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八國聯軍攻打清政府時,中國農民為何還幫助他們?


原創:八國聯軍攻打清政府時,中國農民為何還幫助他們?

百姓幫助八國聯軍運送物資


原創:八國聯軍攻打清政府時,中國農民為何還幫助他們?

百姓幫八國聯軍攻城

今日頭條有網友提出:當初八國聯軍攻打清政府,中國農民還幫助他們,誰的錯?如何回答此問題,筆者是這樣思考的。

有關當年八國聯軍攻打清政府北京城時,中國農民為何無動於衷麻木不仁,甚至還幫助他們攻城,這究竟是誰的錯?其實可以再引申為:其實何止中國農民,當八國聯軍侵華時,一向支持慈禧太后的離京畿不遠的山東巡撫袁世凱也袖手旁觀,至於盛懷宣、劉坤一、李鴻章和張之洞等人在南方還搞起了“東南互保”,直接拒絕進京相救。

中國古代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家天下”,而非近現代意義上民族國家,在這種“家天下”情況下,通常,政府和國家不是一回事,但在很多具體情況下,國家和政府往往又是一回事,畢竟國家不是空洞存在的,要有以政府為代表的統治機構存在,這個國家才完整。據此,我們說一個王朝的政府往往代表的就是這個國家,清政府當時代表我們中國也是顯而易見的。

然而,自鴉片戰爭以後的近代晚晴時期,特別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期,清政府已經病入膏肓,特別是實際執掌帝國最高統治權的慈禧太后因西方列強要求其還政光緒帝,惱羞成怒,居然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妄自尊大地同時向八國列強宣戰,這簡直是瘋狂到了極點。這是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愛國的表現嗎?非也。

原創:八國聯軍攻打清政府時,中國農民為何還幫助他們?

慈禧太后

這是慈禧太后愚昧無知自私自利的表現。自鴉片戰爭開始,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接連在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等戰爭中打了敗仗,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在每次戰爭中,當時的清政府連其中一個列強都打不過,更遑論經過列強長期掠奪和瓜分已經積貧積弱的一盤散沙的中國當時怎麼可能是八國聯軍的對手呢?

讓我們再看看宣戰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是個什麼樣的態度?宣戰後隨著八國聯軍向北京的進軍,在國家危難之際,明朝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滿清皇族卻當了縮頭烏龜(慈禧搞宮廷政變則是當仁不讓),紛紛逃之夭夭,上演了繼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打進京城之際咸豐帝逃跑到熱河後的“慈禧西行”,封建統治者平時裡滿口“仁義道德”和“愛民如子”,在國家危難之際,卻帶頭逃跑了,真是可嘆可悲。更可恨的是在慈禧太后逃跑的時候,為換取八國聯軍對自己罪責的“寬恕”,又極端無恥地下令清軍絞殺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當八國聯軍與之簽訂《辛丑條約》後,慈禧太后又更加無恥地向中外宣佈“量中華之無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原創:八國聯軍攻打清政府時,中國農民為何還幫助他們?

嚴復和《天演論》

近代著名思想家嚴復曾指出:“兩千年來中國所謂的國家,只有家,沒有國。國,是一姓之家。興,一家之興;亡,一家之亡。”從以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期,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的種種表現,我們可以看出:大清時代特別是晚清時代,“家天下”的清朝已極端腐朽不堪,國家已變為了滿清皇室和地主官僚貴族既得利益者的“私家花園”,權貴階層和利益集團們只愛權力不愛中華,只顧自己私利不顧百姓死活,國家和政府成為油水分離的兩張皮,國不知有其民,民不知有其國,所謂的國是滿清皇家和貴族的國,“是一姓之家”,與老百姓沒有關係。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講的是庚子事變之後,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前,惶惶如喪家犬西逃的慈禧太后從西安回到北京重新執掌政權後,張之洞發通緝令捉拿容閎,罪名為“號召匪黨,設保國會”。當時有人問張之洞:既是“保國”,何罪之有?沒有想到與慈禧太后穿一條褲子的張之洞竟然這樣說:保中國不保大清,便是死罪。

既然清政府通過強化專制主義措施和閉關鎖國等措施愚弄人民;既然腐朽不堪的清政府“只有家,沒有國”,不代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既然很多清政府官員都明哲保身,袖手旁觀,見死不救;既然清政府屈膝投降禍國殃民,出賣國家利益,人民只是受欺負受壓迫的“螻蟻”,“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人民也就變得無動於衷麻木不仁而對壓迫他們的清政府恨之入骨作壁上觀,甚至幫助八國聯軍刺探情報、運送物資和攻打北京城了,十幾年後腐朽無能的清政府被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所推翻也就不足為奇了。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回顧這段恥辱的歷史,銘記歷史是為了不忘國恥。“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歷史證明:只有走出“家天下”的帝制,建立以公民為中心的現代民族國家;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真正做到人民當家作主,使民眾形成自覺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才會避免八國聯軍侵華時歷史的悲劇重演,才會形成真正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團結御辱,共同對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