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巔峰時有多強大?

驚堂木自拍


冷戰期間蘇聯的強大主要表現在航天和軍事方面,在其他方面其實並沒有達到與美國相抗衡的能力。當然了,雖然很多領域達不到美國的水平,但是蘇聯作為當時世界上第二“超”也不是一般國家能夠相比的,可以說美蘇在科技、工業等等領域幾乎是可以與全世界相抗衡,遠遠把其他國家甩在後面,西歐也長期被籠罩在蘇聯和陰影之下。An-225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640噸

既然說蘇聯強大的一面那麼我們就從航天和軍事兩個方面來看一下。首先是航天方面,美蘇在航天領域競爭一直非常激烈,但是幾乎每個重要的“第一次”都是由蘇聯創造,在50-60年代那段時間裡蘇聯的航天方面成就一直高於美國。在空間站方面,在國際空間站建立之前最大的空間是蘇聯“和平”號,而在“和平”號之前蘇聯還建立了7個“禮炮”號空間站,美國同期只有“空間實驗室”這1個空間站。而美國為了在航天領域挽回顏面在60年代傾盡全國之力發展載人登月,終於在1969年成功將宇航員送上月球挽回了航天方面的顏面。在深空探測方面美國技術領先於蘇聯,雖然蘇聯率先發射世界上第一顆金星和火星探測器,但是大都以失敗告終,美國成為世界上首個成功接近金星和火星的國家。在70年代美國又發射了用於深空探測的“旅行者”號和“先驅者”號並一直運行到現在,又先於蘇聯成功發展了可以多次往返地球的航天飛機,這才在航天方面逐漸全面反超蘇聯。

  •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發射升空

  • 1959年1月2日首顆月球探測器(也是第一個星際探測器)”月球一號“發射升空

  • 1959年9月12日首顆月球硬著陸器”月球二號“發射升空

  • 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一號”,第一位宇航員尤里加加林

  • 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首位女性宇航員瓦蓮京娜·弗拉基米羅夫娜·捷列什科娃進入太空

  • 1965年3月18日世界上首次太空行走,宇航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

  • 1966年2月3日世界上第一個月球軟著陸器”月球9號“著陸成功

  • 1971年4月19日世界上第一個空間站”禮炮一號“發射升空

……

前段時間上映的俄羅斯電影《太空救援》有點”神劇“的意思,但這是一次真實事件。為了拯救失控的“禮炮七號”空間站,蘇聯於1985年6月6日發射聯盟T13載人飛船搭載2位宇航員升空,8月8日宇航員弗拉基米爾·賈尼別科夫以手動方式與滾轉的空間站成功對接,成為人類航天史上首次非合作式空間對接,成功將“禮炮七號”從報廢的邊緣拉回。到目前為止,雖然俄羅斯已經沒有獨立運作的空間站,但是他的“聯盟”系列載人飛船是目前唯一可以往返地面與國際空間站的交通工具,包括美國宇航員也是乘坐“聯盟”。下圖為電影《太空救援》海報

除了航天領域,蘇聯的軍事是冷戰期間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國家,是當時世界“兩超”之一,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軍事方面,蘇聯的優勢是戰略核力量,並且用鋼鐵洪流將整個歐洲籠罩在“恐慌”當中。下圖為蘇聯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核武器保有數量,可以看到在1977年以28400件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擁核國家。而在1986年蘇聯以45000件核武器幾乎達到美國的兩倍,當年美國核武器件數為23400枚。

從雙方核武器發展來看,雖然蘇聯起步比美國晚,但是有後發優勢,1953年8月蘇聯成功試爆自己首顆氫彈也是世界上第一顆實戰化氫彈。雖然美國在1952年試爆世界上第一顆氫彈“邁克”,但那只是一個74噸重的聚變裝置而非實戰化氫彈。再加上1957年5月蘇聯成功試射世界上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所以在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蘇聯對美國的核威脅反而更強。下圖為RDS220氫彈,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大伊萬”,他於莫斯科時間1961年10月30日早上11時32分爆炸成功,爆炸當量5050萬噸TNT當量,是人類目前試爆當量最大的核武器

