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報985、211研究生沒考上,服從調劑,調到一般大學的研究生,還要繼續上嗎?

沙漠風暴一滴水


考研是一個綜合命題,除了內在的學習能力和奮鬥目標外,諸如時間成本、機會成本、沉沒成本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外在因素。

1、對於一個考研的學生來說,每個人考研的目的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可能為了繼續求學而放棄不錯的工作機會,有的人想通過考研提升學歷或者考一所更好的大學來提升一下學校的知名度,有的人希望在本科領域的研究上獲得更高的突破而考研......

2、除此之外,每個考研的學生在考研背後所處的“環境”或者準備情況也是不一樣的:

有的學生家境普通本身家裡就希望先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好不容易說服父母考研,可能一輩子只有這麼一次考研的機會;有的學生家庭環境不錯,可以多準備幾次考研,本身實力很強可以考上很好的大學,第一次考研只是意外落榜;有的學生也有條件多考幾次研究生,但是成績一般,雖然沒有衝上985但好不容易考上了研究生......

正是因為每個人考研的目的以及自身所處的環境不一樣,考研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有可能要面對一個又一個接踵而至的 非常複雜的邏輯選擇


一、首先,我們分析一下時間成本因素

決定考研能否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你的“學習能力”。好學生的學習能力強,考研成功率自然就比較高,差學生學習能力弱,成功率相對就低,想考研可能就需要多考幾次。這時候,我們就得考慮另外一個因素——時間成本

如果你的家庭經濟條件好的話,考研一次沒好考或者沒考上,就有條件多試幾次,雖然時間成本就高,但是家裡可以負擔得起,這是富學生的優勢。而對於窮學生來說,家庭經濟一般的,時間成本很低,學生需要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來彌補時間的弱勢。

個人認為學習能力的提高相對還是比較難的,對於很多隻考一次又很想考上的學生來說壓力很大。當然,考研既然是一種選擇,

家庭經濟情況本身是一種可控的時間成本

我們以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為Y軸,以他投入的時間成本為X軸,假定他所有的時間成本都拿來讀書(理想狀況,排除學生不專心、不刻苦或者其它在外因素的額外干擾),那麼學習能力和時間成本相乘的面積,即為他所能取得的考研成功。學習能力*時間成本=考研結果,而結果和預期之間又存在兩種情況:①考研結果 ≥ 預期目標;②考研結果 < 預期目標。

如果你這次獲得的考研結果,達不到你的預期,這時候你就得考慮 選擇接受已有結果,還是 繼續投入時間成本。正如題中提到的考研時落榜了985、211大學,而被調劑到一般大學。這所學校不是孩子最理想的預期目標,那麼是考慮再復讀一年,還是繼續上這所學校。這是家長和學生都很困擾的問題,時間成本計算 在這裡解決的是關於復讀的選擇,而是否選擇花三年時間去一般的大學讀研,這就是 機會成本 的考慮。

二、其次,我們分析一下機會成本因素

關於先工作,還是先考研,本身就是一個有爭議性的話題。個人認為,工作和考研,更多是對於自己“職業觀”的選擇,而對於已經考上研究生的學生來說,就是“機會成本”的比較。

①如果選擇去民營企業職場工作,那麼先工作或者先考研,差別不大。優先進入社會,反而可以優先積累經驗。無論是技術應用型工作,還是營銷管理型工作,工作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要比理論知識對工作的適用性和實用性都強。工作三到五年後,可以嘗試讀一個如果MBA\\MPA之類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作為知識和學歷的補充

②如果選擇去高校、科研機構、事業單位或者政府部門工作,那麼考研就非常重要,因為這些地方對於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要求是很高的,研究生學歷是最基本的敲門磚。這時候,先讀研就是必須的,很多好單位至少是以研究生學歷為起點,甚至是博士為起點。比如現在想去大學當老師,差不多點的本科院校都是要博士

