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巴菲特的第一桶金》

讀書筆記:《巴菲特的第一桶金》

首先,希望每一個朋友們平安健康,2020年的開局並不好,但長期看經濟會不斷向上發展,資本市場會持續提高社會效率,也幫助大家創造財富。目測,我們的“假期”會很長,許多人在未來一段時間還會在家辦公。今天,就分享我最近讀過的一本好書《巴菲特的第一桶金》。

這本書由我的好友楊天南老師翻譯。楊天南老師自己是一位對巴菲特具有很深入研究的價值投資者,也翻譯了許多好的外國書籍和大家做無私分享,是我們行業中的楷模。《巴菲特的第一桶金》,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案例,記錄了巴菲特如何從一個奧馬哈的投資愛好者,成為了價值投資領域的一代宗師。我做了一些簡單的讀書筆記,和大家做一些分享,也歡迎大家去購買這本書看看。

读书笔记:《巴菲特的第一桶金》

巴菲特的第一桶金:遇到價值投資

故事要先從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說起。在大蕭條的股市崩盤前,格雷厄姆是一個相對謹慎的投資者。但是在大蕭條中也無法倖免於難,在1929到1932年之間,他所關聯的250萬美元基金整整減少了70%。當所有的投資方式都不有效時,格雷厄姆開始進行深刻的反思,並且將他對投資的反思,在哥倫比亞大學開了一門課程“證券分析”。今天我們熟知的《證券分析》,就是這門課程內容改編的教材。而巴菲特在19歲時,讀到的《聰明的投資者》是這本書更為精煉的版本。可以說,巴菲特真正意義的第一桶金,是讓他遠離投機,一開始就走上了投資的道路。

投資的定義由三個要素組成:深入分析、本金安全、滿意回報。深入分析需要從一個公司所有者角度出發看問題,而不僅僅是一個小股東。本金安全,意味著投資的第一目標是不虧錢,需要有足夠的安全邊際才出手。滿意回報,更多意味著合理的回報預期。比如說,在股票市場上年化20%收益率就是一個很高的收益率,而非過高設立一個投資目標。

巴菲特從格雷厄姆這邊還學到了一個重要的財富:優秀投資者的性格。用佛教中的一句話說,就是不要有“我執”。

投資者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要對自己和世界誠實,關注事實本質。另一個是明白“穩健”的價值。只要穩健的做投資,每年超越市場一點點,長期就能變得非常富有。後來我們經常聽到巴菲特經典的那句話:很少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巴菲特的第一支股票

巴菲特從小就對賺錢有強烈慾望。在11歲時他就用攢下的120美元,和姐姐合資買了6股誠實服務公司的優先股,巴菲特一半,他姐姐一半。買完之後,股價從38.25美元跌到了27美元,巴菲特感到非常內疚,辜負了姐姐的信任。好在最終股價反彈到40美元,巴菲特獲利賣出,每股賺了1.75美元。當然,這隻股票在巴菲特賣出後上漲到了202美元。

巴菲特用格雷厄姆方式買的第一個股票:

Geico保險公司

巴菲特和Geico保險有著很長久的淵源,這也是巴菲特用格雷厄姆方式買的第一個股票。在哥倫比亞大學上課時,巴菲特發現老師格雷厄姆是這家保險公司的

主席。於是一個週六巴菲特坐上了去華盛頓的火車,調研了Geico。巴菲特發現,Geico具有兩大競爭優勢:銷售保險的低成本優勢,以及客戶群體更好(安全駕駛人群,風險低)。公司雖然估值稍微高一些,但利潤率是同業平均水平的五倍。

於是,巴菲特拿出自己65%的淨資產,也就是10282美元買入Geico保險。一年多以後,巴菲特賣出Geico,拿回15259美元。這是一個看上去不錯的投資回報。不過如果巴菲特繼續持有Geico股票19年,股價會達到130萬美元的價值。順便說一句,格雷厄姆財富真正的來源,也是來自Geico保險。。。

畢業的時候,巴菲特是格雷厄姆課程中唯一獲得A+的學生,他希望去格雷厄姆的公司公司,但格雷厄姆是一個猶太人,他只願意招猶太人。於是巴菲特只好回家,成為了一個股票經紀。在1951年底的時候,巴菲特拿著自己20000美元的資金,又借了5000美元,投入到了股市中。

