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不過是一張火車票,職場老闆並不太關心你是怎麼來的”,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80後北漂大叔


對這句話,我不完全認同。

如果你有過求職經歷,會發現如今的許多大公司招聘越來越注重學歷,招聘廣告上往往都打著211、985的要求。

“學歷不重要”,是我在職場上聽過最大的謊言,你覺得學歷真的不重要嗎?恐怕你還任性地活在自己的職場劇裡!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一、學歷就是一個人進入職場的最好名片

對一個大學畢業生來說,你給企業投遞簡歷,HR最先關注的是什麼?

我想基本上大部分HR都會告訴你:會先關注畢業學校、學歷。

因為對人的教育來說,你的學歷文憑就是讀書階段能力的最好證明,否則你憑什麼讓企業方相信你比別人更加優秀呢?

一來畢業生求職時短短10分鐘20分鐘的面試,根本無法展現你全部的水平,起碼不經過試用期考核等一系列實際工作的驗證是不行的。

二來關注學歷,可以節約企業篩選員工的成本,起碼從概率論的角度看,985、211高校畢業的學生表現好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學歷對應聘求職沒有幫助,為何還有那麼多家長期望自己的孩子上名校或者讀研究生呢?

這位網友說:老闆根本不太關心你怎麼來的。

可事實上呢,在我眼裡許多公司的老闆現在都越來越關注員工的教育背景,我以前公司的老闆就曾經講過:一個人第一學歷的作用往往會在若干年後體現出來,因為這就相當於房子的地基一樣重要。

二、學歷重要,但業績才是你身價的象徵

學歷確實非常重要,但我覺得一個高學歷的員工如果沾沾自喜,滿足於過去讀書時期的光環,那麼他隨時會被當初學歷不如自己的同事給超越。

畢竟在職場上,你的業績才能決定你的身價。

我以前就曾經招聘過一個985的研究生,他讀書時期特別優秀,入職後他總給人一種趾高氣昂的態度,遇到工作上的問題,也不想著去找人請教,碰到領導都顯得自己很清高。

所以,他在公司的那批新人裡頭有些另類,人際關係不好,業績也做不出來。

甚至他的領導來找我問:你確定他是那個985高校出來的研究生嗎?

這搞得我苦笑不得,因為在大多數人印象中,這樣高學歷的人應該是能力很強的,而他顯然還沒有跳出過去學生時期的思維。

企業靠什麼生存?關鍵還是要做出業績。

你學歷差,但是業績很好,你在老闆的眼中就是個“寶”,想要加薪升職都不會有問題。

而你學歷好,但業績很差,你在老闆眼中就是塊“石頭”,你還想著拿自己的學歷去和老闆提要求,可以很明確地說,不開除你就算客氣了!

三、業績好、能力強的人,也要注重學習

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勵,所以職場競爭力的比拼,其實已成為了“學習力”的比拼。

你現在業績好,能力強,不代表就一定適應未來職場的變化。

好比我們用的手機,今天你還在用4G,明天馬上就用5G了,甚至6G都已經開始進入研發階段!

學習力,其實代表的是你知識的更新與迭代!

當一個初始學歷不高的員工有一天要走上管理崗位,在那個位置時,我想也會感受到一定的瓶頸,例如管理知識的缺乏、思維層次的不足等等這些。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許多上了年紀的企業家還在報名讀MBA進行學歷提升的原因,因為她們意識到學歷對一個人長遠發展的重要性,意識到了終身學習的必要性!

那麼,年輕你還覺得學習不重要嗎?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一些思考,希望給大家一些幫助和啟發!