我們以學歷水平為Y軸,以工作年限為X軸,來看一下“民營職場”路線和“科研政教”路線的區別。民營職場的學歷水平,沒有科研政教高,學歷提升的軌跡和層級也不太一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雖然三年的工作經驗很重要,但是讀研不僅提升了學歷,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習能力。

個人建議,能考上研究生本身就不太容易,最好還是去讀一下,畢竟讀研後還可以出來工作,但是工作後就不一定有機會或者有條件回去讀研。

結合您孩子的情況,還是要先看下他的 職業觀選擇,將來要做什麼工作。如果去民營職場,普通本科就夠,有研究生也不一定會更好,哪怕是去一般的企業事業單位,研究生條件也算是不錯,畢竟社會上的全日制研究生還算是真正很多。但如果想去高校教書,去高科技企業搞科研,去好一點的政府單位上班,不管是搞技術還是搞行政,對學歷的要求就真的很高。當然,讀研是一件要花三年時間去做的事情,普通的研究生學歷價值幾何,不但有

機會成本 的考量,還涉及到了 沉沒成本 的估算。

三、最後,我們分析一下沉沒成本因素

所謂的“沉沒成本”指的是已經發生的,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都無法改變的預支成本。我們每個人在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不光要考慮投入成本做這件事的好處,還要看在這件事上是不是已經有過投入,我們將時間、金錢、精力等不可收回的成本,統一稱為沉沒成本。

我們以目標為Y軸,以投入成本為X軸,來看一下每個 目標 成本 之間的關係。考研,肯定有一個終極目標,比如找一份好工作,或者將來讀博士。所以,我們必須認真考慮每一個階段的投入,分別可以達到哪個目標,這樣可以才可以決定是否繼續投入。AB之間的投入,是已經不可逆轉的投入,且達到了一定的目標,我們可以看作沉沒成本。如果我們對已經達到的目標不滿意,那麼就要在繼續投入,因為有BC之間的成本存在,相對應的AB就從名義上的沉沒成本,變成了實際的沉沒成本,而BC也變成了要繼續投入的沉沒成本

同樣結合題中的情況,沒有考上985大學,而選擇在普通大學繼續讀研,這就是對之前沉沒成本投入的接納。考研是一個目標,而讀研則是為了更高的目標,我們可以把這個目標稱作 終極目標。我們在普通大學讀研,將來是可以讀博的,如果讀博是終極目標,那麼BC之間的沉沒成本就不存在了,這段沉沒成本就是第一點中提到的時間成本。當然,如果你想考985大學的博士,只有普通大學的研究生難度就比較大,這時候原來的終極目標就變成了

次級目標。而在普通大學讀研三年的投入如果因為不能達到考名校博士或者進入好單位的預期,其實這三年讀研的投入又會變成另一塊沉沒成本。在選擇上,就有可能刺激你復讀考研,選擇用BC之間的沉沒成本,即再次去爭取985大學的研究生的機會成本,來抵消在普通大學讀研三年帶來的沉沒成本。


小老虎不焦慮


看了大家很多很中肯建議的回覆!感覺說的最多的是隻要有機會,調劑也要去讀!因為我有個正準備考研的大四兒子,所以在這方面也有一些想法!我們大學上的不是985,也不是211,所以考研的目標是衝985,隨著目前招工單位的錄取條件,越來越多的單位要求研究生畢業,我也跟我兒子探討過,如果不能正常考入,那就接受調劑吧!我兒子也給我說了一個問題,最擔心的是,萬一調劑的專業自己一點不喜歡,那就後悔死了,他說,我那麼拼,那麼辛苦就想考自己喜歡的專業,實在不行,明年再考,所以兒子這麼說了,我也尊重他的意見,畢竟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只有他自己選擇的,他才會盡力去做!


