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斬殺夏侯淵,為劉備立下了大功,劉備為何要說風涼話?

憧靈


黃忠殺了夏侯淵之後,別提多得勁了,心裡美滋滋地,這次加官進爵肯定沒問題了,主公一定把我一個勁地猛誇。

黃忠提著人頭,到了大帳之後,給劉備和諸葛亮行了一禮,然後把人頭往地上一擲,劉備大驚道:“莫不是張郃的人頭?”


黃忠解釋道:“不是的,是夏侯淵的!”

劉備不無遺憾道:“要是殺了張郃就好了,這個張郃是個心腹大患,其才勝過夏侯淵十倍啊!”

黃忠聽了劉備的話,一顆火熱的紅心,像被人塞進了冰水裡,瞬間拔涼拔涼的,想罵孃的心都有了!

要知道,之前諸葛亮可不是這麼說的。

之前,黃忠主動請纓,要去打夏侯淵,諸葛亮說了這麼一句話:“老將軍雖然英勇,然夏侯淵非張郃之比也!”。

諸葛亮說張郃比夏侯淵強,劉備說張郃比夏侯淵強,諸葛亮和劉備是穿一條褲子的,為何一前一後說法南轅北轍,前後矛盾呢?


夏侯淵和張郃究竟誰更厲害呢?

依我看,夏侯淵確實比不過張郃。

夏侯淵是曹操同族兄弟,是嫡系,在曹操創業初期,負責督運糧草,後來又參與了五次平叛,參與破馬超,破韓遂,橫掃羌族勢力等等。

但夏侯淵勇則勇矣,智謀不足,曹操曾經幾次三番告誡他,打仗不能呈匹夫之勇,要動腦子,夏侯淵雖然口頭上稱是,但並未放在心上。

定軍山一戰,黃忠派人燒了魏軍鹿角,鹿角距離大本營有十五里遠,夏侯淵親自率領四百名士兵前往修補。

此時法正站在高處,夏侯淵一舉一動盡收眼底,當法正遠遠望見夏侯淵出營之後,大喜,趕忙讓黃忠從背後偷襲,結果夏侯淵命喪定軍山。


夏侯淵,作為前方總指揮,性命比普通小兵不知重要多少倍,呆在大營裡指揮便好,何須親自冒險,去修什麼鹿角呢?即便自己不放心的話,大可派一名副將前往啊!

與夏侯淵相比,張郃善於用兵,善用地形,既能衝鋒陷陣,又能統領三軍的角色,陳壽評價他說:

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正如陳壽之言,張郃是諸葛亮最為忌憚之人,給諸葛亮北伐造成了極大的阻礙,痛失街亭,揮淚斬馬謖,便是拜張郃所賜。

這麼看來,諸葛亮說張郃比不過夏侯淵是隨口所說,是用激將法,智激黃忠的。

而劉備說張郃比夏侯淵強十倍,乃是發自內心的感慨,並不是什麼風涼話。


一半秋色


所謂黃忠黃忠斬殺夏侯淵以後,劉備說風涼話這個說法的出處來自於裴松之在《三國志》中所注的《魏略》,提到劉備忌憚張郃而輕視夏侯淵,所以在黃忠斬殺夏侯淵以後,劉備說殺夏侯淵有什麼用。


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

然而《魏略》不過是魚豢撰寫的一部私史,其中錯誤不少。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劉備並不忌憚張郃,而且對黃忠斬殺夏侯淵這一功勞非常重視。

在漢中之戰前,張飛曾經擊敗張郃,劉備不會對他太重視

曹操奪取漢中以後,留夏侯淵、張郃駐守漢中,多次襲擾巴西。劉備命張飛迎擊,在宕渠張飛擊敗張郃,並全殲魏軍,張郃只帶了十幾個隨從棄馬爬山而逃,被打的狼狽不堪。

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

張郃被張飛打的這麼慘,自然不會讓劉備對張郃有多麼看重,反而把他當成了軟柿子。實際上在之後漢中之戰時,張郃駐軍廣石,劉備首先就拿他開到,以精兵萬餘猛攻張郃。雖然張郃將蜀軍擊退,但是在劉備第二次攻擊時,還是首先猛攻張郃鎮守的東圍。張郃和蜀軍交戰局勢不利,夏侯淵分兵一半前去救援,自己兵力不足,才被黃忠突襲所殺。

