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東經濟這麼發達,但是高等教育水準挺一般?

黃眯眯


高等教育資源的配置和經濟地位關係很小,和政治地位的關係大。歷史上的資源配置對當代也有一定的影響。

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最豐富的十大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南京,武漢,西安,成都,天津,重慶,瀋陽和廣州。這十大城市當中,有四個是直轄市,另外六個是區域中心城市。這十個城市當中,北京,上海和南京,屬於第1檔。不僅在數量,而且在質量上都有優勢。武漢實際上介於一檔和二檔之間。其餘幾個城市屬於第2檔。數量上還是相對其他城市有顯著優勢,但質量上和第1檔有明顯差異。這種結構佈局,顯然是政治地位導致的,和經濟地位沒有密切關係。

刨除掉四大直轄市。其餘6個省會城市所在的省份,除了江蘇和遼寧以外,都是高校資源高度集中在省會的典型代表。對於廣東來說,優質的高教資源都在廣州,其他城市什麼也沒有。江蘇和遼寧則不同。江蘇的形勢是多點開花。除了南京以外,在其他多個地市都有優質高校分佈。遼寧屬於雙子型模式。大連有大量優質的高校。所以這兩個省份也是比較典型的高校資源相對豐沛的省份。

從歷史因素來看,廣州在民國時期的高校數量和質量也不是極為出色。南京主要是受惠於民國時期的遺產,所以才能在高教領域僅次於京滬兩大直轄市。

廣東經濟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才逐步發展起來的。從民國時期一直到改革開放以前,廣東的經濟發展水準在國內來看屬於中游水平。除了廣州以外,廣東當時其他城市的發展水準都不是太好。潮汕地區憑藉著僑商的資源。相比其他地區要發達一些。以這樣的經濟水準,實際上很難支持當地高等教育的發展。深圳作為一個改革開放以後才發展起來的城市,雖然經濟實力驚人,但是也沒有能力在短期內就培育出一所優質大學。就廣東在改革開放以前的高等教育配置,其實是比較符合當時廣東的實際發展水準的。

問題實際上出在改革開放以後,廣東經濟高速發展,經濟水準和高教水準已經不相適應,但這個時候高教資源逐步落地,所以又不可能像當年那樣通過行政手段,直接要求大量的外地優質高校搬遷到廣東去。現在採取的一種折中手段就是鼓勵外地高校到廣東開辦分校,比如在珠海深圳都有很多這樣的學校。

至於學校的水準問題,我個人認為在985這個層次上,除了清華北大遙遙領先於其他高校之外,從復旦開始到最後一名的華東師大的差距其實都不大。這是由於國家投入導致的差別,並不是學校領導個人努力就可以解決的。211院校內部水平參差不齊,有不少是因為照顧原因而入選的。現在的雙一流大學當中的一流學科,建設大學,也有此類情況。所以單純以985高校這個指標來看的話,北京遙遙領先,上海以4所顯著高於其他城市。廣州在這個指標上,其實和南京武漢都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