1987年時蘇聯擁有59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和58艘巡航導彈核潛艇;空基方面擁有Tu-95、Tu-22和Tu-160遠程戰略轟炸機;陸基方面包括R-36“撒旦”、RT-2PM“白楊”、RT-23“手術刀”,這三種代表發射井、公路機動和鐵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基於美蘇雙方相互的核毀滅能力,雙方在一系列對抗中保持了基本的剋制,即便在古巴導彈危機中也沒有爆發核戰爭。下圖為941“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除了戰略核力量之外,蘇聯龐大的陸軍對歐洲造成了極大的壓力,甚至出現蘇聯的鋒芒掩蓋北約的情況。下圖為1981年9月“西方81軍演”,此次軍演動用超過1萬輛坦克和裝甲車輛、兵力超過50萬人,重點展示了蘇軍開戰後對西歐的快速突擊能力,以多兵種作戰集群在短時間內對西歐展開突襲。在80年代,蘇聯陸軍擁有的坦克和機械化師達到192個,巔峰時期擁有的坦克數量55200輛(包含庫存)、戰術攻擊機4900架、火炮51700門。其軍事方面足夠對美國構成威脅。

不過蘇聯其他方面與美國相比還是有些差距的,特別是經濟方面,蘇聯的國民生產總值(當時蘇聯的指標為“工業產值”)只有在1975年達到美國40.6%,其他時間連40%都達不到。而人均收入在1982年,蘇聯為2667美元,美國則達到了4730美元,蘇聯只有美國的56%。從發電量來看,1980年蘇聯總髮電量為12940億度,美國則達到23544億度。所以其實巔峰時期的蘇聯也並沒有完全超越美國,就連平齊平坐也只是侷限在軍事和部分科技方面。


雛菊西瓜Peterpan


扯別的都沒用,直接用數據說話——蘇聯鼎盛時期版圖達2240多萬平方公里,覆蓋地球六分之一的陸地面積(與北美相當),跨越11個時區,東西長1萬多公里,南北達7200公里,邊境長度超過6萬公里,生活著100多個民族、2.93億人,其中勞動力為1.523億人(1989年數據)。

經濟和工業方面。蘇聯直到1988年仍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1991年GNP(國民生產總值)達2.66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一半),人均9200多美元。

蘇聯後期每年出口額超過1000億美元,除油氣外還有金屬、木材、農產品和軍火等大宗出口創匯商品。截至1991年,蘇聯擁有8.2萬公里輸油管道、20.65萬公里天然氣管網,是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1980年日產2700多萬桶)和僅次於沙特的第2大原油出口國。蘇聯每年發電1.74萬億度,人均5920度。鋼產量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穩定在每年1.6億噸。蘇聯還是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全球第3大糧食生產國、世界排名靠前的鋸木和原木出產國,以及全球捕魚大國。

軍力方面。截至1991年,蘇軍擁有現役官兵423.1萬人,每年國防預算高達3000億美元,佔GDP的12.9%。其中陸軍裝備有5.5萬輛坦克、7.7萬輛裝甲運兵車、2.4萬輛步戰車、3.3萬門牽引火炮、9000門自行火炮、1.2萬門高射炮、4300架直升機。

蘇聯空軍巔峰狀態(1973年)裝備有超過1萬架各型軍機,解體前(1990年)降至7800多架——包括225架戰略轟炸機、230架中型轟炸機、1900架戰鬥機(蘇-27和米格-29等先進戰機979架)、2100多架攻擊機、84架空中加油機、40架A-50預警機、1000多架偵察和電子戰飛機、620架運輸機(伊爾-76和安-124等大運355架)。

蘇聯海軍擁有官兵46.7萬人、艦船1053艘(包括8艘航母、30艘巡洋艦和262艘核/常潛艇)、飛機1172架。

截至1989年,蘇聯戰略火箭軍擁有28座基地、300個發射控制中心和1400多枚洲際彈道導彈。蘇聯防空部隊擁有9個獨立防空軍,下轄20多萬官兵、8500多枚防空導彈、400多部雷達、2400多架攔截機(蘇-27和米格-31等先進戰機570架)和8架預警機。

鼎盛時期蘇聯在全球20多個國家駐有部隊或軍事人員,擁有超過30處海外基地,分佈在東歐、古巴、越南、也門、安哥拉、埃塞俄比亞等國家和地區。除在東歐駐軍近60萬人之外,蘇聯還控制著華約成員國超過180萬人的龐大兵力。

