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历史知识说出来你自己都不相信?

只读帖不评论


说到有哪些历史知识,说出来我自己都不信的。我觉得蒋介石和徐向前之间就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很多人说在黄埔军校的时候,蒋介石错过了徐向前,并且为之惋惜。我觉得当时的情况,应该不是蒋介石错过了徐向前,而是徐向前有意的避开了蒋介石,也就是说徐向前压根没有想要投靠国民党。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徐向前进入黄埔军校,他的推荐人就是毛泽东。

我们试想一下,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他很早就和徐向前认识了,并且推荐徐向前进入到黄埔军校去学习,这说明那时候徐向前已经认可共产党了。

当蒋介石在向徐向前示好的时候,徐向前当然是选择视而不见了。

所以说并不是说蒋介石错过了徐向前,而是徐向前压根就没有想投靠过蒋介石。

那么,为什么又有蒋介石错过徐向前这个说法呢?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

他在黄埔军校当校长的期间,曾经利用职务之便,开始拉拢黄埔军校的莘莘学子,让他们加入到国民党。

杜聿明、郑洞国、胡宗南等国民党高级军官都是那时候蒋介石拉拢过去的。在黄埔军校的时候蒋介石会找他们谈话,觉得是可栽培对象的,蒋介石就会邀请他们加入国民党。

当蒋介石叫到徐向前的时候,他发现徐向前并没有多少话要说。

他也没有和徐向前说多少话,就让徐向前离开了。这就是蒋介石和徐向前错过的过程,这当然不是真实的情况了。

真实的情况是,徐向前知道蒋介石是要干什么,但是,他是想要加入共产党的,所以对于蒋介石的谈话,就没有兴趣了。

总之,蒋介石认为的错过了徐向前,是让他最为后悔的一件事。因为徐向前是一个全能型的将军,他无论是阵地战,运动战,大规模作战,伏击战等战役,都是十分的精通的。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徐向前在太行山一代痛击日军的故事,更彰显了徐向前的军事领导才能。

我们都知道徐向前为新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被授衔为十大元帅之一。


不才讲史


我来说两天条和手术有关的。

一、关羽一边刮骨疗伤,一边继续吃喝


三国时期,一次和曹军打仗,退兵的时候,关羽不小心右臂中了敌人的毒箭。因为打仗,草草包扎了伤口,结果每逢刮风下雨,就疼痛难忍。

军医再次仔细检查后,对关羽说:将军,您这个毒箭上的毒已经渗透到骨头里面去了。必须把骨头破开,把这个毒刮掉,才能除根。

当时关羽正在大帐中,请大家吃喝玩乐,听闻此言后,直接对医生说:动手吧。你割你的,我吃我的……

结果在没有麻醉剂的情况下,关羽同志一边左胳膊鲜血狂飙,流的到处都是,一边继续用右胳膊割肉,和大家大碗喝酒……


联想到我们现在打篮球,胳膊上被蹭伤一点点,都疼得不行。对比之下,关羽真可谓壮士。

二、杨继盛在牢房中,在昏暗的灯光下用瓦片割烂肉和筋

杨继盛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个小官(兵部武选司员外郎),1553年,他挺身而出,弹劾当朝首辅、大贪官严嵩,被抓进大狱,严刑拷打。

在狱中,他创伤发作,疼的半夜醒来,决定自己给自己做手术。他把瓷碗往地上一摔,然后用手拿着瓷碗碎片,聚精会神的割两腿上的腐肉。肉被割完了,筋和骨膜连在了一起,他又用手把筋拉住,用瓷片隔断……



一名狱卒,佩服他的忠义,在旁边手持煤油灯,帮他照清楚里面的烂肉。看到杨继盛如此做法,内心深受震撼,手不停的发抖。杨继盛于是说:别抖,请拿稳点!否则我看不清楚里面的腐肉!

三、两个谁更牛?

