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刘备留守后方,陆逊还有机会赢吗?

姒莞萱



公元221年,刘备误信谣言,以为曹丕篡汉,弑杀汉献帝,他在以谯周、诸葛亮及太傅许靖为首的劝进下,勉为其难,登基为帝。然而,刘备登基第二天,便与群臣商议,准备派出倾国之兵,为殉难的关羽报仇雪恨,讨伐东吴。这场战役是三国三大战的最后一战,即夷陵之战。然而,刘备先胜后败,败的一败涂地,被“年轻后生”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损失了七十五万大军,输得连裤衩都没了,辛辛苦苦三十年的积蓄一扫而空。

有人提出假设,如果“半仙”诸葛亮代替刘备,讨伐东吴,谁胜谁负呢?个人认为诸葛亮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可能吊打陆逊,收复荆州,依据演义,分析如下。


天时

演义中,诸葛亮“观星象,知天意”,是一个“半仙”。如诸葛亮看看旌旗飘动方位,可知敌人回来偷营劫寨,看看天上将星陨落,即可知道折损大将。五丈原,他正是看到自己的将星黯淡,才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才能提前使用“祈禳之法”,为自己续命,继续匡扶汉室。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孔明曰:“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暗,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

因此,会看天象的诸葛亮,是可能判断出陆逊什么时候使用火攻之计的,他会提前做好预防。这就和天气预报、地震预报是一样的道理,有人能根据一定星象,大致判断出下一步走势,可以做到未雨绸缪。此为天时。


地利

刘备开春讨伐东吴,转眼间到了夏天,烈日炎炎,士兵多有中暑的。如果大量士兵中暑,那就失去了战斗力,万一此时东吴大举来攻,很难抵挡住。刘备素来有仁德之名,实地查看众位将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命令先锋冯习将大军都移到山中深林茂密之处,等待度过炎热的夏天,再出兵总攻东吴。这是刘备太过于仁慈了,埋下了败笔,为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创造了有利条件。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先锋冯习奏曰:“即今天气炎热,军屯于赤火之中,取水深为不便。”先主遂命各营皆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涧,待过夏到秋,并力进兵。冯习遂奉旨,将诸寨皆移于林木阴密之处。


如果诸葛亮是主帅,他深谙兵法,尤其善于火攻,是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的。向来是诸葛亮火烧别人,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兵、火烧上方谷,从没有人在玩火方面超过诸葛亮。如果他们在诸葛亮面前玩火,就如关公面前耍大刀,自取其辱。诸葛亮应该不会为了体恤士兵,而让他们置身于危险之中。因此,如果诸葛亮代替刘备讨伐东吴,能避免被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惨剧发生。此为地利。


人和

刘备登基为帝,第二天就下诏,准备为“但求同年同月死”的关羽报仇雪恨,让众位大臣各抒己见。他刚刚说完,就有一员大将提出反对意见,此人为虎威将军赵云。赵云认为国贼是曹操,现在曹丕篡汉,应该首要讨伐曹魏,而孙权只是私仇,不能因私废公。刘备道:“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随后,丞相诸葛亮率领百官劝阻刘备,没不要御驾亲征,只需要派一员上将,讨伐东吴即可,如果讨伐曹魏,才需要刘备御驾亲征。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当下孔明引百官来奏先主曰:“陛下初登宝位,若欲北讨汉贼以伸大义于天下,方可亲统六师;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


刘备是顶着包括丞相诸葛亮、赵云在内的群臣反对下,御驾亲征发动灭国之战的。他草率出征,没有得力干将,没有取得主要朝廷大员的支持。得力干将都没跟随刘备出征,如马超、赵云等,而是黄忠、关兴、张苞等人跟随出征,老的老,少的少,说句不客气的话,简直是“老弱病残”。

如果诸葛亮出征,应该可以说服蜀汉大部分朝臣,取得大部分的全力支持,倾国之力伐吴。这样,蜀汉君臣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一致对外。此为人和。


总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诸葛亮,能够准确判断出战场局势,立于不败之地。而陆逊毕竟年轻,经验不足,在与老成持重的诸葛亮对峙过程中,可能心浮气躁,露出破绽,最后功亏一篑。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是可能吊打陆逊,至少收复荆州问题不大。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魁哥说历史


十几岁时,我喜欢关张赵马黄,不服就干!

