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我的投资坚守

算是说写给十年后的自己看,还是蛮有趣的。

首先说一下这个号的内容是什么?

1、公司公告的解读

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就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看起来是在恶心,但是作为价值投资者,公告有不可不看。毕竟,这是获取公司信息最权威的渠道。本工作室以简单明快的语言,对上市公司公告继续解读分析。

2、公司事件观点汇总

例如,对汤臣倍健商誉问题各方观点进行汇总分析,因为现阶段网络信息量极大且繁杂,筛选投资有效的信息工作量较大。希望能做一个简单的过滤,过滤掉重复消息,技术类的分析和无含金量的杂文。

范围:只针对熟悉的公司进行分析,不熟不做。现阶段熟悉的公司有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汤臣倍健、招商银行、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中国平安、东阿阿胶、宁德时代、旭升股份、星源材质共12只(后期可能会有变动),可以看出来领域主要集中在消费品和汽车行业,因为我觉得我的能力圈在此。

希望持股相同且投资理念相近的投资者们能够有一片交流的天地,因为价值投资者在现实中很多都是孤独前行的。

1、坚守只谈研究、只做能力圈

如果价值投资容易模仿,它同样会失效。它并不比所谓技术流派或者量化对冲牛逼。它只是有效的理论之一,但与其他理论不同的是,它非常难被模仿(巴菲特完善后的价值投资)。

其实我们在分析企业的时候总谈核心壁垒,那么我们自问,在众多投资中,你自身的核心优势在哪?凭什么十人九亏股市中你是那个一。

比如股市有1万个人,1千个不同的行业。如果用技术分析,1万个人都可以看均线,都可以看MACD指标,你得用相同的东西去竞争,量化分析主要是建模,同样的,你的量化模型公式为什么能够战胜其他9999人?

但如果你用实业的眼光来看,1千个不同行业,你挑其中之一做认真的研究,平均下来只有10个人(含你)能够做到对这行业了解,那么在这行业出现的投资机会时,你会大概率胜出其他9990个不了解它的人,这就叫难模仿。所以为什么巴菲特特别强调能力圈,因为出了能力圈,你就没有核心竞争力了,你就会变成9990人里面,而不是在那10个人里面,难度直线上升。

2、坚守自知之明

昨天看到一个朋友谈离开资金的流动性谈估值的问题。图:

十年如一,我的投资坚守

我谈并不是投资理念的问题,其实我真实的意思是自知之明或者能力圈的问题(不过没说清楚)。比如上述这个问题,资金的流动性是不是有原因,肯定有原因,所有现象都是各种成因交汇的结果。2015年的牛市成因你可以归纳如宏观政策、房价走势、国际形势等等,甚至相信有人可以提前预见,2008年股市大崩盘有没有人能预见,有,那个人叫赵丹阳,他好像3000点不到就跑了,绝大多数投资者,无论是职业还是业余,都亏得血本无归。

能预测5000、6000点的危险吗?我相信有人能,但那个人绝不是我。赵丹阳就是知道自己不可能在牛市高点的时候跑掉,所以在半山腰就跑了,这就足够被传为佳话。2000年互联网泡沫,金融圈的投资精英不知道吗?很多是知道的,只是他们认为自己足够有能力在赚的盆满钵满后全身而退。

能够预测行业的周期拐点吗?肯定有人能,能够把握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吗?肯定有人能,能预测牛市与熊市吗?也许有人能,但那都不关我的事儿,与我有关的是我能把握什么?比如李驰先生当年提出左手巴菲特,右手索罗斯,来个价值+趋势。他能不能做到我不知道,我非常清楚我做不到,这就够了,

重要的不是理论有多好,大佬有多牛逼,而是你能学习和吸收到多少。当然,非圣书屏无视,但好理论有不少,贪多嚼不烂。

再拓展一下,以前做管理,有幸能与同级别最优秀的老前辈合作,遇到难题时我总想一些新制度、新方案,而他总是批评我为什么喜欢搞些新制度、新策略,有用吗?执行的了吗?之后统统把我定的方案全部取消,将最本质的监督、执行做好,并且身体力行,问题自然迎刃而解。随着管理认知的提升,往往菜鸟才会想完美的策略,不断颁布新的制度,更新要求,令下属疲于应对,高手通常都是直击要害,执行到位。做加法谁都会,做减法才是智慧。有舍才有得,自知才能明。管理如此,做人如此,投资也是如此。

3、坚守知行合一

我眼中大V,不是粉丝多少,而是不讲故事,知行合一。巴菲特在早期致股东的信中一直强调,以三年内业绩评判一个投资人的水平是极不公正的。但有些人,4、5年前的组合,整整十来个,不是关停就是飘绿,也就一、二个能看,为何还能自信地发文、侃侃而谈?10年后我会失败吗?可能会,不过我那时只敢写《那些年跌过的坑,踩过的雷》、《投资LOSER的毒鸡汤》,《千万别学那》、《从1个亿到100万的操作指南》、《一夜爆负》等等。我是不敢说怎么选好标的,只有胆说如何避免错误的抉择。做不成参天大树给人遮荫,那就变成废柴供人取暖。

认识了一些朋友,年龄来说大多数算前辈,无论有无名气、粉丝,只要知行合一,就值得学习,投资里没有谁是能保持永远的正确,无论是巴菲特、芒格、还是段永平,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只与事实有关,与是谁说的无关,因为时间会告诉你正确答案,无需自傲与自欺。

4、坚守健康

其实这应该摆在第一位,因为如果所有的投资大师都英年早逝的话,就没有靓人的业绩和被人传颂的事迹了。最长的雪、最长的坡,如果你要滚雪球,最要紧的是得把坡道铺好,对吗?另外,除了金钱,人生还有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那都需要建立在时间和生命之上,无论是失恋、失业、还是失败,有了时间你都有重来的可能,如果没有健康,不仅不能给家人、朋友、社会带来幸福,反而可能成为累赘。

近来忙也好,累也好,做些运动,俯卧撑也好,跑步也好。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数量少了点,贵在坚持。

也在补习一些养生之道,贵在自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的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许才是最重要的投资之道。

愿下一个十年,我还在,你还在。写于2019年12月25日,谨以此呈十年后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