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三八節為西安奮戰的她們值得被看見

戰疫情 綻芳華 |這個三八節為西安奮戰的她們值得被看見

  在看不見硝煙的戰疫一線,直面一個看不見的對手,每位在風險中奉獻的人,都值得被記錄。疫情當前,眾多女性奮戰在抗疫第一線,也讓這個每年都經歷的三八節更顯特別。

  戰“疫”先鋒中,她們的戰場在病房裡,在社區外,在路燈下,在巷口旁,在每一個我們知道或不知道的角角落落。無數個她,用自己的力量守護著千千萬萬的家庭,溫暖這個初春的寒冷。愛過冬日暖陽,也迎來了春風十里,這個三八節,身邊的她們值得被看見、被尊重、被寵愛。

戰疫情 綻芳華 |這個三八節為西安奮戰的她們值得被看見

  陝西支援武漢醫療隊員邢冬梅

  疫情過後想好好欣賞武漢的風景。

  邢冬梅,西安天佑醫院ICU的護士長,在陝西省支援武漢的醫療隊伍中,進駐武漢市第十一醫院重症監護病房,與新冠肺炎展開正面的“戰鬥”。輸液、吸痰、下胃管和尿管……這些都是邢冬梅和同事每天都在做的事,從離開西安跨入武漢的那一刻起,病房裡每位護士平均要照看3位以上的病人。

  帶呼吸機的病人最容易產生氣溶膠,這就給吸痰帶來了一定的危險。再加上一些高齡患者對新冠肺炎過分的恐慌,有時邢冬梅在護理的時候時常會出現不配合的情況,危險加不配合讓護理工作有時會顯得困難重重。前段時間,在護理ICU中的一位老人時,從早八點開始邢冬梅就開始安撫老人情緒,直到下午三點才終於能休息一會吃上一口飯。

  到武漢的一個多月,邢冬梅一直不停歇的堅守在抗疫一線,直到支援醫護人員逐漸增多,她身上的擔子也輕了一些,不必再像之前那樣連軸轉,開始了輪班休息制。每天看到治癒病例的數字逐漸增多,確診病例的數字逐漸減少,邢冬梅心裡都會充滿希望。她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待疫情過後,走出病房,卸下口罩,一定要好好欣賞武漢的風景,用心去感受這座曾讓自己和“戰友們”拼盡力氣去喚醒的城市。

戰疫情 綻芳華 |這個三八節為西安奮戰的她們值得被看見

  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韓森寨派出所民警孫真

  苦點累點沒什麼,只要疫情可以早點結束。

  作為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韓森寨派出所咸寧社區的包片民警,大年初二,孫真就取消了休假開始在社區排查來自疫區人員,僅花了一天半的時間,孫真就和同事們完成了501戶的入戶排查。

  除了上門排查,民警們經常也會進行電話核查,這個期間有時會讓他們哭笑不得。“有人反詐騙意識很高,會覺得我們是騙子。”為了證實自己真是民警,在居民的要求下,孫真在派出所門口自拍過、拍過自己的警官證,再通過微信傳給對方。雖然這個過程有些麻煩,但孫真和同事們其實還算欣慰,也證實了自己常年在社區內的宣傳工作被居民重視。

  社區民警的工作瑣碎又辛苦,特別是在疫情關鍵期,但也有讓孫真暖心的時候。在疫情最“吃緊”階段,有周邊居民看到民警只有口罩一層防護,就好心送來許多護目鏡和口罩。民警們一再拒絕,但在這個充滿疫情的冬天,這樣的舉動,讓所裡的民警們都感動了很久。

  這一個多月,孫真每天都會忙到深夜,孩子也只能由奶奶幫忙照看,她會抽空和家人視頻看看孩子,但有時好不容易有點時間,卻剛好趕上家人休息的時間,一家人雖在同一座城市,卻有了時差。有幾次,她聽說家裡缺日常用品,奶奶帶著孩子不能外出,她都是匆匆買好物品放在門衛,一家人隔著欄杆互相囑咐。