歡迎各位轉發本文,並點擊關注我,@丁路遙知事,每日為您解答職場問題,分享職場信息。

丁路遙知事


我覺得這句話沒有錯但可能也得分情況

舉一個例子

我是距離畢業剛滿一年的不知名三本菜鳥,由於考研失利,進而成為一名社會人。

在我進我們單位之後,我的本科學歷是這裡還算高的了(小地方,不要訝異),可能是年輕的原因,吸收新鮮事物比較快並且早在工作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要時時刻刻提升自己,學習知識佔第一(我專業傾向),因此在這裡過了一個學霸名頭,倍受領導關注,交給的幾張任務完成的還算是不錯,也算過的開心。

在此期間,我瞭解到了,之前有一個姐姐,本科211,學習巨優,但是卻最終沒有在這裡混好,眾口難辨,最終我總結了下,可能是由於學習知識終究沒有給她帶來任何實際利益,知識沒有轉為實踐,終究紙上得來終覺淺,領導交代的任務,結果都不甚如意,久而久之,不再被人關注,無奈辭職。

所以,一直學習,一直努力,能做出績效,能力被看見並且被肯定,或許才能一直被領導重視吧。


芝士小白


我覺得“文憑不過是一張火車票, 老闆並不太關心你是怎麼來的”,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我很贊同。在現在的社會中,尤其是一線城市,大學生的覆蓋率很高,都是一抓一大把的那種,所以我覺得一個公司的老闆根本無需擔心沒有人願意幹這份工作。當一群人去應聘一個職業的時候,雖然大家都是大學生,只是學校不同而已,在應聘的時候,所有人的起點都是一樣的,就算你是北大清華畢業的也沒什麼用,只能說明這個學校還不錯,不能說明你也很不錯。

只有把你放到這個崗位上,親自去實踐才能證明你行不行,能不能勝任這個工作,而這個時候老闆已經不記得你是哪個學校畢業了,畢竟一個公司那麼多人,也沒有時間去記住。所以說,大學文憑只是幫你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前進一小步的方法,畢竟有些公司對學歷是有要求的,而至於你能不能做好才是大家所看重的。

我覺得現在的大學太多,所以導致學校的等級劃分還是很明顯的,同樣是和我學一樣專業的同學,他們在一本學校學習,給我的感覺是雖然學一樣的東西,但是他們更注重去親自實踐,他們有很多的實習,而我們學校並不能提供那麼多次的實踐,所以能力上我們就比別人差的很遠,畢竟書本上的知識和現實中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所以大家到時候都是本科生,遇到不關心你從哪裡來的,只注重能力的老闆,我們就很劣勢。我認為作為大學生,一定要抓住機會去鍛鍊自己,才能夠讓自己更優秀,而不是死讀書。畢竟文憑不過是一張火車票,老闆並不太關心你是怎麼來的。

更多的關於職場問題的解決方案請關注知識爬蟲哦


熱點一刻


我覺得“文憑不過是一張火車票,老闆並不關心你是怎麼來的”,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我很贊同。在現在的社會中,尤其是一線城市,大學生的覆蓋率很高,所以,我覺得一個公司的老闆根本無需擔心沒有人願意幹這份工作。在應聘的時候,所有人的起點都一樣的,就算你是北大清華,只能說明這個學校不錯,不能說明你也很不錯。只有把你放到崗位上,親自去實踐才能證明你行不行,能不能勝任這個工作,而這個時候老闆已經不記得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了,所以大學文憑只是幫你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前進一小步的方法,畢竟有些公司對學歷是有所要求的,而至於你能不能做好才是大家所看重的。


加油王曉雨


網上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個段子:我們都是坐著火車去目的地,985是軟臥,211是硬臥,一般本科是硬座,大專生是站票,成教電大職教生都是擠廁所的。不管你是以什麼方式來的,我們都到達了同樣的目的地。

這個段子的潛臺詞就是:文憑並不十分重要。

但這個段子還有後半部分:985的學生被世界五百強接走了,211的學生被大型國企接走了,一般本科被民企接走了,其他的人,自己扛著行李,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

你還能說,學歷不重要嗎?

