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今天蔡元培逝世,重溫先生最後的生命時光


80年前的今天蔡元培逝世,重溫先生最後的生命時光

從晚晴翰林到民國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奠定了民國的教育基礎。


蔡元培逝世80週年紀念:大德垂後世,中國一完人!

劉宜慶

80年前,抗戰中的中國痛失蔡元培。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

1936年1月11日,蔡元培在上海迎來了70大壽。在70大壽來臨之前,他辭去了二十多個兼職,開始撰寫回憶文章。在這個寒冷的冬季,他感受到人生進入晚境。家人和中國科學社為他開辦了慶壽會,劉海粟等人認為先前的慶壽場面太小,太冷清。2月9日,上海政治、金融、文化、教育各界千餘人在國際飯店為蔡元培舉辦盛大的慶壽會。他在答詞中說:“諸位來為我祝壽,總不外要我再做幾年事,我到了70歲,就覺得過去69年都做錯了,要我再活幾年,無非要我再做幾年錯事。”全座聽了他幽默的發言,為之大笑。

隨後,蔡元培許願表示:“鄙人是一個拿筆桿的人,所敢誇口的也只能在筆桿上多盡點力。‘假我數年’,鄙人想把劉海粟先生壽文中道及的‘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著一本書;還想編一本美學,編一本比較民族學,編一本‘烏托邦’;胡適之先生常常勸鄙人寫自傳,如時間允許,鄙人也想寫一本。願心許得太多了,不敢再說下去了……”


80年前的今天蔡元培逝世,重溫先生最後的生命時光

蔡元培,被譽為民國孔夫子。


1937年七七事變,日軍全面侵華。為了遠離戰場,蔡元培從上海愚園路搬到海格路(今華山路)。但住了不到一個月,上海就淪陷了。11月27日,他在丁西林、莊長薛等陪同下去了香港。1938年2月,周夫人攜兒女來香港。蔡元培原計劃閤家遷往昆明,但因年老多病,只得在香港先停留下來。王雲五將蔡元培安排在商務印書館他的臨時宿舍。蔡元培與王雲五得以朝夕相處三個多月時間,並得到了王雲五及家人的熱情照顧。香港房租貴,物價高,而每月中央研究院寄來的月薪兌換成港幣,所剩無幾,因此,蔡元培一家生活常常入不敷出,幸虧有王雲五在經濟上予以接濟。

從蔡元培居住香港日記可知,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始終關注中央研究院在昆明的情況,每有相關函電必載入日記。在他去世前數日,先後收到翁文灝、任鴻雋、竺可楨等人的來信,對其中有關中研院評議會改選一事甚為關心。蔡元培在晚年擯棄外務,希望靜心養病和寫作,但對於視為“百年大計”的中研院的工作則是一個例外。

身懷民族大義,充滿愛國情感,自古以來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蔡元培秉承這一傳統,其報國之志不衰。蔡元培為後人留下一個難以磨滅的歷史場景。1935年,蔡元培到南京,當時還是南京政府行政院長兼外交部長的汪精衛請他吃晚餐。蔡元培苦勸汪精衛改變親日立場,鐵心抗日。蔡元培說這些的時候流下了眼淚,滴在湯盤裡,和湯一道嚥下去。


80年前的今天蔡元培逝世,重溫先生最後的生命時光

蔡元培與妻子兒女合影。


蔡元培隱居香港,心繫天下,時刻關注戰爭局勢。1938年12月蔡先生為北京大學四十週年紀念題詞,有“他日河山還我,重返故鄉,再接再厲,一定有特殊之進步,敬以是為祝”之語。惜蔡先生過早地病逝香港,未能於河山還我之後,再訪他曾傾注了滿腔心血的北京大學。蔡元培生前曾為友人之父題照,寫了“家祭毋忘”四字。也許他預感到自己不能看到抗戰勝利的那一天了。

面對神州陸沉,山河破碎的局面,晚年蔡元培又重拾早前參加革命時的金戈鐵馬的英雄氣概。這種情感在他的詩作中有強烈表現。他寫給陸丹林的紅葉詩其三雲:“楓葉荻花瑟瑟秋,江州司馬感牢愁。而今痛苦何時已,白骨皚皚戰血流。”他為張一麟《八一三紀事詩》題詩:“世號詩史杜工部,亙古男兒陸渭南。不作楚囚相對態,時聞諤諤展雄談。”


80年前的今天蔡元培逝世,重溫先生最後的生命時光

蔡元培抗日的壯志寄託在一首《滿江紅》中。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最能反映蔡元培民族情感的詩詞,莫過於他的《滿江紅》。1939年7月,他被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推為第二屆名譽主席,為該會會歌所作的《滿江紅》詞鏗鏘有力,錚錚有聲:

公理昭彰,戰勝強權在今日。

概不問,領土大小,軍容贏詘。

文化同肩維護任,武裝合組抵抗術,

把野心軍閥盡排除,齊努力。

我中華,泱泱國,愛和平,御強敵。

兩年來,博得同情洋溢。

獨立寧辭經百戰,眾擎無愧參全責。

與友邦共奏凱歌曲,顯成績!

