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宅”在家里的人不简单,从陶渊明到唐伯虎谈“隐士文化”

导读: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

从古至今有这么一群“宅”在家的人,胸有丘壑却避世隐居,是为“隐士”。2020年,新年伊始全民体验了一把“宅”的乐趣,两个多月时间的宅家生活有的人习以为常,有的人却度日如年。其实我们的宅从不是真正的与世隔绝,有网络可以随时关注外界的新闻或者畅游在游戏的世界里,我们的宅是神仙般的悠闲自在。雍正帝说:“心静自然凉!”

古代“宅”在家里的人不简单,从陶渊明到唐伯虎谈“隐士文化”

终南山隐士

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

"隐士"是我国道家文化的哲学术语,指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华横溢且声名远扬,因为各种缘由无意仕途,隐居山野专心研究学问或者教书育人。即使有朝廷的诏令甚至皇帝亲自前去邀请,仍然不为高官厚禄所动的也大有人在。自尧舜的时代,就有关于隐士的记载,直到今天,亦有甚嚣尘上的“终南山隐士”。

  • 许由是尧舜时期的大贤,传说尧帝年事已高,欲禅让君位而遍寻天下贤人,于是就找到了许由。许由严词拒绝了尧帝,并以听到尧帝说的这番话污了自己的耳朵,逐到颍水边洗耳,正好碰到巢父牵牛到溪边饮水。两人一番交谈后,巢父说:“你如果是真的隐士,隐居山林之中,天子又怎么会知道你的名声呢?你拿这溪水洗耳,我还怕这水脏了牛的口呢!”说罢把饮牛的瓢扔下悬崖,牵牛而去。
古代“宅”在家里的人不简单,从陶渊明到唐伯虎谈“隐士文化”

巢父牵牛到溪边饮水,巧遇许由洗耳

  •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孤竹君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君。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愿接受;叔齐觉得长幼有序,兄长还在不该自己这个弟弟来继位,为了躲避残暴的商纣王,伯夷叔齐居住在北海之滨和东夷人一起生活。听到西方伯主周文王兴起,于是先后前往周国考察。不料走在中途,正遇见周武王伐纣的大军,这时的周文王已经死去,周武王用车拉着周文王的棺木奔袭商都殷墟。他们二人叩马而谏,“父死不埋葬,就动起武来,这能算作孝吗?以臣子身份来讨伐君主这能算作仁吗?”武王的侍卫听到后要杀害他俩,军师姜尚劝解说:“这是讲义气的人呀,不要杀害他们。”就把他俩扶走了。天下归周后,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摘野菜而食,最后饿死于首阳山。
古代“宅”在家里的人不简单,从陶渊明到唐伯虎谈“隐士文化”

孔子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 鬼谷子(约公元前400年-约公元前27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隐居在云梦山鬼谷洞,世称王禅老祖,春秋时代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相传农历三月二十五日生于世。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战国策》记载,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阴符》。
古代“宅”在家里的人不简单,从陶渊明到唐伯虎谈“隐士文化”

鬼谷子,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

  • 汉初的“商山四皓”、魏晋的“竹林七贤”等,红辰就不一一详述了。历代隐士们或是生不逢时,才华得不到施展;亦或是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不愿卷进滚滚红尘中与世沉浮,将自己心中的理想化世界和政治主张融入进诗词、文章之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要说后世妇孺皆知的隐士那就要说陶渊明了,代表作《桃花源记》更是被选入了小学课本。陶渊明的父亲早逝,早年生活比较贫苦,一直为了生计而奔波。陶渊明二十岁的时候开始步入仕途,但是满腹才华得不到上司的提拔,他的官宦生涯一直是走走停停,经常辞职回家一段时间。仕途的坎坷也有他本人性格闲散,纵情于田园,留恋于山林的关系。历来但凡诗词大家都是理想主义者,虽有才学却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于是隐逸山野,将才华挥洒在字里行间,才有了我们今天读来亦为之惊叹的诗词歌赋流传于世。

