

孩子對於玩笑都很敏感的,只要被人取笑過他就開始不樂意表達,更而會不喜歡這個語言。

其次,孩子說錯了的話,家長只要重複幾次就行,不能急於求成。

因為學習語言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事情。有語言環境只要多說就可以,但如果並不是在家鄉而讓孩子去學習家鄉話的話,只能依靠家長進行,這樣會孩子產生語言的衝突,理解能力並不能很好地提高。千萬不能因為一時半會得不到孩子的反饋就放棄,只要多說多講,孩子肯聽就可以了。

最後,家長要和家人統一戰線。

不能說只有自己說家鄉話,而家裡其他人又說普通話,這樣的話孩子得不到具體的語言訓練,會出現不願說不肯說的情況。把方方面面都考慮清楚了,再來進行教育,才能更好地幫到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