同样的刮骨疗伤,关羽和杨继盛都做到了常人无法做到的,都是英雄。

但我觉得,杨继盛条件更艰苦,毅力也更令人钦佩一些。

第一,环境。关羽是在大帐中,而且是白天,光线充足。杨继盛是在牢中,夜晚,一丝微弱的灯光。

第二,手术工具。一个是专业专业工具,一个是瓷碗碎片。

第三,手术氛围。一个有专业医生主刀,周围有酒有肉;一边是自己动手割自己,周围安静一片,没有任何其他可以分散自己注意力,让自己没那么疼的东西。

牛娃点评:

英雄不问出身。杨继盛各方面和关羽相比,完全处于下风。可是,在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方面,二人不分伯仲。

历史记住了武圣关羽,却也留下了杨继盛的光辉形象。也许,他没有关老爷那么出名,可他们,是同一层级的人物。

因为,他们都是英雄,国之栋梁。


执着的放牛娃


长征的部队越走越多,绝对是一个奇迹。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一方面军出发前有8万人,到达只有不到一万人;四方面出发有8万人,到达不足4万人(西征又损失惨重);二方出发约两万人,到达约1.2万人。整个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后每个方面军都有严重的损失,但是有一支单独参加长征的部队,他的人员数量,却越来越多,它是徐海东大将率领的红二十五军。

1934年11月16日,根据中央命令红二十五军主力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北方桐柏山区进行战略转移,部队出发前的总兵力为2987人。部队出发前进行了整编,将两个师缩编为3个步兵团和1个手枪团,以简化指挥层次,名义上程志华担任军长,实际军事指挥有徐海东负责。

并且出发前红二十五军同国民党军东北军一零七、一一七两个师和河南军阀刘镇华部两个师打了一仗,仅机枪就缴获了100多挺。也因为此,红二十五军长征开始后第二天,红军便顺利通过平汉线,开始进入桐柏山区。到达桐柏山区的红二十五军很快发现这里离武汉太近,敌我力量悬殊,并不具备建立根据地的条件。

经过讨论,随军行动的鄂豫皖省委决定改道进入豫西伏牛山地区。为了更好的进入伏牛山区,徐海东率领部队先是回头击溃了一直跟随在后的国民党追剿部队刘桂堂部,后亲自带队佯攻枣阳,迫使国民党军主力回防,再虚晃一枪,率队急行三天三夜,进入了伏牛山地区边缘,最后经过一番激战,打败了驻守伏牛山口的西北军老将庞炳勋,全军得意进入伏牛山。

1935年初,在鄂豫陕省委领导下,红二十五军开展了创建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徐海东和吴焕先、程子华等同志率领部队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围剿”,广泛发动了群众,建立了革命政权,使红二十五军发展到三千七百余人。

1935年7月15日,原鄂豫皖省委交通员石健民从上海经西安到达红二十五军驻地,带来了党中央的文件,并确切证实了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和准备北上的消息。当晚,鄂豫陕省委在长安县沣峪口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派红二十五军北进,迎接中央红军北上。

7月16日,徐海东等率领红二十五军开始再次踏上征途。这一次,他们一路势如破竹,占领胡宗南部后方大本营天水,夺取大量物资,并进军西安城下,迫使国民党军抽调大量部队迎战,从而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在25军西进的过程,红二十五军的政委吴焕先壮烈牺牲,红二十五军进行改组,由徐海东任军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

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先头部队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军会师,第一支远征而来的红军最终到达了陕北。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人员有约3800多人,比出发时候的2987人多了800多人,是长征过程中唯一部队人员增加到队伍。

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转战近5000公里。它是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毛泽东曾称赞红25军的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帝国烽火


靖康之变后,作为囚徒的宋徽宗,居然在金国的监牢中,9年时间生了14个孩子。

公元1127年,历史上出现了极为耻辱的一幕-靖康之变。金国人大军南下,灭掉了北宋,曾经繁华一时的都城-汴梁沦为人间地狱,而北宋最后的两位皇帝-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俩被俘,除他们外,还有许多皇室宗亲和王公贵族及其家眷3000多人也被俘了,一起被押往金国。

虽然一路上死了很多人,但是宋徽宗、宋钦宗倒是活到好好的,活着到了金国,在行为牵羊礼之后,金国高把这些皇亲国戚全部关押起来。

不过为了以示金国对宋朝皇帝的恩德,金国人留了几十个原北宋宫女给宋徽宗,由她们照顾宋徽宗的生活。

囚徒生涯显然不好受,于是宋徽宗只好和宫女们拼命生孩子玩,他人生最后的9年都是在监牢中渡过的,然而就是在这9年时间里,他生了14个孩子,据《靖康稗史笺证·宋俘记》称,宋徽宗“入国后,又生六子八女”。