二十几岁时,我喜欢诸葛亮,我如此如此这般。

三十几岁时,我不再喜欢诸葛亮,因为发现做事总是事后诸葛亮!

后来我更喜欢吕蒙邓艾,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他俩,但人的成长总是有过程的!



荞麦花991


我们知道,在夷陵之战里,刘备七百里连营,被陆逊大败,蜀国不仅丢了荆州,而且刘备、关羽、张飞连续死亡,所以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受命于危难之间。

那有些人不禁想问,如果去打东吴的是诸葛亮,而让刘备坐镇后方,那么情况会不会不一样?诸葛亮是不是能打败陆逊?

那我们首先来看看,为什么刘备会被陆逊打败?

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刘备过于冲动,也过于求胜,黄权曾经劝过刘备:我们打东吴,因为是沿长江顺流而下,那么容易进,但是回来却不容易了,应该由黄权来担任先锋,以探东吴的虚实,但是刘备拒绝,他觉得这样子太慢了。

为什么夷陵为败得那么快,就是因为是主将败了,所以兵败如山倒,如果刘备采用了黄权的说法,那么败的只是先锋,刘备还有一战之力,而且还能弄清东吴的情况。

第二,刘备还得防曹魏,其实荆州之战,就是前车之鉴,关羽就是受到了曹魏与东吴的夹击,才会如此大败的,那么刘备也考虑到一点,也得派兵防曹魏,所以刘备让黄权镇江北,防曹魏。

第三,东吴的主将陆逊很年轻,没有什么名气,关羽轻视陆逊,所以吃了大亏,刘备在陆逊面前再次吃大亏。

第四,就是刘备的布阵问题,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七百里联营,这个其实连曹丕都看出来了。

那我们来看看诸葛亮来的时候,会不一样吗?

是的,确实会不一样,因为刘备出现的那几个问题,诸葛亮比较理智,是不会发生的,但是诸葛亮会打败陆逊吗?

其实不会,因为诸葛亮根本没打算跟陆逊打,他会采取跟东吴对峙的方法,看看东吴是否会让一些东西,或者时间一久,不正面对决,刘备想清楚了,就招诸葛亮回去,本来蜀国打东吴是极不划算的行为,诸葛亮就是用拖字决解决这个问题。

至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武庙十哲不是盖的,完全不成问题。


历史简单说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打得大败而归。那么,如果指挥伐吴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刘备,结果会更好吗?我认为,诸葛亮也不打不过陆逊,但是蜀军不会遭遇大的损失。

第一,诸葛亮是反对伐吴的

都说诸葛亮厉害,那么刘备伐吴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带上他呢?其中的原因,诸葛亮是反对伐吴的。

当然,诸葛亮没有像赵云那样,明确反对伐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诸葛亮比较尴尬,因为他的哥哥在孙吴阵营,兄弟分属不同阵营,如果强出头,难免被认为有私心。诸葛亮认为,如果法正还活着,是劝谏刘备的最佳人选,后来他不无惋惜地说:“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会阻止主上东征;即便是东征,也不会败得这么惨。”这就明确表明诸葛亮的立场,他是反对伐吴的。

第二,此时的诸葛亮,军事指挥经验不足

我们不要神话诸葛亮,一个人的能力,是要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在此之前,诸葛亮曾经指挥军队入蜀,打过一些小战,但是总体上说,经验还是很欠缺,而且敌人也是比较弱的。要是这个时候让他来与作战经验丰富的陆逊对抗,显然是吃亏的。

即便在日后诸葛亮成为蜀军统帅,多次指挥北伐,战绩仍然差强人意。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历来争议颇大,我个人的看法,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比较一般的。

