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鬆成:投資在今年經濟增長中將起更重要作用

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綜合考慮投資、消費、淨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我們認為,投資將在我國今年經濟增長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作者盛松成繫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龍玉為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最近一個多月來,國內外許多機構和個人都對疫情可能影響今年我國GDP增速進行預測,但結果相差很大。目前預測全年GDP增速為時尚早,因為今年GDP增速還取決於疫情的衝擊程度及延續時間、對沖政策的力度及今年的國際環境等。

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綜合考慮投資、消費、淨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我們認為,投資將在我國今年經濟增長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是近年來對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消費受疫情衝擊較大。二是今年外部環境複雜,淨出口對我國GDP的貢獻難以保證。而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支持下,預計今年基建投資增速將明顯回升。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土地供應有望增加,房企融資有望改善,房地產投資將保持適度增長。雖然製造業投資的恢復可能比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緩慢,但經此一“疫”,很多企業都更加重視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加快創新和數字化轉型,這將推動技術進步,增加製造業投資,並提升我國潛在經濟增速。

對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消費受疫情衝擊較大

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及服務貿易淨出口對我國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7.8%、31.2%和11.0%。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率最高,這與近年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很大關係。而受此次疫情衝擊最大的也是消費。

第一,第三產業直接受到疫情較大的衝擊。從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構成看,批發零售、金融、房地產、交運倉儲和住宿餐飲是其中佔比最高的五個細分行業,2019年佔比分別為18%、16%、13%、9%和3%。除金融業外,其他四個主要細分行業都受到疫情較大影響,這四個行業合計佔比超過第三產業的40%。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今年春運40天旅客人次同比降50.3%。批發零售也受到較大影響。而疫情嚴重期間房地產銷售活動和住宿餐飲經營更是基本暫停。截至2月29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數也僅為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第二,一季度消費對當季經濟的拉動作用在全年當中往往是最大的。2015-2019年,一季度消費平均拉動當季GDP增速4.8個百分點,較其餘季度高出0.8-0.9個百分點。2019年一季度6.4%的GDP增速中,4.1個百分點是由消費貢獻的。儘管目前預測全年GDP增速為時尚早,但可從時間維度和產業維度綜合考慮,對一季度GDP增速作出初步判斷。由於各行業增加值率相對穩定,收入下降的比率基本等於增加值下降的幅度。如果一季度批發零售收入下降10%左右、住宿餐飲收入縮減50%左右、旅客發送量下降30%左右(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今年春運40天旅客人次同比降50.3%)、房地產銷售降幅近20%(疫情嚴重期間房地產銷售活動基本停止),則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損失超過1萬億元。2019年一季度以不變價計算的GDP為19.7萬億元,疊加疫情對第二產業的影響,意味著一季度我國GDP可能接近零增長(由於一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佔比很低,疫情對其影響基本不予考慮)。【注:從六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看,2020年的數據遠低於2018年和2019年春節後同期,表明企業復工復產進程緩慢,但現在情況在逐漸好轉。目前的日均耗煤量已回升至上年同期的75%左右。2019年一季度我國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5萬億元(不變價),今年損失可能接近4000億元。】

盛松成:投資在今年經濟增長中將起更重要作用

第三,疫情將導致居民收入下降,對全年後續消費亦有影響。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之間面臨艱難的平衡。由於嚴格的防控措施對人員流動有較大限制,且防疫物資短缺,員工返崗往往困難重重,企業經營也面臨很大壓力。今年2月製造業PMI指數為35.7%,是2005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即使企業減少裁員,員工的收入也會因為企業經營業績下滑而受到影響。

二、淨出口對GDP增速拉動有限

淨出口目前已經不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在經濟轉型期,我國對高技術產品和高端服務的進口需求較大。儘管2019年我國貿易順差較2018年擴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11%,但主要是因為相比於出口,進口下降得更多。

從未來一段時期看,我國進口有增加的趨勢,而出口可能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一是我國經濟會在疫後出現反彈,進口有望增加。二是根據中美經貿談判第一階段協議,中國承諾未來兩年內在2017年進口總額的基礎上增加購買美國商品和服務不低於2000億美元。三是目前疫情在海外的蔓延使全球貿易前景呈現更大的不確定性。

三、投資將在今年我國經濟增長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製造業投資更多受市場因素影響,而基建投資則可以在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前提下由政府積極推動,同時,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房地產投資保持適當增長,也能對經濟增長做出一定貢獻。

首先,在積極財政政策的支持下,預計今年基建投資增速將明顯回升。目前,財政部已經分兩批提前下達今年地方債限額合計超過1.8萬億元。此外,去年已明確降低部分基建項目最低資本金出資比例,實際上提高了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的槓桿作用。目前已有多個省份推出了重點項目,投資方向包括交通、物流、跨境電網、生態環保等,也包括不少高精尖產業項目。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已公佈的重大項目投資總額約34萬億元,其中2020年度投資額近3萬億。