被俘的前几年,金国人对宋徽宗还算不错,所以宋徽宗有力气生那么多孩子。后来,金国人又将宋徽宗和宋钦宗转移至五国城继续看押,宋徽宗的随从顿时少了很多,待遇大不如从前,弄得宋徽宗叫苦不迭。


宋徽宗在五国城又被关押了五年,“坐井观天”,受尽屈辱而死。


袁卫宇


古代没有钟表,记时工具很特别,竹竿和沙漏。“日上三竿”表明太阳已经升得老高老高,下地干活或读书都迟了。“更长漏永”形容漫漫长夜,失眠睡不着觉,辗转反侧。两个成语分别提到两个记时工具,竹竿和沙漏。

更让人无法相信的是,古人晚上要打更。还把大约两个小时分为一个时辰,一天十二个时辰。

半夜0/24时为“子时”,凌晨2时为“丑时”,凌晨4时为“寅时”,早上6时为“卯时”,上午8时为“辰时”,10时为“巳时”,12时为“午时”,下午2时为“未时”,下午4时为“申时”,傍晚6时为“酉时”,晚上8时为“戌时”,晚上10时为“亥时”。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10时直杀到下午2时”。古代把晚上戌时一刻作为一更,亥时三刻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最无法理解的是“把一夜分五更,按更击鼓报时,两更之间有五点。”半夜打更敲鼓,还要不要人睡觉啊!

我们常常看古装电视剧,晚上有个老人打个灯笼,边走边打鼓、边吆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那么问题来了:古人为什么半夜要打更?除了报时,还有其他哪些用途。

古人打更是有讲究的,除了装束完备,还要声音宏亮,喊的内容也有变化。一更天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二更喊的就是“关门关窗,防偷防盗”。三更喊的是“平安无事”。四更已经凌晨一二点,喊的是“天寒地冻”。五更三点到五点,要喊“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从喊的内容可以看出,古人晚上打更,除了报时,还有维护治安的作用。如果有小偷,更夫这么一喊,对小偷有震慑作用。不过,让人无法理解,更夫这么一喊,睡觉的不也被喊醒么?要是有失眠的,不更苦了么?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五年前夏天在医院守病人。晚上十二点前,护士每两个小时测一次体温。本来天热烦躁,刚睡着又来测体温,让人不胜其烦。好在十二点过,护士就不来了。更夫每两个小时敲一次,把睡着的给敲醒,感觉不可思议。

哪位朋友来说说,更夫半夜把睡着的敲醒,是不是太过分。更不可思议的是,这陋习居然被大众接受,并流传那么广那么久。


蜀中梁哥哥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乘法口诀我们从小就背,但是,关于乘法口诀的历史你知道吗?给你一分钟,你先猜猜,它产生于何时?

答案也许你根本想不到,秦朝就有乘法口诀了!

在湘西酉水之畔,有一个小镇——里耶。”里耶“是土家族语——“拖土”,即开垦土地之意。200年,一次偶然的考古发现,在里耶的一口古井中,发掘出大量秦代竹简,这其中,有一枚竹简就写有乘法口诀。

当然,秦朝的乘法口诀与现在的有所不同,但也只是在表达上,算法是没有问题的。

2200多年以前的乘法口诀表,竟与现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诀表有着这么惊人的一致,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这枚小小的竹简给世界算术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实物资料,改写了世界的数学发展史,西方最早的乘法口诀表是在1600年前的,这证明中华民族发明乘法口诀表比西方早了600多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再一次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这枚秦简木质,长23厘米,宽4.5厘米,两面刻字,是我国最早的乘法口诀实物。2012年9月,中国邮政发行过一套《里耶秦简》特种邮票(2张),其中一张就选取了这枚“乘法口诀”,另一张则选取了“秦历日”,均代表当时的科技文化水平。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说两件事情。