第三,与诸葛亮相比,陆逊作战经验丰富

反观吴军统帅陆逊,在夷陵之战前,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他的军事生涯,是从剿匪开始的。起初会稽山有一伙以潘临为首的强人,东吴多次进剿都没能打垮。陆逊招兵买马,深入险境,剿灭潘临。后来在剿灭鄱阳盗贼尤突的战斗中,陆逊再建奇功,被提拔为定威校尉。

孙权对陆逊的才华非常欣赏,任命他为帐下右都督,清剿山寇。盘踞于丹杨的山寇费栈接受曹操颁给的印信,鼓动山越人造反。陆逊巧施疑兵之计,正面佯攻,暗地里遣主力夜出山谷,大破贼兵,体现出高超的用兵之道。

陆逊最出色的一次表现,就是夺取荆州。他故意示弱于敌,麻痹关羽,在关羽大举北伐后,吴军突然袭击其后方,断其后路。在整个荆州之战中,陆逊击破刘备麾下将领詹晏,后又大破秭归地方部队,斩俘及招降数万人,战果惊人。

第四,以诸葛亮谨慎的性格,蜀军也不致遭大损失

从日后诸葛亮用兵来看,是比较谨慎的,这与他的性格有关,缺乏冒险的精神,讲究稳扎稳打,攻击力不足,但防御力不错。诸葛亮的打法有点类似足球里的防守反击,首先他防守能力是很强的,因为他很谨惧,“先为不可胜”,首先保证自己不被歼灭,再来寻找机会。诸葛亮在北伐战争中,打得比较漂亮的,都是防守反击,在撤退时设个伏,捞个小便宜。但是正面攻击能力,是比较弱,因为他脑子不够灵活,用兵偏正,对手司马懿的评价是:“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一针见血指出诸葛亮用兵的权变机谋水平是不够的。

因此,诸葛亮去打陆逊,打是肯定打不过,但是蜀军不会遭遇大损失。


君山话史


如果是诸葛亮带队伐吴,肯定会被陆逊全歼,三国就提前结束了,刘备就是再愚蠢也不会把关系到蜀汉政权生死存亡的战役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交给诸葛亮这样的军事菜鸟。

一,诸葛亮在此之前没有经历过任何军事实践,他加入刘备集团14年的时间,一直都是从事后勤保障,内政管理方面的工作,刘备不论是入川还是夺取汉中的重大战役,军事方面的参谋是庞统和法正,诸葛亮一直都是从事“调取赋税以充军实”的角色,

二,诸葛亮一直奉行讨好孙权的思想,他哥哥诸葛瑾是协助吕蒙夺取荆州,杀害关羽的帮凶,并且在吕蒙死后,以绥南将军,南郡太守的身份接替他驻节公安,镇守荆州,作为陆逊的预备队,并为陆逊的主力部队提供后勤保障,刘备如果派诸葛亮带队伐吴,岂不是让他们兄弟合谋,诸葛亮当时连儿子都没有,也就是说一个人吃饱全家不俄,他在蜀汉可以说是无牵无挂,在这种情况下,别说诸葛亮没有那个本事,即使是他真的像那些脑残吹捧的那样有通天彻地之能,神鬼莫测之机,他也必须要避嫌,而刘备更不会让他来执掌兵权,如果他在前线带兵投降孙权或者是被陆逊全歼,那么蜀汉政权就彻底完了。

三,更重要的一点,荆州对于蜀吴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地方,蜀汉占据荆州就处于东吴的上游,在地理上跟东吴共有长江天险,而在陆路又有伐吴的通道,东吴北有曹魏,西有刘备,东边是大海,南面是不毛之地岭南,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况且荆州是鱼米之乡,又有几十万人口,东吴如果不夺取荆州,迟早会被蜀汉压制,而刘备也需要荆州这个地方,除了上述理由之外,刘备要伐魏就必须有荆州这个通道,有了荆州,除了可以就地获得粮草物资,和可以从益州沿长江顺流而下运兵运粮,比退着小车,挑着担子翻越秦岭容易的多。最重要的一点,蜀汉政权的骨干力量都是荆州士族,比如,诸葛亮家族,马良,马谡,蒋琬,费祎,杨仪,邓芝,魏延,殷观,伊籍等等都是荆州人,夺回荆州是他们共同的愿望,那些叫嚣刘备破坏诸葛亮的“孙刘联盟”的沙比们,和认为刘备不应该伐吴的沙比们都醒醒吧。

