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美國一家心理醫療機構,針對7位成功男企業家做過一次調查:如果你這一生可以從頭來過,請問,哪些事你會做得有所不同?很有趣的是,他們7個人羅列的答案中唯一都提到的一件事是,如果我人生可以重新來過一遍,那就是在我兒女還年幼的時候,我會多花一點時間陪他成長。——《陪孩子走過3~6歲敏感期》

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俗話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其實,這句話不僅僅適用於愛人之間,也適用於父母和孩子之間。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就不會過多的錯過孩子的成長的關鍵時期。


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父母的陪伴才是讓孩子最開心的事情

所謂敏感力,即孩子對外界環境影響所產生的特別敏銳的感受力。在敏感密集期,孩子會對特定事物或行為產生特別狂熱的愛好與追求,因而在這一時期孩子的學習能力也特別強。

孩子的各種敏感期往往多數集中在3~6歲,而且,時間比較短暫,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的發現孩子的敏感期,將錯過孩子各方面能力發展更好的機會。所以,當孩子的敏感期到來時,父母要能夠及時發現,並且合理的引導,這對孩子以後的學習及各方面的發展將很有幫助。


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那麼孩子在3~6歲究竟有哪些敏感期呢?這些敏感期有什麼表現呢?當發現孩子敏感期時父母應該怎麼做呢?《陪孩子走過3~6歲敏感期》一書帶你找到答案。

專注力敏感期

4歲的迪迪最近在學寫數字,給了他紙和筆,讓他自己練習寫1寫到10。

過了一會兒,媽媽忙好自己的事情後,回來看迪迪寫到哪裡了,這不看還不要緊,一回過頭來看,迪迪媽媽被氣得受不了,孩子居然拿筆在衛生紙上寫,而佈置的作業才寫了兩行,被扔在了一邊!


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當迪迪媽媽問他在幹嘛時,迪迪居然叫媽媽過來看,並且跟媽媽說他發現了一個秘密,在白紙上寫出的字很細,在餐巾紙上寫出的字很粗,都是一樣的筆,但是卻是不同的結果!

在媽媽這裡,當然是覺得迪迪做作業不認真,不專心了。可是,她卻不知道,打斷孩子自己的“研究”才是破壞他的注意力。

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上面這個故事,各位媽媽們是不是很熟悉呢?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會專注於你佈置的任務之外的事情呢?

在辦公室裡聊天時,很多媽媽們在說到孩子時,有時候會發出一些感嘆,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孩子總是喜歡研究一些無聊的事情,而且一研究就是半小時,比如說看螞蟻搬家,或者玩沙子等等,在辦公室經常會聽到媽媽們這樣說。

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其實,當你發現孩子迷戀一些你覺得無聊的事物或者遊戲時,就是他的專注力敏感期到來了。

正是因為這種迷戀,才導致孩子對迷戀對象的專注,因此這一時期才正是培養孩子專注力最好的階段。當孩子對迷戀對象的興趣過去後,或者某種行為已經能熟練掌握,就會出現下一個敏感期。

那麼,當孩子的注意力敏感期到來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其實很簡單,當你的孩子沉浸在“無聊”遊戲中時,不要輕易打斷他們,不要用成人的功利心來強迫孩子投入到所謂的“有用”的學習中去。就讓孩子沉浸在他們的世界中,讓他們專注於他們感興趣的事物,這樣,你才能培養出一個專心致志的好孩子。


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孩子專注的是可能對他的身體有不好影響的事物或遊戲時,家長要做好必要的保護措施,比如玩水,為了防止孩子感冒,要給孩子穿好膠鞋等。

如果孩子缺乏專注力,沒有自己感興趣的遊戲或者事物怎麼辦呢?比如上幼兒園時在座位上坐不住,東倒西歪等等。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引導和訓練孩子的專注力了。


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訓練孩子專注力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玩孩子感興趣的遊戲,通過遊戲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成就感,從而提升他的專注力。比如說簡單的“找不同”遊戲就很適合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但是,在訓練孩子專注力的過程中,不能急功近利。比如孩子對某件事或遊戲感興趣時,能夠專注在其中的時候,不能一遍一遍的給孩子加大難度,加重任務,如果這樣,可能會導致孩子受挫,從而失去興趣,導致專注力訓練功虧一簣。


