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曲關鍵步驟有哪幾條?

蔣松燕


作曲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但是並不像人們口中說的,哼一段旋律就是歌曲。

首先我們要確定主題。

我們這首歌主要講什麼,愛情?友情?弘揚民族文化?

隨後我們要確定風格,民謠?搖滾?流行?美聲?

之後我們要確定拍子,速度,如果是民謠,速度不會太快,流行歌曲的話,依據情緒,確定大概。

到這之後,我們可以根據一些和絃套路,或者根據我們腦海中的旋律,去創作我們的主歌及副歌。

大體完成之後,就是精雕細琢了,節拍有無錯誤,哪個和絃需要變動之類的。

當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和歌詞的完美融合。


李釗音樂教師


1,作詞作曲。一般是先詞後譜曲,也經常有先作曲後填詞的情況。前者比較多。詞曲完成之後,一般由曲作者本人制作小樣,自己錄上唱。一般小樣中的唱均用假聲輕輕唱即可。之後留好備用。

2,歌手聽過小樣,敲定演唱這首作品之後,曲作者將曲譜和歌曲小樣交付歌手和製作人。找編曲。

3,編曲拿到曲譜和小樣(有時不需要小樣),開始進行編曲。

注意,需要錄製真實樂器的聲部,一般也都先用MIDI做好。(等以後錄的時候再刪掉)絃樂需要編曲者打出總譜和分譜。節奏吉他一般只需標註和絃。華彩有時需要將譜子打出,有時不需要,只標註和絃和風格註釋,由吉他手即興。

4,編曲完成之後,將每一個聲部的樂器導出分軌音頻,包括打擊樂的每一件響器都要獨立一軌。注意,理論上講,這些音頻分軌都不允許加任何的音頻效果器,全部為幹聲。但有的合成音色自帶效果,可另當別論。

音頻分軌的格式一般要和錄音師、混音師進行協商。以便交換文件。通常導出為適合ProTools使用的音頻格式。

一般來說,音頻分軌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對頭不對尾,即所有的音頻文件都可以從樂曲的開頭開始對齊。


西陲先生


譜曲的範圍很廣,那麼咱們就以其中的一類譜寫歌曲為例,說說有哪些關鍵步驟。

要創作一首歌曲,大多數情況下是先有的歌詞,然後根據歌詞再來譜曲。當然也有先有的曲子再來填詞的情況。咱們還是以大多數先詞後曲來分析。

歌詞的創作,來源於生活,人生經歷是最好的素材,寫自己身邊熟悉的人和事最真實,最能打動人。歌詞要想寫的深刻,還需要一定的文學功底,把一些大白話,改成一些有內容有深度的詞,歌詞大意又不變,讓人覺得很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積累,反覆修改,最後完成一首滿意的歌詞。

接下來就是要譜曲了,譜曲前肯定是要對歌詞的內容,情緒的設定,風格展示,節拍節奏有一個大體的設想,也就基本對整個樂曲的旋律有個初步的想法,隨手寫幾句旋律,或者在鋼琴上彈彈和絃,把樂曲大概的曲風先確定下來。順利的話可能一氣呵成,譜曲完成,就剩下細節的反覆推敲,修改了。如果不是很順,就需要把思路再重新理清一下,找找靈感,可能就一個坎沒過去,解決了就通了。

創作完成後,需要對整個樂曲進行配器,用什麼樂器演奏,需不需要特色樂曲,和絃怎麼配,打算讓哪位歌手唱,根據歌手音域特點定調。自己先做個小樣出來試聽試唱,不滿意的地方再進行修改。

最後才是進錄音棚,進行錄製,再與歌手溝通,把樂曲的基調,背景,情緒交流清楚,來完美展現這首精心打造的歌曲。



最炫民族風經典永相傳


  標記: 1 2 3 4 5 6 7 i

  唱法: 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這八個高低不同的音,其相鄰音之間的音高距離,有半音和全音之分,其中3與4 和 7與i 之間為半音關係,其餘相鄰音之間為全音關係。從1到i,每相鄰兩個音中,後面的比前面的高。例如2比1高,3比2高,4比3高,……,i比7高。