蔡元培寓居香港,化名周孑餘。出處在於《詩經》大雅《雲漢》:“周餘黎民,靡有孑遺。”周乃蔡之母姓,故喻母周之子。他在香港深居簡出,絕少公開活動。

唯一的一次公開活動是出席美術展。1938年5月20日,蔡元培應宋慶齡的邀請,出席由“保衛中國同盟”及“香港國防醫藥籌賑會”於聖約翰大禮堂舉行的美術展覽會,並公開發表演說,宣傳“美術乃抗戰時期之必需品”,“抗戰時期所最需要的,是人人有寧靜的頭腦,又有堅毅的意志,……而鄙人以為推廣美育,也是養成這種精神之一法”。


80年前的今天蔡元培逝世,重溫先生最後的生命時光

蔡元培先生與夫人周養浩合影。


1940年蔡元培正積極準備入內地時,患了重感冒。3月3日清晨,蔡元培在寓所起床時,忽覺頭暈目眩,失足仆地,隨即口吐鮮血。家人急召醫生診治。由於時為星期天,商務印書館特約西醫朱惠康至中午始到,後瑪麗醫院內科主任凌醫生應請前來會診,疑為胃疾,建議住院治療。翌日,由周夫人和朱醫生侍伴,送蔡元培過海到跑馬地香港養和醫院救治。

在蔡元培入院前後,王雲五都曾前往探望。4日晚9點,蔡元培胃出血。5日,原定繼續輸血,早晨8點鐘,王雲五接到醫院通知蔡元培病情轉危的電話,一面趕往醫院,一面通知商務印書館在職工中徵求捐血者。急救不及,蔡元培先生於9時45分病逝,享年73歲。他的遺言中有“我們要以道德救國,學術救國”的話。除家屬蔡夫人周養浩及內侄周新在場外,王雲五成了蔡元培朋友中唯一隨侍病榻的送終者。

  蔡元培病逝後,吳鐵城、王雲五、許地山、葉恭綽、簡又文、張一麟、陳彬和等組成治喪委員會,治喪處設在香港商務印書館。3月7日,蔡元培的遺體在香港摩理臣山道福祿壽殯儀館入殮。蔡元培一生清廉,身後無一點積蓄,衣衾棺木的費用,所欠1000多元的醫藥費,都是王雲五代付的,以後子女的教育、撫養費,也都得到了先生好友、學生的資助。

3月10日是出殯的日子,香港前往執紼者竟達五千餘人。蔡元培的靈柩最後被安葬在港島南端的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京師大學堂校友葉恭綽書碑刻:“蔡孑民先生之墓。”


80年前的今天蔡元培逝世,重溫先生最後的生命時光

蔡元培先生之墓仍在香港。


蔡元培逝世後,國民黨總裁蔣介石在陪都重慶主持公祭,紅都延安則舉行各界追悼大會。毛澤東特發唁電:“學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來送輓聯:“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一代學術宗師駕鶴遠行,無盡哀思盡留心中。蔡元培的新老朋友、北大門生紛紛撰文悼念這位“學界泰斗”。王雲五深情地寫下一副輓聯:“百世導師精神不死,半生知己印象永留。”《哀輓錄》中有一聯雲:

打開思想牢獄,解放千年知識囚徒,主將美育承宗教;

推轉時代巨輪,成功一世人民哲匠,卻尊自由為學風。


80年前的今天蔡元培逝世,重溫先生最後的生命時光

永遠的蔡元培,世間再無蔡元培。


“大德垂後世,中國一完人。”在中國近代史上,蔡元培是令人高山仰止的大丈夫,民國的聖人。在晚清民國的歷史舞臺上,蔡元培是一個極有個性的人物。他身為前清翰林,順應歷史潮流,轉型成為資產階級革命家,曾一度為排滿革命實施暗殺,1904年組織光復會,1905年加入同盟會,革命信念終生不渝。民國初肇,他任教育總長。1916年12月26日,長北京大學,實施“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治校方針,使北大氣象一新,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他是新文化運動之父,後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他一生倡導科學與民主,宣揚勞工神聖,信奉“以美育代宗教”。作為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都做出了非同一般的貢獻,影響十分深遠。

80年過去了,在如今大師缺失、小丑當道的時代,蔡元培更像一座不可超越的大山。他在北大開創的學風“思想自由,兼容幷包”奠定了民國學界的基礎。

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寫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我們今天紀念蔡元培,是向這位民國的孔夫子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