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能不能讓子女過了十八歲獨立謀生?

雪中行


我覺得還是到大學畢業獨立謀生,比較合適,能突破三個難關,必定優秀!1,找工作生活上自食其力。2,婚姻自己解決成家問題。3,孩子主要靠自己帶,不主要依靠父母。能做到三點的男人估計也只能能是萬分之一。(上門女婿不算)

🤗🤗🤗


大山的言論


這個要看個人家庭了,我媽走的早,我十五歲就開始獨立生活了,初中畢業出來,做過水電工,門窗製作,不鏽鋼,後來電梯維修,電氣自動化,現在主要做智能化弱電。以前和我在一起工作的是老闆的侄子,比我大一歲。留學回來,工作上看不上我,不積極,後來因為在公司上班開空調,這個理由被老闆開除了。他的一生到三十幾歲了,左右他生活的還是他父母。後來他父母安排它去了四五家公司,都幹不了幾個月就幹不了了,後來乾脆在家裡啃老,不過他們家有錢也無所謂了、每人命不一樣。


電工滿哥


我自小獨立,得不到愛感覺到辛苦。我把兒女都很關心照顧,目前女兒不願結婚,兒子結婚了有兒女,動不動就對孩子十分嚴管,兒子說自己就被母親慣壞了,一事無成,沒有膽量,發不了達,也許是正確的,他沒有說,應從小就要養成獨立的習慣。


用戶賢芳


可以做到,但是,不是今天,也不是明天。現在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哪有中學生的飯碗?終有一天,我們的大量工作崗位沒有人應聘,那時候,就可以了。

那時候,升學也沒有什麼壓力了,18歲的孩子,跟現在西方孩子一樣,學習半天,鍛鍊身體半天,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支配,當然可以自力更生了,不過那時候,我(今年54歲)大概已經掛到牆上很久了。

地區教育水平差距消失,孩子們不再擇校,學區房投資者消失。

大學生成為真正的大學生,不是目前的這個樣子。


隴人在黔


我15歲就出門打工了 不要覺得不可能 因為爹媽死的早 不得不自力更生 我看到我表弟 現在15歲 放學回家就是打遊戲 看電視 我很羨慕 我像他那樣子大的時候已經在外面打工了 那麼多年 孤獨一人


一盞柔香


最好別這樣。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是我們的傳統。只有瓜念子少有子念瓜,這是我們的執行。家族恩情的代際傳遞,並不會影響傳遞環節點的公平感。

局部打破傳統與執行,父母相當於對子女出老千。父母從上一輩處獲得了恩情,父親並沒有如數奉還給上一輩。按照傳統規則,你們應該把恩情傳遞給子女。現在你們私藏這份恩情,是對子女出老千。

極少數人除外,比如重大變故。

題主用了“能不能”這個詞。父母做得到,不會虧待子女,不會考慮“能不能”。父母做不到,才可能考慮“能不能”的問題。

家族給予是順其自然的,幫不幫子女,幫到什麼程度,都得看父母的能力。

我們的傳統更強調家族。作為家族環節點的父母與子女,沒有重大變故的情況下,建議互通重要信息,讓對方清楚給予的標準,避免子女指望,父母又做不到。

都需要正常努力的。父母和子女,任何一方好逸惡勞,另一方都會嫌棄。正常努力的過程中,到底親子關係第一位還是掙錢第一位,需要相關的父母掂量,畢竟,與父母比較,子女是弱勢一方。沒有哪個子女不懂孝敬,父母理解子女注重子女意願,溝通上堅持耐心細緻的原則,子女是不會主動挑起矛盾的。子女的教養出現問題,責任在父母,他降生時,可是白紙一張的。

目前,外域父子恩義傳遞模式被一部分人所執行,在本土的相關環境支撐未建立前,這樣做多半付出比較大的代價,效果不會好。

好了,父母與子女都正常努力吧。家族的船行駛得如何,也會影響自己的人生高度。

以上看法,僅供交流。你有什麼看法,無論是父母身份還是子女身份,歡迎留言討論。


盛世繁華2020


不是能否讓兒女18歲獨立謀生,而是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獨立謀生的能力。

國人習慣了以前貧窮孩子多,管不過來,現在富了孩子少嬌生慣養。把孩子慣的18歲了,除了吃飯什麼都不會。

反觀國外的孩子,自己能做的叫他自己做,大人絕對不替他做。記不清美國哪個總統了,他說12歲時打碎了鄰居一葉玻璃,鄰居索賠13美元,父親讓他自己陪,他說沒有錢。父親說我給你借上,但是一年之內必須還給我!於是他星期天去撿費品賣錢,半年才還清父親13美元的欠款。他說感謝他的父親,讓他一生受益匪淺。懂得了自己的事自己負責。