  不要以為你會按拼音讀出1234567i這八個音你就會唱這八個音了。“會唱”的標準是你在發這八個音時,每相鄰兩個音之間的音高距離保持正確。記得我上初一時,每堂音樂課開頭,老師都要彈著風琴,讓我們反覆練唱

  1 2 3 4 5 6 7 i---

  i 7 6 5 4 3 2 1---

  這其實就是在讓我們熟悉並掌握這八個音的相對音高。然後再依靠樂器反覆練習1 3 5 i---, i 5 3 1---等等。逐步做到能根據一段樂句第一個音的發音,立即準確地發出其它較高或較低的音。我不知道,練準這八個音的音高,除了依靠樂器,還有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

  在音符的上面加一小圓點,即表示高八度演唱,如i比1高八度,加兩個圓點表示高兩個八度;反之,在下面加一個圓點,即表示低八度演唱,加兩個圓點表示低兩個八度。

  在簡譜左上角標著的如1=c的記號稱為調號。調號是用以確定歌曲、樂曲(或調子)高度的定音記號。1=c的意思是:1(do)的音高等同於樂器鍵盤中的c音。顯然1=d的意思是:1(do)的音高等同於樂器鍵盤中的d音,等等。

  唱好一首歌,起音的高矮非常關鍵。起音唱高了,歌曲的最高音就可能唱不上去;起音唱矮了,歌曲的最低音就可能唱不下去。防止偏高偏矮的最佳辦法是根據調號利用樂器定音高。最簡單的方法是先找出歌曲的最高音,並據此定出歌曲開頭音符的音高。例如,歌曲《夕陽紅》全曲最高音為i,開頭音符為5,那就用最高的嗓門先唱i,接著唱7,6,5, 這時的5的音高就是這首歌起音的合適的高度。

  第二,應明白音長是怎樣表示的,並熟練地掌握它。

  音的長短是在音符後面或下面加短橫線來表示的。

  在音符後面加幾條橫線就表示這音符的音長延長几倍,如1---表示1延長三倍,即1---的音長是1的四倍。

  如想將一個音符的音長延長一半怎麼表示?只要在該音符後加一個附點。如1·的音長是1的1.5倍。

  如想將一個音符的音長縮短一半怎麼表示?只要在該音符下面加一條橫線,例如1 的音長是1 的音長的一半,2 的音長是2 的音長的一半。這就是說下面有一條橫線的音符,音長只有原來的二分之一。類似地,下面有兩條橫線的音符,音長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下面有三條橫線的音符,音長只有原來的八分之一,等等。

  我們把沒有音長延長或縮短標記的音符叫做四分音符,例如1,2,3等都是四分音符。而把象1-,1---這樣的音符分別叫做二分音符和全音符;把下面有一條橫線的音符1 叫做八分音符,下面有兩條橫線的音符叫做十六分音符等。

  第三,應明白簡譜是怎樣表示休止的。

  表示音的休止的基本符號是0。為了表示不同長度的休止,可用增加休止符0的個數或在0的右面加附點,或在0的下面加橫線,但不在0的後面加橫線。

  第四,應學會和堅持打拍子。

  在歌曲簡譜的左上方有一個分數叫做拍號,如2/4讀作四二拍子,其分母4表示以四分音符為一拍,分子2表示每小節(即簡譜中相鄰兩豎線間的部分)為兩拍。拍號還有4/4,3/4,3/8等等,其表示的意思也是這樣。

  拍子,是音樂時間的基本單位。當我們用手從某個高度敲下去,再提上來回到原位時就形成一拍子。敲下去是前半拍,提上來是後半拍。在每首具體樂曲裡,相鄰兩個拍子開始之間的時間距離,或者說每拍的時間值都是相等的,但各拍的輕重程度有強有弱,並不相同。當輕重的交替具有某種規律的時候,就構成了節拍。不同的節拍,表示出不同的輕重循環關係。在樂譜中,用小節線劃分出輕重拍有規律的循環。例如,四二拍子2/4,每小節的輕重關係是|強弱|強弱|……;4/4,每小節的輕重關係是: |強 弱 次強 弱|強 弱 次強 弱|……

