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奋起,贯彻侠客之道,辛弃疾的一生诠释了真正的侠客精神

众人皆知诗仙李白不仅能诗作赋,还有一颗侠客之心,时常行侠仗义。但很少有人知晓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位诗人其心中的侠义之心同样强烈。

他就是宋代的辛弃疾,由于当时的北宋内忧外患,整个时局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以辛弃疾的诗作中爱国主义十分强烈。

不同于其他人,辛弃疾在时局动荡,世人皆为龟首时,能勇敢地站出来,对外率领军队奋勇抗敌,对内作出一篇篇报效祖国的文学佳作。辛弃疾的心中也有着一颗侠义之心,并伴随他的一生。

爱国奋起,贯彻侠客之道,辛弃疾的一生诠释了真正的侠客精神

一、桀骜不驯,热爱游侠

1、自幼立下报效祖国的伟大壮志

辛弃疾幼年丧父,从小跟随祖父生活,祖父对辛弃疾的影响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由于“靖康之乱”,北方土地被金人占领。不幸的是辛弃疾和祖父没时间逃离到南方,金人便已经攻破祖孙俩从小生活的地方。寄人篱下的滋味当然不好受,何况还是敌人。

祖父从小便教育辛弃疾长大后报效国家,为了祖国奋勇而战。辛弃疾的心中就这样埋下了爱国的种子。

辛弃疾的祖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祖父时常教诲辛弃疾长大后立志报国雪耻。辛弃疾在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而辛弃疾也不枉祖父对他的淳淳教诲,在少年时便写下诗篇这样形容自己“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可见当时辛弃疾的豪情壮志。

史书上曾记载辛弃疾“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

”。这和辛弃疾从小便以报效祖国为志向的豪情壮志分不开。气宇非凡的人往往在幼年时便有这样的气质。

于此同时辛弃疾曾两次参与燕京科考,只为细细探明金国的内部情况。在辛弃疾之后的人生中这两次的科考对他产生了很大帮助。

由于时局的影响,加上祖父的教诲,辛弃疾在少年时便有着一腔爱国之心与豪情壮志。

爱国奋起,贯彻侠客之道,辛弃疾的一生诠释了真正的侠客精神

2、带着侠义之心进入军队

在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便已被金人占领,许多汉人在金人的压迫下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地过着受人压迫的日子。在金主完颜亮迁都燕京后,越来越多的汉人忍受不了金人的压迫,开始反抗。

许多汉人揭竿而起,纷纷组织起义军反抗金人。而当时还只有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便立即组织起两千人加入了抗金大军中。

幼年的报复终于在这一刻得以一展鸿图,二十二岁的辛弃疾没有丝毫犹豫,自己的满腔热血,家国情怀在这一刻才真正有了意义。辛弃疾心中的侠义促使他在军中得以大展手脚。

辛弃疾带领着两千人的起义军投靠了当时声势最为浩大的耿京。耿京看着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开始并没有任何青睐,只是给辛弃疾安排了一个文官的职位。

辛弃疾当初并不是自己一人前来投靠耿京,辛弃疾还带着自己的朋友义端。义端是个管束不了自己的花和尚,经常喝酒吃肉,做些偷鸡摸狗的勾当。

义端受不了军中的约束偷走了辛弃疾保管的帅印直奔金营,打算投靠金军。

当初义端是和辛弃疾一起前来投靠耿京的,而且帅印丢失辛弃疾也有职责,耿京叫来辛弃疾准备问罪。辛弃疾正当怒不可遏之际,当即在耿京及各将领面前立下军令状,“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辛弃疾料定义端必定会拿着帅印投靠金军,便提前埋伏在前往金军大营的必经之路,不出所料义端果真途径此地。辛弃疾怒不可遏一刀将贪生怕死的义端送上了西天。辛弃疾尽到了自己的诺言,将帅印完整的追了回来。

