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县(市、区)概况——平和概况

平和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置县,地处漳州西南部,与闽粤两省八县相连,为省重点侨乡和台胞祖籍地、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有人口61.3万,居漳州市第四位,下辖16个乡镇(场)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240个行政村、22个社区居委会。全县土地面积2334平方公里,居漳州市第一位;山地面积270.8万亩,有林地面积241.6万亩,耕地面积36.9万亩。平和县情主要特点是:

“生态平和”。平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雨量1700多毫米,年均气温21.3℃,年均无霜期318天,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平和山清水秀,漳州6条主要河流有5条发源于此,素有“五江之源”之称(广东韩江、漳浦南溪、鹿江、云霄漳江、诏安东溪),全县森林覆盖率70.68%。平和物产丰富,拥有琯溪蜜柚、坂仔香蕉、白芽奇兰茶、山格蔬菜、青枣五大绿色品牌,农业产业化走在全省前列,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琯溪蜜柚之乡”、“中国坂仔香蕉之乡”、“中国白芽奇兰茶之乡” “中国十大最美茶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县水果种植面积100万亩,总产量131万吨,居全省第一位、全国前六位。其中,琯溪蜜柚种植面积65万亩,产量120万吨、产值46亿元、出口10万吨,连续多年创下全国柚类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品牌、市场份额、出口量六个第一,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欧盟十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证明商标在17个国家成功注册,产品畅销欧盟等海内外市场,平和因此被誉为“世界柚乡,中国柚都”。白芽奇兰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的乌龙茶品种,成为全省五大名茶之一,年产量1万吨,涉茶产值14亿元。

“文化平和”。平和地灵人杰。明代著名音乐理论家李文察,天地会创始人万五道宗,清代台湾“阿里山忠王”吴凤,“平和过台湾三代公卿”林文察、林朝栋、林祖密;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中国现代油画拓荒者之一”周碧初,都是平和人。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国民党副主席、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其祖籍地也都在平和。平和文化厚重。国家4A级风景区三平寺有着千年历史,是闽南佛教圣地,在闽粤、港澳台、东南亚和欧美影响深远,每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三平祖师文化园广济金身堂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铜殿佛堂,广济义中禅师铜像为全省最大铜像;国家级地质公园资格单位灵通山被称为“闽南第一山”,以“雄、奇、险、峻”闻名,尤其是321米世界“第一天然大佛头像”——灵通大佛和“珠帘化雨”更是令人叫绝;全县拥有4个国家级、11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3个省级涉台文物保护单位,476座明清时期的土楼。林语堂文化品牌日益响亮,平和克拉克瓷闻名世界,九峰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桥上书屋荣获阿迦汗建筑奖,小溪镇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龙艺)之乡。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上土楼被称为世界最大的土楼,绳武楼是世界最精美的土楼。

“红色平和”。平和是原中央苏区县,福建省四个老区重点县之一。1928年3月,平和九峰人朱积垒领导的“平和暴动”打响了反对国民党的“八闽第一枪”,拉开了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第一幕。朱德、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彭冲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战斗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平和革命文物众多,拥有红三团、红九团三平会师纪念馆、朱德纪念馆、闽南特委根据地等革命遗址,其中平和暴动总指挥部旧址、红三团与红九团会师旧址入选漳州市十大革命遗址。全县为革命牺牲的烈士880多人。全县共有老区村190个,占79%,人口39.37万人,占71%。

“活力平和”。平和县致力打造全市重要制造业基地、全省重要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闽南重要生态文化旅游基地、闽粤重要商贸基地等四个基地,重点培育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光电制造、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一区三镇”工业走廊渐成格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构筑“三纵两横”路网。全县共有公路275条,通车里程1596公里,居漳州市首位。贯穿全境的两条省道官九线、东东线升格为国道,云平高速平和段加快建设。全县城镇化程度44.5%。2011年以来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第一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创建法治县先进单位、全国平安建设先行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县、新兴旅游县、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省级水土流失治理先进县、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省级科普先进县、省级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备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在漳州微信矩阵、今日头条上做品牌宣传,开业广告,产品推广,各种活动直播等,联系电话:18359614989(+微信同号,请备注“推广”)

漳州县(市、区)概况——平和概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