如果中國人的父母也這樣管教孩子,18歲獨立生活就容易的多了。


不斷學習完善自我


中國不可能有這種現象出現,因為十八歲還是高中上學期間。現實如果是大學畢業了,能自食其力了,能脫離父母的資助就燒高香了。中國的父母是出力不討好的父母,孩子大學畢業了,父母繼續包辦買房承擔結婚等等一糸列費用,娶了兒媳婦,又承擔免費保姆,把退休金都用在小輩身上。遇到個懂事的兒媳婦,回家給老兩口一個笑臉,能把一對老保姆樂的屁顛屁顛的。如果兒子找一個臉色象喪門神一樣的兒媳婦,老保姆付出再多也換不來笑臉,甚至對婆婆連一聲媽媽都不叫。就是這樣也無怨無悔的繼續付出,也沒看哪個父母撒手不管兒子的家庭的。對於國外十八歲就獨立生活,自己養活自己的事情,中國實行不了,也不現實,中國這種養了兒子又養孫子的傳統習慣不是說改就能改變的,也造就了中國特有的名詞“啃老族”,使許多三、四十歲的人還躺在父母身上,象吸血鬼一樣榨汁。


7783997919864兵哥


我覺得應該放手,不是我崇洋媚外,而是真的可以學習一下西方國家的教育模式,特別是孩子十八歲後家長就放手,真正的愛是讓孩子不再做巨嬰,有真正闖蕩社會的勇氣與能力,但好像實施起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中國的農村,重男輕女以及延續香火的思想極為嚴重,老一輩的父母辛辛苦苦一輩子,就是為了修建一幢房給兒子娶媳婦,然後報孫子,自己過得衣衫襤褸,捉襟見肘,還屁顛屁顛的樂不思蜀,可悲可嘆。

我悲傷的是什麼?我可嘆的又是什麼?

我悲的是父輩辛辛苦苦,兒子卻是遊手好閒;我悲的是父輩是節衣縮食,兒子卻是大把揮霍;我悲的是父輩是隻爭朝夕,兒子卻是渾渾噩噩,不知今夕是何年?我嘆的是,一輩子的顫顫巍巍抖抖嗖嗖,一分錢想當成兩分錢花,而結果不是兒子不成行就是不孝,我嘆的是一生的拼搏,在暮年換來的是低矮的房子,兒子的嫌棄,嫌你沒本事,嫌你沒錢,嫌你沒給他打下江山......,這夠悲夠嘆嗎?

真的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啊,極大的諷刺!

城裡的父母也沒有閒著,忙什們呢?

忙著用自己微薄的工作替孩子打點找工作,買房子娶媳婦,當這一切剛妥當的時候,孫子出生了,忙著帶孫子,我甚至見過孫子的學費都是爺爺奶奶掏,那麼要人家父母幹什麼?是不是操心太多?手伸的的太長?管得太多?孫子的監護人是你的兒子兒媳,你的任務是安享晚年,但有幾人做到?中國父母太無私,無私到把自己燃燒的乾乾淨淨。不要總想著讓兒女孝順,是的孝順是應該的,但不要忘記首先應該對自己好,特別是在衣食住行方面起碼讓自己過得舒心,而不是將就。父母就應該給子女做榜樣,過得幸福過得舒心過得心安理得過得生活有質量,高質量的生活不是節衣縮食從牙縫裡摳出來的,而是靠能力奮鬥出來的。

父母的付出,看似是愛,其實是害。

你的戰士般的鬥志,你把自己活成了引人矚目的人,而忽略了孩子的存在。孩子年幼無知,但不能永遠在父母的羽翼下生存,父母總有一天離我們而去,教會孩子的生存本領才是為父母之道。前段時間網上有個視頻,一個媽媽為上大學的女兒尋找保姆,我只是覺得可笑,你也不是王后她也不是公主,只是一個普通人,自己的生活都打理不了,學習再好又有什麼用?現在學習好的多的是,又不差你一個,工作以後誰敢錄用無生活能力的人?還公開招聘保姆真的是大言不慚,是想當網紅嗎?真的是no zuo bu die.還有某些明星,成名就了不起嗎?特別是媽媽就成了自己的傭人,媽媽竟然還口口聲聲條條框框羅列尋找兒媳婦的標準,問題是有你這樣的寶男媽,誰還會自找沒趣?


醒醒吧!不要拿你的標準來禍害新一代的年輕人,不要覺得你覺得就是好的,而是要讓孩子自己覺得幸福就夠了,管好各自的身心,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孩子最大的幸福,謝謝你們生養,還懇請謝謝你們放手,路很長需要自己走,人生很短需要自己體味,不謝!


名字Linda


中國人,是感情“稠密”的動物,讓孩子十八歲就獨立,狠不下心,看不下去,孩子就是心頭肉,看他受一點不如意,都心疼的。

就說家長送孩子上幼兒園這事,孩子要入托的時候,三四個家長送孩子上幼兒園,到了陌生的地方,孩子不那麼歡實了,怯怯的,老師把孩子抱著,哄著,玩具拿了一大堆,老師在盡力的和孩子溝通,讓孩子儘快不要怕,不拒絕上幼兒園,你在看轉身離去的家長,個個站在園門外,眼淚嘩嘩的,孩子一會熟悉了環境,已經和小朋友開開心心玩了,家長還在牆外抹眼淚。十八歲上大學,之後成家立業,再後來,這個家長啥時候陪上帝喝茶去了,才算無能為力的“交權”,不再呵護孩子了,所以中國的父母做不到讓孩子18歲謀生,不是孩子沒有那個能力,是家長用使不完愛捆住的孩子的翅膀,得讓父母的心,父母的累,淋漓盡致的發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