交通運輸方面。蘇聯解體前建成公路總通車裡程175.7萬公里,其中硬化道路131.1萬公里,其餘44.6萬公里為鄉間土路。上世紀80年代蘇聯運輸業吸納了多達1300萬人就業,其中司機就有850萬人。

蘇聯建設了14.74萬公里鐵路網,電氣化率達到36.6%(5.39萬公里)。從1965至1980年,蘇聯新建鐵路以每年639公里的速度增長,直到上世紀80年代蘇聯鐵路系統的許多性能指標(特別是運輸效率)都高於美國,當然這也跟蘇聯幅員太遼闊,以及私人汽車保有率較低有很大關係。

截至1975年,蘇聯私家車比例(以家庭為單位)還只有8‰,但在此後幾年裡蘇聯汽車產量激增,短短5年就生產了200萬輛汽車,超過之前47年總和1倍以上。從上世紀50至80年代,蘇聯公路貨運量增加44倍、機動車保有量增長2.24倍、硬化路面增加3倍,但基本上沒有高速公路。

蘇聯海岸線長4.28萬公里,擁有約70座港口(其中內河/內湖港口11座)和1565艘商船,總噸位在1974年達到1410萬載重噸,到1990年蘇聯商船隊規模已擴至2400多艘各型船舶。蘇聯還擁有近3000架民用/民航飛機,年運送旅客人數達1.38億人次。

社會發展和文體方面。從“人類發展指數”來看,蘇聯為0.92,已進入社會發展的“高級階段”,在全球130個國家中排名第25。

蘇聯教育體系完善、發達,到上世紀80年代識字率已接近100%(沙俄時代是28.4%),1986年每萬人中有大學生181人,受過高等教育者佔就業人員總數約10%。蘇聯每年都有大量訓練有素的工程師畢業,在航空航天、核物理、化學、天文學、數學、激光、焊接和某些醫學領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從1958至1978年湧現出4名諾貝爾獎得主,冷戰後又有2名蘇聯時期培養出的科學家獲獎。

蘇聯建有龐大的醫療保健體系,在上世紀70年代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醫院、醫生和病床(是美國的4倍),1988年預期壽命達到70歲,每年衛生保健支出達460多億美元。

儘管飽受興奮劑醜聞影響,但蘇聯的世界體育強國地位仍無可撼動。從1952年獲得首枚奧運金牌以來,截至1988年蘇聯在9屆夏季奧運會和9屆冬奧會上先後斬獲473枚金牌、376枚銀牌、355枚銅牌,特別是蘇聯國家冰球隊(軍隊編制)幾乎包攬了1954至1991年曆屆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冠軍,該隊的傳奇經歷還被西方拍成了紀錄片《紅軍》。


網言軍事


在人們的印象裡,蘇聯是一個窮的叮噹響,但軍事力量超牛的超級大國。但眾所周知,發展軍事是十分燒錢的,如果一個國家這麼窮,又怎麼能支撐起如此龐大的軍事力量呢?巔峰期的蘇聯,其強盛也是全面的強盛,只不過經濟特別是輕工業是其短板而已。


1、先說經濟。美國強盛了一百多年,從1894年開始,就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後來它遭遇了三個挑戰者,分別是蘇聯、日本和咱們中國。蘇聯是頭一個在經濟上與美國爭奪霸權的國家。論資源,石油、煤炭、鐵礦石、水泥、黃金、天然氣等應有盡有,國土廣袤,人口也不少。

在1975年,蘇聯與美國的GDP最為接近,當時,蘇聯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GDP是美國的40.6%。 而2015年,我們的GDP達到了美國的63.36%。只不過,與計劃經濟的蘇聯相比,我們的經濟結構更加合理,後勁也更足。

2、再說軍事。蘇聯的軍事能力無需多言,數以十萬級的飛機、坦克、大炮、艦艇,和能把地球摧毀幾十遍的核武器,說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一點也不誇張。



3、國際影響力。以蘇聯為首的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抗衡了幾十年,跟在蘇聯後面混的小國無數。在國際擂臺上,蘇聯與美國針鋒相對,分庭抗禮。
4、社會發展。蘇聯的國民福利,當時是十分優越的,國民從小學到大學受教育全免費,光憑這一點,就能碾壓好多發達國家。巔峰期的蘇聯在科技、文化等多個方面也是頂尖的,是文化輸出大國。


