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厚待文人,大師層出不窮,今日重戲子,自然大師無存

民國時期厚待文人,大師層出不窮,今日重戲子,自然大師無存

民國的大師確實多,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為什麼這麼多,這裡面的原因涉及廣泛宏大,不是一兩句能說完的,簡單說是社會變革和動盪所致。比如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隨便拔了出一個讀書人,就是開山立論的鼻祖。

如果社會不給文人名利,就不會有大師。 先說利。利就是物質基礎,沒錢大師怎麼活?

不看其他的,就看工資。以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狀況為例。

蔡元培是校長月薪600大洋,胡適、辜鴻銘、馬寅初各教授都是280大洋,周作人是240大洋(曾跳槽拿過月薪500大洋)。這些人是頂尖兒的,如果是講師呢,他們沒有薪水。但有授課費,根據授課時的多少拿錢,所以像梁漱溟他一個月在100大洋左右。

光說大師的工資大家沒概念。說說普通人的月薪。那時候普通人每個月在10塊大洋以下。偉大的毛主席做圖書管理員的時候,每月8塊!

物價情況也是瞭解這些大師工資待遇的參照物。比如到飯館吃。如果是炒菜米飯,兩角錢是個分界線,兩角以下管飽,兩角以上算大餐了。如果吃麵食就更省錢,餡餅十個八分,餃子十個四分,一頓三十個餃子,一角二拿下。如果邀倆好友去趟東來順腐敗一下,一塊錢之內保證扶著牆離開。居家過日子,就更便宜,大米3分一斤,豬肉貴,一角二分一斤。那時候,一輛大眾牌小轎車600大洋,是魯迅先生的兩個月稿酬。

喝口水,平復下我的心情。只想從心裡喊一句:民國不出大師,天理不容!

大師們有了錢,就可以認認真真地當大師了,那些準大師們,也會因為榜樣在前面,而努力發揮自己的優勢成為大師。

說了利再說名。其實,名和利是分不開的。這些人不但工資高,被邀請的撰稿費也很高,為什麼?有名啊。就像現在一部電視劇,演員拿的片酬是製作成本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比如頭牌魯迅,最厲害的是按月拿稿酬300大洋。說著說著,又說到錢上了。

民國時期厚待文人,大師層出不窮,今日重戲子,自然大師無存

還是說名吧,比如章太炎指著袁世凱的鼻子罵他,袁大總統也沒敢對他怎麼樣,為什麼?有名啊。名是一種氣場,是大師們心底的一種尊嚴。而這種尊嚴,是讓大師們超過常人的原動力。

說遠一些,歷史上也有大師輩出的情況,同樣對理解民國有參照作用。比如唐宋的文化的發展就很輝煌,在小編這個俗人看來,就是因為這兩個朝代尊重知識分子,給文人以較高的名望。而且皇帝中也有大文人的,比如詞人李煜,文化大家宋徽宗。

在尊重文人方面,北宋鼻祖趙匡胤是楷模榜樣,他立下誓言“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並且,自他以下的皇帝都要遵守(當然不是絕對沒殺一個)。所以,宋朝在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是非常輝煌的。比如武器、航海、機械、紡織等等,而且四大發明中有三個都跟宋朝有關。說明宋朝也是大師輩出的時代。

大師是社會環境培養出來的,是造就出來的。任何一塊璞玉不經雕刻加工,是成不了名器的。而民國的環境,正好讓大師們成為了大師。

民國時期厚待文人,大師層出不窮,今日重戲子,自然大師無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