備挑郃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

劉備兩次攻擊都把張郃當做突破口,很顯然是輕視張郃,而不是忌憚他。

黃忠因為斬殺夏侯淵之功而得到重賞,說明劉備對夏侯淵的重視

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對劉備來說意義重大,因此劉備為了爭奪漢中是全力以赴。在整個戰役期間,斬殺夏侯淵無疑是劉備所取得的最大戰果,因此他對黃忠大力褒獎。

漢中之戰前,黃忠因為攻打益州有功,被封為討虜將軍。黃忠在定軍山之戰斬殺夏侯淵後,劉備將他提升為徵西將軍,在軍中排名僅次於馬超、關羽、張飛,反超了跟隨劉備時間更久、原本職位在他之上的趙雲。

而在劉備稱漢中王以後,黃忠再次得到提升,被任命為後將軍,和關羽、張飛、馬超並列。劉備對黃忠的這一任命,連諸葛亮都表示擔心,認為黃忠一直聲望不高,突然被提拔到這麼高的地位,馬超和張飛親眼看到黃忠所立功勞,不會有意見,而關羽遠在荊州,並不清楚,擔心關羽會有意見。

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

從諸葛亮這段話裡,我們可以看出黃忠被提拔的速度之快,已經超過了正常情況,所以諸葛亮才會有這樣的顧慮。這從側面可以證明劉備對黃忠所立功勞的肯定。

由上可見,劉備對於黃忠斬殺夏侯淵一事非常重視,所以不可能說什麼風涼話。


不沉的經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親自帶兵,從陽平渡過沔水,與徵西大將軍夏侯淵對峙於定軍山。早在四年前(公元215年),曹操在平定漢中張魯後,從南鄭撤兵,班師回朝,僅僅留夏侯淵和張郃等人帶領少部分邊軍坐鎮漢中。因此,在漢中爭奪戰中,劉備集團兵強馬壯,兵力也超過夏侯淵及張郃。

劉備以聲東擊西之計,以主力突襲張郃鎮守的東圍鹿角(營帳前的防禦設施),張郃率手下親兵奮力反擊。劉備軍隊看到連一個小小的張郃也拿不下,動了大怒,於是全力攻打張郃這邊,對於夏侯淵的南圍鹿角實行佯攻。在劉備大軍沒日沒夜的攻打下,驍勇善戰的張郃逐漸落在下風,向主帥夏侯淵求援。

夏侯淵看到主戰場在張郃那邊,張郃也確實吃力,於是分軍一半救張郃。夏侯淵善於衝鋒陷陣,不擅長陰謀詭計,沒想到這是劉備和諸葛亮的“聲東擊西”之計。在夏侯淵分一半兵救援張郃時,劉備改變主攻方向,在靠近夏侯淵南圍鹿角的走馬谷圍角放了一把大火,鹿角被燒得破損嚴重。

劉備趁夏侯淵前去救火、修補鹿角之時,看到其“中門大開”,派出殺手鐧討虜將軍黃忠從山上衝下來,突襲夏侯淵,在其反應過來時,將其斬殺。一代大將夏侯淵,在定軍山馬革裹屍。

黃忠在斬殺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淵之後,志得意滿,認為自己立下不世之功,興高采烈地向自己的主公劉備報告這一戰果。然而,劉備卻給了黃忠當頭一棒,潑了一盆涼水。劉備聽完黃忠斬殺夏侯淵的經過之後,是這樣說的:“要殺就殺張郃啊,你殺夏侯淵有什麼用?”

裴松之注《魏略》記載: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

原來在劉備的眼裡,夏侯淵只是由於是曹操的宗親大將而受到重用,實際上沒有什麼本事,真正厲害的是張郃。真的是這樣的嗎?