  在2/4,4/4,3/4這些拍子中,一個四分音符為一拍。有時兩個八分音符合在一起為一拍,如12 ,65 等,即兩個基本音符下面有一條公共橫線。有時四個十六分音符合在一起為一拍,即四個基本音符下面有兩條公共橫線。在一拍之中,有時只唱一個字,有時要唱兩個字或三個字、四個字。學唱時要堅持打拍子,注意哪些字在前半拍唱,哪些字在後半拍唱,做到歌詞、歌譜與拍子保持一致。

  第五,應明白和掌握附點音符和切分音符的唱法。

  前面說過,一個音符的後面加了一個附點· ,這個音符的音長就要延長一半。在四二拍子小節|1 · 2|中,1.是附點四分音符,唱一拍半=第一拍+第二拍的前半拍,2是八分音符唱半拍(第二拍的後半拍),合起來共唱兩拍。唱起來的感覺是“前長後短”,即附點前的音長,附點後的音短。試練唱如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我是一個兵》等,特別注意附點音符的唱法。

  在四二拍子小節|1 2 1|中,兩個八分音符中間夾一個四分音符是切分音,5 6 i 也是切分音。兩個十六分音符中間夾一個八分音符也是切分音。很顯然,構成切分音的三個音符1 2 1的音長分別是半拍、一拍、半拍。唱起來的感覺是“中間長,前後短”。試練唱如歌曲《夕陽紅》、《幸福在哪裡》等,特別注意切分音符的唱法。

  第六,從易到難,堅持練唱,必能學會簡譜。

  有了前面五點最重要的基本知識以後,可以先選出幾首曲譜簡單又會唱的歌曲如“友誼地久天長”、“東方紅”等進行練習讀譜,熟悉什麼樣的音高和音長符號怎麼唱。然後再用邊聽歌曲邊打拍子邊唱譜的方法進行練習,這是一種唱準音符的好方法。最後找本介紹樂理的書系統學習更多的簡譜知識,並選一些曲譜簡單但不會唱的歌曲進行練習。

  現在,利用電腦和網絡,我們可以十分方便地學簡譜、學唱歌了。你可以到搜譜網搜到你想要的歌譜,把它下載到自己的電腦裡;再到百度mp3裡找到你想要的歌曲,也把它下載到自己的電腦裡。於是只要在自己電腦裡面同時打開歌曲播放器和歌曲圖片,你就可以用邊聽歌曲邊打拍子邊唱譜的方法,學簡譜、學唱歌了。當然,也可以搞成下面附錄的樣子,那就更方便了。


音樂三少


寫詞的第一步是醞釀感情,音樂的實質其實是感情的表達,在寫詞的時候說到底,就是想把您心裡的某個需求或者某個願望表達出來。因此在寫詞的第一步,是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醞釀自己的感情。如何醞釀感情呢? 自我反省,我寫這首詞是想要表達什麼? 是因為什麼觸動了我自己,才要寫這首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理清歌詞的結構,很多人剛開始寫詞認為寫詞是寫詩,把歌詞寫的像詩一樣美。這句話一半對,一半不對。寫詞其實要像詩一樣美,所以方文山的很多歌詞就像讀詩一樣,但寫詩不等於寫詞。

寫詩可以天馬行空,寫詞不可以。因為天馬行空的歌詞,會增加作曲者的難度。

一般常見的歌詞結構是AAB, ABB ABA AABB ABC等,這是什麼意思呢?

A指主歌詞;

B指副歌詞;

C指尾歌詞,一般歌曲很少,但現代流行音樂也較常見;

那麼就很好理解了,AAB就是先寫兩個樂段的主歌詞,再寫一個樂段的副歌詞。


小小K愛音樂


自學掌握些作曲能力的話確實不需要什麼科班背景,個人認為樂理也沒有必要太深入,當然學了肯定沒壞處,只要不因為感覺難懂從而打擊興趣就好。

想自學,就自學,不用猶豫,也無需在意別人怎麼說。看你的提問感覺應該是“時間比較多,所以希望學會寫些New Age風格的曲子(自娛自樂或者給朋友、網友們聽)而非準備以後走音樂道路吧?這樣的話在是否找老師這個方面上和對待學習樂理的態度基本一樣,有的話總沒壞處,沒有的話也不用想太多,想寫的時候隨心寫便是了。