隨著技術進步,5G的應用、新能源、智慧城市等領域的發展需要相應的基礎設施作為配套,從而塑造新經濟發展的硬件環境。此外,我國的區域發展戰略正向大都市圈、城市群演進,如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等等,需要城市基礎設施的新建、更新和升級。

其次,保持房地產投資的適當增速對於順利渡過當前的難關也很重要。房地產投資在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的佔比約20%。2017年-2019年,房地產投資平均每年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約0.43個百分點。據測算,疫情或導致今年一季度房地產投資下行37.53%,由此造成的一季度GDP增速下降就達0.16個百分點(0.43*37.53%)。如果再考慮房地產消費和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穩定房地產市場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穩定經濟增長。

我國房地產業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應繼續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以供需相結合的調控方式滿足剛需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在目前的調控政策疊加疫情的影響下,需求端會受到較大的抑制,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如果屆時沒有充裕的供給,可能因供需失衡造成新一輪的房價上漲。因此,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更要加強供給端的調控,合理適度增加房地產市場的供給,並保障地價的相對穩定。目前,還需要關注房地產企業資金鍊,適當增加房企融資渠道。【注:以2019年一季度為基準,土地交易占房地產投資的29.12% ,建安成本佔65.71%(其中新開工佔5.54%),疫情導致的土地購置和新開工中止可能分別使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9.12%和3.64%(65.71%*5.54%),同時,從時間維度看,假期延長或導致在建項目投資下降4.77% ,三者合計37.53%。】

最後,製造業投資的恢復會比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緩慢。儘管2月份官方PMI和財新PMI都創下有數據以來的新低,但據財新PMI細分指數,製造業供應鏈停滯是核心的矛盾,隨著復工復產率提升,製造業景氣度會有所改善。此外,財新PMI中,未來產出指數創5年新高,這表明企業對中長期經濟的信心更足。政策對企業生存和經營的高度關注,統籌兼顧、分區施策、避免“一刀切”的措施,以及疫情逐漸得到控制,都有利於企業家信心的恢復。

我國製造業當中也有相當部分是實力雄厚的大企業,有能力抓住疫情帶來的機會窗口,做出科學的投資佈局。經此一“疫”,很多企業都更加重視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加快創新和數字化轉型。這將推動技術進步,並有望提高我國經濟潛在增速。根據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在疫情期間對212家大中型企業的調研,疫情衝擊使企業深思其業務發展,並對企業中長期決策產生了較為明顯的影響。接受調研的企業中,超過七成的企業將數字化轉型、實現業務線上化、智能化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由此也將帶來新的投資需求。

四、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實現我國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2020年我國GDP增速至少需達到5.6%。如果一季度GDP為零增長,則今年其餘三個季度的增速平均要達到7.2%。由於GDP翻一番指的是扣除價格因素後的實際GDP翻一番,以2010年不變價計算,則2020年實現翻一番目標所需要的增速如下表:

盛松成:投資在今年經濟增長中將起更重要作用

我國實現翻番目標所需的最低經濟增速

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國家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緩解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例如支持防控物資保障重點企業恢復、擴大產能,實施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企業實際融資成本降至1.6%以下;對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給予稅費優惠,階段性減免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的措施等。央行公開市場量、價工具齊用,隨著央行小幅下調政策利率(春節後MLF中標利率較之前下調了10BP),LPR報價逐步降低。2020年2月20日,1年期、5年期以上LPR報價分別為4.05%、4.75%,分別較上月下降10bp和5bp,較8月20日LPR改革後的首次報價降低20bp和10bp。

目前,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發揮作用的空間更大。一方面,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2019年末我國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為2.4%,較前值(2019年三季度末為1.8%)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短期內物價因素也會對貨幣政策的邊際寬鬆形成掣肘。2020年1月,我國CPI同比增長5.4%,較上月提高0.9個百分點,CPI環比漲幅也進一步擴大至1.4%。貨幣政策應更側重於綜合運用各項政策工具(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等)和結構性手段(如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更多運用市場化方式滿足企業復工復產的流動性需求。

可較大幅度提高我國財政赤字率,至少可以提高到3%。與主要國家相比,我國中央政府負債率處於較低水平,並且我國政府債務結構較合理,絕大部分為內債,外債佔比很低(不到1%),短期債務佔比也較低(僅為13%)。同時,我國政府具有較強的經濟功能。當然,在推動新增投資的過程中,應注重項目投資回報機制明確、收益可靠、風險可控,實現財政可持續。


(本文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所供職機構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