巴菲特的第一個失敗案例

格雷厄姆一直強調的是Net-Net投資方法,就是公司市值比淨流動資產價值要少。

這時候巴菲特看上的是克利夫蘭紡織廠,公司市值比淨流動資產的一半還少。而且公司還有高比例的分紅。巴菲特覺得這是一筆有吸引力的投資。但是,巴菲特忽視了公司的“護城河”。之後這家公司面臨來自美國其他紡織廠的激烈競爭,出現鉅額虧損,股價也隨之大跌。

格雷厄姆認為,對於未來的預測是最不靠譜的,然而僅僅基於公司過去的財務數據,也可能出現誤判。比如那些被新模式顛覆掉的美國零售、或者諾基亞。基於歷史數據看,是非常強大的。但新的電商模式或者智能手機起來,公司未來的價值出現了毀滅。

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巴菲特曾經用2000美元和人合夥投資了一個奧馬哈加油站。他自己每個週末都會親自上陣,服務客戶。但這個加油站在連鎖巨頭Texaco對面,完全沒有任何品牌和規模優勢。從這筆虧損中,巴菲特明白了品牌的重要性。

來到格雷厄姆公司

在奧馬哈的日子中,巴菲特依然堅持給格雷厄姆寫信,提供他對公司分析的文章。最終他的堅持打動了格雷厄姆和紐曼,給了巴菲特一個職位,成為了這家公司除了合夥人之外,四名員工中的一位。

巴菲特早期投資中,有許多收益來自“套利交易”。這種套利交易帶來了大量無風險的收益。我們看到在巴菲特後期,這種“剝離風險以後收益”的思路很深。包括巴菲特2008年買入高盛的優先股,本質也是先對風險進行識別。

當時在格雷厄姆公司做了一筆經典的套利交易:洛克伍德公司。這是一家巧克力豆生產商,雖然常年虧損,但是有大量的可可豆庫存。公司如果清算掉庫存的可可豆,都不止這點錢。他們提出了一個方案,每個股東可以用一股換價值36美元的可可豆,這樣就不用交稅了。而公司的股價只有34美元,意味著有2美元的套利機會。於是格雷厄姆讓巴菲特來操作這筆交易,巴菲特當時每天都在買入股票,然後在期貨市場賣出可可豆。

成立小型合夥公司

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了,這時候巴菲特已經積累到14-17萬美元的財富。他回到了奧馬哈的家鄉,成立了一個小型合夥公司,有6個合夥人,都是親朋好友。這家公司一開始募集了10.5萬美元資金,其中有100美元是巴菲特自己的錢。

每年巴菲特會寫一封年度報告,彙報給所有的合夥人。但是具體的買賣操作,別人是不知道的。隨著出眾的業績,越來越多客戶希望成為巴菲特的投資人。於是到了1962年,巴菲特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合夥企業:巴菲特合夥公司。

這家公司的業績報酬在6%以上部分進行提取,提成比例為25%。巴菲特最初的投資目標是,每一個三年週期要跑贏道瓊斯指數。從1957到1968年,巴菲特的投資業績是年化31%的費前回報率,扣費後,年化回報率也有25.3%。這期間,道瓊斯指數的總收益率為185%,而巴菲特費前總收益率是驚人的2610%!

遇見芒格

巴菲特和芒格的故事,還要從一家叫做鄧普斯特農機的公司開始說起。巴菲特在1956年買入這家公司,當時公司的淨資產450萬美元,年銷售收入900萬美元。買入的還有一位投資大師,沃爾特。施洛斯。他們一起持有了公司11%的股份,巴菲特也進入了董事會,希望能改善這家公司。

但是到了1962年,這家公司面臨資金短缺,瀕臨破產的情況。如果公司一旦破產,巴菲特的投資就打水漂了。在面臨問題的時候,巴菲特想起了前幾年認識的律師朋友芒格。芒格找到一位職業經理人波特爾,幫助這家企業起死回生。他對公司銷售策略進行改善,賣掉了多餘設備,並且大幅削減庫存,關閉了五個分公司。此外,公司還裁員了100人,大幅降低了盈虧平衡點。一年之後,公司實現了盈利,巴菲特從這筆投資中獲利。