深夜聊齋


大家好,我是錟錟,本文1482個字,閱讀時間大約4分鐘

今天談談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關於蘇聯在巔峰時期到底有多強。

大家都知道在二戰過後,世界上出現了兩個超級強國,一個是美國,而另一個就是蘇聯。而既然是兩個超級強國,美國咱們就不說了,我們來說一說蘇聯在當時巔峰時期到底有多強,廢話不多說,直接懟數據。

1.戰鬥實力

在1988年的時候,蘇聯就擁有510萬的兵力。不僅如此,蘇聯還有最全的兵種,它分為陸軍,海軍,空軍,戰略火箭軍和防空軍。如果從軍隊數量來講的話,巔峰時刻應該是在1945年。在那個時候,蘇聯就擁有1000萬的陸軍,還有1萬多輛坦克,兩萬多架戰鬥機,還有10萬多門火炮。而同時期的美國也相當有實力,兵力和蘇聯相差不多,但是美國的海空能力超強,擁有眾多航母不說,還有原子彈。而直到1975年後,蘇聯的核武器才超過了美國,達到了4萬多枚,足以毀滅全人類

2.國土面積

大家都知道現在俄羅斯是目前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而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講,國土面積更是超過了2240萬平方公里,是咱們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一倍還要多。而在蘇聯,1991年解體之前呢,蘇聯的人口也達到了2.8673億,而同時期的美國人口數量則是2.565億。

3.經濟巔峰

當勃列日涅夫在1964年上臺之後,就對蘇聯採取了一系列的經濟措施。並在接下來的十年得到了經濟飛速發展,

從小學到大學讀書全是免費的,並且工薪家庭在住房的開支只佔收入的2.5%(再看看我們自己)可以說在1965年至1975年之間,蘇聯人民的生活質量是非常高的。但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講,和美國比,蘇聯的經濟還相差甚遠。但到了1975年,蘇聯的人均收入達到了美國的67%。可不要小瞧這67%,對於現在的中國人來說,人均收入也達不到美國人的40%。所以後來有很多人說蘇聯的解體和經濟有直接關聯,但是錟錟認為這並不是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出現在政治錯誤上。

4.黑科技

一個國家的巔峰時刻,要從很多方面去衡量,對於蘇聯來說同樣如此,而其中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科技,那談談和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蘇聯的那些黑科技。

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也是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在同年11月斯普特尼克二號發射升空,並搭載了一條狗,這也是第一次將活物送入太空。

1959年蘇聯在一年的時間內分別在一月,九月和十月發射了月球一號,二號和三號。沒錯,一年發三顆月球衛星,就是這麼牛,並且是三顆里程碑式的衛星。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外太空的人。並且也是第一個看見地球原貌的人。而就在兩個月前,蘇聯發射了金星一號,也是人類第一次探索金星的宇宙探測器。

1963年東方六號將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性宇航員送入太空。

在1964年和1965年分別發射了上升一號和二號。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和多人飛行。

在1966年至1970年之間發射了月球九號,月球十號以及月球16號,分別實現了第一個繞其他星體飛行的探測器,第一個軟著陸的探測器和第一個帶回其他星體的實驗樣品回地球的探測器。

後面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從1957年至1988年,蘇聯的黑科技可以說是創造了人類多個第一次,不得不佩服。

所以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成功是自己一步一步拼出來的。看看現在的祖國,真希望我們能夠走到世界的中心,回到我們應有的位置。(順便說一句,昨天國足又輸了。)


你有什麼有趣的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如果喜歡錟錟的文章請點個贊,如果對錟錟其它的文章感興趣請關注錟錟,您的鼓勵是錟錟繼續碼字的動力!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LongTime常錟