茗33878613


如果調到當地的重本,非985或211,可以考慮,機會還是有。但是普通二本,真心算了,辛苦了2-3年,完了,年齡大了,反而找不到工作。因為現在國企,央企,大型企業校招,面對一堆白紙,只會看學歷,我同學普通二本研究生,壓根面試機會都不給。


Joe41723


我是一名大學老師,對於報考985,211研究生而落榜,但是可以調劑到一般的雙非學校的考生,我想大家都有這種困惑,雖然考試結果沒有達到開始預想的結果,但是不算最糟,還可以調劑到其他一般的學校。這個時候對於那些考生來說,有點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不捨。是否接受調劑去讀這個一般的大學,我覺得要從幾個方面來考慮,自身方面,比如是考試發揮失常,還是實力體現,再複習一年提高有多大,家庭條件等。外界條件,周圍環境是否有二戰的條件,報考的學校是否會擴招,普通的學校能否找到不錯的導師等等。

考985,211研究生落榜,如何考慮調劑事宜

報考985,211研究生而落榜,卻能調劑到一般學校的考生,數量也不在少數。很多同學很困惑,到底該不該去讀呢?讀個一般學校,心裡不甘心,再戰一年又怕考不上,那樣壓力是非常大了。

其實,遇到這種情況,同學先彆著急,冷靜下。從自身和外界,從主觀和客觀,來分析下該做怎樣的選擇。

自身條件分析

首先從自身分析,這次失利,是什麼原因,是自己複習的不夠紮實,很多知識點都沒掌握,還是說這次只是一個意外,本可以考上的。對於前一種情況,好好梳理下,再複習一年,是否有改觀,足以能考上心儀的學校,如果得出的是肯定答案,再複習一年,肯定能考上,那麼就可以做好一個初步的二戰決定了。對於考試意外出現的失利,本來是沒有問題可以考上的這種情況,那也可以先做好二戰的決定。接下來,還得結合家庭的因素來考慮了,再考一年,意味著家裡還得再養你一年,這一年的花費家裡面是否能承受呢?如果家裡確實十分困難,那麼再戰一年的壓力就比較大了,揹負著那麼大的經濟負擔再考的話,成功的概率可想而知了。這種情況就建議先去讀這個一般學校。

外界因素分析

其次還要從外界進行分析,我們都知道二戰的話,有半年時間,是已經畢業了,不能在宿舍住,那麼是否有好的住宿環境讓你安心準備考研,不過這個一般來說都是有的,可以在學校附近租個房子,然後複習還在學校裡。還要考慮的就是如果二戰,那麼報考的學校招生數量較前一年咋樣,會擴招還是會縮招,這個也是個考慮的因素。最後一點,可以決定你是否再考一年的因素,就是在一般學校裡,是否能找到個好老師,這個好老師指的是符合你自己職業發展規劃的老師,比如你想找工作,而這個老師在行業內和許多知名企業有合作,有幫你推薦工作的條件,或者你想繼續深造,而這個老師在學術方面還不錯,對於以後深造可以推薦博導。

結語

結合自身的情況,冷靜分析,可以對這個調劑的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也能得出一個適合自己的,最合理的,日後想起來也不會後悔的決定。


土建高飛


我有雙胞胎孩子。小兒子本科211,2018年首戰中科院複試走麥城,二戰報考的華東五校之一,初試360+,如果真調劑到普本,無論孩子還是家長心理真有點難以接受,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接受調劑普本,難到三戰?三戰的壓力能把孩子和家庭壓垮。天道酬勤,他成功上岸。今天大兒子政治和英語二已考完。他高中判逆高考只被專科開封大學錄取,哥倆去開封大學去看了下,他決定復讀。2015年分數提高了,分數線水漲船高,又被北京某校專科錄取。他利用假期去比利時大使館,輔導班,天宮院打工歉錢,坐飛機去雲南和內蒙大草原旅遊(我們不知情,二兒子事後告訴我們的)。前年專升本到北京建築大學。事後我從網上查到北京專升本相當不容易,只有本專業三年綜合考評前15%的學生允許報考,英語過北京線,他學的工程管理專業北京地區96名考生只錄取46名,用他的身份證號登錄北建大錄取系統分數相當高,尤其是英語68分。好象高中從沒超過這個分數。今年跨考211西南某財大證券專業。既然是孩子作出的選擇,我們兩口子雙手贊成,默默作好後勤保障。今年340萬考生,競爭42一45萬統考名額,現實是殘酷的。假如……,即使兒子能被普本錄取我們也燒高香!希望您也為努力的兒子祝福吧。謝謝您!

