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樊秀娣:摒棄論文“SCI至上”正當時

作者 | 樊秀娣(同濟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同濟大學樊秀娣:摒棄論文“SCI至上”正當時

2月23日,教育部官網正式發佈其與科技部共同研究制定的《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

這是自2018年11月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清理“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以來的又一項重大推進措施。

“五唯”中最基本和最具決定性的指標是論文,因為“帽子”、職稱、學歷、獎項幾乎都依賴於論文。

而目前國內“稱霸”的論文主要是SCI論文,尤以高影響因子和高被引的SCI論文“為王”,這是我國教育科研評價與管理深受“SCI至上”負面影響卻難以根治的主要原因。

本次《意見》的推出,直擊“五唯”頑症痼疾之要害,對於確立中國教育科研的正確目標和評價導向、促進教育科研評價體系的建立健全、推動中國教育科研以服務國家建設和人類進步為己任等,可謂相當及時且有力。

引導和指導國內教育科研活動按規律辦事,這是《意見》中各項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其對於中國教育科研各項活動的科學意義有以下幾點。

讓SCI論文迴歸成果載體的模樣。

SCI論文是學者展現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形式之一,所以發表SCI論文不僅是學者的科研需要,也是國家科技發展的必然。國家會一如既往地重視並鼓勵學者發表高質量的SCI論文。

《意見》強調摒棄“以刊評文”,不把SCI論文與優質學術成果直接畫等號,這是基於SCI、SCI收錄期刊和SCI論文的客觀現實。

很顯然,SCI論文終究還是發表在SCI收錄期刊上的論文,它不是“評價學術水平與創新貢獻的直接依據”。

破除論文“SCI至上”,恰能使包括SCI論文在內的學術論文的內在品質得到更好的關注和發現。

讓行政管理迴歸服務角色的模樣。

SCI論文及相關指標之所以會得到超乎尋常的追捧, 主要基於SCI評價體系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對全學科論文給出定量數據的評價工具。

廣大管理者和專業人士也清楚其中的不合理,但出於行政管理和績效考核的需要,也就將錯就錯下去了。這種行政權力對科研評價與管理的絕對主導,很可能會導致科研質量和效率的低下。

《意見》明確“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科研人員、學科和大學評價的標籤”,行政賴以管理學術的“把手”被卸除,將迫使高校行政管理迴歸到服務於教學科研的本職角色。

讓科學研究迴歸探究真理的模樣。

科研世界博大精深,科研人員出於興趣和愛好探索未知世界,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受名利約束,心甘情願長期坐冷板凳,吸引和支撐他們的是對科技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崇高信仰。

在科研領域,所有的科研勞動都值得尊重,得到滿意結果的科研勞動有價值,沒有得到滿意結果的勞動付出同樣珍貴無比。

《意見》取消“直接依據SCI論文相關指標對個人和院系的獎勵”,就要使發表SCI論文與名利思想相脫鉤,激勵科研人員發揚追求真理、嚴謹求實、民主平等、敢於質疑、甘於寂寞、樂於奉獻的科學精神,胸懷大志,不斤斤計較於一時得失,更不為一己私利而學術不端,最終拿出優異成績來回報國家和人民。

讓外部環境迴歸安靜寬鬆的模樣。

高校辦學治學需要一定的專注和沉靜。各種“此起彼伏”發佈的SCI論文相關指標、ESI指標排行以及以SCI論文、ESI為核心指標編制的排行榜,或以偏概全、或名不符實,大肆“渲染”指標數字的起起落落。

殊不知一所高校的總體辦學質量在一段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沒必要看重數字的一時起落;教育科研指標理應是數量與質量的有機結合,為了數量而有意或無意忽視質量是相當危險的;有的重大科技成果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蟄伏”努力,數據的一時落後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雖然高校應有不為外界左右的定力,但以目前高校所處的相對不夠成熟的大環境而言,這類數據難免會影響學校的社會聲譽和資源獲得。

《意見》叫停這類數據的發佈,是免除高校無謂焦慮、助其安心踏實搞建設的實力之舉。

讓同行評議迴歸客觀公正的模樣。

《意見》針對高校內外部過度追求SCI論文相關指標的問題,提出要“完善學術同行評價”。

學術同行評議制度是相對客觀、科學和公正的科研評價技術和手段,也是國際通用的科研評價的做法。

客觀上國內學界卻對學術同行評議制度頗有質疑,認為在國內現有的文化背景和學術生態下,同行評議會演變為學術權威、長官意志的“一言堂”,以及各種幫派的“人情關係網”。

的確,同行評議決策的科學性主要取決於評議專家的個體素質和評價經驗。

為此,此次《意見》實施正是解決中國學術同行評議專家主觀公正性問題的難得契機,要切實構建起評審專家的遴選制度、承諾制度、迴避制度、信譽制度、追責制度等。

再次強調,中國學者科學研究和成果交流需要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同時SCI期刊也需要刊載中國的各種論文成果。

在中國國力和科技強盛的今天,中國學者的SCI論文不可或缺,中國學者發表高質量的SCI論文更值得鼓勵並以此為榮。

《意見》堅決破除論文“SCI至上”,是要扭轉對於SCI論文“符號化”吹捧現象及其造成的不良影響。

中國教育科研改革和評價又到了新的發力階段,摒棄論文“SCI至上”正當時!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學評價指標研究”〈編號BIAI60125〉資助)

《中國科學報》 (2020-02-25 第5版 大學週刊)

同濟大學樊秀娣:摒棄論文“SCI至上”正當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