蘇聯巔峰有多強大?現在我們看北約非常強大,但是在冷戰的40年時間裡,北約的參謀們每天策劃的都是,自己會被蘇聯怎麼吊打?從來都沒有,也不敢想怎麼才能打敗蘇聯。 整個北約在歐洲的作戰計劃,就是防禦,怎麼才能多堅持幾天,而不是如何全殲發動進攻的蘇軍。首先是美國重裝甲集團,英國重裝甲集團,還有西德軍隊進行機動防禦,隨後,整個北約空軍開始轟炸。 為了可以阻擋住蘇軍裝甲集群,北約就連核地雷就製造出來了,可以想象,北約已經被蘇軍逼到什麼份上了。 如果再頂不住,就開始核武器洗地,儘可能的將蘇軍頂在萊茵河。也就是說,北約準備直接在歐洲砸核彈雨,來阻擋蘇軍的前進。這已經是全國自殺戰術了,可見當年蘇軍的可怕。因為,1968年,蘇軍進入捷克,才6個小時,蘇軍就控制了整個捷克,將捷克的數十萬軍隊繳械。

在整個過程當中,蘇聯以電子戰全面干擾和壓制了北約偵察系統,北約完全沒有反應過來,捷克一個有著數十萬軍隊的國家,就被蘇軍全面控制了,時間只有6個小時,想一想有多恐怖吧?

69年以後,100萬蘇軍進駐遠東地區和外蒙。我國開始發展大三線,並且,將軍隊擴充到了歷史最高的600萬,全軍都圍繞著打坦克建設。當時,在西北地區與蘇聯接壤的三千公里國境線(重要地區)上架設了鐵絲網,每隔一公里設一個哨卡,在縱深內構築了塹壕,重要地方修了地下工事,準備用頑強的抵抗陷蘇聯於消耗戰中。

除加強核試驗基地外,還於1972年4月把核研究部門遷往華中(包括千餘名技術員),又在成都、重慶附近及西藏拉薩北320公里處的那曲山中修建著新基地。

蘇軍空軍就有1500架米格21戰機,1100架米格23戰機,100架米格25戰機,515架轟炸機和6700架直升機,1550架運輸機。蘇軍防空軍有2650架戰機,在1000座基地,還有12000枚中遠程防空導彈。還不算蘇聯海軍航空兵的大量戰機和轟炸機。

戰爭一旦爆發,蘇聯可能採取合圍的方式,像一九四五年八月對日作戰時那樣,以三十個師約一百五十萬人的大部隊,從外蒙、東北北部及東部實施進攻作戰。蘇聯延長了外蒙東部的鐵路網從喬巴山至塔木察格布拉克和從喬巴山至扎爾加蘭圖兩條支線,把中程彈道導彈部署在喬巴山。蘇軍在遠東和歐洲兩個方面,都保持著讓人恐怖的強大軍事能力。


用戶1437749844117608


蘇聯巔峰是的強大那以置信,如果看到它的相關數據就可知,這就是一個純為戰爭而打造出來的軍事擴張機器,其軍事實力令世界膽寒,巔峰時刻,就是世界綜合實力第一強國美國也要望其項背,避其鋒芒。



說起蘇聯最巔峰時刻,應該是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爭霸全球最激烈的70~80年代。在此期間,美國陷入越南的戰爭泥潭,持續近20年的越南戰爭最終以美國軍隊的徹底退出中南半島而結束。這算是美國一次慘敗,付出了5萬多人的死亡和30多萬人的受傷,軍費開支超過4000億美元,嚴重消耗了美國的國力,負債累累,甚至差一點動搖了世界第一強國的根基,在與蘇聯爭霸賽中自然處於弱勢。



此消彼長,蘇聯卻在這時力量達到巔峰狀態,且不說它的國土面積達到2240萬平方公里,佔全球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人口也達到2.8億人,是世界排名前幾位的人口大國;蘇聯特別是在勃日列涅夫執政時期,GDP總量達到7000億美元,其最恐怖是其龐大的軍事力量:常備軍300多萬人,預備部隊2000多萬人;陸軍有6.5萬輛坦克、7.5萬輛裝甲車、火炮3萬門,可以說,這個時期的蘇聯陸軍力量是絕對的世界第一,是一個令人膽寒的鋼鐵洪流。



蘇聯海軍擁有1000艘軍艦,其中包括10艘在役和再見航母、200多艘水面作戰艦船和100艘核潛艇,海軍實力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蘇聯空軍擁有上萬架戰機,其中包括700多架遠程戰略轟炸機。更主要的是,蘇聯核武器庫中還有4.5萬枚核彈頭,可以說這時的蘇聯(最巔峰時刻),向全世界開戰都沒有問題,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



