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露地豇豆覆膜早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早春露地豇豆覆膜早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蓬萊市露地豇豆常年種植面積在166.7~233.3hm2,以往每年只能春夏種植,採收期一般在7~9月,當地6月前上市的豇豆主要來自外地調運,也有少量的大棚種植產品,價格非常高。蓬萊市蔬菜站自2006年開始探索採用大棚營養缽育苗、起壟覆膜等技術措施,使豇豆早春露地栽培較一般露地種植提早20~25d(天)上市,比外地調運價格可降低15%~20%,平均每667m2增產747kg,增收達3000元左右,在改善蓬萊春季蔬菜品種供應結構、抑制外調豇豆價格過高等方面起到較大的作用。

1選擇適宜品種

選擇相對耐低溫、耐弱光,又適合當地消費習慣的豇豆品種,如青豇100、早豇2號、綠如意。

2大棚育苗

2.1育苗前的準備蓬萊地區早春露地豇豆播期

一般在3月20日,播種前2周即3月5日左右備好育苗棚,提前烤棚提溫。播種前10d(天),將3份大田沙壤土和1份腐熟有機肥充分混合配製營養土,每立方米營養土再使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1.5kg拌土殺菌,然後將營養土裝缽放入育苗棚內澆透水,經過10d(天)左右提溫待播。

2.2育苗

2.2.1曬種、選種選擇種皮有光澤、無斑點的2a(年)以下的新種子。播前5~6d(天)進行曬種和粒選種子,曬種在每天11:00~14:00進行,持續2~3d(天)。

2.2.2浸種、催芽、播種大棚育苗可以直播也可以採用浸種催芽。將粒選的種子放在25~30℃溫水中浸泡4~6h(小時),然後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5min(分),撈出瀝乾後用溼布包裹置於25~30℃條件下催芽,每6h(小時)翻動1次,連續2~3d(天),第2天后要及時挑出爛種,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洗種,4~6d(天)後當多數種芽顯露後晾種2h(小時),點播到營養缽內,每個營養缽3~4粒,然後覆蓋1cm厚的細土。

2.2.3適期播種定植前30d(天)確定為適宜播期,苗齡30d(天),不宜過長。每667m2大田用種量2.5~3.0kg。若定植期間氣溫很低,應在定植前進行煉苗,從定植前7~10d(天)開始每天中午放頂風,10:00~15:00逐漸加大放風量,定植前3d(天)同時放底風和頂風。

2.2.4苗期管理育苗期溫度白天控制在22~30℃,夜間15~18℃,不得低於12℃,短時間不得低於8℃。育苗期溼度控制在70%~85%。寒冷天氣時可以採用大棚加小拱棚,小拱棚再加保溫被的多棚雙簾覆蓋。為防止爛苗,可在幼苗出土後每隔15d(天)在營養缽及幼苗上噴1次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當棚內溼度高於85%後要選擇晴天中午放頂風1h(小時)左右,連續2~3d(天)。定植前2d(天)噴1次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防止病害侵入,進行保苗護苗。


早春露地豇豆覆膜早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3定植

3.1施足基肥,整地起壟定植前2周每667m2施有機肥6000~8000kg,深翻起壟,每667m2再用高磷複合肥50kg集中施在壟上。壟寬60cm,壟高20cm,壟間距40cm。定植前7d(天)覆蓋地膜,以提升地溫,當地溫穩定在12℃以上、氣溫14℃左右時即可定植。

3.2定植適期和密度蓬萊地區4月20日穀雨後,地溫可穩定在10℃以上,覆蓋地膜後地溫基本可穩定在12℃以上,此時即可定植。每畦栽2行。每667m2栽4500株左右,株距30cm,行距40cm。3.3緩苗期管理定植5d(天)後噴施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200mg·L-1,定植15d(天)後再噴施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開花前每15d(天)噴1次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一般定植後20d(天)內不澆水或澆小水。澆水後迅速淺中耕以提高地溫,前期基本不追肥。

4定植後的大田管理

4.1從幼苗期到抽蔓期的肥水管理適當控制肥水,一般在植株3片複葉之前不澆水不追肥,如果前期氮肥不足,可以適當追施1次氮肥,每667m2隨水衝施尿素10kg即可。此期一般需20~25d(天),管理重點是鬆土提溫保墒。

4.2抽蔓期管理及時搭架整枝、綁蔓或吊蔓,搭人字形架,架高1.5m左右,這期間一般要澆1~2次小水,結莢期前儘量少澆水,防止徒長。注意防治蚜蟲、白粉蝨,應及時發現及早防治。此期一般需25~30d(天)。

4.3開花結莢期的管理

4.3.1肥水管理6月中旬後,定植後約50~60d(天)進入花期,一般第1花序坐果前不澆水或澆小水。結莢後應加強肥水管理,要保持地面見幹見溼,一般每10~15d(天)澆1水。第1茬豇豆採收後,要及時補充肥料,每667m2葉面追施1次0.2%磷酸二氫鉀溶液;第二茬採摘後,可結合澆水開溝追肥,每667m2追施三元複合肥、尿素各6~8kg。後期追肥以磷、鉀、硼等微量元素為主。

4.3.2引蔓和整枝當主蔓伸長至30cm左右時,引蔓攀上吊繩或支架。當主蔓120~150cm時摘心,促發側枝。及時去除主蔓第1花序以下各節位的側枝及第1花序以上各節位弱小腋芽。一般主蔓長至150cm以上時開始下引,頂端優勢減弱,側枝迅速形成,在距植株基部80cm處留第1側枝,10節後摘心,在120cm處留第2側枝,留5~6片複葉摘心,每個主蔓留3~4條側枝,所有側枝具2~3個花序時及時摘心,使結莢均勻。

4.3.3防止落花落莢進入高溫時期,植株葉片較密,通風透光性差,易造成落花落莢。應及時去除主蔓上的老葉、殘葉,只保留主蔓上1/3葉片,所有側枝新葉全部保留。同時在花期結合噴藥施0.5%硼肥,以提高結莢率,每個花序保留3~5個豆莢,當幼莢長至35cm時,應加大肥水管理,每7~10d(天)澆1次水,追施1次葉面肥,防止早衰,提高產量。


早春露地豇豆覆膜早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5病蟲害的防治

豇豆主要蟲害有豆莢螟、豆芫菁、蚜蟲、潛葉蠅等。豆莢螟、豆芫菁應在花期用20%殺滅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防治。蚜蟲可用50%闢蚜霧可溼性粉劑2500倍液防治。主要病害有疫病、葉黴病、灰黴病、炭疽病、鏽病、細菌性疫病、花葉病毒病。疫病、葉黴病、灰黴病可用64%惡霜·錳鋅(殺毒礬)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預防。炭疽病可用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防治。細菌性病害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預防。病毒病用0.1%高錳酸鉀1000倍液或51%抗病威(病毒K)乳油10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

6適時採收

豇豆開花後2周左右,豆莢最長,鮮豆籽粒最大,此時採收產量最高,品質最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