我无意否认诸葛亮对于蜀汉政权的重要性,《三国志》也评价诸葛亮为“肱骨之臣”,跟关羽,张飞,法正一样都是蜀汉政权的核心骨干,但是大家要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诸葛亮一直都不以军事才能见长,他指挥的几次军事行动并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打南蛮不过是以强大的国家正规军打几个尚处于原始社会的彝族土寨子,倾全国之力的五次北伐寸功未立,寸土未得,前秦的王猛,辅佐符坚,出将入相,从一个小国统一了整个北方,甚至重新占领了西域,人家东晋的桓温三次北伐都是只有几万人,一次打到长安,一次攻下洛阳,一次进逼邺城,南梁的陈庆之也是一个“射不穿札,马非所便”的书生,但是人家带七千人北伐,破32城,胜47仗,邱大千七万人拒守荥阳,被陈庆之一天不到就攻下来了,元晖业二万人拒守考城,被陈庆之一战就生擒了,尔朱荣以30万大军在在中郎城跟陈庆之苦战三天,连败十一阵,北魏的尔朱荣以七千人大破葛荣30万大军,生擒葛荣,贺拔岳以二千人马横扫关中,奠定西魏,这些人有哪一个不比诸葛亮强百倍千倍,而诸葛亮以数万大军围攻一个千人拒守的陈仓都打不下来,这样一个人非要把他吹嘘成为军事家还有天理吗?所以,那些喋喋不休的鼓吹要是诸葛亮指挥又会如何如何的人实在是该醒醒了。


狼的影子716


很难。

陆逊几乎没有机会。

不过,诸葛亮也不会取胜。

因为压根儿诸葛亮就不同意讨伐东吴,一定要他出兵,必然是稳扎稳打。既不会有风险,也不会能取胜。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诸葛亮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

如汉中之战,诸葛亮就替刘备提供物资支援。诸葛亮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萧何干得那些活---后勤保障。

刘备从没有放手让诸葛亮独自带兵出战。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欲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

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

从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不同意刘备东征的,但是阻止不了。诸葛亮也不是神,也有做不到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六出祁山,尽管都是无功而返,起码诸葛亮自己还认为有一线希望。

就东征而言,诸葛亮压根儿就认为没有希望。

如果让一个认为没有任何取胜机会的统帅带兵打仗,会能取胜吗?

除非奇迹发生,但东吴会给他奇迹吗?

就陆逊稳扎稳打的套路,是不会犯错误的,奇迹是不会出现的。

当然,诸葛亮一生谨慎,也不会贸然进攻。

最终结果只能是对峙,要么最终言和,要么静待天下大变,听天由命。


豹眼看历史


应该能,打仗毕竟是兵多欺负兵少,补给没问题时会战几倍兵力都打不过对方的,统帅肯定是个庸才。显然诸葛亮不是庸才。

1.刘备报仇是几年后的事,诸葛亮集结兵力不会那么急。打仗时间肯定也挑秋后。掌握“天时”主动权。

2.诸葛亮会听马良的。听到赵云反对伐吴,肯定也会带着赵云走。

3.诸葛亮从小成长在荆襄,亲戚在那,娶妻在那,名望在那,也经营过荆襄,所以地理比刘备强得多。听诸葛亮带几倍兵来攻,直接投诚的也会有不少。“地利”不输,“人和”还有赚。

4.诸葛亮不会一棍子打死东吴,不然诸葛瑾家就惨了。(这时的诸葛亮没有子嗣,长子还是诸葛瑾过继的)打仗肯定先追求小赢,然后谈判,要回荆襄部分地区。向刘备交了差,最后一起防御想要趁火打劫的曹丕。

