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他的1个行为,在非洲留下后裔,此时他们称自己是中国人!

明朝时他的一个举动,在非洲留下后裔,如今他们称自己是中国人!

郑和下西洋是是明朝时期的一项壮举,从永乐年间到宣德年间,一共去了七次,拜访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周围大约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整个船队浩浩荡荡,由三宝太监郑和带队,最远至东非,曼巴萨。这些地方现在大多隶属肯尼亚,其中以帕泰岛为首,加上周围四个岛屿(拉穆岛,曼达岛,恩多岛和基瓦尤岛)被称为拉穆群岛。在非洲帕泰岛上至今都有村庄自称是郑和的后裔,比如帕泰、上加、春杜瓦、法扎、西尤(也译为西游、西屿),他们的村庄名的意思也和中国相关,就像帕泰、上加也译为上家、上海、中国村。那么,这些人真的是中国人吗?他们真的是当年郑和的后裔吗?

根据一些传说,那时候,郑和的船队浩大,在路过帕泰岛附近的时候,其中一艘迷失了方向,又在上加村沿岸触礁。当时船上有数百人,在渐渐沉没的大船面前,他们只好收拾好贵重物品,乘小船逃上岸。帕泰岛是这附近最大的岛,有将近75万平方公里,岛上有5个村庄,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五个。

这些人分散在了这座岛上,有40人留在了上加存,100人来到了帕泰村,还有260人在西游村,这些人用船上带下来的中国瓷器和丝绸来交易,获取当地食物和钱用来生存。后来这些人也就在当地住下来了,渐渐融入这个群体,在这里成家立业,娶妻生子。

目前在帕泰村一共有2000多村民,分为纳巴汉和波科姆德两个部落,有三家是中国人,他们都姓瓦法茂,这个姓成了这个岛上身为中国人的象征。据说过去中国人更多,但是由于当地缺水,又闹过一次疟疾,不少人都搬走了或者病死了。

旁边的西游村住着称为瓦尚嘎人的村子,这些人自称是郑和船队上水手的后裔。他们之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相传那时候,在帕泰岛附近由于触礁沉没了一艘中国船,上面的水手无处可去,也无法回到中国,就住在了当地的穆伊旺嘎巴卡里,而且连信仰都便成了伊斯兰。他们和当地人通婚,但是却和不少土著,比如西尤人有矛盾。

还有一个故事是说当时明朝皇帝由马林迪国王那里收到了一对公母长颈鹿作为礼物,其中一只死在了途中,活下来的另一只成为了两国之间友谊的纽带,这动物在中国十分珍稀,皇上当时喜欢极了。而这个动物也是郑和带回国的珍宝之一,当时被称作麒麟。另一种则是斑马,成为福鹿。他们都被美化成巩固封建统治的神物。这个故事里令人在意的是,这些生活在偏远区域的瓦上噶族人,斗字不识,却对中国这些事情耳熟能详,有些故事不仅不是中国普遍流传的,甚至只有专门做这方面研究的学者才知道。 原来,这些人自称是中国人的子孙,可能说的是真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留在帕泰岛的中国人,早已和当地水乳交融,但是同时,也还保留着一些中国人特有的印记。

有一次,几个记者路经帕泰岛,一个精干但是瘦小的老头挑着水桶慢慢走在西尤村道上,忽然他朝着一个记者直奔而去,语气是无法抑制的激动,他说:你很像我爸爸。他顿了一下,又补充道:“你是我爷爷。你肯定是中国来的,我老家也是中国”。记者先是一惊,又环顾了一下四周,原来,这巷道理,只有他们两个长得很相似,浅偏黄的皮肤长头发小眼睛薄嘴唇,无论是他们中任何一个,都去旁人相去甚远。

除了相貌之外,他们还和传统中国人人一样重视学习和家教,对中医也有一定了解。他们室外由院墙围住,屋子里还做了土灶,平时用扁担挑水。这些都是和当地文化不一样的地方,当地运水通常是用车或者手提。甚至做椰子面烙饼的时候使用的小擀面杖,也被承认学自中国。现在当地的年轻人,都希望能走出这个小岛,到外面去看看看。

而被称为是中国村的上加村,有着按摩的传统。当地的按摩大夫技艺高超,无论是谁有了扭伤都会找这些按摩师治疗。按摩效果非常好,若是配上中药,更是效果卓越。 据当地一家名叫法伊基的中医说,他们是出自杏林世家,历代都是医生,主要是按摩和中草药。他本人的医术就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父亲去世以后他就师从叔叔。不仅如此,当地还曾有过造丝业和织布业,这是这个岛之前没有的手艺,十分确信是中国人传过来的。当时他们通过养蚕取丝或是种棉花来织布。

这些人甚至在墓葬上,都有着和当地迥异的特点。当地大多是穆斯林,墓地会朝向北方,意味朝向麦加圣地,墓上会有石柱和并刻有阿拉伯铭文。 但是这些疑似中国人的墓地,不仅是朝向东北方,即中国的方向,墓室中也镶满了中国瓷器。不过大多数瓷器已经被盗走了。

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都让人怀疑这些人可能真的是中国人的后代。 但是一些学者却提出了另一种观点,瓦上噶人可能是一群受过中国文化影响的本地人,他们只是学习了产丝制绸,种棉花织棉布,和使用陶瓷中药的这些中国的技术和生活方式而已

这些观点到现在仍然没有获得印证,还需要多方调查,来证明这些人是否真的是郑和船队的后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