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崇禎換成朱棣,能避免明朝亡國的命運嗎?

震禮


歷史問題中的假設一般都不成立。歷史之所以會成為那個樣子,一定有其內在的原因。所以,朱棣只能生活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而明朝的末代皇帝也早已註定必是崇禎,而不可能是其他的任何人。在明中後期的政治歷史條件下,只能產生崇禎這樣的人。而不可能產生朱棣這樣的人。英雄可以在歷史的重要時刻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英雄同時是時代造就的。所謂時勢造英雄就是這個意思。

朱棣和他的父親朱元璋一起,成為明代的二祖,其它各帝都只能稱宗,不能稱祖。祖有功,宗有德。“二祖”對明朝的建立,以及後世政治制度的確立,都是有自己的功勞的。這二位被稱為“英雄”是沒有什麼異義的。除此二位之外,明朝其它各帝,都很平淡,或說平庸也可以。但是明朝的皇帝就算是很平庸,照樣可以穩坐天下。因原因有兩方面,一是“二祖”通過政治改革,使得政治體制上保證了皇帝的絕對權利。二是通過對儒家思想特別是程朱理學的強調,使得原來靈活的君臣關係,逐漸僵化成死板的臣對君的愚忠,君對臣的絕對的生殺予奪權。正因為皇帝可以任性,所以,在位的往往水平很差。崇禎就是這樣的代表人物。他自己的能力很差,卻以為自己的水平很強。大臣們辦事不合他心意的,輕則免官,重則殺戮。許多時候,未必是臣子們錯了,更可能是崇禎自己錯了。但是,明末時期,沒有任何可以制約皇帝任性的制度和思想。皇帝就可以任性胡為了。這一切,與儒家思想的強化和僵化都有關係。所以,明末之時,只能出崇禎這樣的皇帝。這與崇禎盲目的相信儒家之學是有關係的。

儒家是治世之道。不是亂世之法。亂世之中,是不能用儒家的。因為崇禎身上,儒家是他的唯一學術思想。以此處亂世,焉得不敗。

歷史上開國的帝王,他們的學術思想都不是儒家。但在打下天下之後,他們無一例外的都用儒家來治理天下。而不是打天下。朱棣與朱由檢的不同在於,朱棣生於亂世,與自己的父親一起打過天下。雖然他的嘴上也尊崇儒家,但是,內心卻並不完全按儒家的規則來。他手下的最重要的謀士姚廣孝就是一個權謀家。若按儒家的思想,建文帝登基,朱棣與朱允文的君臣名份已定。造反是大逆不道之事,按方孝孺這種大儒的觀點,是決不能幹的。但朱棣毫不猶豫的幹了,就是證明。

燕王朱棣是能夠親自領兵打仗的。在靖難之役中,燕王的軍隊無論是數量還是裝備大約都不是朝廷的對手。但燕王的軍事指揮和戰略上顯然比建文帝更高一些。別的不說,建文帝囿於儒家的觀念,告訴他的手下,不能打死燕王,使的他自己背上殺叔的罪名。朱棣知道了這些之後,每當在戰場上處於不利態勢之時,常常自己親自斷後。以保護部隊。而朝廷的軍隊因為皇帝的命令也投鼠忌器,常常失去有利的機會。

戰爭有戰爭的法則,這就是兵家。治理國家有治理國家的法則,這就是儒家。明中後期的政治中,無論是軍事和政治中,都體現著儒家的觀念。這就難免會鬧出笑話,也難免無論是誰領兵打仗,都很難有所建樹。

因此,明中期之後,不可能再出朱棣這樣的人物。因為此後的皇帝都是所謂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只會儒家治世理論,而沒有其它更全面的政治才能。一個真正有政治才能的人,必然是各家都為已所用才行。有戰爭時,用兵家打仗。和平時期用儒家。以正治家,以奇用兵。奇正相生,靈活運用,國家才能興旺。而崇禎等在位的皇帝,既不會用奇,也不知守正。只能根據自己平庸的腦子任性而為,國家敗亡。也就很正常了。



七月流火140400643


朱棣的長處在於政治方面的雄才大略,以及軍事方面的殺伐果斷。但明末更多的是經濟問題,歐洲人運來的白銀帶來的金融問題。若朱棣換了崇禎的角色,我估計有70/100的幾率保住大明帝國。

大明帝國在崇禎時期的問題有這幾個,看朱棣能解決幾個。

1,明朝的經濟問題:輸入性貨幣危機。

明朝的經濟重心是江南地區。江南在宋朝南渡以後,才成為中國經濟重心的。與北方中原經濟以陸路貿易為主不同,江南在宋朝南渡後便有了依賴海洋貿易的特點。



南宋時,北方的貿易路線被少數民族政權阻斷,只有開發海洋貿易。宋朝時江南的海洋貿易船隻載著瓷器、絲綢等貨物,遍及日本、朝鮮、東南亞和印度洋。

南宋設置了完善的市舶司,海外貿易的收入幾乎佔了財政收入的一半,江南的各種產業也多與海貿有關。

元末,由於倭寇侵擾、張士誠等人的殘餘勢力逃亡海外。為了沿海地區軍事安全考慮,中國政府一直實行海禁,且時緊時鬆。到隆慶年間政府卻開放了海禁,因為西班牙的白銀來了。

見葡萄牙在海上發了財,西班牙也開展了航海活動。1492年,哥倫布帶著西班牙船隊從西班牙出發一路向西,尋找通往中國的道路,卻意外的發現了美洲大陸。從此,西班牙開始拓殖美洲,佔領了廣闊的領土。


