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奮起,貫徹俠客之道,辛棄疾的一生詮釋了真正的俠客精神

眾人皆知詩仙李白不僅能詩作賦,還有一顆俠客之心,時常行俠仗義。但很少有人知曉在中國的歷史上還有一位詩人其心中的俠義之心同樣強烈。

他就是宋代的辛棄疾,由於當時的北宋內憂外患,整個時局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所以辛棄疾的詩作中愛國主義十分強烈。

不同於其他人,辛棄疾在時局動盪,世人皆為龜首時,能勇敢地站出來,對外率領軍隊奮勇抗敵,對內作出一篇篇報效祖國的文學佳作。辛棄疾的心中也有著一顆俠義之心,並伴隨他的一生。

愛國奮起,貫徹俠客之道,辛棄疾的一生詮釋了真正的俠客精神

一、桀驁不馴,熱愛遊俠

1、自幼立下報效祖國的偉大壯志

辛棄疾幼年喪父,從小跟隨祖父生活,祖父對辛棄疾的影響伴隨了辛棄疾的一生。由於“靖康之亂”,北方土地被金人佔領。不幸的是辛棄疾和祖父沒時間逃離到南方,金人便已經攻破祖孫倆從小生活的地方。寄人籬下的滋味當然不好受,何況還是敵人。

祖父從小便教育辛棄疾長大後報效國家,為了祖國奮勇而戰。辛棄疾的心中就這樣埋下了愛國的種子。

辛棄疾的祖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祖父時常教誨辛棄疾長大後立志報國雪恥。辛棄疾在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而辛棄疾也不枉祖父對他的淳淳教誨,在少年時便寫下詩篇這樣形容自己“少年握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可見當時辛棄疾的豪情壯志。

史書上曾記載辛棄疾“尚氣節,識拔英俊,所交多海內知名士

”。這和辛棄疾從小便以報效祖國為志向的豪情壯志分不開。氣宇非凡的人往往在幼年時便有這樣的氣質。

於此同時辛棄疾曾兩次參與燕京科考,只為細細探明金國的內部情況。在辛棄疾之後的人生中這兩次的科考對他產生了很大幫助。

由於時局的影響,加上祖父的教誨,辛棄疾在少年時便有著一腔愛國之心與豪情壯志。

愛國奮起,貫徹俠客之道,辛棄疾的一生詮釋了真正的俠客精神

2、帶著俠義之心進入軍隊

在辛棄疾出生時北方便已被金人佔領,許多漢人在金人的壓迫下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地過著受人壓迫的日子。在金主完顏亮遷都燕京後,越來越多的漢人忍受不了金人的壓迫,開始反抗。

許多漢人揭竿而起,紛紛組織起義軍反抗金人。而當時還只有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便立即組織起兩千人加入了抗金大軍中。

幼年的報復終於在這一刻得以一展鴻圖,二十二歲的辛棄疾沒有絲毫猶豫,自己的滿腔熱血,家國情懷在這一刻才真正有了意義。辛棄疾心中的俠義促使他在軍中得以大展手腳。

辛棄疾帶領著兩千人的起義軍投靠了當時聲勢最為浩大的耿京。耿京看著這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開始並沒有任何青睞,只是給辛棄疾安排了一個文官的職位。

辛棄疾當初並不是自己一人前來投靠耿京,辛棄疾還帶著自己的朋友義端。義端是個管束不了自己的花和尚,經常喝酒吃肉,做些偷雞摸狗的勾當。

義端受不了軍中的約束偷走了辛棄疾保管的帥印直奔金營,打算投靠金軍。

當初義端是和辛棄疾一起前來投靠耿京的,而且帥印丟失辛棄疾也有職責,耿京叫來辛棄疾準備問罪。辛棄疾正當怒不可遏之際,當即在耿京及各將領面前立下軍令狀,“丐我三日期,不獲,就死未晚。

辛棄疾料定義端必定會拿著帥印投靠金軍,便提前埋伏在前往金軍大營的必經之路,不出所料義端果真途徑此地。辛棄疾怒不可遏一刀將貪生怕死的義端送上了西天。辛棄疾盡到了自己的諾言,將帥印完整的追了回來。