如果东吴那么稳胜,也不用向曹丕装孙子了。

这时的刘备不会把兵权交给出工不出力的诸葛亮的。死了两个左膀右臂,还把兵权交出去,谁去制衡诸葛亮?托孤时愿意让位给诸葛亮,一是试探,二是看到既然拦不了,那哪怕诸葛亮到时真要反,请因我今天的话给我子孙一条活路。


leisure94


陆或会胜,然吴绝对完:

虽说陆逊有忍者神龟之称,一生能忍善忍,不仅能在孙策杀其全家,与孙氏血海深仇,又充满才气具备报仇能力的情况下在孙吴活得好好,更受重用,成孙策女婿,吴国柱石。

一辈子先守后战如后世唐太宗李世民无攻不下之城,守不住之地,整一个司马懿翻版,

若不是孙权对其忌惮深深,临死前无论如何都要将其带走。或其会走在司马懿前面,第一个实现三国变天,代吴而立,建立陆氏天下。

在这种情况下于演义中如神鬼化身的诸葛亮都攻不下司马懿防守的陇西,关中,那肯定也攻不下地形比之更恶劣,仅是狭长地带,军队施展不开,由其防御易举难攻的战略要地夷陵了。

不过诸葛亮再不行,也无三国演义所说的神鬼之能,在历史六出歧山也无寸进,打破司马懿的乌龟壳。

然从其与曹魏交战,南平南蛮来看,其人虽说谨慎,但并不迂腐,分化,瓦解,多路齐出,以正战,以奇合,离间记,招降记,空城记,只要能用的,只要其想到的,其都会用,为了取势无所不用虽极。

虽说限于刘备东征失败后的羸弱国力,还有为了防止蜀汉内斗,提前衰亡,不得不以攻代守,拖延曹魏复兴统一天下进程,想胜难胜,能胜不敢胜。

然此并不能掩盖其之军事政治才华。可以说整个三国史在其出山后就变成其之万史,其是三国蜀汉的辉煌,若无其蜀汉将暗淡无光,不值一提。

也正因其才有三国,曹魏才会被拖垮,削弱,内部出现问题被取代,蜀国能苟延五六十年。

而也正因此若让诸葛亮攻蜀,以其谨慎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想当然的情况,只所以出现只因当时其已失宠,以刘备为人绝对不想对其言听计从,为其控制。为了平衡朝局,摆拖其对控制,保证江山永固,也不能事事随其意。

为求自保,再加没有证据,证明刘备如此做有问题,再加上对刘备怨言,想让其吃些苦头,知道其之重要,再次崛起,

孙权不顾联盟大局,捍然发对攻击,自相残杀,更杀关羽,即便再想联吴,共抗曹操,也要这要这样做,给其教训,以免其得寸进尺,故其也只有这么做。

毕竟以战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和平求和车则和平亡。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团结求团结则团结亡,诸葛亮又不是傻子,又岂会做此蠢事,故伐吴必然。

而张飞死后,张飞因此而死则更是如此。

而也正因此,因其聪明,因其谨慎,因其以法治国,以法治蜀,以法治军来看其决对不会出现准备不足,夜宿山林,被找到破绽,马踏连营,火烧七百里之事。

纵攻不下,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可立不败之地。

而以诸葛亮之聪明肯定不会如刘备那样孤注一掷,七十万大军一起攻夷陵,最起码也会分几路从上庸,南中等地入荆州攻吴,分进合击,同时入内部分乱离间,挑起东吴内乱,使其更容易成功。

即便那几路不是奇兵而是疑兵,也可分散其注意力,使本就缺兵少将没大帅的吴军更危险,而且如此也更经济上庸,南中之兵不用劳师远征来此处。

而东吴内部本就有山越国中之国与之仇深似海,世家贵族与之矛盾重重,互相看不起,无一日不思杀其人。夺其权。荆州其占领许久,根基还厚,根本不是东吴初来可比,故分化瓦解很容易。

