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客家人喊你“食杯茶來”……

如果客家人喊你“食杯茶來”…… | 漫談客家茶事


客名堂是深度研究原創客家文化和客家名人,不論您是否客家,只要您對客家文化有濃厚興趣,歡迎歡迎加微信teahakka加入客名堂品讀群,一起誠摯、深度地分享、交流、弘揚真正的客家文化。對文化無理解力或者無真正熱情以及一心發廣告者請勿擾。

如果客家人喊你“食杯茶來”…… | 漫談客家茶事

今天來漫談一下客家人的茶事。客家人的茶事不是玩風雅,而是從小習慣日常有茶的。小時候,家裡來了客人,母親第一件事就是交代我,先泡壺茶讓某公或某叔或某姑或某姨坐定。而只要一斟茶,客人即使再風塵僕僕,一端起茶,唇一觸杯,神色也就安定了。


如果客家人喊你“食杯茶來”…… | 漫談客家茶事

最簡單的杯、最清澈的水、最尋味的茶


然後我就會很笨拙地開始泡茶,極簡的程序,從粗樸的錫罐子拿出一捏兒茶葉,放在最質樸的陶瓷茶壺裡面泡,首泡的要倒掉,也不會鳳凰三點頭。每見客人杯中茶漸少,母親會吩咐我:斟茶。泡茶,就是客家待客的基本禮節。而識字不多的母親,讓我端茶時必以雙手,要求及時續杯,茶必須保持熱度,所以不可以斟滿,小茶杯也最多八分滿(斟酒卻要求我斟滿),端茶的順序是先長輩後晚輩,先貴賓後一般。這是客家的平常禮數,大概,處處體現了一種漢族傳統的“禮”和“敬”。過年祭祀祖先的時候,酒和茶都是必備的,酒要滿到溢,而茶,要中滿而溫熱。


如果客家人喊你“食杯茶來”…… | 漫談客家茶事

大埔的“柚子香”,蓋碗上的留香,要留心方能聞見


來客,不論是褲腿上尚帶著泥土的鄉親,還是衣著素淨的大店老闆,作為主家,你給他泡壺茶並雙手奉上,他會很敬地啜一口,然後安然放在身旁的桌邊上,然後大家就可以很安寧地坐定、熱情地開聊,話題從桑麻到生意,聊徹平生事,如此長夜短度。講究一些的客人,你斟茶的時候,他會以手指在杯前作輕釦狀(又稱督桌),以表謝意。而如果你到人家那裡作客,離開時,要把杯中茶喝完再起身。這都是母親教我從小的“規矩”,再自然不過。


如果客家人喊你“食杯茶來”…… | 漫談客家茶事

客家茶道,是沒有茶道的茶道,

和千利休的“侘寂”,本質一樣但更靈活。

侘寂,樸素而安靜,而客家茶,是善緣的使者,

可樸素安靜也可溫暖熱鬧


有時候在半山或者田間,常可見農事間休憩的人,簡單一頓清水烹客家肉丸過後,煮一壺蕉嶺黃坑綠茶,圍坐一起,暢談清歡。隨時隨地,客家人也不挑茶,不挑器皿,只要一壺茶在側,就可以天地遼闊,非常簡單的事。有人邊喝邊高聲漫談,有人邊吃邊聽,而主家時時斟點續杯,熱騰騰的清茶,就是最溫暖的陪伴、最解乏的朋友。


如果客家人喊你“食杯茶來”…… | 漫談客家茶事

客家的擂茶,有嚼的,有喝的

喝上一碗,就是一餐不再吃飯,也不會覺得餓


如果客家人在路上遇見了,邂逅之後的邀約,就是“哪久轉屋食杯茶來(何時到我家飲茶聊天)?”飲茶等於坐聊,恰似一種最自然最和暢的邀約。茶,就是客家人善緣的使者,情,是其實質。這裡要說一下客家的施茶亭習俗,過去客家常有南北行腳的人,為解路上口渴,客家人往往在荒路野道,設一個簡易的茶亭,裡面只簡單放置一壺清茶,幾個杯子。


如果客家人喊你“食杯茶來”…… | 漫談客家茶事

在客家圍屋喝茶,坐看雲起雲飛


我們小時候泡的茶,很便宜,就是粵東本地山上產的茶,味道清苦,略有回甘或者有綿長回甘。泡茶的,用的是本地的山泉,引自山間的石縫或者汲自清甜的古井,就像客家詞人方文山給周杰倫寫的歌詞“山泉滲透進礦岩層”,這種水,是自然清甜的。我曾想過為什麼一杯山泉水,一小撮葉子,靜泡,端起,放下,人和人的知交就建立。後來漸漸想到,在客家,茶,就是一位來自巖間的君子,因為,葉子來自巖間,水,來自巖間,而茶的陪伴,令人安心。