最後我們也知道,蘇聯在最後的十年裡,入侵阿富汗,最終折戟沉沙在阿富汗,加速了這個紅色帝國的滅亡進程,在1991年分崩離析,解體成十五個主權國家,不過還好,留下一個衣缽繼承人俄羅斯聯邦。


大正看世界


蘇聯巔峰時期多強大?那當然是作為世界兩極之一存在的超級大國了,那時候的蘇聯是和美國肩並肩的,是作為世界上一個政治、軍事陣營的一號老大哥存在的,當年的蘇聯可是能依靠自己的軟硬實力,令美國為首的整個西方陣營為之側目的。

蘇聯最強大的時候,人均收入接近美國的65%,GDP接近美國的70%,當然了,當年的蘇聯是沒有西方的GDP這一套經濟統計的,蘇聯用的工農業生產總值的概念來衡量國家的硬實力,尤其是生產力發展水準,從這個數值來看,蘇聯的工農業生產總值在巔峰時期是和美國差不多的,基本是對等水平。

蘇聯是冷戰時期的世界軍事強國,一共開工建造過上百艘各類型核潛艇,等於我國現在建造過的核潛艇的10倍還多,蘇聯開工建造過9艘航母,包括2艘1123型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4艘1143型基輔級航母,2艘庫茲涅佐夫級航母,1艘烏里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母。蘇聯建造過世界上最大的導彈核潛艇颱風級,排水量4萬多噸,世界上最大的核動力巡洋艦基洛夫級,排水量2萬多噸。

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戰略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就在美國還在研究蛇鯊這樣的戰略洲際巡航導彈,難以取得突破,只能用最遠射程為2000多公里的北極星戰略導彈的時候,蘇聯已經研發成功第一代洲際彈道導彈,並且在1958年試射成功,從本土發射一枚基本無法攔截的洲際彈道導彈,就能安全的命中美國的本土,這讓蘇聯獲得了極高的國際地位,讓美國震驚。

蘇聯最強大的時候,可以帶領華約各國,在一週的時間內橫推整個歐洲,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在戰術核武器的開路下,裝甲集群和航空兵集群協調統一推進,整個歐洲大陸都在蘇聯和華約的軍事壓力下惶惶不安。蘇聯還是一個科技強國,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顆衛星,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艘載人飛船,蘇聯把人類第一個宇航員送入太空。

可以說,如果蘇聯沒有解體,如今他依然會穩居世界第二強國的地位,依然是一個可以讓西方顫抖的超級大國,但是蘇聯這個國家發展很不均衡,最終導致自我崩潰,這讓人們深思,也讓人們警醒。


海事先鋒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成為了與美國並稱的世界超級大國,世界進入到兩極格局,蘇聯主張通過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來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之後美蘇冷戰正式拉開序幕。




國土面積和人口。

蘇聯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跨歐亞兩大洲。東西最遠距離達1萬多公里,南北約五千公里,總國土面積達到2240.22萬平方千米。人口2.867億,是當時世界的人口大國。充足的人口和廣袤的國土為蘇聯提供了巨大的戰略縱深,讓蘇聯具備了成為世界大國的基礎。


自然資源。

蘇聯自然資源不僅儲量豐富而且品種繁多,是人類的巨大資源寶庫。天然氣蘊藏量,木材蓄積量等居世界第一位。礦產資源豐富,如泥炭、鐵、錳、銅、鉛、鋅、鎳、鈷、釩、鈦、鉻的儲量均名列世界前茅。其他如石油資源,煤炭資源,有色金屬,貴金屬(如黃金、鑽石),漁業資源,海洋生物資源,農業儲備用地等都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

經濟實力和發達的重工業。

蘇聯在冷戰期間,長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是經濟強國,80年代後期才被日本超過。蘇聯佔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1970年為11.45%,1985年為10.2%,1990年7.7%。蘇聯還是一個先進的工業強國。它的軍事工業、重工業、化學工業和航天工業非常發達,在世界上處於領先的地位。只是蘇聯過度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長期忽視農業和第三產業等民生產業,而且經濟還依賴於資源出口,抗風險能力弱。由於經濟產業結構不合理,進入80年代以後蘇聯經濟陷入停滯,導致與美國差距越來越大,直至解體。