义端虽是辛弃疾的好友,但义端背信弃义的背叛之举是辛弃疾的底线,义端已经突破了辛弃疾的底线,在这种情况下重情重义的辛弃疾也只好亲手夺回帅印。

辛弃疾手起刀落将曾是好友的义端送上西天正是辛弃疾侠义的体现。行事杀伐果断、快意恩仇,有着豪侠的风范。辛弃疾在军中便将侠义之心奉为自己的行事准则,

侠客重情更重义

之后的辛弃疾被耿京赏识,耿京也将军中大权交予辛弃疾。慢慢的辛弃疾跟随耿京四处征战,之后被南宋任命为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但辛弃疾在返回京城的途中听闻耿京被小人所杀当即悲从中来。

辛弃疾回忆起耿京对自己的种种提拔,如果没有耿京就没有今天的自己,辛弃疾立即放弃了返回京城当官的想法,决定为耿京报仇。

辛弃疾率领五十人冲进金军大营,在金军五万人之中将杀死耿京的张安国生擒。辛弃疾率领五十人如入无人之境,左突右杀,硬是将仇人张安国生擒。辛弃疾的此番举动名震全国。

辛弃疾武艺高强,并且满腔报国热血,平生最是痛恨出卖国家的小人。辛弃疾重情重义,为了给耿京报仇付出生命的危险,那时的辛弃疾便已然有侠义之风的豪情

爱国奋起,贯彻侠客之道,辛弃疾的一生诠释了真正的侠客精神

二、做一名“侠官”

1、侠义中的责任

上任之后的辛弃疾并没能如愿一展宏图,由于他的身份致使辛弃疾不能血撒疆场,与金人殊死拼搏。辛弃疾尴尬的身份令他的仕途始终停止不前,没有丝毫起色。辛弃疾想投生沙场继续反抗金人的想法都不能实现,只能被派去平定国内内乱。

辛弃疾无不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在平定内乱的同时辛弃疾也在观察是什么导致这些贼子奋起反抗,宁可拿自己的性命冒险起义也不愿接受国家的政策。随着自己调查越来越深入辛弃疾发现百姓之所以会当上盗贼,和朝廷贪官的所作所为无不有着密切的联系。

辛弃疾是过来人,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当权者,辛弃疾也参与过起义反抗之列,曾亲眼目睹过百姓的疾苦,民不聊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贪官横行,搜刮民脂民膏,让世间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其中有很多是迫不得已才走上了打家劫舍,逼上梁山的地步。辛弃疾因为有着侠义的仁爱之心,曾多次上书朝廷反对国家的一些政策,但于事无补。纵有侠义之心,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沦落疾苦之中。

辛弃疾曾上奏朝廷《美芹十论》,提出了自己对未来朝廷的见解与建议,其中就不乏自己青年时便在金国探查的种种金国存在的问题。

辛弃疾指出金国的问题后希望朝廷能不畏金人,早日收复失地。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邦的建议。由于辛弃疾自己曾与将士们一起行军打仗,辛弃疾深知将士的疾苦与难处,辛弃疾格外的关照军队将士们。

还揭露出了军队中“营幕之间,饱暖有不充,而主将歌舞无休时;锋镝之下,肝脑不敢保,而主将雍容于帐中”的现状。揭露了军中的腐败。

虽然辛弃疾的这些建议当局朝廷并未接纳,但是辛弃疾心中的侠义之心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辛弃疾大胆揭露的行为也为日后

郁郁不得志被官场小人所使绊子埋下了伏笔。

上任后的辛弃疾不仅上书朝廷许多治国安邦的策略,还写下了一篇篇佳作以表自己心中的愤懑与豪情壮志。其中代表作便是辛弃疾在宴席上所作的《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整首诗中充斥着辛弃疾独有的豪情,为世人所惊叹。

诗句开头:“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便是一番波澜壮阔的景象,和辛弃疾心中的豪情不谋而合。开篇便是引经据典,大开大合,为下文所写所感奠定了一个宏伟豪情的感情基调。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虚实结合,“补天西北”则暗示自己志在为祖国收复失地,为了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

辛弃疾借此词句描绘出一个奋勇抗金,不屈不挠的英雄形象,写出了一个为了祖国的社稷奋勇杀敌护河山的故事,表达出自己报效国家、踌躇满志的壮志豪情。

辛弃疾在许多人眼中只是个文弱书生,但读他的诗我们不难发现,如此的豪情,如此壮阔的文风一个文弱书生是写不出来的。辛弃疾并不只是个写诗作画逍遥自在的文弱书生,他还是一个志在为国为民,胸怀天下的充满壮志的侠客。

