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過小年”:掃房祭灶神,傳說變成故事講,孩子都愛聽

早晨起來,老公說“今天是小年了啊。”兒子問“啥是小年?”一句話把我的思緒拉回到很遠的過去,小時候,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天,早晨家家戶戶都會放個鞭炮,因為要“送灶神”。此外,“小年”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更重要的是,從這一天開始,便正式啟動了過年的程序。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買豬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從臘月二十三到臘月二十九,每天都有事情做,一直忙到除夕晚上“守歲”。現如今這首過年謠裡所描繪的畫面,在城市裡幾乎看不到了,所以城裡娃對這些已經沒有切身體會了,但是不妨礙我們講給他聽。


“二十三,過小年”:掃房祭灶神,傳說變成故事講,孩子都愛聽

01小年,正是過年的開端

上面提到的“過年謠”各地版本略有差異,但是開始幾乎都是以“二十三,糖瓜粘”開始。為啥要做糖瓜,要粘誰呢?

民間傳說中,“灶王爺”原本是一位普通人,名字叫做張生,他娶妻之後呢,天天花天酒地、不務正業,最終把家產敗光,變成一個叫花子,靠乞討為生。

有一天,他要飯要到了一家人門口,等到女主人出來時,張生一看,對方竟然是自己之前的老婆,當下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就燒死了。

天上的玉帝知道後,認為他沒有壞到底,還有羞恥心,由於他死在了鍋底,所以玉帝便封他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去彙報每戶人家的善行和惡行,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一再回去,保護和監察每戶人家,同時也督促每家人的日常行為自律,不做壞事。

幼時,媽媽總說不聽話的孩子,灶王爺都看著呢,等到了年底二十三,會到天上把你們一年來乾的壞事全部報告給玉皇大帝,到了夏天,天上就電閃雷鳴,警告不聽話的孩子……現在想想,這只是當時媽媽嚇唬我們罷了,我卻是信以為真的,老老實實上學,不做壞事,不惹媽媽生氣。

“二十三,過小年”:掃房祭灶神,傳說變成故事講,孩子都愛聽

02祭灶送灶王爺

臘月二十三,到了灶王爺上天彙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灶王像前擺上各種“供品”,而灶王像呢,則是早就買好貼好的,上面的形象總是一個慈眉善目的老頭,有的旁邊還有“灶王奶奶”,兩側寫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像前的“貢品”有魚有肉,最突出的就是“糖瓜”,這是一種又甜又粘的食物,意思是讓灶王爺“辛甘臭辣,灶君莫言“。清代詩人袁枚寫過一句“莫向玉皇言善惡,勸君多食膠牙餳”,其中的“膠牙餳”就是現在說的“糖瓜”,說明這個習俗流傳之廣。

有的地方在祭灶時,先要把舊像揭下,再用稻草扎一個草馬,方便灶神“快馬加鞭”上天,然後把一塊糖瓜粘在舊像中的灶王嘴上,再和草馬一起燒掉,即為“辭灶”。不過,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祭灶的儀式日趨消亡,但不妨礙傳說故事的流傳。

03小年“忙年”:掃房趕塵貼窗花

送走灶王爺後,人們開始掃塵,也稱“掃房”,其實就是大掃除,擦玻璃、掃地拖地,家裡家外收拾得乾乾淨淨迎新年。在過去,民間的房子是沒有玻璃的,窗戶上糊的都是紙,掃房時就需要糊新的紙,並且窗戶上或者門楣上要粘貼各種各樣有吉祥寓意的剪紙或者窗花,炕上的牆上要貼有年畫,過年的氣氛也就呼之欲出。

“二十三,過小年”:掃房祭灶神,傳說變成故事講,孩子都愛聽

我在老家的時候,在二十四這天,家裡的打掃衛生基本都是我和弟弟負責,除了掃房,我還要負責把家裡的床單被罩洗一遍,那時家裡沒有洗衣機,冬天又冷的很,雖然用熱水兌成溫水,但是手背有水,被凌冽的北風一吹,就像用小刀割一樣疼。

在這一天,人們除了把房子打掃乾淨,也要把自己的身體“打掃”乾淨,洗澡理髮,除掉過去的晦氣,迎接吉祥的新年。

另外還有一件事,也是從小年之後拉開帷幕,那就是寫春聯。爸爸是老師,在農村算得上“文化人”,那時候也還不興買對聯,都是去小賣部買紅紙送到我家裡來,爸爸用小刀裁好了,大大小小,長條的正方形的,寫上各種寓意美好的句子,到現在,我還能記得“梅花開五福,竹葉報三多”的對聯。

不過,小年到底是二十三還是二十四,在我國南北地區存在差異,而且民間也有“官辭三、民辭四”的說法,不管怎樣,相同的習俗活動、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是一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