教育和科技實力。

我們國家曾提出“科教興國”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等。而蘇聯的教育普及率非常高,在全國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並基本消除了文盲。據統計,1983年蘇聯教育經費為339億盧布,教育經費佔國民收入的6.3%,1984年蘇聯共有13.8萬個學前教育機構,職業技術學校7624所。蘇聯著名的大學有莫斯科大學,列寧格勒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等。數量巨大的人口基數和發達的經濟,讓蘇聯巨大的人口優勢迅速轉換成人才優勢。

蘇聯科技非常發達。1954年,蘇聯在奧勃寧斯克建立了世界第一座核電站。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59年,蘇聯空間探測器月球-II號發回第一張月球背面的圖片。1961年,蘇聯英雄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1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1986年,蘇聯發射了和平號太空站,在2001年墜毀以前,它是人類最大的飛行器。1988年,蘇聯暴風雪號航天飛機順利發射升空,象徵著蘇聯航空技術水平的巔峰。


強大的軍事實力。

蘇聯在解體前軍事實力非常強大,是全球唯一有能力和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在冷戰後期蘇聯擁有兵力400多萬,其中陸軍約200萬,空軍40多萬,海軍40多萬,防空軍60多萬,戰略火箭軍約30萬,還不包括內衛部隊和邊防軍。擁有坦克5萬多輛,裝甲車6萬多輛,火炮5萬餘門;空軍擁有上萬架飛機;海軍擁有龐大的核潛艇部隊,海軍噸位僅次於美國;在核彈數量上,蘇聯最高峰時期擁有將近45000枚,而美國在最高峰期只有約33000枚,核爆炸威力凌駕於美國之上。那個時候的蘇聯讓西方世界如鯁在喉,整個西歐在蘇聯的鐵蹄下顫抖!


小哥話歷史


蘇聯有2240萬平方公里領土,人口2、93億,有100多個民族……蘇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資源十分豐富。蘇聯教育興國,強國。蘇聯有一大批科學家,成為科技強國。蘇聯科技強軍,成為世界軍事強國。蘇聯領導華約,和美國領導的北約,長期對抗演練打冷戰。蘇聯強大在美國侵略北越支持南越時期的戰爭,後來,蘇聯在阿富汗戰爭走向帝國墳場,走向軍事失敗,走向蘇聯衰退瓦解,分裂成十五個加盟共和國。蘇聯轟然倒下,俄羅斯氣呼呼地站起來。俄羅斯想恢復蘇聯超級大國的榮光而努力,以此才有和美國,北約對抗的資本,實力,能力。蘇聯解體,讓俄羅斯領土遼闊無邊,讓俄羅斯依然強大,強大到讓美國和北約都十分害怕。由此推斷,蘇聯強大時,讓美國和北約惶恐不安,惶惶不可終日,生怕蘇軍大規模入侵他國,把侵佔的領土變為已有,交成自已的財富,財產。蘇聯強大軍事武器,為戰爭而生,為打大勝仗做準備的。美國也很難和蘇聯匹敵,匹配,較量對抗。美國自嘆不如,甘拜下風。美國望其項背,如針剌骨,不敢對陣殺敵交鋒,為避其精銳和鋒芒,不得不把進改戰改為防禦戰。蘇軍戰力強悍,作戰勇敢,憑藉優勢先進裝備,打敗天下無敵,敢稱老子天下第一?


中國美6220


用“窮兇極惡,為所欲為”來形容巔峰時期的蘇聯,一點都不為過。巔峰期的蘇聯曾經號稱:“5天內橫掃西德前線的北約國家,7天之內打到英吉利海峽,3個月蕩平歐洲大陸。”揚言可同時單挑歐洲和美國,當時的蘇聯就是這麼霸氣,就是這麼不講理,實力就擺在這,不猖狂都不行。

蘇聯最輝煌的時期是1975年到1982年間的勃列日涅夫當政期,此時的蘇聯經過快速發展後和美國雄霸世界。在70年代末期,蘇聯在戰略態勢上壓制了美國,迫使美國採取戰略收縮政策,曾經強大的歐洲在蘇聯鋼鐵洪流面前瑟瑟發抖。依靠著盛氣凌人的空間科技、舉世無雙的核潛艇技術、尖端的戰略導彈以及強大的核武庫,令歐美如鯁在喉。這時的蘇聯是神一樣的存在。那麼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呢?我們列舉一下。

