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撿漏”40年,我撿到了身家百億

作為我國的“新中國第一館”,觀復博物館的名號在整個收藏界都是響噹噹,而身為創始人的馬未都,自然也是名聲赫赫,他的經歷傳奇,早年本是一個普通工人,後來憑藉著自己的才華以小學四年級的學歷當上了雜誌社的編輯,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轉身,但他並未就此止步,後來毅然辭掉了這個“金飯碗”,投入到了前途未卜的收藏圈,依靠著深厚的學識和毒辣的眼力,撿漏了不少寶物,還贏得了“撿漏王”的美稱。

要說馬未都為何對古董情有獨鍾,甚至為此放棄了自己穩定的“金飯碗”?總結下來其實就倆字:愛好。

上世紀七十年代,動盪的年代剛剛結束,馬未都第一時間便從鄉下返城,知青的身份搖身一變成了工人,那時正是20多歲的年紀,馬未都精力旺盛,一天的工作結束後並不會趕著回家休息,而是揹著自己的小包去淘各種小玩意,看到喜歡的就順手買下,馬未都說:當時自己雖然初入古玩行當,但買的東西基本沒有“打眼”(古玩行話,指高價買到贗品),當然,這並非是馬未都吹牛,而是當時的古玩基本無人問津,真品遍地都是,所以在那個時候,馬未都積累了不少好東西。

一般人愛好收藏,頂多就是買幾件自己玩,但馬未都不同,他只要是碰到喜歡的東西,就一定要買回來,當年馬未都結婚,父母給了他1200元買電視,這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但馬未都當時正好看上了一件紫檀屏風,就偷偷拿這個錢買了屏風,為這事他和妻子沒少吵架,但事實證明馬未都的眼光還是很毒辣的,當年買的電視機在現在早已成了一堆廢鐵,但那件紫檀屏風如今的價格,足夠買下現在一個小電視廠了。

就這樣,馬未都在古董價格最低的時候,買下了許許多多的寶貝,而到後來經濟騰飛,古董行業火爆異常,馬未都的身家自然也就水漲船高,有專家曾估算過馬未都的館藏文物,最終竟然得出了價值超過百億的結論,當年的一名普通工人,如今竟然成為了身家百億的收藏大家,著實是讓人羨慕啊。

從七十年代開始到現在,馬未都的收藏歲月已經度過了40年,而在這40年的“撿漏”生涯中,馬未都不僅贏得了身家百億,他還不斷為我國的古文化“搖旗吶喊”,為我國的古玩事業做出了相當重要的貢獻,這樣的熱忱,這樣的經歷,怎能不讓人羨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