或其起初想不到此,即使想到也觉不必要,可接连受挫之后,其根定要如此,再存细想想,将其之拾起了。再说如此也来得及,毕竟容是攻不进去,容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如此。

或刘备当时也是如此。正因如此才兵之相耗。打静坐战,不攻不打不走。只不过被陆迹提前找到弱点火烧连营,才没机会等到。否则形式必将大变。

不过现在换成诸葛亮就不会出此事了,肯定能等到。

而且在连续遇挫了解敌方主帅情况后,我想其绝对不会放过离间换将的事,不用清是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国家。

毕竟这机会太好了,陆逊身上问题太多了。不仅是孙氏仇人,与之仇深似海,还是孙策的天然继承人,与孙权天然对立,若其不忌,肯定是不可能。故很容易出白起赵括之事。

历史上连司马懿都逃不过其之算计,被罢官,差点被杀,更不要说其连他都不如了。

如此最好,肯便没有,有其它,只要一路胜,就全胜了。

毕竟其打的不是决战而是全方位战争,一处战争的失败或成功并决定不了什么,关键其它都胜,或都败。

吴国只有一个陆逊,且被牵制,而未必蜀国只有一个诸葛亮,其一处能敌,未必处处能敌。

再说此时吴国内部矛盾种种,真正能调动运用兵不多,没人家七十万。

只要一处败,防线崩溃,大军长趋其入。再加与之有矛盾为敌人纷纷当投降派,带路党。

那其吴国算是完了。

故若派诸葛领军陆逊或会胜,然吴国绝对会完。







毁建策


诸葛亮的即定战略,是联吴抗曹,所以,他绝对不会在没有消灭曹魏之前,去讨伐东吴。

现在是假设诸葛亮讨伐东吴,如果是这样,可以肯定地说,陆逊绝对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陆逊夷陵之战取胜是侥倖的。侥倖在刘备不懂兵法。刘备的移营图一拿回去给诸葛亮看,诸葛亮一眼就看出了毛病,并且断定陆逊要用火烧。即然如此,如果诸葛亮在夷陵前线,陆逊的这点小把戏,肯定无得逞的机会。

诸葛亮一生,最擅长的就是火攻。他初出茅庐,就连着放两把火,把曹军烧得大败。赤壁之战,他与周瑜同时想到了火攻。火烧上方谷,差点烧死了司马懿。陆逊跟诸葛亮面前玩火,简直就是鲁班门前弄大斧。

除了夷陵之战,陆逊再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

而诸葛亮自出山以来,火烧博望坡,赤壁助败曹操,智取荆州,智取西川,汉中之战智败曹操,南中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收姜维,斩王双,杀张郃,屡败司马懿……这都是客观事实。

自古以来,能用兵者不乏其人,但能超越诸葛亮的,几乎没有。

有些人自以为读了陈寿的“用兵非其所长"一语,便自以为拿到了真理,轻易甚至肆意贬低诸葛亮之用兵,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先亮答案:我认为即便是诸葛亮来了,也难以战胜陆逊,但是应该不会像刘备一样孤注一掷,元气大伤,很可能是兵败回去被刘备军法处置。

其实较真一点,诸葛亮行兵打仗的能力并不如关羽和刘备,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几乎不让诸葛亮动兵的原因。刘备入川争夺益州,北上汉中血拼曹操,都没让诸葛亮插手。后来诸葛亮和魏延不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个人之间对于军事部署的意见分歧很大。

古代打仗一般进入对峙消耗战的时候,没有天时地利的支持很难打破僵局。就看谁先耗不住不攻自破,刘备和孙权打的夷陵之战在陆逊火攻之前,双方就一直处于对峙状态。

首先,蜀军如果想要攻打东吴抢夺地盘,就必须把军队延伸进去才能做到,不可能隔着十万八千里就把地盘拿下来。但是陆逊在夷陵这个地方驻扎,非常聪明,因为蜀军想要进一步取得战果就必须保持军队的推进。而连绵不绝的山地限制了蜀军纵向部署,只能一字长蛇阵,地理优势没了,陆逊占据了地利。