古代“宅”在家里的人不简单,从陶渊明到唐伯虎谈“隐士文化”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任江州祭酒,不久便受不了官吏繁忙且琐碎的事务,辞官回家。之后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拒绝后依旧赋闲在家。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陶渊明成为东晋名将恒玄(五年后,恒玄篡晋称帝,短短八十天后兵败被杀。)的幕僚;隆安四年初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在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家乡田园故居的思念,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陶渊明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 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陶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期间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他已经厌倦了官场,怀念故乡之情,“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八月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陶渊明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作《归去来兮辞》辞官而去,正式开始了他的隐逸生活,醉心于诗词文章,直至生命的结束。
  • 陶渊明的成就不在他的仕途,而是他的文学成就。他自幼研习儒家典籍,熟读道家经典。年轻的时候颇有达则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现实教会了他其实有才学不一定会做官,他只是个穷则独善其身的小人物。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是本性如此,这是勉强不得的;年轻的时候生活所迫,才去为官做事,但那是违背了自己的本意的。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大致可分为三大类,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
古代“宅”在家里的人不简单,从陶渊明到唐伯虎谈“隐士文化”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公元352或365年-公元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江西首位文学巨匠。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作品共传世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近年来唐伯虎的书画作品亦频频被拍卖场炒到了天价,他的画目前卖的最贵的是《庐山观瀑图》,这幅画之前拍卖出了36亿人民币的价位。这也让更多人对唐伯虎的生平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民间有很多关于唐伯虎的传说,最为人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曾多次改编成戏剧,更是被搬上了荧幕让人们广为关注。红辰在此文中就和大家探讨下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

古代“宅”在家里的人不简单,从陶渊明到唐伯虎谈“隐士文化”

唐寅(唐伯虎,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等。

一、唐寅,字伯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唐寅出身于商人之家,自幼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少年的唐寅经常游走于街头巷间,交的朋友亦多为市井出身,因此渐渐养成了放荡不羁的秉性,没有兴盛家族的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也使他性格骄傲自负,终因太过于轻浮在会试前四处炫耀他的才能,最终却因“会试舞弊案”而入狱。

古代“宅”在家里的人不简单,从陶渊明到唐伯虎谈“隐士文化”

唐寅一生酷爱桃花,自号“桃花庵主”,作有《落花诗册》,其中的《桃花庵歌》最富盛名。

二、唐寅9岁时便展现了他过人的绘画天赋,被明朝大画家沈周收为学生传授绘画本领,16岁时,就在县试、府试、院试中屡占鳌头;29岁赴南京乡试,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去京城会试,前往京城途中认识了一位朋友徐经,江阴巨富,也是后来徐霞客的高祖。徐经是弘治乙卯第四十一名举人,唐寅是弘治戊午解元,徐经中举时间比唐寅为早,两人到了京城,相携拜会唐寅乡试时的主考官梁储,作为苏州老乡,梁储早已帮唐寅大肆宣扬其才名。在唐寅和徐经两人来拜会后,给二人到处引见他的同僚,加上唐寅轻狂的性子和徐经的财大气粗,惹得众人纷纷侧目。

最终卷入政治斗争被牵连,在考试前唐伯虎和徐经拜访了主考官程敏政;有人想取代程敏政的位子,借机发难,殃及池鱼,最后查明程敏政鬻题纯属子虚乌有。虽然唐伯虎是应天府乡试的解元,这次会试他的确没有考上。再加上被贬为吏,觉得受到了侮辱,从此便不再参加会试了。

古代“宅”在家里的人不简单,从陶渊明到唐伯虎谈“隐士文化”

入阊门河而东,循能仁寺、章家河而北,过石塘桥出齐门,古皆称桃花河。河西北,广袤所至,赅大云乡全境。

三、因“会试舞弊案”被贬为地方官吏,唐寅深以为耻,坚决不去赴任。而就在同一时期唐寅夫妻两人因为争吵日渐频繁,所以唐寅便把他的妻子休掉了。这个时候的唐寅已被现实打压的没有了远大的理想,开始自暴自弃,纵情于声色犬马之间。当他的家财散尽之后,开始变卖他之前的字画。晚年时期的唐寅不论是卖文,还是卖画,收入不稳定,常常入不敷出,所以他在老年的时候生活过的异常艰难。在他晚年,生活的艰辛,对自己晦暗的人生和满腹才华却只能籍籍无名地老去,都使他心灰意懒。

古代“宅”在家里的人不简单,从陶渊明到唐伯虎谈“隐士文化”

唐寅的茶花

结语: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可以看出,历来的“隐士”或性格淡然,亦或无奈下的选择。“隐士”是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民间教育家。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谈不上"隐士"之说。隐士一般都是道家人物或者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有些隐士的文章、诗词流传至今,因此青史留名;也有的隐士的著作被毁于战乱或其他原因失传了,让我们无法从他们的笔下一瞻其珠玉之文章、妙笔之丹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