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人物丨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全心投入这场战斗


前几天,建国门街道办事处收到

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街道干部

捐赠的240只口罩

在此,向我们这位同事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让我们一起看看在近期

建国门地区的“抗疫行动”中

还有哪些感人的事发生


志愿者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参加“抗疫”


抗“疫”人物丨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全心投入这场战斗


近日,赵家楼社区居民吴思渊在疫情发生后,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谱写一首歌曲表达自己的心意,为武汉加油!一起来听听吧~


《加油,武汉!》

——此歌奉献给正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同胞们


作词/作曲/编曲/制作/演唱:吴思渊


轻轻地挥手 虽然你远隔千里

这是我们的祖国

在需要的地方 目送你奔赴战场

这是我们的祖国

亲爱的朋友 请不要为我哭泣

这是我们的祖国

亲爱的祖国 请相信我们这一次

团结一心 团结一心

加油,武汉 你是我坚强的朋友

加油,武汉 江城的天空依然湛蓝

加油,武汉 你是我勇敢的朋友

加油,武汉 你还会实现你的梦想

加油,武汉


抗“疫”人物丨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全心投入这场战斗


赵家楼社区书法爱好者王小力、张桂辰、高育麟、吴思渊,用他们的一手好字,书写了宣传标语等为疫情防控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赵家楼社区还创建“K歌战‘疫’“微信群,群里的文化志愿者有葫芦丝爱好者、音乐爱好者等,他们发挥所长带动居民互动起来,缓解疫情给大家带来的紧张情绪。


居民党员虽家中困难,但仍为“抗疫”捐款


抗“疫”人物丨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全心投入这场战斗


2月4日中午,崇内社区居民党员王文山来到社区为防疫工作捐款100元。王文山家中的生活并不宽裕,他的母亲视力重度残疾,只能按月领取福利养老金,他的爱人也一直没有固定工作,而且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并没有退休收入。王文山说:“咱们街道和社区党委知道我家的情况,平时非常照顾我,对我母亲也很关心。我刚刚退休,现在每天在家照顾母亲不能为社区站岗值班,但这次疫情严重,我身为共产党员也想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虽然钱不多,但也是我的一份心意。”


“抗疫”一线的“母女档”


抗“疫”人物丨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全心投入这场战斗


“妈,注意点,我下户了……”社区工作者林涵和自己的母亲打着招呼。疫情开始后,社区工作者全部投入到社区的疫情排查工作中,林涵作为其中一员,还有一个身份是大雅宝社区的居民,工作中的她日复一日地走街串巷到各个院落了解离京和返(来)京人员的情况。她的母亲十分担心她的身体状况,但林妈妈也理解这是作为社工的职责。于是,林妈妈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把对女儿的担心化为一种“陪伴”,林妈妈成为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每天值守在站点。每天,她们母女俩在工作中相遇时,打招呼就成了最好的报平安方式。


退役军人主动请缨


抗“疫”人物丨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全心投入这场战斗


金宝街北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出现了一批可爱可亲的退役军人志愿者。李新乐、李同堂、李文田、李越红、张金茂等人,他们听说社区需要,就主动报名社区志愿者,参与到离京返(来)京人员登记工作中。张金茂说:“我们是居民,但我们更是退役军人,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必须站出来,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做防控工作,决不能让病毒钻了空子!”


居民立春日送上豆苗菜


抗“疫”人物丨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全心投入这场战斗


2月4日是立春日,老北京有吃春饼的习俗,外交部街41号的居民魏师傅早早地去郊区拉来好几箱豆苗菜,要捐赠给社区的工作者和志愿者们,他还一直念叨着:“你们太辛苦了,我去郊区拉来的豆苗菜,就是想表达我的心意,大家回去卷春饼吃。”社区居委会婉言谢绝了魏师傅的好意,但十分感谢他的心意,党委书记高晓霞感动地说道:“您的心意我们收到了,相信有你们的理解和支持,咱们的防疫工作一定能取得全胜!”


舍小家、为大家的“夫妻档”


抗“疫”人物丨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全心投入这场战斗


东总布社区工作者陈欣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主动申请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她白天电话加入户摸排,下了班就继续统计当天排查数据情况。


抗“疫”人物丨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全心投入这场战斗

登记点值守中,右边为魏国强


陈欣辉的爱人魏国强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回社区报到的一名在职党员,目前在热力公司工作,魏国强主动请缨,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参与登记站点的值守工作。夫妻二人克服家庭困难,舍小家为大家,组成了防控疫情一线的最美“夫妻”档。


克服困难,坚守后方的团队


抗“疫”人物丨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全心投入这场战斗


1月24日上午10点,社组联负责人杨倩接到要求立刻返岗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后,在第一时间返岗投入到工作中,她工作至次日七点才回去休息,第二天一早又按时返回了工作岗位。杨倩母亲患有阿尔兹海默病,老人家谁也不记得,但记得每天等女儿下班。有一次,杨倩结束工作回到家已是凌晨4点,发现老人家依然没有入睡,还在等她,杨倩陪母亲说了会话,等她睡熟后自己才去休息。杨倩说:“这是一场全民的战争,我们虽在后方,但只有把数据做扎实了,才能对得起奋战在第一线的社工们,才是真正的负责任!”


本该在除夕岗位值守的李晶,24日下午6点,也被临时调回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她没顾上和家人吃上一口团圆饭,便立刻回到岗位进入工作状态。26日下午,李晶的公公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抢救,27日上午,她匆忙赶往医院看望后,下午便又赶回工作岗位继续工作,当天公公去世了,她在葬礼结束后又赶忙返岗工作。大家体谅她都让她可以晚点到,但她依然每天早早到岗,她说:“我不来,其他人工作就会多,大家都很辛苦,我能多做一点(工作)就多做一点。”


同样早早返回岗位的丁辰,他的父亲罹患癌症,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去医院做次透析,丁辰每天都帮父亲擦洗、扶他下床活动、给父亲喂饭。但疫情当前,他却毅然投入到工作当中,没有丝毫怨言。


连续8天,每天12个小时以的上高强度工作,王杨身体状况受到影响,但他仍然坚守岗位。由于任务紧、工作量大,社组联紧急调动了赵家楼片区综合服务站的张蕊、纪爽、刘佳佳三位社工,她们迅速投入工作,每天都坚持工作到很晚才返家。他们在“抗疫”后方,尽力尽责,为疫情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保驾护航!


有了他们的默默付出和积极奉献

相信我们一定能够

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也请在一线工作的“战士们”保重身体

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