一、皇帝办裸体展,模特竟是宠妃。

在中国古代的数百位皇帝当中,其中不乏昏庸变态的。北齐皇帝高纬,堪称第一。



高纬有一宠妃,名叫冯小怜。身材十分火辣性感,凹凸有致,五官精致,皮肤白皙,堪称人间尤物。在朝堂之上,高纬也是经常将她搂入怀中,卿卿我我,毫不避讳。经常整的大臣们是面红耳赤,好不尴尬。按说,这已经够出格的了,可高纬还觉得不够。他认为好东西就应该拿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为此高纬特地办了一次展览,展品就是他的爱妃,冯小怜。只见冯小怜脱光了衣服,躺在一个展台上,不断的变换着各种妖娆的姿势。大臣们则排着长长的队伍,花费千金后,才可以进入展馆,高纬则在门口堂而皇之的卖起了门票。

二、女到15不嫁人是犯罪。

女子15岁嫁人,在今天那绝对是犯罪,18岁才算成年,20岁之前不允许结婚。可在古代,女子到了15岁还不嫁人,那算犯罪,不仅要罚款,家人和亲戚朋友还要受到连坐。



在当今社会,大龄未婚女青年不在少数,选择不婚的女性也是大有人在,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今天,这可苦了不少男同胞。

你知道吗?在汉惠帝时代,法律明确规定,女子在15岁以上,还不嫁人要罚款600钱,到后来的宋朝更是规定,女子到了15岁不嫁人,家人坐之。这不简简单单是罚款的事情,家人还要面临牢狱之灾。

你怎么看?


波波戏说历史


《大清律例》在清朝是一部国家级律法,用于规定皇室和百姓万事章法,不过在律法之内却发生一件让人匪夷所思之事。

据清朝才子袁枚所撰《续子不语》记载,其中在陕西山阳县发生了一件奇葩血案。

陕西山阳县有一人,名叫赵成,此人做事丧尽天良,荒淫无度。

一天里,赵成趁儿子外出打工,色心遂起,携利刃逼迫儿媳牛氏与其发生苟且关系,为保住性命,牛氏只得顺从答应,等到赵成儿子赵友谅做完工回家后,妻子牛氏把前后事情告诉了他,两人商定搬离远住他村,离无赖赵成越远越好,就这样,两小口叫上牛氏的亲戚牛廷辉,一起搬家,重新过日子。

不料不靠谱公公赵成在几天后,找到了赵友谅两口子住址,还想趁着儿子打工离家后,逼迫儿媳就范,可一方面还是忌惮儿子赵友谅和牛氏亲戚牛廷辉,于是计上心来,打听到儿子住的这个村子里有一个恶霸,名叫孙四,此人穷凶极恶,霸道无理,赵成找到了孙四,两人商量趁夜里杀害牛廷辉一家,嫁祸赵友谅,代价就是把儿媳牛氏允诺给孙四。

赵成,孙四二人当晚潜入牛廷辉家,杀害了牛廷辉一家五口,然后贼喊捉贼,一起到了县衙告发嫁祸赵友谅,就这样,赵友谅被县衙衙役捉拿归案,在言行逼供下,签字画押杀害牛廷辉一家乃自己所为。

直到赵成以为事了,回到家后,赵成老婆痛心疾首,破口大骂赵成“虎毒尚且不食子”,赵成被骂的面红耳赤,这一切都被县衙耳目多看到,于是第二天,县衙又传召了赵成。

事出蹊跷,县衙分开审问了赵成和孙四,两人供述相左,于是动用酷刑,赵成老实交代了此事,这才有了杀人案的水落石出。


不过故事的高潮就在这里了,赵成杀害了牛廷辉一家五口,按照《大清律例》,杀人者赵成应该用自己家五口人性命以命相抵,可赵友谅是赵成儿子,也是血案的受害人,这可咋办?


于是地方官员逐级向上禀报,传到了清乾隆帝耳边,作为《大清律例》的制定者,乾隆帝也是左右犯难,论人情世故,陈友谅是受害者,不应当收到刑法,不过“父债子还”,赵友谅也难逃其就,最后乾隆帝左右其他,顾全大局,给出了一个当时看来比较合情的裁决。

赵成作为杀人者,罪大恶极,必须死罪,需凌迟。赵友谅虽然不是杀人者,但是律法上规定应当以赵成五口人的性命相抵,所以综合考虑,赵友谅可以活着,但是不应有后,因为有了后代等于是赵成有了后,所以乾隆帝罚赵友谅以宫刑,缓期百日充军。可怜了老实本分,有苦难言的赵友谅。

看完这个事件前后因果,我们不禁感叹,封建社会害死人,结局让人心生悲恨,荒唐可笑。这样的事情,被真真实实的说出来而又有谁相信?