夏侯淵之威

夏侯淵是曹操手下的曹魏宗親八虎騎之一,是夏侯惇的堂弟。在曹操的霸業之中,夏侯淵功勳卓著,官運亨通。他不是因為裙帶關係而上位的,而是憑藉自己的實力,一刀一槍砍殺出來的徵西大將軍。

如平定昌豨、徐和、雷緒等人叛亂,又如斬梁興、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平定西涼,橫掃羌族、氐族等少數民族,虎步關右。總之,夏侯淵戰功赫赫,尤其善於千里奔襲,出其不意斬將奪旗。因此,夏侯淵的戰功,肯定在副手張郃之上。

那麼,劉備為何要說“殺夏侯淵沒啥用,要殺就殺張郃”這樣的風涼話呢?其實,這並不是劉備在說風涼話,打擊老將黃忠的積極性,而是有以下兩個原因。

其一,黃忠只是斬殺夏侯淵,沒有解決了張郃,比較遺憾。

曹操在離開漢中時,安排了兩個大將,一個是主帥夏侯淵,另一個副手張郃。這兩人相輔相成,從215年到219年長達四年間,守衛得固若金湯。劉備想要奪取漢中,首先得解決掉夏侯淵和張郃兩人。現在,經過一番努力,僅僅斬殺夏侯淵,並沒有在漢中站穩腳跟,沒有完全佔領漢中。因此,劉備感到非常遺憾,有點美中不足。

其二,黃忠只是斬殺夏侯淵,沒有除掉張郃,還無法徹底佔據漢中。

在黃忠斬殺夏侯淵之後,漢中的曹軍短暫陷入混亂,群龍無首,可是很快便有人站出來,收攏殘兵敗將,據守待援,等待曹操援兵。這個人就是張郃。當時,司馬郭淮和督軍杜襲見自己主將夏侯淵被斬,害怕全軍覆沒,於是推舉張郃為帥,這樣說道:“張將軍是不世出的名將,就連敵方主將劉備也忌憚他。現在形勢萬分火急,只有事急從權,讓張將軍為主將,安定軍心,保住性命。”

《三國志》淵司馬郭淮乃令眾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推郃為軍主。

張郃也不負眾望,在眾人的推舉下,出任主帥,沉著冷靜,指揮手下士兵,穩定軍心,成功抵擋住了劉備大軍的乘勝追擊。劉備看到一時無法取勝,於是放棄渡河,隔水和張郃大軍相持。試想,如果黃忠在斬殺夏侯淵的基礎上,再將張郃斬殺,徹底擊潰曹軍,也如探囊取物,也就能夠在漢中站穩腳跟。

結語

黃忠斬殺夏侯淵,雖然立下不世之功,可是由於敵方二把手張郃還在,還沒徹底解決問題,情急之下,這才說出了殺之何用(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的風涼話。


魁哥說歷史


確實如此,這是劉備和諸葛亮兩人搞的。黃忠表面不說,內心裡是直罵。

劉備收取益州之後,繼續擴張地盤,卻遭遇到了魏將張郃。


張郃這個人非常厲害,武藝高強,能衝鋒陷陣;他還能領兵打仗,精通地形。張郃率兵攻打孟達和霍峻據守的葭萌關,孟達率兵迎戰,被張郃打得大敗。

遇到這樣一個強敵,劉備和諸葛亮就必須派出一個堪於匹敵的大將去戰勝張郃。

黃忠請命出戰,諸葛亮卻說:“漢升雖勇,爭奈年老,恐非張郃對手。”

黃忠不忿,取下兵器架上的大刀,展示了一套刀法,又取下壁上的硬弓,一連拽折了兩張。

於是,諸葛亮就派黃忠和嚴顏去與張郃交戰。黃忠果然不負期望,前後夾擊,打跑了張郃,再計奪天蕩山,斬殺韓浩和夏侯德。

黃忠回去後,請命乘勝再戰夏侯淵,諸葛亮卻說,“老將軍雖然英勇,然夏侯淵非張郃之比也”

