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說來也是巧,最近好久沒寫萬曆朝鮮戰爭的文章了,正好幾天前一個偶然的機會,陪著媳婦去了一趟國家圖書館。本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在媳婦找書、借書完畢之前,原本想隨便找本書打發下時間。不過,懷著姑且一試的心態,順手在資料庫中查找了一本國內根本就沒出版、甚至沒有中文版、但是卻一直很想查閱的外文書。本不抱太多希望,可一查之下,居然驚喜交加地發現,居然真有!

不愧是國家圖書館!先贊為敬!

好了,閒話不多說,這本書究竟是什麼呢?就是記載有關於萬曆朝鮮戰爭中明朝冊封日本經過的《十六·七世紀耶穌教會日本報告書》(第I期第2卷)。當然,因為不是中文版的,日本名稱是下面這個樣子。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拍攝的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本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名傳教士,名叫路易斯·弗洛伊斯。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他的詳細生平各位可以自行百度,簡單來說,就是一位日本戰國時代曾在日本生活、傳教了幾十年、堪稱“日本通”的西方傳教士。這位傳教士之所以目前在研究當時日本歷史中佔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就是因為當時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詳細整理一份關於最近日本都發生了哪些重要事情的報告書,寄回西方耶穌教會,而那段歷史中發生的諸多大事,不僅是傳教相關的,其他政治、軍事、甚至自然災害等事情,比如本能寺之變、日本入侵朝鮮、甚至伏見地震等,都有記載。當然,個人最想看的,還是其中專門有《太閣謁見明朝使節一行始終》的章節,專門記述了萬曆朝鮮戰爭中間的議和期間,以楊方亨、沈惟敬的明朝使團到日本冊封豐臣秀吉的詳細經過。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專門講述明朝使團的一個章節

可惜的是,這本書的主體部分都是講日本歷史,和中國歷史的關係不大,所以據本人所知,尚無完整中文譯本。筆者找到的這一本也是日本人後來根據當時信件的原稿(估計是拉丁文)翻譯成日語、在日本出版的,所以貌似除了從日本代購,國內應該也就只有國家圖書館(僅有一套而已)等少數公共圖書資源庫可夠查閱。

當然,有的朋友可能會問,日本戰國曆史,或者和中國相關的中國歷史,幹嘛要看西方人的記載?咱們古人和日本人就沒記載嗎?

其實,並非中國和日本缺乏史料,而是在於一個角度與立場的對比。之所以對弗洛伊斯的看法與記載比較在意,主要是因為在個人看來,雖然其記載的也未必就一定是歷史的真相,但是西方傳教士至少在那場明朝-日本戰爭中的立場,相對更加中立一些,所以比較於明朝和日本方面各自或誇大、或遮醜、或避諱甚多、或有所加工的記載,雖然權威性也不算是最高的,但是其客觀性講道理畢竟相對更強一些。總之,無論是不是真相,各位感興趣的話看看便是,至於信與不信,還是那句話: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位自行斟酌把握。

由於全書很長,即便是光記錄關於明朝使節前後在日本冊封始終的情節也不少(畢竟沈惟敬在日本就來回前後折騰了將近一年時間),所以主要挑選一些比較關鍵、或者比較有意思的部分,重點和各位分享一下。

首先,是關於這場議和與冊封的絕對核心人物——沈惟敬與小西行長。

之前個人也曾寫過關於他和小西行長二人一手導演的明朝日本議和鬧劇的真相分析的文章(明朝萬曆朝鮮戰爭中的中日議和“鬧劇”:荒誕的背後,究竟隱藏了怎樣的真相?)。裡面也曾分析過,雖然明朝官方史料講沈惟敬描述為“市井之徒”,就是一個混混兒。但是疑點頗多,而弗洛伊斯是怎麼看沈惟敬的呢?

“沈惟敬是一位老人,睿智能力優秀評價極高的中國遊擊(官職名稱:遊擊將軍)。”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雖然個人翻譯水平有限,用詞也可能不是很精準(請見諒),但至少和官方史料裡面埋汰沈惟敬形象的描述肯定不一樣。這樣的描述,怎麼說也是純褒義的一個正面形象。換句話說,至少在外表形象、或者說留給他人的印象中,沈惟敬完全是一個合格的大國使節(至少弗洛伊斯是這麼認為的)。

換句話說,相比較於之前可能更偏近於騙子的猥瑣形象,韓劇《懲戒錄》中沈惟敬的人物造型可能更符合弗洛伊斯的描述。如下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傳統“騙子”形象的沈惟敬構想圖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韓劇《懲戒錄》中的沈惟敬造型

而小西行長,筆者還沒找到詳細描寫,不過書裡面稱呼小西時都是用的教名:アゴスチイノ。不知道這個是不是該翻譯成:阿哥斯坦諾?(百度翻的)