即便在他上任后,过着常人所不能及的舒服日子时,辛弃疾也不曾忘记侠义之心。侠义之心是为国家社稷,是体恤百姓疾苦,是胸怀天下的心。对于辛弃疾来说侠义已经上升为一种责任感,辛弃疾肩上的责任并不轻松。

爱国奋起,贯彻侠客之道,辛弃疾的一生诠释了真正的侠客精神

2、以侠义之心践行爱国精神

辛弃疾在上任后的许多日子里注定得罪许多人,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像辛弃疾这般直言不讳,辛弃疾上奏的奏折里虽然满是对朝廷的建议,但是并没有被朝廷采纳。

而辛弃疾的尴尬身份也导致自己在仕途上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辛弃疾不会迎合旁人就降低自己心中的底线,不会改变自己一生所信奉的行为准则。这就是辛弃疾所信奉的侠义之道。在旁人看来的格格不入正是侠义之心的体现。

在湖南上任的日子里为了富国强兵,辛弃疾曾亲自创建飞虎军,威震一方。令盗寇无不忌惮。辛弃疾的本意是好的,但到了小人嘴里却成了罪恶。为了创建这只军队,辛弃疾历经百般阻挠,先斩后奏才有了这只日后成为军中之首的队伍。

而辛弃疾先斩后奏的举动则惹怒了许多人,认为辛弃疾是别有用心。辛弃疾的身份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讨伐辛弃疾的战列。辛弃疾深感无奈,却又无可奈何。

爱国奋起,贯彻侠客之道,辛弃疾的一生诠释了真正的侠客精神

三、谪居之后,侠义不灭

和许多空有一腔壮志的名士一样,辛弃疾也曾被贬。有人被贬之后一蹶不振,从此过着潦倒的生活,不过对于心中充满侠义之心的辛弃疾来说,虽穷困潦倒,但侠义不灭。

辛弃疾在位期间是何等的壮志,满朝文武又有几人能与辛弃疾一并高下。

在被贬期间,辛弃疾心中满腔愤懑得不到宣泄,只好将自己的豪情壮志寄托在诗作当中,最具代表的便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首诗在中学生心中印象深刻。大家都曾背诵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等等等。这首人人耳熟能详的诗篇便是辛弃疾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所作。

整首诗大开大合,没有李清照那般小家碧玉的文风,只有满腔的豪情得不到宣泄的壮阔文笔,诗篇至始至终不乏辛弃疾独有的豪情,“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整整一副沙场点兵的气派,也只有辛弃疾才能写出如此的佳作。

另一方面辛弃疾也受到陶渊明的影响。陶渊明的不予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深得辛弃疾的赞同。可以发现辛弃疾将陶渊明视为偶像也不是偶然。

在谪居的这段世间,辛弃疾在仕途上不得志的情况得以宣泄,通过陶渊明的田园诗,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融为一体成为辛弃疾所追求的境界。在精神上,辛弃疾试图与高洁的陶渊明靠拢,以寻求慰藉。

爱国奋起,贯彻侠客之道,辛弃疾的一生诠释了真正的侠客精神

总结:

辛弃疾的一生是值得钦佩的一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生。侠义之心始终贯穿着辛弃疾的一生。并且家国大义永远是第一位,辛弃疾一生最为痛恨出卖祖国的苟且之辈,手刃义端便充分证明辛弃疾的立场颇为坚定。

爱国奋起,贯彻侠客之道,辛弃疾的一生诠释了真正的侠客精神

辛弃疾的侠义之心也给辛弃疾带来了不少麻烦,这和当时的时代密不可分,在那样的环境下辛弃疾是个异类,但了解过辛弃疾的人便知晓那是侠义之心。辛弃疾的一生是了不起的,他并不惧怕权贵也不忌惮金人,遇到困难只有迎难而上,勇敢面对。一生为国为民,心系百姓。

辛弃疾的侠义之心无论在他青年随军征战还是在他被贬谪居时始终存在他的心中。这才是真正的难能可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