說夏侯淵“深通韜略,善曉兵機”,久經沙場,頗有將才,“今將軍雖勝張郃,未卜能勝夏侯淵”。只有荊州關羽才有把握贏他。

老黃忠心說,行,即然你說夏侯淵比張郃更厲害,我去把夏侯淵幹掉也就是了。

老黃忠兵進定軍山,與夏侯淵鬥智鬥勇,雙方几番惡戰,戰得難解難分,僵持住了。

黃忠與法正商議後,攻下對山,作為瞭望點,魏軍底細盡收眼底。

夏侯淵見本軍虛實盡洩,忍無可忍,率兵來攻,卻不能得手。正在疲勞休息之時,黃忠收到法正的信號,從半坡埋伏處衝了下來,勢不可擋,一刀將措手不及的夏侯淵劈為兩半。



結果,黃忠向劉備和諸葛亮彙報情況,劉備口氣又變了,他說,“夏侯淵雖是總帥,乃一勇夫耳,安及張郃?若斬得張郃,勝斬夏侯淵十倍也。”

前面黃忠打敗張郃,諸葛亮明明說的是夏侯淵有將才,非張郃之比也。到了黃忠如今斬殺了夏侯淵,劉備又說夏侯淵只是一勇夫爾,安及張郃?張郃勝夏侯淵十倍。


此時,黃忠的心中有無數匹草泥馬奔騰而過,這就是堂堂的漢中王和軍師,說話就像放屁一樣。

其實,無非就是不想讓黃忠的功勞壓過在荊州拿著蚯蚓釣蛤蟆的關羽,也不能超過張飛而已嘛。

黃忠心裡明白,不就是想分功嘛,這不還有個四弟趙雲,叫上一起去,大家都掙點功勞。

於是,黃忠和趙雲就率兵去了米倉山。


饞嘴肥貓鏟史官


劉備即便再不厚道,也不會當著黃忠的面說風涼話的,只不過是表達了沒能殺死張郃的惋惜之情而已。

漢中之戰時,夏侯淵為徵西將軍,是曹魏軍團在漢中最高的指揮官,黃忠斬殺夏侯淵這樣的最高指揮官,必定會收到劉備的重賞,換成任何一個主公,也不會在部下立此大功後說風量話的,那樣對軍心不利,對御下更是不利。

至於劉備為什麼會瞧不上夏侯淵而更重視張郃呢?我們從曹操對二人的評價就可以看出二人的高低了。

《三國志.魏書》中記載曹操對夏侯淵的評價:

初,淵雖數戰勝,太祖常戒曰:“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而同樣是對張郃《魏書》中這樣記載的

太祖得郃甚喜,謂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

由此可以斷定,夏侯淵綜合表現確實不如張郃,如果不是身份特殊,恐怕徵西將軍,督漢中的這個職位,應該輪不到他。

而從後面諸葛亮幾次北伐,張郃對諸葛亮造成的損失,也再次印證了張郃確實有過人之處。

所以,劉備才會對沒能殺死張郃而感到惋惜,並不是諷刺黃忠殺夏侯淵無用


始終先生


劉備不是說風涼話,而是表示沒有殺死張郃的遺憾。

夏侯淵字妙才,曹操老鄉,據說是同族(曹操的出身永遠是個謎),年輕的時候替曹操坐過牢,後來又娶了曹操的堂妹,至少算是親戚,曹操對其非常信任。從曹操起兵討董,夏侯淵以別部司馬一直跟隨。曾隨曹操平定河北、平定馬超韓遂,曾率軍平定徐州昌豨叛亂,平定青州黃巾餘部徐和,平定廬江雷緒叛亂,平定太原賊商曜,平定涼州羌亂,後升任徵西將軍,封博昌亭侯,率軍屯駐漢中。夏侯淵為將勇猛,行軍速度很快,曹操曾告誡他不可學匹夫之勇,要運用智慧,但顯然夏侯淵沒有聽進去,劉備奪取成都後,發起漢中之戰,夏侯淵戰敗被殺。

張郃字儁乂,河間人,黃巾時期就已經開始活躍,在曹操麾下將領中,年紀算是比較大的,後來在韓馥麾下任軍司馬,又轉到袁紹手下,任校尉,曾參與對公孫瓚的戰爭,因功升任中郎將。官渡之戰時受陷害投降曹操,剛歸降就被封偏將軍,都亭侯。此後參與了曹操進行的一系列戰爭,後隨夏侯淵一起守衛漢中,升任蕩寇將軍。漢中之戰時,牢牢擋住劉備的攻擊,夏侯淵中計被殺後,被曹操的部將推舉為首,穩定了軍心。

