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告訴你:蕭何追韓信是一次赤裸裸的權力陽謀

【出處】《資治通鑑·漢紀一》

【原文】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漢王至南鄭,諸將及士卒皆歌謳思東歸,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數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王。王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王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郁久居此乎!”何曰:“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臣光曰】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拜韓信為大將。這個故事耳熟能詳,孺婦皆知。《資治通鑑》記載得非常詳細。多次研讀之後,細思極恐:

這是一次赤裸裸的權力鬥爭,而蕭何成為了這件事情的最大贏家!

《資治通鑑》告訴你:蕭何追韓信是一次赤裸裸的權力陽謀


“信度何等已數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

這句話的明面上是講,韓信覺得在劉邦這裡也得不到重用,準備到其他諸侯國去。蕭何聽說後就來不及向劉邦報告就直接去追韓信了。

而把蕭何追韓信的行為放在當時的具體環境中,我們就會覺得此時有點微妙了。

之前,“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說明蕭何與韓信有深入的交流,對韓信的才能有充分的認識。但事實是,當蕭何數次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一直都不用。這說明兩點:

1、劉邦覺得韓信不重要:這是肯定的。韓信當時只是一個治粟都尉,負責管理糧草,從未見過功勳,也從沒在實戰中展現過才能,在跟隨劉邦入巴蜀之地的數萬人中極其普通。

2、劉邦覺得蕭何不重要:這才是要命的。蕭何屬於劉邦在豐沛起家的“老人”,在是豐沛集團中的領軍人物,在劉邦的隊伍中獨一無二。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舉足重輕的人物,向劉邦推薦一個人才,即便劉邦不打算任用韓信,但多少要給蕭何一個面子,至少也得見一下韓信。但是劉邦根本就沒有反應,這就極大地刺激了蕭何,進而可能產生了失落感,甚至是挫敗感。

韓信出走事發突然,蕭何可以派人去追。即便要親自去追韓信,也可以派個人去向劉邦報告。但是蕭何根本就沒有這麼做,僅此一點就說明蕭何內心的不平衡。

《資治通鑑》告訴你:蕭何追韓信是一次赤裸裸的權力陽謀


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行為藝術,一搞就是兩天,害的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為什麼劉邦會如此憤怒和震驚?

正如上文所講,蕭何是劉邦隊伍中的核心人物,重要性和影響力毋庸置疑。如果蕭何也隨其他人一樣逃亡東方諸侯國,那這樣的政治影響力實在是太壞了。

一是像蕭何這樣的人物都出現了逃亡問題,說明高層對革命充滿了悲觀情緒,這種情緒無疑會極大地打擊隊伍的士氣;

二是蕭何是劉邦的後勤總管,他的離去會導致劉邦隊伍出現的混亂;

三是蕭何作為劉邦的左右手,對劉邦隊伍的底細一清二楚,這樣的人如果叛變投靠其他諸侯國,對於劉邦的革命事業的打擊是致命性。

《資治通鑑》告訴你:蕭何追韓信是一次赤裸裸的權力陽謀


“居一二日,何來謁王”,蕭何與劉邦就韓信的重要性和任職問題進行了深入友好地探討。

此時的劉邦,經過蕭何這麼一驚一乍的權力抗爭後,他發現自己對蕭何束手無策,毫無制約力。

一是因為蕭何代表著劉邦起家的豐沛集團,影響力太大,輕易動蕭何會對革命隊伍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二是因為蕭何作為後勤總管,出謀劃策、兢兢業業,對於劉邦今後的事業發展至關重要,更為關鍵的是劉邦的領導班子中還無人可以替代他。

既不能殺蕭何,也不能動蕭何。於是他充分發揮了一名優秀政治家的權衡水平和表演能力,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對蕭何言聽計從,任命韓信為大將軍。而且還專門“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拜韓信為大將軍,給足了蕭何的面子。要知道樊噲、周勃、灌嬰等一批跟著他出生入死多年的老將都僅僅只是將軍而已,一個初出茅廬、毫無功勳的韓信居然官拜大將軍。

《資治通鑑》告訴你:蕭何追韓信是一次赤裸裸的權力陽謀


當然,劉邦也是留有後手。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此時將韓信抬得越高,極大地刺激樊噲、周勃、灌嬰等老將,這些老將必定不服氣、不配合,甚至會給韓信出難題、下黑手。只要韓信今後稍微出線差池,劉邦一樣可以將韓信從大將軍的位置上拉下來。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政治總是佈滿荊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