所以調劑到普本研究生是否去上?取絕於孩子的水平和預期。


巴爾的摩港灣


我的建議是:上!

理由如下:

1、考試這種東西,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你不能保證下次一定能比上次好。青春短暫,韶光易逝,與其繼續蹉跎歲月,不如把握現在,過好每一天。

2、調劑沒你想象中的容易。調劑過的同學就知道,調劑比考第一志願難得多。第一,你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收集學校、專業、老師的信息以重新確定自己的目標。第二,你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聯繫學校,但是可能得不到答覆。第三,你可能會遭受某些學校的歧視。可能是分數上的,更可能是出身上的。第四,你幾乎沒時間複習專業課,因為信息的蒐集會佔據大量的時間。第五,調劑複試的學校也刷人。第六,調劑很迷,能去到哪,得看緣分,這個過程,心情跟過山車一樣。一開始,你可能想找一個好點的學校,到後來,你會覺得有學校收你就很不錯了。

3、學習機會來之不易。每一年都是考研最難年。考研人數持續飆升,錄取名額卻沒有怎麼增長。相比滿大街都是的本科生,研究生還是比較稀少的,即便普通大學出來的研究生,也比很多大學生強很多,競爭力也不容小覷。研究生的培養方式和本科生有本質上的區別,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將會是你人生一筆重要的財富。

4、位置重要,方向更為重要。不論去到哪裡,都需要個人不斷拼搏努力,只要你有一顆向上的心,去到哪裡都不會埋沒你。相信你也能在一塊不是很好的土壤種出參天大樹。


小高讀史


劃重點:必須讀啊!

考研是一種修行,磨礪了自身而不想再經歷第二次的修行!

全國985、211高校,每年招生在全部研究生招生中佔很小一部分,第一志願報考的又有多少能稱心如意呢!

今年全國研究生考試人數為341萬人,比去年290萬人足足多了將近51萬人,這個側面證明了一個問題,今年大學生就業形式嚴峻(題外話)。

即使大學研究生擴招,我猜最終錄取的人數也就在70到80萬左右。因此,如果能考上報考的985、211是最好,考不上能順利調劑到一般學校讀研究生也不錯。你要想到,即使調劑到一般學校讀研究生,你孩子也超過了另外將近270萬人。

就這一點來說,能考上,即使調劑的,也必須得讀!

考研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經歷過一次的人,應該不想再經歷第二次的!

作為一個考研過來人,發出這樣的感慨我想還是有資格的。

  1. 大四上學期,也就是考研那學期,很多學校還是安排了課程的,雖然比前三年前少,但是仍然有。為了考研,我們都提心吊膽的逃了,每次還得想方設法請人答到,容易嘛我們!
  2. 為了更好的準備考研,不敢在寢室裡面待著,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冒著寒風去圖書館排隊,只期望能找到一個溫暖的位置,好安安心心複習。更多的時候,沒有位置,得去不同的沒課的教室裡面打游擊!
  3. 為了備考,需要拼命的堅持五個月,不帶間停的政治、英語、數學、專業課(也許是自己笨),就怕是因為自己不努力,而沒有考上研究生。
  4. 為了備考,放棄了秋季的招聘季(大家都知道,絕大部分公司都是秋冬季來招人,春節的都是別人沒招夠補招的),孤注一擲,壓力該有多大。

所以,經歷過一次的小孩,肯定不願意再經歷一次,能讀就讀吧,即使是一般的學校。

調劑後才被錄取,你的小孩會記住這個過程,進而發奮圖強的!碩士不是終點,只是過程,還有博士!

當一個人經歷了考研。還沒有考上報考學校,進而被調劑錄取的過程,他肯定會記得這有多麼的不容易。進去後,他會時刻提醒自己,現在不努力,以後找工作怎麼去和985、211拼,只能靠科研成果!