前段時間,國內一家很知名的幼兒園在招生時,要看父母的學歷,如果學歷不是全日制本科生,孩子就不能上這家幼兒園。一些被拒之門外的父母不僅哀嘆:只想到學歷是自己的事,沒想到讓自己的下一代輸在起跑線上。

很有名的那個HR也曾公開說過,我們離開招聘現場時,只帶走了985、211院校畢業生的簡歷,其他的,直接扔到了垃圾箱。

你還能說,學歷不重要嗎?

我們不否認,能力是同樣的重要,如果你沒有學歷作為敲門磚,有再優秀的能力,又有誰能看到呢?

我們的大中專畢業生,如過江之鯽,看學歷,最用最簡單的方法,把你從人群中挑選出來。

不用這個方法,還能打到更好的方法嗎?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學歷和金錢,等你擁有的時候,再說不重要。


錦瑟談職場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文憑不重要,只要自己努力、有能力,老闆根本不在乎你的學歷。這句話有點道理吧,但是這句話千萬不要信。

有兩樣東西在你得到之後,才有資格說不重要,一個是學歷,一個金錢。

當你都無法擁有這兩樣東西的時候,有什麼資格說不重要呢?

馬雲說他不喜歡錢,但他有資格說這句話,因為他錢多得根本花不完了。

1.過程是不一樣的

在校招的時候,公司初步的篩選標準就是學校和學歷。因為作為應屆畢業生,基本都沒有太多的工作經驗,只能通過所在的學校和學歷來進行初步的篩選。

這就意味著,專科學生想要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很多時候,還會因為學歷的問題,被卡下來。學歷歧視的問題,一直存在。

火車票也是分等級的,臥鋪、坐票,站票,985/211是臥鋪,普通本科是坐票,專科是站票。為什麼不努力一下,舒舒服服到終點,非得站著去,受一路罪呢?

此外,現在在國企裡面,提拔的時候,也是有限制的,要求全日制本科,達不到這個標準,不好意思,提拔沒你份了。

2.起點不一樣

學校越好、學歷越高,可報考的公司也就越多。張雪峰說過這麼一句話:你去看一看去齊齊哈爾大學招聘的是什麼公司?你再去看一看去北京科技大學招聘的是什麼公司?

好學校的學生一開始進入的是五百強企業,他們更容易進入那些好的單位,而學歷低的人呢,能進入什麼企業?

一開始的起點就不一樣了,想要趕上那些人,得付出多少努力?

說不定苦苦奮鬥了六七年,才剛剛趕上別人的起點,而一個人的職場生涯有多久呢?

不要說學歷不重要,學歷就是第一道門檻,如果連第一道門檻都通不過的話,你根本沒有太多機會走到老闆面前。


傑說職場


網上段子原文如下: 我只能說, 高考不過是個門檻,,只有上過大學的才知道,四年後的風騷,誰的天下,都別說得太早。其實文憑不過是一張火車票,清華的軟臥,本科的硬臥,專科的硬座,民辦的站票,成教的在洗手間擠著。火車到站,都下車找工作,才發現老闆並不太關心你是怎麼來的,只關心你會幹什麼。突然想起比爾蓋茨的話,難道坐頭等艙會比坐經濟艙先到達目的地嗎?所以不要對孩子提出過於苛刻的要求,站一路也是一種歷練。。。 軟臥下車,休息的很好。 硬臥可能會失眠精神萎靡不振。 硬座可能到面試地點只能爬了。 站票可能要被擔架抬著去面試。 洗手間擠著的可能在下車前已經被燻死了。 因為,這旅行可是要持續好幾年的啊。。。 確實老闆是不關心怎麼來的,可是腦子正常的老闆,一般來說是不會希望招一個來報道時就要他破費幫忙墊付醫藥費等著養好了再上班的員工的吧。 頭等艙不會比經濟艙先到達目的地,可是頭等艙肯定會比經濟艙的到目的地後更加有活力。 站一路也是一種歷練,可是孩子站了一路很可能就要去醫院了。


