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曾有意讓中共佔領臺灣?

新中國成立前後,美蘇從各自的戰略出發,先後調整對華政策。1950年1月美國總統杜魯門的聲明以及斯大林對中國態度的變化,微妙地反映出當時的形勢。

杜魯門實施“離間計”

早在1948年,即蔣介石在國共內戰中敗象已露的時候,美國就開始調整對華政策,限制對國民黨的援助,並聚焦於“阻止中國變成蘇聯的附庸”。特別是毛澤東訪問蘇聯以後,美國當局擔心中蘇結成同盟,便加緊實施離間策略,其策略之一就是有意讓中共佔領臺灣,以換取中國對蘇聯採取疏遠政策。

1950年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演說:“美國對臺灣和其他任何中國領土沒有掠奪性意向。美國目前無意在臺灣獲取特別權利和特權,或建立軍事基地。美國亦無意使用武力干預現在局勢。美國政府將不遵循足以使之捲入中國內爭的方針。同樣,美國政府將不向臺灣的中國軍隊提供軍事援助或建議。 ”

斯大林迫不及待示好

就在此前3天,中蘇之間因爭論是否廢除舊約、簽訂新約而形成的僵局剛剛打破,莫斯科做出了讓步。對於美國人的詭計,敏感的斯大林心知肚明,立即採取了對策。為了贏得毛澤東的好感,《真理報》自1月5日起連續5天把第一版報道兄弟國家的欄目留給了中國,其中4天被列為頭條。

1月6日晚(莫斯科時間),維辛斯基拜會毛澤東,通報可以滿足中共關於購買航空汽油和請蘇聯幫助修復小豐滿水電站的要求,同時建議中國發表一個聲明,否認前國民黨政府代表繼續為安理會中國代表的合法地位;如果聯合國不接受中國的意見,蘇聯將拒絕出席安理會。毛澤東當即表示同意。

毛澤東的應對策略

對於斯大林迫不及待地表現出來的友好姿態,中共自然接受無疑,但對於杜魯門有意說給中國人聽的聲明,毛澤東採取了什麼態度呢?

1月11日,正在前往莫斯科途中的周恩來向毛澤東報告說:上月,美國駐上海副領事蔡斯通過民主人士史良的丈夫陸殿棟傳話,表示美國國務院遠東政策研究室主任傑塞普“願與新中國政府作非正式接觸,地點在香港,如新中國政府有非正式代表在港,願與見面”。

周恩來認為:“原則上以不理為好,如有接觸容易暴露我攻臺灣的弱點”,並擬採取兩個措施:一是“完全不理”。一是“另行偵察”,即在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外資企業局局長冀朝鼎去香港處理國民黨政府在港機構資財和人員時,如傑塞普到香港並試圖見面,可以與其接觸,以便偵察和麻痺他。如何辦理,周恩來請毛定奪。

1月14日毛澤東明確答覆:“在目前的時期對於美國伸出的觸角應當置之不理”。同時,毛澤東還談到已經採取的“徵用北京美國兵營及在上海接收美經合署物資的辦法”,其目的是“刺他一下,或可推遲和美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時間”。毛確定的方針是,“除非美國學英國辦法自動宣佈無條件承認”——毛認為“這種可能性也是有的”,“我們不應當和他過早建立外交關係”。

這充分反映了毛澤東當時的對美態度,即決不能讓美國有任何機會破壞正在形成的中蘇同盟關係,更不能刺激斯大林那敏感的神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