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閱讀敏感期

孩子的閱讀敏感期大多出現於4.5歲至5.5歲之間,因此,很多教育專家認為6歲前是孩子學習閱讀最好的時期。

但是孩子的閱讀興趣並不是天生具有的,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家長必須承擔引導的職責。

在孩子閱讀敏感期,首要的任務不是教會孩子認識多少漢字,更不是教會孩子閱讀的技能,而是讓孩子產生對閱讀的興趣,積極主動地享受閱讀帶給他們的快樂。


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當孩子在閱讀敏感期,父母應該怎麼引導,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呢?有下面幾種方法可以參考。

  • 指著故事書上的字,給孩子一邊看一邊讀故事,孩子累了就不要再強迫他再學習了。
  • 帶孩子去大街小巷時,給孩子指廣告牌,先問孩子知不知道是什麼字,在路上的所有有字的都可以,但是要適可而止。
  • 買一些文字卡片(儘量不要有圖片,如果有圖片,孩子的注意力可能會在圖片上),和孩子玩卡片猜字遊戲。
  • 在業餘時間,父母給孩子做榜樣,在孩子面前看書,讀書等。


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通過這些方法,孩子不僅能夠在玩樂中認識更多的漢字,而且還會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如果在孩子閱讀敏感期,在家裡面營造一種閱讀的氛圍,會大大的提升孩子對閱讀和學習的興趣,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根據孩子敏感期的特點以及閱讀習慣的養成規律,家長需要用各種方法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而不是將閱讀變成一個硬性的規定讓孩子來完成。一旦孩子覺得閱讀是一種枯燥而沉重的負擔,他們就會產生抗拒心理,自然也就無法全身心地投入閱讀,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了。

如果強迫孩子學習,甚至還會造成孩子厭學的後果。


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文化敏感期

“媽媽,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雲朵為什麼是白色的,為什麼金魚不睡覺,為什麼......”

從3歲開始,孩子對文化的追求和探索就在不知不覺中展開了,這正是兒童文化敏感期的萌芽階段。當有一天,你的孩子突然變成“十萬個為什麼”的時候,就預示著他的文化敏感期到來了。如果家長能在這一階段細緻耐心地對待這棵幼苗,當孩子長到6~9歲時,就會表現出對一切事物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探索精神。

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眾所周知,求知慾望和探索精神是一切科學文化學習最強有力的動力,無數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都是因此而誕生的。

所以,這一時期,父母要抓住孩子對各種事物的興趣,培養他的文化探索能力。

但是,父母有時候也很頭疼啊,當孩子問的問題,連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時候怎麼辦呢,能不能隨便敷衍了事的回答,或者沒有耐心的說一句“哪有那麼多為什麼”呢?

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當然不行,簡單粗暴的回答恰恰是扼殺孩子求知慾和好奇心的罪魁禍首。不要因為覺得孩子們聽不懂科學的解釋就敷衍了事。

那麼,當孩子問的問題父母也不知道答案時怎麼辦呢?有兩種方法可以參考。

  • 用鼓勵的笑容和寬容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提問,對孩子敢於探索的精神給予誇獎,告訴他現在還不知道問題的答案,鼓勵他以後學習更多的知識去獲得答案,千萬不要怕自己不知道答案丟臉而敷衍孩子。
  • 一些可以通過觀察得到答案的問題,就和孩子一起觀察探索,幫助他一起發現問題的答案。
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比如當孩子對青蛙感興趣,問青蛙是怎麼來的,你可能知道青蛙是蝌蚪長大後的樣子,但是當孩子進一步問你,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呢,這時候,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回答得上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幫助孩子找一些蝌蚪,和他一起觀察,共同尋找答案。

把握孩子3到6歲的三個敏感期,以後學習路上少操心

有時候,甚至父母知道答案的問題也可以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孩子的文化探索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孩子的觀察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將會是孩子一輩子的財富。

結語:當孩子的敏感期到來時,孩子對其所敏感的對象通常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與熱愛,常常不分時間和地點,全身心地投入到敏感對象的學習與操作中。此時,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鼓勵和引導,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做的事情在你眼裡微不足道,就把孩子的能力發展扼殺在搖籃裡了。把握好孩子的這些敏感期,以後孩子學習少操心!(玩~)



周圍小事:一名90後教師,也是一名年輕媽媽,愛好閱讀和寫作,歡迎關注,我將分享更多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與大家共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