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利用各类电商平台纾解农产品“销售难”

重庆市利用各类电商平台纾解农产品“销售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市商务系统迅速行动、靠前作战,广泛发动和组织电商网商打通“出村进城”路,帮助农产品特别是滞销农产品触网销售,有效纾解农产品“销售难”。据第三方机构统计,全市2月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44亿元。

一、对接大平台,拓展网络外销渠道。搭建区县与全国性龙头电商对接桥梁,充分发挥大平台品牌、渠道等优势,着力拓宽滞销农产品外销渠道。开州区与社交电商合作,开展区长直播带货等创新营销方法,不到一小时卖出开县春橙近万单、销售额30万元。奉节县一手抓农产品电商平台自营直采,一手抓社交电商联合营销,实现网络销售奉节脐橙4500万元、其余农特产品500万元。忠县推动电商平台与基地、小区深入对接,设置果蔬临时供应点10个,线上线下累计销售滞销农产品50余万单、销售额2000余万元。重庆本地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多家电商企业合作,启动“抗疫促销·爱心助农”暖春战“疫”系列专场活动,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1.68万吨,助农增收约7800万元。

二、联动小平台,深化本地产销对接。推动区县依托本地平台、网商货源等优势,强化产销组织,加大网络营销力度。武隆区打造供给配送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电商网点、专业合作社免费入驻,实现订单1300余单、销售额320余万元。石柱县搭建乡镇农产品滞销信息专题频道,累计发布本地农产品滞销信息120余条,实现订单680余单、销售额25万元。荣昌区建立农产品供销对接群平台,汇集农产品供应商、超市、电商平台、快递企业等100余户,累计完成农产品销售91.5吨。万盛经开区依托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探索“上门收货、网络销售”模式,帮助农户销售萝卜、儿菜等各类蔬菜15吨,销售额近6万元。市商务委会同市农业农村委联合举办“2020三峡柑橘国际(网上)交易会”,通过网络“一键订购”方式,开启“三峡柑橘,全球配送”便捷通道,半个月时间实现交易11.09万吨。

三、聚合众主体,激发抱团促销合力。支持区县发动电商、网商以及涉农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整合营销和宣传资源,共同促销本地滞销农产品。长寿区从仓库、人工、物流、防疫物资等方面全方位保障,支持10余家电商以社区拼团等模式开展滞销农产品网络销售,10天累计实现网上销售1500余吨、销售额1000万元。大足区推动电商、网商、涉农企业通过社交平台加大网上营销力度,强化配送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无接触服务”,实现草莓、猕猴桃等农副产品网络订单26万单、销售额1180万元。万州区积极组织电商企业与各镇乡对接,目前日均网上销售柠檬、玫瑰香橙4万余单、20万斤。巴南区推动电商、网商为种植户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实现订单10万余单、销量近100万斤。

四、开展“渝快送”行动,力争促销保供“两不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网络消费“渝快送”行动,引导实体零售企业、电商企业优先采购滞销农产品,既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又满足群众生活需要。渝北区在20余个场镇或小区设立了抗疫“四不”(不接触、不扎堆、不讲价、不称重)便民自助蔬菜店,日均销售蔬菜700余斤。綦江区支持电商保供企业(超市)加大本地农产品采购力度,采取“分片分区、定点投放、小区(社区)代管、错时取送”的方式开展网络销售和“无接触配送”,累计实现订单近4.3万单、销售额480万元。永川区鼓励企业设立社区无人值守售货专区,已完成配送订单1.6万单。重庆一家大型超市选取高频餐桌商品,推出蔬菜包、肉蔬包等网购“组合菜包”平价惠民销售。某餐饮商户的供应链服务商将生鲜蔬菜配送业务向家庭个人开放,提供平价套餐,2月份销量环比增长215%。

审校:胡锦华、王楠、刘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