直接稱呼教名了,而且小西行長又是基督徒,弗洛伊斯對其有好感也是很自然的。

另外,裡面還記載了李宗城和楊方亨,看得出弗洛伊斯的記載還是比較全面詳實的,因此筆者才認為其記錄有一定的參考可信度。

其次,再吐槽下豐臣秀吉的鋪張浪費與勞民傷財。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寫到豐臣秀吉為了迎接明朝使團,給他們展示一下自己的實力,打算造一個“千畳”(1620平方,1畳≈1.62平方米)大小的政廳來接待使團。而且這裡還寫著之前大阪的政廳因為豪雨的原因,結果支撐不住,一面牆給崩壞了(豆腐渣工程古今中外都有啊),導致政廳都有些傾斜了(比薩斜塔日本戰國版?)。總之,花了大量人力財力,榨取民力過度,出現了大量絕望和逃亡者。(這鍋不知道是不是要明朝使團來背。。。)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這裡還寫道太閣為了歡迎明朝使團,盡了最大努力(看得出豐臣對招待使團真的很上心)。結果搞得全國上下怨聲載道,估計是太閣對不滿進行了強行彈壓,導致日本全土瀰漫著恐怖氛圍(白色恐怖?)

然後,是李宗誠逃亡事件,與沈惟敬和小西行長的緊急應對。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原本的正使李宗城逃跑了以後,小西行長到朝鮮去找楊方亨,估計是安慰楊方亨,別這個也給嚇跑了。而沈惟敬則到了伏見(京都)去找豐臣秀吉說明情況。看得出,沈惟敬和小西行長真的是通力合作的好搭檔,你的老闆我來搞定,我的上司你去應付。豐臣秀吉很親切地和沈惟敬見了面,沈惟敬送了一些見面禮(居然還有兩頭駱駝?)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豐臣秀吉招待沈惟敬,招待時吃米飯的碗都是黃金做的,還送了些禮物(都是些武具,短刀、槍。和明朝送的錦衣綢緞、黃金等、甚至還有駱駝,實在是天壤之別。話說還不如送那個黃金碗值錢。。。)送沈惟敬暫時離開時還用的很奢華的船(看來兩人聊得不錯)。另一方面,小西行長到了朝鮮,好歹楊方亨是沒像李宗誠那樣直接溜了。一場危機,由於沈惟敬和小西行長的通力配合,化為無形(外交危機處理能力max)。

不過,勞心勞力的一切努力,結果明朝使團基本卻沒享受得上。

因為接下來,就是伏見地震,原本打算為了接待使團在伏見(京都)建的幾乎所有建築都被毀於一旦。。。(這議和也是命途多舛、總攤上倒黴事。不是原本的正使逃跑,就是碰到地震。天災人禍,似乎就是誠心不打算讓你順利完成。數學達人可以估算一下,這兩個本就罕見的倒黴意外碰在一次外交訪問中的概率是多少?)

不過,事在人為。在一番努力後,還是照常接待,只不過,伏見已經毀了。就改在了豐臣秀吉的居城大坂。看來這裡相對受災不太嚴重。

再接下來,明朝使團終於來了。也就是歡迎儀式、以及中日目前爭議比較多的冊封典禮了。

關於明朝數百人的龐大使團從堺港到大阪的這一路上,可謂是風光無限,宏大壯麗,弗洛伊斯的報告書中有當時情形的不止一頁的詳細記錄。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不過,這裡先賣個關子,個人正打算專門以明朝使團赴日冊封這幾天的經歷寫一篇小說故事,近期可能就會先把試寫的開頭部分發出來,到時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從小說開篇裡再一窺當時的盛壯。所以,這裡就先按下不表,留待小說裡再具體描寫了。

這裡主要重點說一下,爭議頗多的冊封典禮現場的情形。

有的日本史料記載中,描寫明朝使者楊方亨與沈惟敬畏懼於豐臣秀吉的威嚴,冊封時顫慄不止乃至跪拜伏地,誇張的還有豐臣秀吉破口大罵、甚至直接撕了冊封詔書的。而明朝沈惟敬與楊方亨的報告中,則是豐臣秀吉老老實實地接受冊封,甚至率領眾大名朝著北京方向五拜三扣頭,而後三呼萬歲。

總之,彼此的記載中,自己一方都是牛掰哄哄的,而對方則都是服服帖帖的,生動地為我們演出了一場各執一詞、相互矛盾的“羅生門”。

既然提到這裡了,不免多說一句,先不說到底誰真誰假,也不保證沈惟敬和楊方亨的報告可信度就一定百分之百,但某些日本史料顯然是撒謊都沒學會,疏漏太過於明顯。

首先是撕毀詔書的描寫。。。額,那麼現在依然保存在大阪博物館裡完好無損的詔書原件是怎麼回事?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再者,日本不少史料里居然大多寫的冊封典禮是在伏見舉行。。。

這就尷尬了,因為事情分明是發生在大阪。

何況,一向好面子的豐臣秀吉會在明明已經剛剛毀於地震的伏見接待來使?難道冊封是請求賑災撥款、故意“賣慘”的嗎。。。?

而沈惟敬、楊方亨、包括朝鮮方面的記載都是記錄冊封發生在大阪,當然,這裡也包括弗洛伊斯的記載,同樣是發生在大阪。因此,明方記載雖然也未必都完全可信,但是日方某些記載上來連地方都弄錯的,這個可信度就更是實在。。。

言歸正傳。那麼,弗洛伊斯的報告書中,到底是明朝使節跪拜伏地,還是豐臣秀吉跪地三呼萬歲呢?

