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冤枉入狱的曾国藩,在牢中悟出一个真理,后成为其治家的根本

曾国藩所写的家书之所以能被很多人学习、模仿,除了很多至理名言外,更多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而希望给后人一个良好家教的想法,是他第一次含冤入狱时才萌发的。

被人冤枉入狱的曾国藩,在牢中悟出一个真理,后成为其治家的根本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曾国藩首次被钦命为钦差,离开京城到四川主持乡试。期间,奉道光皇帝的命令,沿途考察吏治民情。

满腔报国热情的曾国藩一路上,看到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很多老百姓被地方官员逼的民不聊生,很是气愤。他一路上,写了很多奏折,弹劾地方官员。

而道光皇帝看了曾国藩的奏折后,也是大刀阔斧地大力查办贪赃枉法的官吏。一时间,曾国藩所到之处,人人自危。

这些官员大部分是满人,在朝中盘根错节,曾国藩的行为严重触犯了这些人的利益,于是,告曾国藩招摇撞骗、草菅人命的奏折也雪片一样飞到了京城,落到了道光皇帝的案头上。

被人冤枉入狱的曾国藩,在牢中悟出一个真理,后成为其治家的根本

道光皇帝见曾国藩每到一个地方都闹出了很大的动静,对这个汉人官员还是产生了疑惑:“难道我大清除了贪官,就没有一个称职的官员了?”

道光皇帝为了震慑初次为钦差的曾国藩,一道圣旨,将已经到了洛阳的曾国藩打入监狱。

河南按察使英桂当着曾国藩面宣读完圣旨后,阴冷地笑道:“在我的地头上,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会让你好过。”

英桂是正蓝旗,一个眼中看不起汉人的八旗子弟。曾国藩这才知道,自己一路上弹劾的几个官员,都是英桂的手下。英桂于是联合了河南巡抚和春、开封总兵清同等地方上的大小官员,给皇上写了一份奏报,瞎编了很多证据,说曾国藩打着钦差的名义,敲诈勒索地方官吏。

被人冤枉入狱的曾国藩,在牢中悟出一个真理,后成为其治家的根本

被关在臭气熏天的大牢里,曾国藩当时是万念俱灰,自己第一次兢兢业业为皇上办事,却落得如此下场。委屈和愤怒从脚下冉冉升起,在牢中大哭大闹。

英桂是河南的按察使,为正三品大员,其职责相当于今天的政法委书记,因此,权力很大。英桂对曾国藩早已对其恨之入骨,把他折磨的死去活来。

在狱中被关了十多天,曾国藩逐渐清醒起来,他平时对长顺、台庄两个大内侍卫不薄,料定皇上的这两个御前侍卫会回到京城,向皇上奏明事实,因此,任凭英桂折磨,从不反抗。

被人冤枉入狱的曾国藩,在牢中悟出一个真理,后成为其治家的根本

道光皇帝听了长顺、台庄两人的诉说后,顺水推舟,重先下了一道圣旨,革了英桂的职,将曾国藩官复原职,速到四川主持乡试。

第一次有了牢狱之灾,曾国藩也悟出了一个真理:只要是人,就会有无穷无尽的苦,永远满足不了的福。但和活下去相比,苦和福都太渺小了。以后教育子女,一定要教育他们如何生存,只要能活下去,苦和福都不重用了。

在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也经常能见到关于如何勤俭,如何生存等相关的话题,而这一切,都是他第一次进监狱后悟出来的道理,也是他治家和教育后代的根本法则。

被人冤枉入狱的曾国藩,在牢中悟出一个真理,后成为其治家的根本

南怀瑾先生曾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由此也可见这套家书的珍贵性以及对后世后代的教育性。

在《曾国藩全集·家书》所留下的1520封家信中,除了给祖父母、父母的几十封,绝大部分都是写给兄弟子侄辈的,在这些家书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家族崛起的精神密码,一种绵延不断的独特文化传统。

被人冤枉入狱的曾国藩,在牢中悟出一个真理,后成为其治家的根本

《曾国藩家书》版本颇多,云云妈特别推荐这套《曾国藩家书》,缘由有二,一是收录最全,共计收录1248封家书,在各种流行版本中,是最多的了,而且没有删节,读起来原汁原味。二是文白对照,曾国藩的家书文字原本很浅,不过想省心的,这套书提供了白话文,读起来更方便。


被人冤枉入狱的曾国藩,在牢中悟出一个真理,后成为其治家的根本


曾国藩家书中包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世道理,其中关于立德、读书与立志方面的训诫更是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

没有人天生就卓越出众。

所以拜强者和圣贤为师才是自我增值的捷径。

而我们只需花一点时间阅读,或许就能学到他一辈子的管理、识人、交际、治家、教子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