義端雖是辛棄疾的好友,但義端背信棄義的背叛之舉是辛棄疾的底線,義端已經突破了辛棄疾的底線,在這種情況下重情重義的辛棄疾也只好親手奪回帥印。

辛棄疾手起刀落將曾是好友的義端送上西天正是辛棄疾俠義的體現。行事殺伐果斷、快意恩仇,有著豪俠的風範。辛棄疾在軍中便將俠義之心奉為自己的行事準則,

俠客重情更重義

之後的辛棄疾被耿京賞識,耿京也將軍中大權交予辛棄疾。慢慢的辛棄疾跟隨耿京四處征戰,之後被南宋任命為承務郎、天平節度掌書記。但辛棄疾在返回京城的途中聽聞耿京被小人所殺當即悲從中來。

辛棄疾回憶起耿京對自己的種種提拔,如果沒有耿京就沒有今天的自己,辛棄疾立即放棄了返回京城當官的想法,決定為耿京報仇。

辛棄疾率領五十人衝進金軍大營,在金軍五萬人之中將殺死耿京的張安國生擒。辛棄疾率領五十人如入無人之境,左突右殺,硬是將仇人張安國生擒。辛棄疾的此番舉動名震全國。

辛棄疾武藝高強,並且滿腔報國熱血,平生最是痛恨出賣國家的小人。辛棄疾重情重義,為了給耿京報仇付出生命的危險,那時的辛棄疾便已然有俠義之風的豪情

愛國奮起,貫徹俠客之道,辛棄疾的一生詮釋了真正的俠客精神

二、做一名“俠官”

1、俠義中的責任

上任之後的辛棄疾並沒能如願一展宏圖,由於他的身份致使辛棄疾不能血撒疆場,與金人殊死拼搏。辛棄疾尷尬的身份令他的仕途始終停止不前,沒有絲毫起色。辛棄疾想投生沙場繼續反抗金人的想法都不能實現,只能被派去平定國內內亂。

辛棄疾無不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在平定內亂的同時辛棄疾也在觀察是什麼導致這些賊子奮起反抗,寧可拿自己的性命冒險起義也不願接受國家的政策。隨著自己調查越來越深入辛棄疾發現百姓之所以會當上盜賊,和朝廷貪官的所作所為無不有著密切的聯繫。

辛棄疾是過來人,並不是高高在上的當權者,辛棄疾也參與過起義反抗之列,曾親眼目睹過百姓的疾苦,民不聊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貪官橫行,搜刮民脂民膏,讓世間的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其中有很多是迫不得已才走上了打家劫舍,逼上梁山的地步。辛棄疾因為有著俠義的仁愛之心,曾多次上書朝廷反對國家的一些政策,但於事無補。縱有俠義之心,也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百姓淪落疾苦之中。

辛棄疾曾上奏朝廷《美芹十論》,提出了自己對未來朝廷的見解與建議,其中就不乏自己青年時便在金國探查的種種金國存在的問題。

辛棄疾指出金國的問題後希望朝廷能不畏金人,早日收復失地。並且提出了一系列治國安邦的建議。由於辛棄疾自己曾與將士們一起行軍打仗,辛棄疾深知將士的疾苦與難處,辛棄疾格外的關照軍隊將士們。

還揭露出了軍隊中“營幕之間,飽暖有不充,而主將歌舞無休時;鋒鏑之下,肝腦不敢保,而主將雍容於帳中”的現狀。揭露了軍中的腐敗。

雖然辛棄疾的這些建議當局朝廷並未接納,但是辛棄疾心中的俠義之心卻是表現的淋漓盡致。辛棄疾大膽揭露的行為也為日後

鬱郁不得志被官場小人所使絆子埋下了伏筆。

上任後的辛棄疾不僅上書朝廷許多治國安邦的策略,還寫下了一篇篇佳作以表自己心中的憤懣與豪情壯志。其中代表作便是辛棄疾在宴席上所作的《滿江紅·建康史帥致道席上賦》。整首詩中充斥著辛棄疾獨有的豪情,為世人所驚歎。

詩句開頭:“鵬翼垂空,笑人世蒼然無物。”便是一番波瀾壯闊的景象,和辛棄疾心中的豪情不謀而合。開篇便是引經據典,大開大合,為下文所寫所感奠定了一個宏偉豪情的感情基調。

袖裡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虛實結合,“補天西北”則暗示自己志在為祖國收復失地,為了祖國統一的豪情壯志。

