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精簡管理關鍵技術

小麥精簡管理關鍵技術


近幾年,我國的農業種植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是土地流轉政策催生出了一大批新型農場主,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原先並沒有農業種植經驗;二是傳統農民改變了以往依賴土地的生存模式,需要把勞動力解放出來。大規模的農業種植要求精簡化的種植管理模式以降低風險,實現盈利。 但是精簡管理不等於粗放管理,更不是不管理,而是管到好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簡——降低人力物力的投入;

精——是讓有限的投入發揮最大效力。

精簡管理要求我們對小麥的生長特性、管理要點、農機設備配套、種子、肥料、農藥的選擇與應用都能做到了如指掌。結合幾年小麥種植中出現的問題,筆者就以下幾方面加以闡述說明。

一、秸稈還田技術要點:

秸稈還田是一項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百年大計,應該大力提倡。但是操作不當也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比如缺苗少行,苗瘦苗弱,病蟲加重,土壤過於鬆軟等。那麼怎麼做才能趨利避害,讓秸稈還田發揮應有的效力呢?

1、秸稈還田量:一般翻壓量可達每畝200-400㎏。玉米秸稈還田一般是一畝秸稈還2-3畝地。

2、還田時間:若是翻埋,一般在作物收割後立即耕翻入土,儘量減少水分損失,以利腐解。

3、還田方法:機械翻耕,耕翻入土深度在15釐米以下,地表不能裸露,要耙地保墒。

4、造墒:土壤水分達到田間持水量的60%為宜。

5、配合氮肥施用:秸稈在腐熟的過程中,會消耗土壤中的氮素等速效養分。秸稈還田後每畝地應補充20-30斤尿素。

6、去除病蟲秸稈:防止傳播病菌,加重下茬作物病害。

二、種子選擇與處理:

近年來,國內小麥品種取得了極大的豐富化。在選擇小麥品種時,應充分考慮其適播期、播種量、抗性等因素,做到以種定量,以種定播期,不可千篇一律。

另外,隨著小麥主產區病蟲害加重,應大力推廣種子包衣技術,起到預防病蟲害,促根壯苗的作用。

三、播前精細整地—— 一播全苗

1、整地程序:前茬為玉米地。

秸稈粉碎→揚肥→重耙滅茬→深耕→輕耙→碎土耙平→(旋耕)→待播。

2、整地要求:

早—前茬收穫後及早整地; 深—加深耕作層;25CM

松—表面疏鬆通氣不板結; 碎—土渣、秸稈細小;

淨—及時滅茬,表土無作物根蔸; 平—地面平整,廂平溝直。

四、適當晚播,播後鎮壓:

隨著氣候變暖,播期過早會導致冬前生長過旺,不抗凍。建議半冬性品種播期為10月15號-22號,春性品種10月20號-30號,各地應根據氣候條件適當調整,或諮詢當地農技部門。

五、新型播種技術應用:

方向:高效、省工、穩產

1、小麥寬幅垂直分層播種設備、技術的探索與推廣。此技術是山東農業大學餘松烈院士提倡推廣的,對提高單產,減肥增效都起到的極大的促進作用。

2、小麥長效免追肥料的研發與推廣。小麥生育期比較長,目前的肥料控釋技術還不能真正達到小麥種肥同播,一次施肥不追肥實現高產的目標。但是,種植者在選擇肥料時,應該奔著長效緩控釋肥料的方向去選擇,而不應該區選擇硝基肥等速效性肥料,犯方向性錯誤。尤其是在一些貧瘠地區,對產量目標要求不高,沒有追肥習慣的地區,更應該選擇長效緩控釋型肥效做小麥底肥。

小麥精簡管理關鍵技術

小麥精簡管理關鍵技術

小麥精簡管理關鍵技術

小麥精簡管理關鍵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