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概况

渝中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处于北纬29°31′50″-29°34′20″、东经106°28′50″-106°35′10″之间,在长江、嘉陵江汇流处。渝中区东、南、北三面环水,西面通陆,为东西向狭长半岛。渝中区东、南濒临长江,与 南岸区水域相邻;北面濒临嘉陵江,与 江北区水域连界;西面与 沙坪坝区、 九龙坡区接壤。

地质构造

重庆市“渝中区”概况

渝中区

渝中区位于新华夏系重庆弧形构造带, 华蓥山帚状褶皱束和重庆平行褶皱束过度带的重庆复向斜部位,其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晚期褶皱运动。构造形迹从东向西依次为:东西两侧分别为南温泉和观音峡紧密背斜,中部为重庆复向斜。重庆复向斜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的北北东向的平缓褶皱组成,由西向东有金鳌寺(化龙桥)向斜、龙王洞背斜、沙坪坝——重庆(解放碑)向斜、除沙坪坝——重庆(解放碑)向斜呈NE——SW向外,其余多呈NNE——SSW向展布,并向南转为SN向。区内褶皱均为缓倾没的平缓开阔式,轴部、翼部均由上沙溪庙组砂岩、泥岩组成,褶皱倾没角2~8°,岩层产状平缓,倾角3~6°。

地形地貌

渝中区属 重庆平行岭谷区,以剥蚀构造地貌为主。地貌类型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明显,背斜一般隆起成山,向斜经长期剥蚀后形成丘陵。在长江、嘉陵江长期流经由上沙溪庙组砂岩、泥岩不等厚互层组成的平缓开阔褶皱地区,不断冲刷、侵蚀河床,在地壳相对上升期,河水下切,岸坡升高。在地壳相对稳定期,河水迂回侧蚀,使冲刷(侵蚀)岸岸坡变陡,常在冲刷岸形成高陡岸坡,在堆积岸堆积大量冲积物质。同时,在风化作用和重力地质作用下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发展,使产状平缓、有厚大砂岩盖层的软质泥岩斜坡出现高陡软基岸坡,如此交替进行,不断改变河谷形态,岸坡变高变陡形成了渝中特有的谷间剥蚀台地斜坡地貌。区内地形最高点浮图关电视塔处,高程为389.1m,最低点为长江出境处的 朝天门码头,高程约为167.2m。

气候特征

渝中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据气象资料显示,年平均气温17.6°C,极端最高气温42.2°C,极端最低气温-1.8°C;年无霜期341.9天,雾日平均30天——4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088.8mm,最大1518.7 mm(1916年),最小644.3 mm(1939年),主要集中在4~10月,且多呈大雨或暴雨,占年总降雨的85%左右,由于降雨集中,常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水文

渝中区河流属 嘉陵江、 长江水系,长江由南而流经测区,嘉陵江由西而东入境并在朝天门与长江汇合。长江在黄沙溪入境,往北流经菜园坝、朝天门出境。嘉陵江在化龙桥滴水岩入境,往东经李子坝、牛角沱至朝天门汇入长江。

重庆市“渝中区”概况

渝中区

人口

重庆市“渝中区”概况

渝中区

2017年,渝中区户籍人口50.8万人,2017年末常住人口65.9万人;城镇化率100%。[3]

民族

至2009年,渝中区户籍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6.04万人,占总人口的99.28%;回族、土家族、满族、苗族、壮族、蒙族、彝族等37个少数民族人口为0.48万人,占0.72%。

周朝,属 巴国江州地域,为巴国国都所在地。

秦朝,置 巴郡,属巴郡 江州县地域,为巴郡和江州治所所在地。

从汉代至清代,区境先后属江州县、 垫江县、 巴县地域,为郡、州、路、府、省、县治所所在地。

中华民国时期,1929年正式设重庆市,渝中区境属重庆市地域;1935年,重庆市下设5个区,第一至第四区在渝中区境;1939年,重庆市下设12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渝中区境;1942年,重庆市下设17个(陆上)区和1个水上区,第一至第八区和水上区的一部份在渝中区境;1946年,重庆市下设18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渝中区境。在此期间,区境一直是重庆市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区境为中华民国战时 首都和永久 陪都以及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所在地。

重庆市“渝中区”概况

渝中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11月第一区改称 市中区,为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西南军区所在地,并一直是重庆市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1995年3月,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

2006年6月7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06]118号)批复同意渝中区将13个街道调整为12个街道。其中,撤销较场口街道、王家坡街道,设立石油路街道,调整6个街道行政区域范围,保留5个街道行政区域和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具体为:撤销较场口街道,并入解放碑街道;撤销王家坡街道,并入菜园坝街道、两路口街道;以原大坪街道的煤建新村、茶亭村、民乐村、石油路、金银湾、虎头岩和原化龙桥街道的九高路共7个社区设立石油路街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渝中区常住总人口630090人,其中:七星岗街道68872人,解放碑街道64629人,两路口街道51811人,上清寺街道55903人,菜园顼街道38380人,南纪门街道46862人,望龙门街道41358人,朝天门街道27338人,大溪沟街道66319人,大坪街道81658人,化龙桥街道15806人,石油路街道71154人。

2015年1月8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15]3号)批复同意渝中区部分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望龙门街道,调整朝天门街道、解放碑街道、南纪门街道行政区域范围。具体为:将原望龙门街道的巴县衙门、白象街、二府衙、湖广会馆4个社区划归朝天门街道管辖,邮政局巷社区划归南纪门街道管辖;将朝天门街道的罗汉寺社区划归解放碑街道管辖;朝天门街道办事处驻地迁至解放东路189号(原望龙门街道办事处驻地)。调整后,渝中区辖11个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