辛棄疾藉此詞句描繪出一個奮勇抗金,不屈不撓的英雄形象,寫出了一個為了祖國的社稷奮勇殺敵護河山的故事,表達出自己報效國家、躊躇滿志的壯志豪情。

辛棄疾在許多人眼中只是個文弱書生,但讀他的詩我們不難發現,如此的豪情,如此壯闊的文風一個文弱書生是寫不出來的。辛棄疾並不只是個寫詩作畫逍遙自在的文弱書生,他還是一個志在為國為民,胸懷天下的充滿壯志的俠客。

即便在他上任後,過著常人所不能及的舒服日子時,辛棄疾也不曾忘記俠義之心。俠義之心是為國家社稷,是體恤百姓疾苦,是胸懷天下的心。對於辛棄疾來說俠義已經上升為一種責任感,辛棄疾肩上的責任並不輕鬆。

愛國奮起,貫徹俠客之道,辛棄疾的一生詮釋了真正的俠客精神

2、以俠義之心踐行愛國精神

辛棄疾在上任後的許多日子裡註定得罪許多人,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像辛棄疾這般直言不諱,辛棄疾上奏的奏摺裡雖然滿是對朝廷的建議,但是並沒有被朝廷採納。

而辛棄疾的尷尬身份也導致自己在仕途上成為別人攻擊的對象。辛棄疾不會迎合旁人就降低自己心中的底線,不會改變自己一生所信奉的行為準則。這就是辛棄疾所信奉的俠義之道。在旁人看來的格格不入正是俠義之心的體現。

在湖南上任的日子裡為了富國強兵,辛棄疾曾親自創建飛虎軍,威震一方。令盜寇無不忌憚。辛棄疾的本意是好的,但到了小人嘴裡卻成了罪惡。為了創建這隻軍隊,辛棄疾歷經百般阻撓,先斬後奏才有了這隻日後成為軍中之首的隊伍。

而辛棄疾先斬後奏的舉動則惹怒了許多人,認為辛棄疾是別有用心。辛棄疾的身份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討伐辛棄疾的戰列。辛棄疾深感無奈,卻又無可奈何。

愛國奮起,貫徹俠客之道,辛棄疾的一生詮釋了真正的俠客精神

三、謫居之後,俠義不滅

和許多空有一腔壯志的名士一樣,辛棄疾也曾被貶。有人被貶之後一蹶不振,從此過著潦倒的生活,不過對於心中充滿俠義之心的辛棄疾來說,雖窮困潦倒,但俠義不滅。

辛棄疾在位期間是何等的壯志,滿朝文武又有幾人能與辛棄疾一併高下。

在被貶期間,辛棄疾心中滿腔憤懣得不到宣洩,只好將自己的豪情壯志寄託在詩作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這首詩在中學生心中印象深刻。大家都曾背誦過“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等等等等。這首人人耳熟能詳的詩篇便是辛棄疾在鬱郁不得志的情況下所作。

整首詩大開大合,沒有李清照那般小家碧玉的文風,只有滿腔的豪情得不到宣洩的壯闊文筆,詩篇至始至終不乏辛棄疾獨有的豪情,“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整整一副沙場點兵的氣派,也只有辛棄疾才能寫出如此的佳作。

另一方面辛棄疾也受到陶淵明的影響。陶淵明的不予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品格深得辛棄疾的贊同。可以發現辛棄疾將陶淵明視為偶像也不是偶然。

在謫居的這段世間,辛棄疾在仕途上不得志的情況得以宣洩,通過陶淵明的田園詩,與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融為一體成為辛棄疾所追求的境界。在精神上,辛棄疾試圖與高潔的陶淵明靠攏,以尋求慰藉。

愛國奮起,貫徹俠客之道,辛棄疾的一生詮釋了真正的俠客精神

總結:

辛棄疾的一生是值得欽佩的一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生。俠義之心始終貫穿著辛棄疾的一生。並且家國大義永遠是第一位,辛棄疾一生最為痛恨出賣祖國的苟且之輩,手刃義端便充分證明辛棄疾的立場頗為堅定。

愛國奮起,貫徹俠客之道,辛棄疾的一生詮釋了真正的俠客精神

辛棄疾的俠義之心也給辛棄疾帶來了不少麻煩,這和當時的時代密不可分,在那樣的環境下辛棄疾是個異類,但瞭解過辛棄疾的人便知曉那是俠義之心。辛棄疾的一生是了不起的,他並不懼怕權貴也不忌憚金人,遇到困難只有迎難而上,勇敢面對。一生為國為民,心繫百姓。

辛棄疾的俠義之心無論在他青年隨軍征戰還是在他被貶謫居時始終存在他的心中。這才是真正的難能可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