  這樣的日子已過了一個多月,孫真坦言,有時候真是身心疲憊,但苦點累點沒什麼,只要疫情可以早點結束。

戰疫情 綻芳華 |這個三八節為西安奮戰的她們值得被看見

  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公司西安客運段列車長曹文君

  疫情過後,想摘下口罩親吻孩子。

  曹文君不知道自己在列車上過了多少個春節,和以往相比,車廂裡第一次顯得那麼冷清。在疫情信息最緊密的時候,作為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公司西安客運段一名列車長,曹文君主動加入車隊成立的黨員突擊隊,她所在的列車要出兩趟車,一趟是從西安北始發前往深圳,一趟是去往廣州,這兩趟列車都要經過疫情重災區武漢。

  這兩條線路,曹文君已不記得自己跑過多少次,但這個春節卻尤其特殊。聽說列車要在武漢停站,車上的乘客臉上都寫滿了恐懼和不安。安撫旅客情緒成了曹文君和同事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武漢站臨停,只下不上,請大家放心。”平時約千人的車廂,只有二三百人,大家都坐的很分散,曹文君會從車頭走到車尾,一遍遍的重複,一遍遍的解釋。

  路過了四次武漢,曹文君還專門去過一次武漢。2月中旬,陝西向武漢支援一批醫護人員和物資,曹文君擔任了這次專運任務。在出發的前一天,幾個鐵路人專門跑到超市,按人數給醫護人們一人買了一個蘋果。137個蘋果,他們一個個挑,一個個洗,一個個遞到醫護人員手裡,只希望被自己護送去武漢的這批醫護人員能平平安安的去,順順利利的回。

  曹文君在鐵路上已奔波了十多年,列車早已是她的第二個家,在家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她沒有退縮。但她也是女兒、是媽媽,她從來沒和五歲的兒子分別這麼久,甚至錯過了他五歲的生日。每天想他的時候就會視頻,看著兒子抱著手機不停的親吻屏幕,曹文君都是在掛去電話後默默難過。

戰疫情 綻芳華 |這個三八節為西安奮戰的她們值得被看見

  西安地鐵運營分公司繼電器深度維修工班

  疫情過後,我們想站在山頂大口呼吸。

  如果沒有信號燈,地鐵列車就會“耳聾眼瞎”,而繼電器是保證信號燈正常運轉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就像一個高級開關,在遇到非安全因素時,會提前切斷電源,保障列車安全。

  一臺繼電器雖沒有一本16開的書本大,但檢修調整時精度誤差必須控制在毫釐之間,檢修一遍至少花費1個多小時,若是遇到“頑固分子”,忙碌七八個小時很正常。

  在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有一個7名女孩組成的繼電器維修工班。僅2019年,女孩們就過手了3400多臺繼電器。

  要做一名合格的電器維修工,不僅有精細的要求、檢修工序的煩瑣,還要有一身力氣。“一箱設備,快40斤重,我們經常是早上自己搬到工位,一坐就是一整天。”工班長劉嬌有些不好意思,一箱設備比她兩歲半的孩子重多了。

  這7名女孩中,已有6位做了母親,最小的一個孩子才11個月大。因為突發的疫情,為了避免西安地鐵6號線設備調試進度的延期,這些媽媽們將孩子託付給家人,全員投入工作之中,她們要在15天突擊完成西安地鐵6號線1711臺繼電器設備測試。

  這個工程量可不小,每天下班時,夜已深,娃已睡。因為疫情,在操作間,女孩們都戴起來口罩,忙碌的狀態和口罩搭配,讓這段時間顯得更加緊迫。劉嬌前段時間還和女孩們聊天,想起以前一起爬山的日子真叫人懷念。她們還做了約定,待疫情過後,她們會找一個山頂,一起大口呼吸,相擁微笑!

戰疫情 綻芳華 |這個三八節為西安奮戰的她們值得被看見

  張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趙小香

  成為疑似病例最願意傾訴的對象,很欣慰!

  面對異常嚴峻的疫情形勢,西安市未央區成立第一批集中醫學觀察點。張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留觀人員的醫學觀察服務工作,趙小香主動報名,被任命為醫學觀察服務小組組長。

  來到醫學留觀點後,趙小香才發現留觀對象情況各異,有老人、聾啞人、孕婦、患有各種基礎疾病的人,還有兩歲的孩子。趙小香一一加了微信,多方協調送孕婦去醫院分娩、為基礎病人買來常用藥、為小朋友訂了兒童餐、給過生日的人送去愛心蛋糕……