漢中一戰,黃忠斬殺夏侯淵,這是大功一件,劉備因此佔據了漢中這塊豐饒的土地,黃忠也因此升任徵西將軍。但在劉備看來,張郃的能力遠超夏侯淵,對張郃的忌憚遠超夏侯淵。劉備看人的眼光是很準的,後來果然證明了這一點。前期的張郃在曹操麾下功勞不顯,因為曹操麾下能打的武將太多,直到諸葛亮北伐,老一代武將死的差不多了,張郃的能力這才凸顯出來,街亭一戰,直接導致諸葛亮北伐大計落空,揮淚斬馬謖。


三國逐夢


題主指的是《三國志·張郃傳》裡的記載吧。

張郃雖然在曹操手下立下不少戰功,但當時從未獨當一面,多是充當夏侯淵的副手,名氣和功勞都遠遠不如後者

“(夏侯)淵雖為都督,劉備憚(張)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意思就是,夏侯淵雖然是漢中魏軍總司令,劉備卻認為他很容易對付,反而忌憚張郃。當夏侯淵被黃忠斬殺後,劉備嘆息說:“應該殺張郃才對,殺了這個沒啥用啊。”

如果單獨看這段話,也難怪題主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可劉備真的說了這句話嗎?

需要指出的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特別強調,這段話不是他蒐集到的資料,而是《魏略》裡寫的,而《魏略》系魏國郎中魚豢寫的一部野史,特點是記述魏國與漢末中原群雄相當詳細,而對蜀漢、東吳的記載較略,而且多有謬誤,如有關劉禪小時候被人口販子賣過,劉備沒有三顧茅廬、是諸葛亮自己去毛遂自薦等等。

所以《魏略》裡關於劉備言論的記載,可信度是非常低的。畢竟魚豢只是魏國的一個低級官員,對敵國的資料沒有什麼渠道瞭解,只能道聽途說。

我們不說夏侯淵平定隴右的赫赫戰功,明顯比當時的張郃強得多,只看劉備和張郃的交集。二人早年在袁紹那裡應該接觸過,但張郃那時候聲名還不如顏良文丑,雖然打公孫瓚立下戰功,但劉備能有多忌憚他?



張郃第一次獨當一面,就在張飛手上輸的很慘

此後十多年,二人都沒有打過交道,直到曹操佔領漢中後,命令“(張)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結果這件事張郃辦砸了,在宕渠被張飛打得全軍覆滅,只帶了十幾個人逃回漢中。劉備會因為他逃命跑得快而忌憚他嗎?

在之後就是劉備與張郃面對面的一次較量。張郃屯兵廣石,劉備應該是覺得張郃是張飛的手下敗將,把他當成了軟柿子,選擇他作為突破口:“(劉)備以精卒萬餘,分為十部,夜急攻郃。(張)郃率親兵搏戰,備不能克。”打了一仗,劉備發現原來張郃也不軟。不過這只是一次夜襲與反夜襲,雙方並未分出勝負,張郃還有點被動,畢竟自己都帶著親兵赤膊上陣了。劉備最多是覺得張郃還是有水平的,卻也談不上忌憚。

雖然在廣石之戰中,張郃擋住了劉備的夜襲,卻只是被動防禦,達不到讓劉備忌憚的程度。要知道在另一個方向上,徐晃可是擊敗了劉軍,說起來劉備要忌憚也是忌憚徐晃

接下來就是定軍山之戰,魏軍立下兩座大營,夏侯淵自己守南大營,張郃守東大營,劉備又首先進攻張郃:“(劉)備挑郃戰,(張)郃軍不利。(夏侯)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

很顯然,劉備這次進攻是聲東擊西,但即使打張郃是佯攻,張郃也抵擋不住,只能向夏侯淵求救,看來經過廣石的較量,劉備已經找到了張郃防禦上的弱點,所以這次打得張郃很狼狽。結果夏侯淵分出一半兵馬去援救張郃,黃忠乘機突襲南大營,導致兵力不足的夏侯淵兵敗身死。