1、蘇聯的幅員遼闊讓美國望塵莫及

蘇聯當時是合併了白俄羅斯、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等國後,總面積超過2200萬平方公里,足足佔據了六分之一的世界陸地面積,是日本國土面積的58倍,是美國的2倍多。1991年時人口高達2.8億,而美國人口為2.5億,面積和人口占絕對優勢。蘇聯是如此的幅員遼闊,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尤其是油氣資源是獨步世界的,這個曾經的最大產油國,靠石油走向了巔峰。而且蘇聯的人口素質都比較高,擁有大量的勞動力資源,其整體的國民素質比老美還要高。

2、經濟實力雄厚,重工業一枝獨秀

從蘇聯的經濟和工業來說,蘇聯是當時全球第2大經濟體,重工業規模超過美國,名列世界第一。1975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相當於美國的75%,但其財政收入和軍費開支與美國基本相當。當時的蘇聯是犧牲了經濟,大力發展軍事,經濟結構是畸形的,輕工業和日用品發育不良。蘇聯在水泥、鋼鐵、石油等重工業方面超過了美國,居世界第一。

1978年,蘇聯的鋼鐵總量達到1.5億噸,是美國的2倍;石油產量為6億噸,是美國的1.4倍;天然氣產量為4000億立方米;水泥產量為12500萬噸,是美國的1.6倍;紡織品產量為71億平米,是美國的1.8倍;收割機產量為11萬臺,是美國的3.6倍;拖拉機產量為55萬臺,是美國的2倍;奶製品產量為9000萬噸,是美國的1.6倍;捕魚量為920萬噸,是美國的2.6倍。但其它的輕工業是與美國有一定差距的。

蘇聯在軍備生產能力上,也是世界第一。每年可生產3000輛主戰坦克,5000輛裝甲車,300枚洲際彈道導彈,10艘潛艇,70艘水面艦艇。這個能力是其它國家望塵莫及的。

3、軍事實力與規模令歐美不寒而慄

蘇聯當時擁有400多萬常備軍,其中有200萬陸軍、40萬空軍、40萬海軍、60萬防空軍、30萬火箭軍及其它軍種,預備役部隊超過2000萬。而當時的美軍包括文職也差不多400萬,但美國陸軍只有100萬人。

陸軍實力世界第一

蘇聯陸軍當時擁有6.5萬輛坦克、7.5萬輛裝甲車、2.9萬門火炮,蘇聯陸軍被譽為“鋼鐵洪流”,實力世界第一當之無愧,抹平歐洲並不誇張。

海軍實力世界第二

蘇聯海軍當時擁有2000餘艘艦艇,其中裝備有10艘航母,79艘彈道導彈的潛艇,268艘巡航和攻擊潛艇,193艘水面主艦,797艘小型水面艇,187艘登陸艇,269艘輔助船隻。擁有100艘核潛艇及100艘常規潛艇。這些海軍裝備遊弋於世界各地。

空軍實力世界第一

蘇聯空軍當時擁有近萬架各類飛機,其中空軍有752架遠程轟炸機,5200架殲擊機、轟炸機和強擊機,620架運輸機和200架直升機。防空軍擁有1300架各型殲擊機,9600部防空導彈發射架,7000部雷達,100部反彈道導彈發射架,1400枚洲際導彈,戰略作戰飛機1700架,規模為世界第一。

核武器獨步天下

在核武器方面,蘇聯巔峰期擁有4.5萬枚核彈,而同期的美國僅有3.3萬枚,足夠摧毀地球數遍。這也是全球最畏懼蘇聯的地方。

據說蘇聯當時為了防止美國的核打擊,給每個營配備4萬把AK47步槍,為了核打擊後武器的正常使用。蘇聯在1981年為了炫耀武力,進行了為期8天的海陸空及戰略軍聯合演習,投入兵力50萬人,坦克上萬輛,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演。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標誌著蘇聯霸權達到峰值。這時候的蘇聯是一種變態的存在,但這種窮兵黷武式的發展,註定不可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