  疫情最緊張時,有兩位年輕人因身體不適先後被送至發熱門診就診,後被要求住院,其中一位是獨自從武漢來西安的17歲小夥。兩個人害怕極了,甚至焦慮到痛哭,趙小香天天安慰開導他們,成了他們最願意傾訴的對象。看著兩人能夠靜心來勇敢的接受治療,趙小香感到欣慰。直到倆人都排除疑似病例,趙小香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除去熱情,去掉感動,其實趙小香的工作又累又繁瑣。曾有人隔離留觀期先後兩次發紅包要求解除隔離不成後,一連數十個電話對趙小香出言不遜,甚至謾罵;有人多次揚言要跳樓離開;有人要集合眾人強行離開……多少次趙小香都淚水奪眶而出,儘管已精疲力盡,但轉身面對被隔離人群時總會一次次再微笑,一遍遍再解釋……

  抗擊疫情,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全民戰爭。雖然身為醫務工作者,但她也是父母最牽掛的女兒。八十多歲的父母每次與趙小香視頻都淚流滿面的囑咐她要保護好自己,她總是安慰二老,自己是醫生,不會疏漏安全。在這場疫情面前,趙小香是那個無懼無畏的逆行者。

戰疫情 綻芳華 |這個三八節為西安奮戰的她們值得被看見

  西安火車站改擴建工程瓦工魏賀雲

  工地上的女漢子從不服輸,依舊需要父母的保護。

  魏賀雲以前是個老闆娘,在西安開了一家廢品收購站,但他老公卻嚮往自由,於是他們關了收購站,一起去工地上打工。

  在來西安火車站改擴建工程做瓦工之前,魏賀雲在一個工地做了一段時間木工。她比較講究,不管春夏秋冬,只要在工地,她就會給自己捂上口罩,夏天防曬、冬天禦寒。這個春節,她本來要回河南老家和住在老年公寓的父親團圓過年,奈何因疫情交通不暢,她就又輾轉回到了工地上,和所有的隊友食宿在工地,捂著口罩趕工程。遞磚、鏟泥、推車……工地上的魏賀雲像個強壯的女漢子,不輸給任何一個男隊友,一刻都不停歇。

  一雙兒女都已走上了工作崗位,魏賀雲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六百公里以外的父親,母親已去世多年,父親是他的牽掛。每每想起這些,她都哽咽到無法言語:實在放心不下他,很想他。似乎只有在父母面前,她永遠都是那個隨意撒嬌、被人保護的小女孩。

  如果不出意外,魏賀雲會堅守在這個工地一直到工程結束。她說,自己的崗位很小,但責任重大,她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能讓這座車站變得更加美麗。

戰疫情 綻芳華 |這個三八節為西安奮戰的她們值得被看見

  華商網記者花生

  疫情中的每一位採訪對象都平凡而偉大。

  都說記者是時代的記錄者,是事實真相的發聲者。但面對這場起初沒有任何防備的疫情,華商網記者花生時常感到自己的渺小。

  這場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從大年初一凌晨微信裡的緊急呼叫開始,她和24小時都跟確診病人相守的醫生談過生死、和秦嶺深山裡24小時駐紮帳篷排查外地車輛的村幹部提到責任、和紮根在社區集中隔離點的醫生聊過人性、和第一批給武漢送物資的快遞貨車司機說到親情……那段時間,他認識了將臨盆妻子託付給鄰居轉身趕赴抗疫一線的警察、他聽到了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院長對抗擊疫情的信心,她見識了跟她一起顧不上吃飯、上廁所,顧不上擁抱愛人和孩子的所有疫線新聞同事的拼勁。

  那段時間,每一天的話題是沉重的、人物是鮮活的、事件是真實的。每每奮筆成稿的過程中,整個腦海就像電影一般,所有東西都逐漸模糊,而只有她看到的事蹟是清晰的。邊寫邊流淚,直至每天都需要崩潰大哭一場:只怪筆尖太瘦,鏡頭太遠,無法將每一位有心之人記錄。

  不確定這場戰疫還要持續多久,但回想這一個多月,花生認為自己接觸過的每一個人都值得被尊重,也慶幸自己在關鍵時刻做了那個記錄者。她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寫了這樣一句話:疫情中的每一位採訪對象都平凡而偉大。

  窗外已春暖花開,陽光明媚,花生開始想念因為疫情一直沒機會想見的父母,想念每年都和自己一起過女王節的閨蜜,更想念車水馬龍和人間煙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