當然那些一看到【自學】就避之猶恐不及的朋友們,他們的憂慮也是不無原因的,因為 老師/樂理都沒有 + 天賦或者樂感缺乏(或者瓶頸?) = 寫的作品很容易成為“口水作”甚至出現就算完全不懂音樂的人也能聽出來的和聲錯誤或其它錯誤(說白了,就是無論誰到曲子的某部分都覺得“聽著彆扭”的這種情況)。如果這種情況在你身上出現了的話,就可以根據自己需要,自然地去學樂理/找人專門學習了。自學的時候如何儘可能避免這種方法後面會提到。

多聽自己喜歡類型的曲子,適當聽些其他曲子也是好的。如果有比較喜歡的New Age作品的話,可以在比較閒的時候直接去搜他的所有作品然後挨個欣賞……如果是網上有譜的話可以找喜歡的對著譜看看,雖然未必準確但是作為參考已經足夠,比如旋律怎麼寫,伴奏怎麼配會有什麼樣的效果,曲子的結構什麼樣,等等。平時這些東西積累到位了,在自己有靈感時才能更有效地把心裡所想的音樂表達出來。(注:這裡的積累並不一定非要記錄下來,哪怕是平時的留意也是聊勝於無的)

現在很多人都用電腦作曲打譜什麼的了,如果不是特別傾向用手寫的話可以下個打譜軟件,Sibelius, Overture等或者哪怕Musescore都行。多積累,不僅僅包括之前聽的曲子,也包括自己想到的旋律、和聲等等。當然大多數人這個時候還是想到旋律的情況比較多吧……總之就是有點什麼靈感就記下來,如果在外面不方便記的話用手機的錄音功能臨時哼下來也可以。

雖然說聽多了有的時候自己就可以直接寫曲子了(我的第一次就是因為要打開一個樂譜文件,下了overture後發現自己可以在上面隨便寫東西,再聽到當時有人原創的鋼琴曲於是就直接寫了一首……),但是就算不能如此,積累一段時間的靈感之後東西也大概能湊足一首曲子了。

最開始在寫的時候肯定不能直接就得到想要的效果,可能聽起來會亂七八糟,這個時候甚至沒法考慮“寫的是不是太口水”的問題。沒關係,可以多請一些懂音樂(無論是否專門學過)以及有一定作曲經驗的朋友來聽,並且詢問評價與建議。發到網上去當然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寫曲子就是讓人聽的嘛……),雖然可能會收穫一些負面的聲音,但是隨著更多人發現,收穫更多更好建議的幾率也會隨之提升。對獲得的建議進行理解篩選,千萬不要因為有些評價較有進攻性就傷心地完全將其無視,說不定裡面隱藏著對進步大有裨益的內容。

開始寫曲子的時候,用一些現成的和聲走向(卡農、4536251、1645等等……)可能會“少走彎路”,能避開一定程度上的錯誤,但是一個比較明顯的副作用就是寫的東西乏善可陳、毫無新穎可言(呼籲“不要自學”的朋友中有一些人就是因為這個,畢竟滿大街的曲子全一個樣換誰誰都受不了)。另外一種方式就是模仿自己喜歡的作品,也是比較“速成”的方法,而對應的缺點則是曲子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原創,而更像是“仿作”甚至“抄襲”(仿的時候改動太少的後果)……這兩種方式都是初期可以考慮的,但是謹記切莫深陷其中。

如果上來就自己完全從零原創覺得困難的話,以下為從喜歡的曲子中寫出自己作品的參考方案之一,不妨一試,萬一成功了呢(

找首喜歡的作品→把旋律換掉其他不變→和聲有沒有什麼可以改動的地方?→結構也可以變變,這段重複感覺多餘換成一段新的東西吧(或者直接去掉,或在兩段之間加點東西)→用自己知道的一些其他伴奏型適當替換原曲的變奏型→再整體整理一下曲子讓其感覺更有一體性一些→哎這個曲子好像完全不一樣了哎,不是變成我自己的作品了嗎w