1966年,巴菲特發現了迪士尼。當時迪士尼的靜態市盈率不到10倍,前一年稅前利潤2100萬美元,市值在8000到9000萬美元之間。華爾街把迪士尼看做一種“項目制”的公司,即使一個電影或者音樂劇很成功,但不能保證下一個作品成功,這種公司的成長前景有限。

巴菲特卻看到了不同的角度。他發現孩子們都很喜歡迪士尼的內容,有些老電影可以不斷放映,比如《白雪公主》。此外,迪士尼還將經典卡通形象印在不同形式的產品上。巴菲特還會見了創始人沃爾特.迪士尼,他帶巴菲特看了加州的迪士尼樂園。當時,老迪士尼帶巴菲特參觀了名為《加勒比海盜》的娛樂設施。單單這一項設施就花費1700萬美元,相當於當時迪士尼總市值的20%。巴菲特明白,投資迪士尼就是在地上撿錢。

巴菲特對於迪士尼的投資,開始有了更多芒格的影子,而非老師格雷厄姆。迪士尼屬於典型的輕資產公司,內涵大量的無形資產,並不是格雷厄姆喜歡的那種低於淨資產的價值股。當然,巴菲特最初對於投資輕資產公司的估值框架還不夠成熟。他買了400萬美元迪士尼股票,然後在第二年以620萬美元賣掉。巴菲特事後承認,這筆投資的賣出“十分愚蠢”,因為從巴菲特賣出的1967年到1995年之間,迪士尼股價上漲了138倍。

買入伯克希爾哈撒韋

這筆投資不能算成功,雖然賬面上給巴菲特帶來了幾百億美元的獲利。許多人可能知道,伯克希爾哈撒韋是一家紡織公司。從1955到1964年,這家公司的營收達到了5.3億美元,卻發生了虧損,而且這期間資產負債表縮水了一半。到了1962年,伯克希爾哈撒韋虧損220萬美元,股價跌到8美元以下,市值不足1300萬美元。

巴菲特最早買伯克希爾哈撒韋還是通過格雷厄姆的“net-net”思維。在1962年12月時,伯克希爾股價7.5美元,每股運營資本10.25美元,賬面價值為20.20美元。這是典型的菸蒂股。

1964年,伯克希爾管理層準備回顧股票,當時巴菲特合夥公司持有公司7%的股份。於是他們就問巴菲特,願意以什麼價格出售持股。巴菲特說11.5美元,這會讓巴菲特盈利50%,然後再去找下一個“菸蒂股”。然而,最終公司的回購價是11.375美元,比巴菲特的報價低一點,這讓巴菲特震怒。巴菲特非但沒有賣出,反而買入更多股票。到了1965年5月,巴菲特已經持股38.6%,控股了這家市值1800萬美元的紡織公司。

巴菲特將25%的資金投入到他完全不懂的紡織行業。本來就是想抽一口“菸蒂股”,然後走人的。卻突然成為了這家公司的大股東。這在當時,絕對是一筆很糟糕的投資。於是巴菲特冷靜思考,做了幾件事情:1)提拔了肯.蔡斯全權負責公司運營,並且借給他1.8萬美元購買1000股公司股票的機會;2)巴菲特不參與到管理,就是看看公司的數據,他比較關注的是資本回報率,並且以此為管理層考核;3)公司多釋放現金;4)巴菲特是唯一的資本配置者。

在最初的兩年中,伯克希爾哈撒韋實現了盈利。巴菲特投入到公司的資金很少,巴菲特本人也不看好紡織行業未來的回報。這時候巴菲特看上了同樣是奧馬哈商人傑克.林沃爾特創辦的國民賠償保險公司(NICO)。

這家公司創始人傑克.林沃爾特可是奧馬哈名人,巴菲特很早就認識他了。巧合的是,巴菲特的早期合夥人之一查爾斯.海德也是這家保險公司的董事。巴菲特有一次告訴查爾斯,如果傑克想賣掉公司,就給他打電話。

到了1967年初,傑克真的希望找一個買家,以1000萬美元賣掉這家保險公司。查爾斯馬上給巴菲特打了電話。沒想到巴菲特很爽快就答應買下這個公司。我們在巴菲特之後的幾次重要交易中也能發現,一些大的交易巴菲特往往用十幾分鍾就搞定了,因為交易之前巴菲特已經把問題想明白了。

