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叮囑孩子越叛逆,孩子“獨立”意識的覺醒,父母如何成全?

teloon


特別是男孩子,由於自我意識的填充,經常不聽家長的教育,形成叛逆的性格行為。因而父母的嘮叨在孩子的眼裡是一件煩人的事情,他們會認為父母過多的控制,使得他們沒有自由,而且不被理解。父母嘮叨一方面是出於對子女的關心,但實質上是對孩子的一種不信任。父母總是對孩子的決定和行為指手畫腳,以老一輩經驗談做法,特別是有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會讓孩子覺得無地自容,讓孩子覺得自尊心受挫。長此以往,會導致孩子產生不自信的心理和叛逆性格。孩子叛逆,經常與父母矛盾重重,甚至對著幹。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怎麼會知道感恩呢?因此,家長們要謹記“禍從口出”這句話,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多給孩子肯定讚揚、鼓勵、支持做個開明的父母,切換角色想想我們也是從孩子過來的。


魔都陽仔同學


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不愛學習,成績下滑,身為家長我們很著急,越是嘮叨,孩子越不愛聽。我們要想辦法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1.父母要提高認識。許多父母慨嘆青春期的孩子,要他往東,他偏往西。其實,這是孩子走向成熟、邁向獨立的象徵。誰長大不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孩子在這一時期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想法,雖然幼稚甚至可笑,但作為父母絕不能簡單否定,或者強制執行,也不能總是嘮叨,重複的叮囑。這段時期的孩子強烈追尋自我認同、渴望同儕接納,因此要想拉近孩子和父母親的距離,一定不要急於給孩子下結論。換言之,青春期的孩子即使還愛戀父母、享受親子關係,但你千萬不要把他當小孩子看,一定要平等尊重

2、學會假裝表揚.家長的讚揚會讓孩子更有動力前行。青春期的孩子這樣或者那樣奇怪的想法,先不要急於否定,一旦孩子做事情成功後家長一個認同的眼神、一個讚揚的微笑都有可能消除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隔閡哦!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欣賞和看重,這樣遇到問題時他才會看中你的意見,才會與你分享自己的真實想法,你的正確合理的引導會讓他更加快速的成長成你所期望的那個樣子。

這個時期孩子都是敏感的,特別是在這個多愁善感的年紀。過多的關心會引起他的猜忌,過多的建議會引起他的反感,只有在關鍵時候出手,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平時不要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在關注孩子身上,更不要苛求完美。更多的時候,他們需要的是鼓勵或者傾聽,不需要說教更討厭指導。更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也許你平時不經意說的別人家的孩子會對他們造成無法消除的自卑感。

3、及時的人際關係教導。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心像是在萌芽期,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與張望。這時的他們已經對於男女之間的區別與關係有了淺顯的認知。父母一定要主動為孩子介紹這個世界,正確的認知這個世界。更嚴格的篩選孩子的朋友圈。引導孩子處理好同學、老師之間的關係,教他們平等、尊重、關心、換位思考教他們求同存異處理自己和同學之間的矛盾。

但是對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們做事都是莽撞,不計後果的,也就是說他們這段時期所交的朋友也許就是他們追隨,甚至模仿的對象。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家長要及時的幫助孩子交“好”朋友。





中學語文郭老師


父母越叮囑,孩子越叛逆,這個時期說明孩子慢慢進入了“思想獨立”的時期,有的父母過度管制,什麼事情都還是和原來一樣必須聽從父母的;而有的父母則過度放任,行為孩子已經長大了具備了“獨立理想、獨立處事能力”的,不需要再去管制,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作為父母必須要知道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階段,這個階段中父母必須要處理得妥當,才會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否則可能讓孩子陷入可怕的深淵。那麼這個時期父母該如何做才妥當呢?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聆聽孩子的心聲。這個時期,孩子會產生很多的想法,會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和父母的看法不一樣,所以,父母應該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只要不是原則上的問題,父母都可以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見解和意見。

其次,父母要注意正確引導。這個時期,雖然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但並不代表她已經成熟了或者她已經具備了正確判斷和處理的能力,所以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正確引導孩子,在尊重孩子的同時要告訴她什麼還做、什麼不還做,什麼事情該怎樣處理才妥當等等,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裡。

其三,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以朋友的心態和孩子交流。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什麼事情或有什麼心裡話都不願跟父母講,原因是和父母產生了隔閡,或不喜歡父母嘮叨,所以她更喜歡選擇告訴朋友,所以,父母平時要多和孩子溝通,少點嘮叨,以朋友的心態去和孩子相處,讓孩子感受到親近,可以交心,她才會把心裡話告訴你,你才能瞭解孩子真實的心聲。

其四,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這個時期必須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否則容易讓孩子誤入歧途。

其五,給孩子創造更多的興趣愛好培養的條件,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讓孩子去參加她喜歡的活動、技能大賽、街舞、游泳等,培養孩子生活的樂趣,轉移注意力,減少與孩子的理想碰撞。

家庭教育是一項偉大而複雜的工程,這是長期的工程,每個家庭必須要重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張弛有度,才能讓家庭幸福、和諧!


lbw毛毛蟲


“青春期” “叛逆”這也許是現在許多家庭都會討論的話題。那麼大家有沒有試想過孩子為什麼叛逆?