定軍山之戰中,正是張郃擋不住劉備的佯攻求援,才導致夏侯淵兵敗身死。換一個角度想,如果夏侯淵不救張郃,劉備肯定會轉佯攻為真攻,那張郃就非常堪憂了

所以,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忌憚張郃,魏國從始至終唯一一個讓劉備忌憚的,只有曹操而已。


海軍史研究會員


怎麼可能是風涼話?難道劉備埋汰自己嗎?因為夏侯淵根本不是黃忠殺的,而是劉備親自指揮,夏侯淵死於亂軍之中,黃忠只是在這戰中表現比較突出而已。劉備是在表達對沒能除掉更有能力的張郃的遺憾。


先來看看這句話是什麼。《三國志•張郃傳》中記載定軍山之戰夏侯淵被殺後,裴松之為其作注時援引了一段《魏略》的記載:

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

說的是劉備在聽說殺了夏侯淵後表示應該殺最重要的人(指張郃),殺了夏侯淵有什麼用。


這句話也是與後面陳壽所寫的《三國志》原文呼應:

當是時,新失元帥,恐為備所乘,三軍皆失色。淵司馬郭淮乃令眾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推郃為軍主。

夏侯淵一死,以司馬郭淮為首的將領們推舉張郃代夏侯淵掌軍,理由之一就是“劉備所憚”,證實了劉備是認定張郃才是曹軍中最厲害的人。其實,從後來諸葛亮北伐一定要想方設法射死張郃,也進一步證實了張郃在蜀漢眼中確實是一個非常強勁的對手,而夏侯淵雖然地位崇高頗有戰功,但是夏侯氏在曹魏地位超然,夏侯淵的地位更多來源於與曹操的親密關係而非張郃等靠著軍事才能一步步晉升。所以,劉備看不上夏侯淵也是合理的。

然後就說說為什麼我說夏侯淵不是黃忠斬殺的。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定軍山之戰,黃忠用法正之計,以逸待勞,自上而下衝殺,一刀劈死夏侯淵。實際上歷史上根本不是這樣,通過對定軍山之戰的各個人物的傳記,我們可以分析一個大概。

先看看《黃忠傳》:

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

從這段看,黃忠確實出了很大力,但是注意“忠推鋒必進,勸率士族,金鼓震天,歡聲動谷”,說明黃忠是在此戰中擂鼓激勵士氣,並身先士卒殺入敵軍。而“一戰斬淵”其實是軍隊乾的,而不是說是黃忠親自下手。


那可能有人會說,雖不一定是黃忠下手,但還是黃忠的部隊,所以說的還是黃忠。其實不然,此戰的主帥並非黃忠,而是劉備自己。其他定軍山之戰的參與者的傳記都能證明這一點。

首先是《先主傳》:

二十四年春,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淵將兵來爭其地。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斬淵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趙顒等。

這就是說,定軍山之戰的指揮是劉備,是劉備駐紮定軍山,夏侯淵來奪地,劉備命黃忠在高山上擂鼓發兵攻打,擊敗夏侯淵軍隊並斬殺夏侯淵等人。黃忠的任務是“乘高鼓譟攻之”,他的任務是騷擾並突襲,而結果是“大破淵軍”,隨後才是“斬淵……”所以,黃忠只是奉命行事,指揮是劉備,夏侯淵也是在衝殺中死於亂軍,而非黃忠親自斬殺。

同樣還有其他作證:

《張郃傳》:

其後備於走馬谷燒都圍,淵救火,從他道與備相遇,交戰,短兵接刃。淵遂沒,郃還陽平。

也就是說,劉備在走馬谷放火,夏侯淵在救火時與劉備遭遇,交戰中被殺,這裡說的都是劉備,絲毫沒有提到黃忠。

《夏侯淵傳》:

二十四年正月,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郃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挑郃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

這和張郃傳的說法相似,說是夏侯淵助張郃,被劉備偷襲,戰死。也是說劉備,沒有提黃忠。

還有《武帝紀》:

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

也是說夏侯淵被劉備所殺,沒有說黃忠。


所以綜合分析這些傳記,結論也就得出來了。劉備在定軍山駐軍,夏侯淵與張郃等人帥軍來奪定軍山。劉備放火燒圍,攻打張郃,夏侯淵救火助張郃,遭遇劉備軍,劉備命黃忠擂鼓攻殺,於亂軍中殺夏侯淵等人,張郃逃脫。所以劉備很懊惱沒能除掉更有能力的張郃,只殺了名不副實的夏侯淵。

黃忠在此戰中僅僅為劉備的部將,聽從劉備命令行事,表現英勇而已。所以,劉備怎麼會對黃忠說風涼話?黃忠聽自己的打,已經表現很好。真實的想法只是對放走了張郃而懊悔,要說埋怨,也只是埋怨自己。


伊耆角木


歷史上劉備到處吹是我親手殺的夏侯淵 以至於夏侯霸來降劉禪說汝父是死於戰陣 並非先父之手


zdwhly


因為劉備這個人喜歡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而不喜歡這個老人,雖然這個人的實力是非常的厲害,但是那又怎樣呢,可能他就活不了多久,畢竟在古代那個環境下面,已經這麼大年紀了,該退休了就會想要把這個位置讓給趙雲,趙雲是在劉備當了這麼多年的保鏢,總是應該要提升自己的實力的,可是卻沒有一個好的位子,就是因為人才實在太多了,要是不給前人弄下來的話,或者人就沒有上去的機會了。



劉備考慮到這樣的因素,雖然他定下了很大的功勞,可是也活不了幾年。於是就總是喜歡冷嘲熱諷,當然也希望他能夠在戰場上戰死,這樣也算是精忠報國了,劉備雖然是正人君子,但是他的思想是非常的壞的,他一切都是為了自己考慮,還沒有去考慮別人,尤其是那些好人。


劉備覺得黃忠年齡實在是太大了,應該去退休,把位置讓給別人。

劉備雖然是非常喜歡黃忠這個英雄的,但是他年齡實在是太大了,而且他喜歡也沒有其他人多,最重要的是關於比較佩服黃忠能夠和他一起打這麼久,但是關羽也嫌棄黃忠的年齡太大了,但是見到這樣的實力之後,對黃忠就放了心,但是劉備也沒有見過這麼強大的實力,就算他見識到了,他還是會考慮,黃忠的年齡實在是太大了,已經成為了劉備的心結。


黃忠已經是五六十多歲了。像這個年紀的話,都已經是當上了爺爺了,一直孫子們都已經開始上戰場了,這個爺爺都還沒有退位的話,孫子怎麼有機會去表現呢?很多人上戰場的話,其實都是為了自己,並不是為了劉備,那就是想要通過戰爭積累功勞,然後獲得更多的利益。

黃忠雖然是表面上為了自己,但是更多的是為事物考慮,而劉備卻沒有考慮到這個良苦用心,只是認為黃忠只是為了自己考慮,實在是太不應該了,就像他每次超過黃忠的時候,黃忠每次都忍耐了下來,而且也想要表現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背叛劉備,可惜劉備卻用這樣的方式去試探他。

劉備想要把這個位置讓給趙雲,趙雲已經是很多年沒有提升自己的職位了。

劉備每次都在努力的打拼中,就是因為有一群兄弟在支持他們,黃忠是一個老人,和他相比的話,自己地位感覺有點低了,自己不再是那種老大哥了。所以他希望黃忠能夠退位,這樣自己心情會好一點,也能夠做事更加的有動力,更重要的是黃忠的職位非常高,要是把這個職位讓給趙雲的話,那該多好,尤其是趙雲跟了這麼久,自己首先考慮的是關羽和張飛,還沒考慮趙雲,所以對趙雲非常的愧疚。


趙雲雖然什麼都沒有說的話,但是也知道自己是對不住他的,所以也不會想要彌補他,他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所以就想要把黃忠的位置讓給趙雲。以及你是把所有東西都給了兄弟才是最好的,而不是給了一個外人,這個才是劉備最想要做的。

你們認為劉備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換一個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