如果客家人喊你“食杯茶來”…… | 漫談客家茶事

茶包裝上的豐順古八景之一:龍山秋月


客家的茶,客家的水

能喝出山野清風


按照陸羽分的等級,“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還有,“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葉捲上,葉舒次”。我們都有,但沒有去分。也就是說,在以茶作為待客習慣或者善緣使者的時候,客家人對茶是沒有分別心的,主和客,都無分別心,以情義為重。因此,作為客家人,客名君想我大概是不懂茶的。因為手頭有什麼茶,我就喝什麼茶。後來到了城市,我也是如此。只不過常能喝出那片與茶關聯的土地的味道來。


如果客家人喊你“食杯茶來”…… | 漫談客家茶事

石上清泉,崖間野茶

一對佳偶


記得一位我敬重的佛家人士說過,他過去喝茶,如果做茶人的“業力”太重,他喝的時候就會感知到,會不太舒服,但是一番修行之後,他驚喜地發現,他喝的茶,都是最好的茶。此言令我久思。真是“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客家人不講究器皿,莫非客家人平常間這種看似沒有茶道的茶道,暗合了這一層境界?


如果客家人喊你“食杯茶來”…… | 漫談客家茶事

拘禮而不拘形,重情卻不重器


客家不是沒有茶道,多的是懂茶的人,尤其是臨近潮汕地區的客家人,以後我再細說。客家看似沒有茶道,一方面客家人把“道”放在“茶”之上了,而茶,是道的和氣媒人,是深“情”之媒。另一方面,客家茶本來就是採自山間,山泉和山茶,這一對最佳淳友,都是被粵東客地一方富硒、乾淨、綠色的山水加持過的,更別提客家茶中可以喝出來的山野清風、崬頂雲霧了。比如我們老家最高峰是帽山頂,上面的茶就別有一番清氣,只是太少了。既然已經是烹泉煮野茶(陸羽說的最上者),來者又是客,舌尖甘苦又自知,為什麼要分別呢?


如果客家人喊你“食杯茶來”…… | 漫談客家茶事

圍龍屋常見的客家古井,井水清冽甘甜

配茶也佳


那麼為什麼說客地的山水加持過的茶特別好喝?陸羽說的。茶經裡面列舉了產好茶的地方,不少地名位於閩粵贛交界的客家綠三角地區:江西的鄂州、袁州、吉州, 嶺南的福州、建州、韶州、象州(這裡福州指生閩方山山陰),又說“其思、播、費、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詳,往往得之,其味極佳” (這裡不特別摘出非客家地區的,因為地名邊界不太確定)。以後,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客家各地茶不同的茶味兒吧,包括別具唐宋風味的客家擂茶。


如果客家人喊你“食杯茶來”…… | 漫談客家茶事

客家茶園


我憶起有一次隨父親拜訪他在蕉嶺坑(山名)山間養蜜蜂的朋友,吃過最美味的當地春蕨、番薯葉、苦筍煲、雞子酒之後,那主家用山溪春水煮自己在山上種的茶。此刻他家眉目清秀卻手腳粗實的客家女人忙完一桌子豐盛山菜餚的張羅之後,擺上一張大木八仙桌,並擺上茶,我們便坐在與八仙桌配套的條木長凳上喝茶。席間有一位懂得看相的老者,“嘉應州的堪輿人士”,侃侃而談,不論他說的天機與否,母親聽完都稱謝稱讚並給他塞了些錢。


如果客家人喊你“食杯茶來”…… | 漫談客家茶事

客家野山茶,夏奈爾的山茶花就是以此為原型吧


而主家門前,滿眼是綿延著的青綠山色,千里山風拂過他那如鏡一樣的山塘平湖,深綠到泛紫的矮茶樹綻放著白花,在山崖上靜靜地看著我們,偶爾有孔雀藍的蛺蝶飛過,鷓鴣在遠處呼喚。我一邊喝茶一邊聆聽著長輩們暢聊,此刻,雲起遠山青,手中老樸的高陂瓷杯,暖暖的客家山茶,一握一品一放,便是人間最好的風物了!


如果客家人喊你“食杯茶來”…… | 漫談客家茶事

在這樣的建築泡茶的人,會是怎樣的?


如此,客家的茶事,日常但不平常,拘禮卻不拘形,重情而不重器,簡約而不簡單。客名君且以詩為詠:

《若客家人喚你“食茶”》

汲泉煮野茶,

山水有清風。

聊徹平生事,

甘苦一腔情。

月隨平湖暮,

雲起遠山青。

感君心頭意,

一壺慰風塵。


如果客家人喊你“食杯茶來”…… | 漫談客家茶事


客名堂是深度研究原創客家文化和客家名人,不論您是否客家,只要您對客家文化有濃厚興趣,歡迎

歡迎加微信teahakka加入客名堂品讀群,一起誠摯、深度地分享、交流、弘揚真正的客家文化。對文化無理解力或者無真正熱情以及一心發廣告者請勿擾。


戲說客家“圩”的前世今生未來

客家人的武功如何? | 隨筆講古客家文化之一

用客家話寫了一首《似曾相識》,撩動客地童年意象

原來客家山歌這麼撩人~ | 春風上巳天,說說山歌裡面的真性情

客家名人是怎樣學語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