此外,碩士研究生只是開始,還有博士可以刷新履歷!因此,只要研究生夠努力,還可以去讀博士!

所以,你孩子即使沒有考上報考的985、211,調劑後被錄取了,也讓他繼續讀下去吧,不要再經歷第二次考研了!



傻傻安好


個人觀點,報專業頂尖的985或者211學校。這樣,就算調劑也能調到一般211學校,一般的大學沒必要讀,主要原因如下。

一、以後入職重點大學,須有出國經歷,雙一流大學的碩博士,第一學歷必須211。現在雙一流學校的教師招聘,要求十分變態,

洋博士很受歡迎,至少要有留學經歷。從這點看,你說你娃去讀哪個層次的大學好一些。

二、入職普通大學,博碩是雙一流大學更有競爭力。即使是普通大學,如果是雙一流高校的畢業生,那麼他的優勢也多一些。當然,有關係的除外。這點兒,你可以諮詢一下你入職高校的親戚,如果有的話。

三、央企、國企,知名公司一般只去雙一流學校招聘。大中型國企,或者世界中國500強企業,大多數只去行業排名前列的大學招聘,以及雙一流大學。因為,現在每年的畢業生將近900萬人,這些企業如何尋找適合他們的人呢?雙一流在高考前就幫他們篩選了一遍。所以他們只會優中選優,不要說這是世俗,這是實際情況。

四、雙一流學校的資源更加優渥。雙一流學校的資源,與一般學校相比,有天壤之別。國家的經費一般來說,雙一流學校獲得更多,學術水平也更高,老師更厲害,校友更厲害,那就意味著你的兒子如果去了也將有更多的資源。

所以,如果你的兒子是雙一流的本科,一定要讀雙一流的碩士和博士。如果是一般院校的本科,更要讀雙一流學校的碩士。


熱心有責任的教育人


孩子報985/211研究生,考試失敗同意調劑,調劑到一般大學去,還有沒有必要讀?

首先,很肯定的告訴你,肯定要讀,你不是不知道孩子複習考研的辛苦,雖然沒有高三那樣,但現在的考研壓力之大,能過線參加複試,已經是很不容易的,為什麼不讀?每年幾十萬的研究生,985/211參加考試進去的又有多少?很少,因為頂尖院校的研究生人數,通過保研就差不多了,本科不具有競爭優勢,還放棄了研究生,一旦放棄了碩士,也就間接放棄了博士學位的攻讀。

其次,不可否認,現在研究生很多,到處都是,這個不是因為考研的人多,而是企業招聘需求變了,又誰沒事做,天天去學習,學習真的那麼好?其實學習是很枯燥的事情,很多時候是沒有辦法的事,不得不這樣做。而且,研究生畢業,真的就很厲害嗎?不見得吧,因為到了企業,都是要從基礎做起,那可能就會問,考研還有什麼用,其實就一個用處,敲門磚,沒有這個學歷,企業就是不接受你,這就是現實,可能說自己能力很強,但企業不給你機會讓你展示自己的能力,參加過校園招聘之後,一切都清楚了。

最後,一個學校,它的某一個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那證明這個專業還是可以的,至少社會需求是有的,每年國家劃線,都是會綜合考慮,所以調劑了就不一定不好,只要自己把握住在校的機會,碩士博士期間證明自己的渠道太多太多了。企業招聘已經逐步走向高學歷,不管有沒有用,趨勢就是這樣的,道理也很簡單,沒法改變大勢,那就改變自己。抓住任何的機會,努力學習增加競爭力才是王道。


15年737


上!能考上研究生已經實屬不易,也是比較優秀了,今年三百多萬的考研大軍再加上有的高校縮招已是讓考研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形勢,所以即使上不了985和211,也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研究生名額!如果專業喜歡又迎合時代,更要毫不猶豫地讀研!

雖然有很多大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首選985畢業生,但只要你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讀研期間,多積累專業資本,找機會去與專業相關的大公司崗位實習,相信也會成就你想要的模樣!學歷重要,能力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