筆者仔細翻了一下。

很遺憾,好像和雙方的記載都有一些出入。看起來,從弗洛伊斯的記載中,現場的畫面好像並沒有誰高誰低,而是用現在的一個詞來形容的話,就是很——

“和諧”。

還是上原文吧。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按照弗洛伊斯的記載,會議上豐臣秀吉與明朝正使楊方亨,在席位設置上是對等的(大概是空出了北方的上位,分賓主坐東、西兩側)。豐臣秀吉受領了書冊與金印後,將其推舉過了頭頂,然後又受領了禮服後,去往側室,換上了明朝賜予的衣冠(個人猜測應該是符合國王身份的繪有四爪龍的蟒服),然後再次穿著明朝王服出來後,明朝官員對其表現出崇高的敬意(對明朝至少是形式上認可的受封國國王)。

至少個人看來,以上的描述,堪稱“和諧”,哪一方都沒怎麼丟臉。然後就是宴會了,總體而言,這場冊封典禮還有點兒相敬如賓的意思。晚上豐臣秀吉還去明使那坐了坐,一來是致謝,再來是聊了聊朝鮮問題(不過沒達成共識)。

這樣看來,之前筆者在另一篇文章中用的《戰國鬼才傳》漫畫裡的如下場景描繪也是不對的(應該是地位對等而坐)。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同時,某些影視作品中對於明朝所賜金印非常小的刻畫,按照這個說法,也是不對的(弗洛伊斯特別寫道,金印很大)。比如前不久熱播的《真田丸》裡的明朝所賜金印,也就拇指大小,如下圖。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明朝君臣沒太把日本和豐臣秀吉當回事倒有可能是真的,但是金印上沒必要這麼小氣。同時,參照弗洛伊斯報告書裡明朝使團的規模、以及所賜予的各種豐厚贈禮,有大量的金銀錦緞,甚至駱駝都有,最關鍵的金印怎麼可能偷工減料?而且報告書中明確強調了金印很大。從這個角度講,可見以上刻畫相當不符合史實。當然,影視作品本就有藝術加工,那就另當別論了。

總而言之,如果依照弗洛伊斯的記載,之前的很多中日史料似乎也都有不少值得商榷與考量之處。尤其是其他相互貶低對方形象的各種記載,也許不能完全排除最初下筆之時就都別有用心的可能性。而用心,也無外乎借貶損對方來誇大自己,同時獲得即便是可能摻了假的歷史優越感。小說、影視等藝術作品中稍作加工倒也可以理解,但是就歷史而論,個人覺得,實在大可不必。

當然,至於說弗洛伊斯所記載的是否就是百分之百的歷史真相,其報告書就完全沒有偏差或者其個人傾向?個人認為也未必能盡信,更談不上絕對。畢竟,從字裡行間就能感覺到,他對同是基督徒的小西行長抱有好感,不免為其說話。而對在征討九州後便下令禁止傳教的豐臣秀吉抱有不少的敵意。可見,其記述也並非一碗水絕對端平。

所以,弗洛伊斯的記載嚴格意義上也只是可以作為重要參考的一家之言,而非絕對權威。但必須肯定的是,由於其相對中立的立場和記載的詳實程度上,該報告書的可信度也相對不低。而對於我們而言,其最為重要的意義恐怕就在於,帶給我們重新認識那段歷史的一個全新視角與重要依據。

以上就是本書裡個人整理的一些比較重要或者有意思的地方,當時因為時間實在有限(本來計劃是我等媳婦,結果最後倒過來了,哈哈),看得不是很全,拍得也就這麼多,同時不是很清晰。個人的翻譯水平也比較有限,若有不太準確之處,還請包涵。

同時,把當時找的大量照片一起上傳了百度雲,如果有感興趣的朋友,我評論區單獨發鏈接。有翻譯達人也歡迎全部翻譯一下(工作量估計不小)。

方便的朋友特可以直接去國家圖書館或者其他渠道閱讀原書(如果有拉丁文的原稿更好)。同時分享出來,大家一起參考。

對了,再給國家圖書館點波贊。

明朝冊封日本豐臣秀吉之探究:西方傳教士筆下的冊封經過

拍攝於國家圖書館外文閱覽室

用身份證免費就能辦讀書卡,然後像這種外文文獻是不讓外借的(中文有部分可以、但要充100元押金),而且就是在館內閱覽也要先預約。不過預約也很方便,用讀書卡在館內機器上預約,30分鐘左右就能取到,只是不能借回去家裡慢慢看而已(外文文獻通常館藏較少,倒也能理解)。館內WiFi也很方便,速度挺快(也可能是因為外文閱覽室本來就人少),所以等待的時間也不枯燥,可以刷刷知乎,哈哈。整體環境不錯,非常安靜,建議入館時手機先調成振動或靜音,尊重別人也方便大家。建議大家有需要可以去體驗一下,友情提醒:最好別帶大包去,因為還需要排隊存包有些麻煩。

祝各位讀有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