假如诸葛亮来到前线,我认为依旧无法改变军队的部署,因为蜀军一开始顺流而下势如破竹连续拿下了多个吴军的据点,吴军是一边打一边退到夷陵这里。陆逊接手指挥以后也是看中了夷陵易守难攻的特点,才决定安营扎寨形成对峙局面的。就是诸葛亮神通再大,也不能逆地势而上让士兵一个一个上去送死。陆逊也是油盐不进,无论你怎么挑衅,把他祖宗十八代骂一个遍,就是不出来,就守着不和你决战。就算诸葛亮给陆逊送女人衣服,陆逊仍然不为所动,因为当时蜀军势头太猛,陆逊稍有不慎,蜀军就会顺着江水到后方,就可能把自己夹在中间围剿。

蜀军这就陷入两难了,一个是兵力铺展不开,无法包围吴军营地,掐断粮食供给。第二个是军队又不能退,退了不但士气受影响,前面的地盘也白抢了,胜仗就白打了,啥也捞不着。说现实一点刘备打夷陵之战就是想要荆州的地盘,汗流了血流了无功而返这是蜀国绝对不能接受的,况且名义上还是为关羽报仇。换谁来了也得顶着和吴军对耗,撤回去和刘备说咱们占不到便宜得从长计议,还不把刘备气死,进又进不动,退又不能退,蜀军只能干着急。

其次,诸葛亮用兵非常谨慎,追求稳中求生,不愿意冒险,这样性格的人,往往在对峙战中容易吃亏。就像诸葛亮北伐一样,多数无功而返,因为他不敢出险招,再加上陆逊领兵作战的经验比诸葛亮丰富,诸葛亮就更难讨到便宜了。不过诸葛亮应该看出营地有被火攻的隐患,可能会做应对火攻的准备,不至于像刘备一样,被大火把全军烧垮了。

再说诸葛亮压根就不想伐吴,诸葛亮一直主张联吴抗曹,刘备如果让诸葛亮挂帅,我认为很有可能诸葛亮会和孙权进行协商解决。再加上开战前孙权确实来求和了,这说明诸葛亮不想打,孙权也不想打,但是被孙权派出去的陆逊想不想打就不知道了。诸葛亮是政治家,眼光长远,看的是利弊趋势,而陆逊的将帅都督,眼前就是如何击溃蜀军获取功名,所以陆逊是以战争为重心,诸葛亮以政治为重心。这心气反应到两军阵前陆逊就胜诸葛亮一筹,牵强一点说,人和也不站在诸葛亮这边,因为他打了一场违背自己意愿的战争。

最后,地利、人和都不占优,天时也没在蜀军这边,连日烈日炎炎、天干物燥,还刮起了能配合火攻的大风。陆逊趁东南风放火,大火沿着蜀军的营地烧,诸葛亮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要不在陆逊火攻之前全军冲上去撕开吴军的防守阵地,要不撤军退出前线放弃这次的进攻,把吃到嘴里的再吐回去。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太差无法集中兵力,排成排上去就是送死,不可行,而且刘备如此大动干戈劳民伤财进行伐吴,最少也得拿回荆州的几个城池才行,诸葛亮无功而返是无法向刘备交代的。

这也就是刘备亲自去打了这场仗,换别人去,打完了就是掉脑袋的大罪。不过经此一役刘备也是自己把自己气得不轻,又悔又恼又气又不甘心的刘备遗憾而终,死在了白帝城。

所以我个人认为,即便是诸葛亮去指挥蜀军,应该也是摆脱不了兵败的命运,只不过是赔得多还是赔的少的问题,毕竟这场战争压根就不该打!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不夺回荆州,那么就等于失去了天下,回去也是慢慢等死。而不惜一切打丫的一仗,或许还有夺回荆州、统一天下的一线希望。

其实,从关羽失去荆州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宣布了蜀国的灭亡,谁也阻止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