其實導致孩子叛逆的誘因有很多:比如說孩子在學校被孤立起來,被同伴拒絕會導致叛逆、和父母的關係:父親酗酒,母親經常使用暴力手段,會導致孩子的叛逆、也包括一些外部的誘因:如性騷擾,打架、以及對自己的外貌形象感到不佳、又或者看電視感覺叛逆很酷等等,這些都會導致孩子叛逆。

叛逆的孩子都有著一些共同特點:非常容易發脾氣、喜怒無常、幾乎總是拒絕大人要求他們做的事。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願意接受成人的權威。

我們大人不應該有放任孩子自己去度過叛逆期的思想,因為這可能導致孩子的叛逆越來越嚴重。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是沒有成熟的情緒情感去面對所發生的種種事件。

這個時候,你需要真正的理解你的孩子。只有只有不強迫孩子聽話,孩子才會開始聽你的話。

再次推薦一本書,送給各位家中有叛逆孩子的家長。書名叫做《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作者:傑弗裡.伯恩斯坦。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她經常在美國的電視上討論如何對孩子的管理。

這本書的內容講述了,如何用10天的時間,減輕孩子的叛逆症狀。相信對各位家長會有所幫助。期待你們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


寶毅吖


孩子從小就開始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我是屬於放養型,但是對於學業還是要認真的。所以我不用叮囑他們什麼,每天自己上下學,自己起來去讀書,作業自己寫完自己檢查,鞋子內褲都是他們自己洗。家務活也要分擔著做,坐飛機坐高鐵他們自己可以從這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我去出差幾天,他們也能自己照顧好自己。前年開始就這樣,當時一個6歲,一個9歲多。我是一直從小就把這種獨立的事情灌輸給他們,認真執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把我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所以不擔心這種問題。就是我想說的是從小培養,長大了就不用擔心,一開始就把他們當獨立的個體。


三個孩子帶一個媽媽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樣的叛逆期,這是青春期,獨立意識增強的表現。

在這一時期,孩子對家長的話基本上都是下意識的反對,無論你講得有沒有道理。

獨立意識增強,孩子會不知不覺反抗對他們指手畫腳的行為。而且,這一時期,孩子理解學習的能力也增強,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儘可能的少說教。只要指出孩子錯誤就可以了,至於怎麼改正,什麼時候改正,孩子會自己思考。

在孩子的問題上,你說得越多,反駁就會越多,牴觸情緒就會越大,如果家長還沒意識到孩子的情緒,最終就會導致他對你的話,置之不理,當耳旁風了。

反過來,你只是指出他的錯誤,讓孩子自己思考,就會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孩子平等相處,更容易贏得孩子的認同。

說一百句,不見得聽一句,和只說一句,就有可能得孩子認同,這個問題,我們是很好選擇的,能不能做到,才是關鍵。


時速二十


禮義廉恥,你跟孩子都值得擁有。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幫忙複製粘貼,轉發。中華復興有你一份力量


用戶52245638526


許多父母什麼都叮囑,孩子沒有犯錯的機會,也不知道犯錯的成本還教訓,於是乎哪天不小心不聽話一次就闖下大禍。不磕磕碰碰怎麼學會走路,父母給孩子帶上護膝會減少痛苦。


用戶4772980593694


父母只是引導教育,不能代替成長過程。當家長剝奪了孩子嘗試的機會,也就等於剝奪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而過度的關注就會成為一種控制慾,讓原本孩子該獨立面對的事情成為家長的責任,以至於親子之間的相處沒有了邊界感。


曾奇峰老師曾說過的一句話:60分的媽媽剛剛好,100分的媽媽很嚇人。


因為: 太完美的父母,會讓孩子無法發揮。


父母的缺點,是孩子創造力的空間。創造力,是孩子在幻想層面彌補父母的不完美,如果父母太完美,孩子就不需要創造了。 作為觀眾,看到這一幕體會到什麼叫“父強子弱”—— 在陽陽身上,是一種無力感;在爸爸吳剛身上,是一種無可挑剔的全能感。 這剛好跟徐錦江徐菲「子強父弱」的一幕形成鮮明的對比。


孩子的獨立需要父母成全 為什麼明明父母自己很棒,也在用心照顧孩子,卻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呢? 事實上,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一直在變化: 嬰幼兒時期父母對孩子來說是「權威」,父母的庇護讓孩子從中形成自己的安全感,學會愛和信任的關係; 但獨立,卻都是從打破這種“庇護”開始的。 學走路時,孩子就要通過一次次推開父母的手,自己往前走; 剛有自我意識時,孩子就要故意叛逆,不聽父母的話,要聽自己的; 學術概念上把這叫做“叛逆期”,但本質上是孩子在掙脫父母愛的庇護,找“當自己的感覺”。 對成年初期18歲左右的孩子尤其如此,只不過這次叛逆的幅度更大。 這裡的叛逆,不是行為上頂撞父母,而是心理意義上的反抗:確立自我主體性。 讓父母的聲音退居第二,自己的聲音排第一。 此時,父母若對孩子肯定多,他總是被看見,被允許以自己的方式做事,這個過程就很順利; 否則,父母若「製造阻力」,孩子將很難打破父母的庇護。 節目中,吳剛對成年兒子的一大堆交代,從他的角度理解是關心; 但對兒子的來說,就是一種「干擾」和「阻礙」。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 我們本來就想要去做某件事,但是如果父母把你想做的事情說出來,我們就不太想做了。 這是因為,人本身具備“向上”的自主動力,但父母過多的叮囑和交代,破壞了孩子的自主性。 為了擺脫這種感覺,孩子可能會做完全相反的事情,來捍衛自己的「主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