這筆交易,造就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今天的成就。許多人都不記得伯克希爾哈撒韋還曾經是一個紡織公司,但大家都知道這是全球最偉大的金融公司之一。當然,巴菲特還是有懊惱的地方。因為當時巴菲特並不100%持有伯克希爾哈撒韋。他沒有選擇100%控股的巴菲特合夥公司,而是用伯克希爾哈撒韋去做了這筆收購。這讓國民賠償保險後來的價值,有許多流入到了巴菲特合夥人之外的其他人手裡。當然,這些人就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普通股東,他們也賺到了很多錢。

巴菲特的一次偉大“擇時”

巴菲特出生於大蕭條,等他進入股市的時候,正好是美股的低點。在1950年,美國股市平均市盈率只有靜態的7.2倍,到了1956年恢復到了12.1倍。到了1960年之後,市盈率開始到了20倍以上。市場陷入狂熱的時候,巴菲特卻變得謹慎。

1966年初,巴菲特做了一個決定:關閉合夥公司,不再接納新的投資人。這是真正將客戶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因為這個時候,是很容易拿到投資人的錢。巴菲特從來不希望靠管理費來擴大規模。

到了1967年1月,巴菲特又在給現有合夥人的信中提到,公司過去10年29.8%的年化收益率,是絕對不可能在下一個十年複製的,甚至連接近都不可能。他覺得自己已經越來越難找到好的投資機會了。相反,市場卻變得越來越短期(注:有興趣可以看看另一個風光的投資人故事,富達基金的蔡志勇。)巴菲特不斷提醒合夥人,考核一個基金經理最短的業績期限是三年,而市場上變得對業績越來越短視。

巴菲特的另一個變化是,從過去定量的估值分析方法,轉而追求高質量的公司。這個在巴菲特之後的歸因分析中也能看到。質量因子,成為了巴菲特成功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在這個階段,巴菲特在清理其合夥企業中的客戶。他明確告訴這些客戶,自己已經無法複製歷史業績,並且會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而不是每天做投資和研究,雖然事後看巴菲特對於投資和研究是一輩子的熱情。同時,這個時候巴菲特已經有了上千萬美元的身價,他自己也承認對於賺錢沒有那麼飢渴了。

這個行為導致巴菲特保持在一種無壓力的情況下工作,不會強迫自己去追逐市場熱點,也沒有來自客戶的壓力。這種狀態,幫助巴菲特規避了之後漂亮50泡沫的破滅。可以說是巴菲特投資生涯中一次偉大的“擇時”!

到了1969年1月,巴菲特管理資產達到了1.04億美元規模,但他依然保持Day One的那種審慎保守,辦公室裡面貼著1929年大崩潰的報紙。於是到了1969年5月底,巴菲特決定結束合夥公司,因為他已經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機會了。

巴菲特的第一個接班人:比爾.魯安

今天的巴菲特和芒格,都還沒有真正意義退休。但巴菲特在1969年退休過一次,當時他推薦的接班人叫比爾.魯安,也是一位價值投資大師。他管理的紅杉基金(不是一級市場那個),是全美表現最好的基金產品之一。巴菲特在21歲時,就在格雷厄姆的課上認識了魯安。他知道,魯安也是一個價值投資者,而且有著優秀的品德。

而到了1970年,巴菲特已經擁有了價值1億美元的財富,完成了人生的財富積累!

- end -

安 昀 | 曹 晉 | 曹文俊 | 陳璇淼 | 程 洲

董偉煒 | 杜曉海 | 付 斌 | 剛登峰 | 顧耀強

光 磊 | 郭 敏 | 韓 冬 | 郝旭東 | 何 帥

洪 流 | 胡魯濱 | 胡宜斌 | 黃 峰 | 姜 誠

勞傑男 | 雷 鳴 | 李 琛 | 李德輝 | 李曉星

李元博 | 梁 浩 | 梁 輝 | 梁 力 | 劉 斌

丘棟榮 | 石 波 | 史 偉 | 是星濤 | 王 培

王 栩 | 王宗合 | 翁啟森 | 吳 星 | 伍 璇

張東一 | 張 峰富國基金| 張峰農銀匯理基金 | 張 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