↑ 實際執行的時候肯定沒有那麼順利的,而且就算這樣也需要有從其它作品中得來的積累,所以僅作為一種限定條件下可行的參考。

多聽,多寫,再多聽,再多寫,拓寬視野,並適當反思有什麼地方可以提高。慢慢地,你有了一些作品,已經開始考慮“這次寫什麼,怎麼寫才能好聽/給人留下印象/表達出我想表達的東西”而不是“我要怎麼湊出來這個作品”了。你開始有了一些作曲方面的朋友,開始有人在你每次寫出作品之後都會去聽一下,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你的作品。

最開始創作時批評你曲子的人又來了。他們說你寫的作品,不講章法、錯誤百出,或是沒有特點、千篇一律。甚至有人開始說:抄襲。

這個時候就要比較注意分辨收穫的批評了。如果你的目標是寫好聽的New Age的話,有些學院派所說的實際是針對古典音樂而言的“錯誤”太過帶有學術意味、甚至是你完全無需注意的;但是同時,不少情況下,這些批評存在的原因是因為問題的確存在。這也就是不找老師(或者再加上不學樂理)會面臨的問題。如果提出批評的人不是隻以攻擊為目的的話,不妨謙虛點詢問他們認為什麼地方怎樣處理更好些,並聽取他們的回答,吸收那些好心的建議並讓自己的作曲能力更上層樓。

如果你的作品中開始出現“沒有新意”一類的評價,那很有可能說明要麼寫的曲子參考性太強,原創度不夠;要麼平時聽的作品也都屬於同一風格(狹義上的)甚至出自同一作者。這個時候除了多聽多學習些其他或近似或迥異的作品之外,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在聽他人作品的時候注意別人是怎麼讓作品不落俗套的。這個作品可能一個和絃出乎意料但又恰到好處,那個作品的旋律完全合理但是十分與眾不同;等等。這些積累也可以讓你在寫作品的時候,一旦發現某個部分太過口水,會有更多的方式幫這段音樂跳脫平俗。

至於出現“抄襲”這樣的批評的情況……恭喜,您躺槍了wwww

如果是外行(不學音樂也完全沒有作曲和其他相關音樂經驗)所言,那麼一般只是因為風格比較像某個知名作曲家(這個人很有可能就是你最喜歡的幾個作曲家之一),或者說旋律比較大眾化時有人回覆“我說不清從哪裡來的,但是這段旋律我肯定聽過”(←對,這都行……)。這時是無需注意心態以外的問題的;然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寫的某段旋律在之前的作品中真的存在,兩部分旋律極其相似甚至部分段落根本一模一樣——可能是完全巧合,也可能是這段旋律你之前聽過,而且(潛意識裡)有印象,但你自己不記得聽過這首曲子的事了。這種現象貌似樂感越好的人越容易出現:你去咖啡廳聽到了一首曲子,沒有多留心,在半年之後寫曲子的時候有一段你認為自然寫出的旋律實際就是這首曲子裡的……這種情況除了多留心,好像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了,有的話也就是加大積累的量這樣的話自己想出的旋律會更容易出自不同作品而非整句甚至整段整段撞車……

相信隨著時間的積累,你的作曲能力會越來越棒,New Age不難寫的,別心急,給自己多些時間,在某天你就會不經意地發現寫出的作品已經達到並超出當初開始前自己設下的那個目標了。也許這個時候,你開始有了更大的目標,而自學時開始遇到各種各樣的瓶頸,這裡沒法提高那裡不知多學些什麼更好,這就是深入樂理或者找老師專業學習真正派上用場的時候了 =D


世界古典音樂大師


最好先有詞!然後一個人靜靜的,醞釀靈感!

靈感一來,馬上投入,把框架弄出來,

最好全程錄音,然後再慢慢完善。

然後後期進步的話,就是精通樂理,學習和聲學!

去多分析別人的歌曲是什麼和聲走向!是什麼感覺!

借鑑人家的和聲走向!就能寫歌更好聽,更快速


喃喃自語deji他v鎮子


首先要有切身的體會心裡有觸動才能作出一首好的歌詞,然後用一些合適的音樂循律來把歌詞的意思真正表達出來,你要知道這首歌是哪種類型的,民歌風還是抒情的…,再確定適合自身的調和速度喲


思南吹管樂張太勇


一,領會歌名意思!二、讀懂歌詞領會歌詞,三、歌詞的結構、四,小節劃分和高潮部分旋律設計!五、設計音樂主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