实说历史


袁世凯和朝鲜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自然也都相信。

但是,其中有两个细节却让人惊诧莫名。

一个是:

袁世凯在朝鲜帮助闵妃打败大院君的时候,只是一个23岁的三品青年武官。

而,闵妃也只是一个22岁的少妇,朝鲜民间传说袁世凯和闵妃不清不白,有暧昧关系。

可以确定相信的是袁世凯娶了闵妃的妹妹碧蝉为妻,碧蝉带了两个朝鲜丫鬟一起嫁给了袁世凯,这三个朝鲜女人替袁世凯生了15个儿女。

估计也就是因为袁世凯晚节不善,名声不好,娱乐文化界不敢演绎他的“光辉事迹”,多好的电视剧素材呀!

还有一个非男女问题的细节。

当年,状元张謇是吴长庆的幕僚长,曾经亲自教导过袁世凯读书,袁世凯于读书科举一窍不通,幸而张謇识人,发现袁世凯领军办事大有才能,极力向吴长庆举荐,才有袁世凯后来的机会。

去朝鲜的时候,张謇亦随军办事,曾经上书李鸿章——干脆效仿大汉朝在朝鲜建置玄菟、乐浪郡算球,袁世凯也极力附和老师,认为轻而易举之事。

当时,张謇29岁,袁世凯23岁,都好年轻呀!已经开始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了。

被李鸿章斥责多事。

遂作罢!


葭明通半瓶历史


民国时期有一件传播很广的事情,说的是在黄埔军校期间,蒋介石和徐向前谈过话,但是,当时的蒋介石并没有看上徐向前。

说实话这件事就是说出来我不相信的。当然了我之所以这样说是有理由的,可以说很多事迹都证明这件事是不可信的。

下面我们就说是当时具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流传蒋介石和徐向前之间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黄埔军校,是民国时期最著名的一个军事学校。

当时,黄埔军校的校长就是蒋介石,周恩来是政治部主任。

在黄埔军校第一届招生的时候,徐向前就来报名了,而且给徐向前一起进入黄埔军校的很多人,都成为了日后国共双方的重要将领。

因为蒋介石是校长,他整天和学生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萌生了一种想法,这个想法就是拉拢黄埔军校的学生,为自己效力。

那么,蒋介石要如何拉拢他们呢?

其实方法也是很简单的,就是找他们谈话。通过谈话了解他们,然后在决定用不用他们。

你还别说,蒋介石通过这种方式,还真的招募了很多人,他们都成为了日后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我们说一下代表们:杜聿明、胡宗南、宋希濂、郑洞国、贺衷寒等人,都是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提拔重用的。

在这期间,蒋介石就有找到徐向前谈话。

具体谈话的内容,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蒋介石对徐向前的印象,就是感觉徐向前是一个很老实的孩子,当时的徐向前也没什么话说。

所以,很快蒋介石就让徐向前回去了。

很多人就说蒋介石并没有看上徐向前,事实上并非如此。要知道徐向前之所以进入黄埔军校,他的引荐人是毛泽东。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也就是说在徐向前上黄埔军校的时候,他就和毛泽东相识了。

是毛泽东把徐向前给送到了黄埔军校里。

通过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时候的徐向前肯定是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了,也就是说他压根就没有看上过蒋介石。所以,在面对蒋介石的拉拢和抛来的橄榄枝的时候,他当然是视而不见了。

正所谓道不同不足以为谋,徐向前和蒋介石没有话说,甚至是无话可谈,我们当然也就理解了。

所以说并不是蒋介石没有看上徐向前,而是徐向前没有看上蒋介石。

后来事实也证明了徐向前是一个十分伟大的将领,蒋介石对于徐向前的军事才能也是十分的认可的。他不可能不知道徐向前是一个人才。

只不过徐向前的政见和他不一样,所以,肯定也就不可能和蒋介石谈到一起去了。

我们都知道徐向前为新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被授衔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