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唐韻 人文興平》

關中腹地,昔有一邑。古屬雍州,東接咸陽,西銜寶雞,北倚莽原,南臨渭水,漢唐文明,興此盛此。這便是我的家鄉——興平。

《漢風唐韻 人文興平》

在這處兵家要衝,通絲綢古道之地,隨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古蹟繁多,文韻風流。斯地有一座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漢代陵墓,位於其東北部,被譽“中國的金字塔”,武帝劉徹葬於此,史稱茂陵,今是中國最具盛名的景點之一。

《漢風唐韻 人文興平》

另有一地,妃冢土香,詩碑曄華,黃山宮立,槐蔭樹茂,以此為依,建馬嵬驛。此地集文化娛樂、飲食衣飾、風俗習慣為一體,傳承漢唐文明,發揚漢唐文化。

《漢風唐韻 人文興平》

在這無峭拔嶛嶽,有廣袤平川之地,物產豐饒,田肥禾茂,歲無水旱之憂。故受自然饋贈,形成獨特的飲食風俗。桑鎮辣椒,尤為盛名,遠銷海外,其碾砸成面,用油一波,芬芳四溢,滿室生香。“唐蒜明椒”,由此傳承。

《漢風唐韻 人文興平》

老陝愛吃麵,眾所周知。麵食是興平人的絕對主食。普通的麵粉在興平人的手裡被任意創造,演變出幾十種麵條、數十種模以及麻食、面片、涼皮等各類主食。對於“面”,興平人有著特殊的情感。主食故事,將從面開始。

《漢風唐韻 人文興平》

雖說岐山臊子面是陝西的一大特色,但興平的臊子面也極具歷史。他以手擀韭葉面和手工掛麵為主,五色俱全,值得一嘗。陝西八大怪,麵條像褲帶,說的就是興平的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在這大老碗中,辣刺激著味蕾,香浸潤著喉頭,絕對是“鮮肥滋味之享”了。

《漢風唐韻 人文興平》


《漢風唐韻 人文興平》

清明時節,槐花盛開,流露甘甜之氣,以其拌麵粉及鹽,放入蒸籠蒸,稱為疙瘩。在興平人的手中,花與面也有了不一樣的碰撞。不僅如此,有烤制的云云饃,炸制的油糕,還有令大師人、美食家蘇東坡都有言“隴饌有熊臘,秦烹惟羊羹”的煮制羊肉泡饃,有醪糟,甄糕,攪團,老鴰撒,漿水魚魚,豆麵糊湯等等。在興平人的廚房秘密中,味道盛宴與無盡智慧相交相融,靈感盡顯。

《漢風唐韻 人文興平》

我中華自古為“禮儀之邦”,垂衣裳而治天下。自蠻荒起,至現今而止,隨衣飾變化,繪盛世繁華。自近年,文化復興,衣飾“古化”。衫儒襖裙、笄簪釵環、步搖鳳冠、禁步華勝、花鈿瓔珞、抹額臂釧,曾各朝代之景,今匯一時,只在此一處,就可見芳華萬千,百花爭豔。


《漢風唐韻 人文興平》

這就是我的興平,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商通四海,文化繁榮,藝術放彩,恰河之九曲,一往直前也。隨歲月積澱,盡顯盛世繁華!

《漢風唐韻 人文興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