Anastasia77201602088


在這個看重文憑的年代,這句話不過是拿來自己騙自己的,如果一個工作經驗豐富的人還有一個什麼都不會的高學歷的高材生過來面試,百分之八十是選那個高學歷的,因為他們都認為高學歷的就一定行,經驗豐富的人肯定不如高學歷的上手快,但是現在開始掀起了讀書無用論,說讀書沒有用高學歷也沒用其實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讀書沒有用”的話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比如一個農村的孩子和一個縣城富豪的孩子他們能一樣嗎,農村的孩子只有讀書才有可能出頭(雖然不讀書也可能出頭但是太難了)但是富豪的孩子可以不用讀書他都會有一個好一點的前程這個就是差距,所以坐火車也要有錢(高學歷)買啊不然怎麼去呀,沒有高學歷的經驗豐富者上去了,也要等著高學歷下得差不多了他才下得去啊,世界是粗魯的證明了讀書沒有用哪你也不看看人家的家庭,看看人家從那個大學不讀書的,人生下來沒有差別但是環境是天差地別的,不要再說任何讀書沒有用,讀書有用但是不能讀死書這個才是關鍵點,讀書讀成了死書還有什麼用嗎?



虛無真


因為不知道提問者目前是什麼情況,如果是應屆畢業生,可以不用文憑,去面試試一試,來測試一下會出現怎麼樣的情況。

一般而言,越是前期進入門檻低、需要吃苦、含金量不高、淘汰激烈的初級崗位,對文憑的需要會適當降低,不是企業不想找好的人員,很多時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供大於求,只能退而求次。

比如:一些普通的銷售崗位、理髮師及超市工作人員、酒店的服務人員等,由於崗位更新淘汰特別的頻繁, 工作求職的人員相對較少,工作內容便於上手,沒有多大的含金量,對於人員的要求會降低很多。

但對於較好的單位,特別是一些福利待遇完善的企業,往往是僧多粥少,求職人員比較多,職位有限的情況下,肯定是優中選優了。

但也有特例的情況出現:

如果你本身專業過硬,也是可以忽略文憑的。比如韓寒,寫作水平就是牛氣,靠這個寫作就可以養活自己,那麼文憑對於他而言,如同錦上添花。

但大部分人,還是普通的人,沒有特別突出的技能特長,就只能像浮萍一般進行漂流,漂到哪算哪。

說來說去,這句話,就如“文憑就是一個敲門磚” ,是看你想要尋找什麼樣的工作崗位,什麼樣的工作內容和環境,不同的選擇,出來的結果都是不一樣的。


橙果媽媽


“文憑不過是一張火車票”,老闆並不太關心你怎麼來的。我可以直接了斷的理解說,這句話真“荒謬”,荒謬至極!

如果是出於老闆口中說出,我看這個老闆文化水平素質很差,他的企業是沒有前途的,注重眼前利益,如不改變發展觀念,不過多久會瀕臨倒閉,會後悔莫及的!

社會發展進步全靠科技先行,稍微有點文化知識的人都知道。人才就是第一生產力要素,國家培養人才就是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就是為社會發展進步輸送更多的人才,文憑就是人才的標誌,“文憑不過是一張火車票”,很謬論!


企業發展支柱就是人才,企業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有了人才企業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埸競爭力強,企業才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著名的挌力電器產品暢銷世界,就是科學技術含量高而著稱,著名企業家董明珠老闆,就是重人才看文憑,看文憑招人才留人才,才有“格力”品牌,永遠的品牌,全國銷量第一,暢銷世界。

總之,文憑是人才的標誌,全社會已有共識,這是不爭的事實。雖然有的老闆眼前利益為重而沖淡文憑,只不過一個權宜之計,並不代表千編一律。社會發展不斷進步,科學技術人才是不會滯留不用,如果有老闆認為“文憑不過是張火車票”,那這個老闆就是“垃圾”老闆!千真萬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