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巴石碟真的存在過嗎?還是今人杜撰出來的呢?

翀少1


我個人認為不大可能是杜撰出來的,但是否是屬於外星人的還需進一步證明,不過至今仍然是一個謎題,其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1938年,北京大學的一位考古學教授齊福泰率領幾名學生在青海省附近的巴顏喀拉山脈附近搜尋著遠古遺蹟,有幸發現了這個山洞,他們發現這個山洞牆壁方方正正,就像是一個地下貯藏室一般。

一行人在山洞中發現了幾具不明生物體的遺骸,根據遺骸所呈現的生物體徵來看,頭大、身子小,據他們稱,這些矮小的生物體遺骸只有138釐米高。他們還在山洞的牆壁上發現了諸多關於星球、星系的圖案。

他們在山洞中沒有發現其它任何文字證明,不過倒是發現了數百個直徑約為30釐米的石碟,且石碟中間還有一個2釐米的小孔,石碟上面刻著他們看不懂的圖形,這就是著名的杜立巴石碟了,於是教授與學生拿走幾塊用作研究,離開了這個山洞,可惜的是現在無法再次尋找到這個山洞了,不然也不會仍然是個謎題了。

由於一直無法破譯上面的圖形到底是什麼意思,這件事就被擱置下來了,直到北京的一位博士Tsum Um Nui(有人說這位是北京大學的楚聞明博士)破譯了上面的訊息。這位博士稱杜立巴石碟上顯示的是某種象形文字,並且記載的故事是這樣的:

“杜立巴人於12000年前乘坐飛船不幸墜毀於巴顏喀拉山脈附近,大部分杜立巴族人在墜毀事故中死去,少部分的倖存者存活下來,倖存下來的杜立巴人無法修復太空飛船,於是他們嘗試著與地球人接觸,但是不幸的是,地球人對他們展開了追殺,所以他們只能躲在山洞中了。”

其實直到現在沒人信服這一解釋,因為如果這是外星人的象形文字,那麼地球人就無法解開其中的奧秘,因為畢竟不是地球上的語言,除非這個博士自己就是杜立巴人,否則誰能解釋得了呢?


科學船塢


這事兒太有名了,被稱為“中國的羅斯維爾事件”,在國內外大肆宣揚。甚至被認為是證明外星人存在的最有力證據,是一項最偉大的發現。不過很可惜,漏洞百出,真實性存疑。

下面我來一點點提出疑問,大家判斷是不是真的。

關於杜立巴石碟的傳說版本太多,有些根本對不上號。所以找了一版相對條理清晰的。傳說1938年,北京大學考古學教授齊福泰,帶著學生在青海巴顏喀拉山探索洞穴時,發現了這裡的一系列墓穴,墓穴裡都是138釐米左右的骷髏,這些骷髏頭顱巨大,身體瘦弱。

並且,在墓穴裡還發現了數百個(一說為716塊)約30釐米寬的石碟。這些石碟中間都有一個2釐米的洞,石碟上還有細小的溝槽。

隨後,這些石碟被帶回來研究。但是研究人員無法破譯上面的文字符號。直到1958年,北京大學楚文明教授認為這是象形文字,然後成功的進行破譯,內容大概說他們是外星人,來到地球飛船故障,只好躲在洞穴之中……之後,這位教授因為其它學者的冷嘲熱諷,移居日本,並且很快就去世了。

至於這些神秘的杜立巴石碟,也完全失蹤了。

關於這些傳說的疑問,首先就是來源。根據很多研究者的考證,發現杜立巴石碟的故事來自於小說《流亡的太陽神:西藏杜立巴族的秘密》以及《中國的羅斯韋爾》,就連杜立巴族這個稱謂,也來自於《眾神的戰車》所虛構的外星種族。

那麼具體問題有哪些呢?

首先,1938年北大的考古研究規模並不龐大,有一位所謂的教授帶隊去青海考古,而且有如此重要的發現,竟然沒有留下什麼新聞?作為一個如此重要的考古學教授,也查不到關於他的資料,不可能吧?

假設真的有這個人,真的有這個發現。一個專業的考古學教授,還帶領著自己的學生,有了這麼重要的發現,為什麼沒有再回到原始洞穴?為什麼連原始洞穴的位置資料都沒有留下?這樣的考古教授,太不專業了吧。

再往後看,1958年,出現了一個“楚文明教授”。可以肯定的是,依然查不到這位教授的資料,而且,這個名字是來自於外文資料:“Tsum Um Nui”。這個十分怪異的名字,極有可能是編造出來的。

按照故事的說法,楚文明教授認為這是象形文字,所以成功的破譯了出來。先不說這位教授到底是什麼專業的吧,象形文字?能做星際旅行的外星人用象形文字?就算是象形文字,那也是外星人生活的星球的形象啊,楚文明教授怎麼破譯的?除非他就是外星人(細思極恐)。

還有,這麼重要的研究,這麼重要的石碟,就這麼失蹤了!716塊啊,可不是小數目,無影無蹤了。就連現在流傳的所謂照片,也只是那區區幾張沒有來源出處的(看照片的話,有點像古代的玉璧)。

這事兒出現最多的地方,就是地攤雜誌、網絡文學、外國科幻小說……

在這裡不去完全否認它的存在吧,畢竟一切皆有可能。但是如此經不起推敲的故事,明顯是有人加工潤色的,水平還不咋地,難怪很多人懷疑。


七追風


杜立巴石碟的傳說由來已久,小時候從一本地攤書上看到過,覺得好神奇好神秘,然而,隨著年齡、知識、閱歷的增長,越來越覺得這玩意杜撰的可能性更大。

首先,整個傳說的起源是“1938年,北京大學的考古學教授某某某在青海某地的某處山洞裡發現了一批石頭製造的碟片”。說的有鼻子有眼的,但卻經不起推敲:

1. 這一大批碟片,不是普通的光盤,石頭打造,體積和質量都會很大,那麼,這批碟片現在在哪?為什麼一片也找不到了呢?

2.那個發現石碟的山洞,既然是在青海省附近的巴彥克拉山脈的某處,為什麼找不到了呢?考古學不是我們平常人旅遊,走到哪算哪,是一套系統性的現場勘測考察,記錄是十分重要的,即便趕上了抗戰的動盪歲月,手寫的考古記錄可能在顛沛流離中丟失,但當事人是專業的考古學從業人員,對地形地貌和勘探路線的記憶有過專業的訓練,為什麼後來找不到那個山洞了呢?

3.破譯石碟上象形文字的那個博士,既然是北京某院校的,為什麼名字確實外語音譯?注意一點:在1938年發現山洞和石碟的考古學家的姓名是標準的中文。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從“發現石碟”到“破譯內容”最起碼是兩段故事拼湊起來的。

所有的傳說都有一個共性:沒有實物證據,沒法重返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