1546年,墨西哥和智利發現大銀礦,西班牙人瘋狂的開採出白銀並裝船發運。一部分運回本土,供王室花銷;另一部分運往中國,購買瓷器、絲綢、藥材等中國貨物。

中國是個少白銀的國家,一直以鐵質和銅製的貨幣為主。白銀則處於稀有的狀態,購買力很強,商人都極願意收取白銀貨款。而西班牙擁有大量的白銀是優質的白銀,對中國商人的誘惑有多強,就可想而知了。

白銀的在中國的輸入一發不可收拾。隨著西班牙人賺錢的消息的散播,其它的西方國家也加入了這一行列。到隆慶年間,白銀的流入達到了高峰。

以現在的經濟學知識,我們知道貨幣寬鬆會刺激經濟的發展。西班牙白銀的輸入,等於變相的貨幣寬鬆。

江南和其它東南沿海地區的手工業、貿易,在愈來愈多的白銀輸入刺激下急速發展,到處都是欣欣向榮,政府的稅收也急劇增加。政府見到白銀輸入有利,便放開了海禁。

但是江南地區的民間為了牟利,把大量高產的良田用來種植桑樹和棉花,為以後的糧食危機埋下了伏筆。

到萬曆年間,中國經濟進一步繁榮和發展,資本主義萌芽也於此時產生。在工商業稅收增加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大為好轉。加上明朝此時由張居正掌舵,實行了稅收改革,大明帝國進入極盛時期。明朝有名的萬曆三大徵,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英國與西班牙爆發從1585年到1604年的戰爭。15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派德雷克等人開展針對西班牙人的海盜活動,屢次三番搶劫西班牙船隻。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人擊敗。

西班牙從此由極盛的巔峰時刻開始轉向衰落,財政收入也日漸減少,開始收緊白銀對外的流出。同樣的,流入中國的白銀也急劇下降,由此導致了萬曆後期的經濟危機。

由於市場上白銀的流通量減小,貿易日見衰微。開始出現大量的失業,田地拋荒,明朝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急劇下降。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也沒有結束。

這其實就是現在的市場上的“貨幣緊縮”,只要中央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就能緩解。但是當時我們中國人沒有現在的金融知識,對此束手無策。相信朱棣在政治和軍事領域的雄才大略,在金融領域是無效的。

2,政治方面的矛盾。

(1)流民。社會上的貧富分化嚴重,皇室宗族、士大夫、富商完成了對社會資源的私有化。尤其是土地方面,土地兼併達到了很嚴重的程度,大量的失地農民成為流民,流民成為最嚴重的問題。

(2)皇權與士大夫的矛盾。朝堂上官員結黨營私,極大的限制了皇權。

以朱棣的手段,收回士大夫的權力問題不大。但是,解決流民問題應該會有些困難。從宗族、地主等人手裡收回土地,必然會遭遇很大的困難。

也許朱棣會有自己的辦法收回土地以緩解流民問題,但困難實在太大了。此時,既得利益者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階層,動他們相當於對整個社會重新洗牌,實在太難了。


3,軍事方面。

明朝的底蘊是有的,以崇禎平庸的軍事水平,還亂指揮,李自成都數次差一點被明軍消滅。滿清雖然屢次大勝明軍,但是進入中原也只是搶一把就趕緊撤走。

以朱棣的軍事才能。消除軍隊上的指揮混亂、令出多門。廢除太監隨軍監軍,文官干預武將指揮的制度。甚至重新組建軍隊,都是有可能的。

農民起義和滿清的軍事打擊,應該不會對明朝造成致命威脅。

綜合來看,朱棣能解決軍事問題和部分政治問題,但是對經濟問題夠嗆。所以,我覺得朱棣避免明朝滅亡,應該有70/100的成功幾率吧。(本文原創。圖片源於網絡。)


德全不畏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給大家說明馬克思思想裡面的一個概念,那就是“英雄史觀”,什麼是英雄史觀?就是很多人把歷史的發展看作是由少數英雄人物和帝王將相的意志、品格、才能決定的,卻忽視了百姓或者說民眾才是國家和歷史發展,向前進步的決定者。

那麼我們接下來在看題主的問題,把崇禎換成朱棣,這就是英雄史觀,意味著只要有一個英雄的出現,那麼明朝就可以改變被滅亡的命運,但是這個基本不可能,因為這只不過是把一個人換成另一個人,皇帝雖然對於明朝朝政有著決定權,但是他也不可能可以拯救這個國家。我們可以看看崇禎時代的國家究竟崩壞到了哪一步?

明朝末年實際上國家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在崇禎繼位的第一年,陝西發生大饑荒。當時朝廷派官員馬懋才去陝調查大饑荒的情景,馬懋才是陝西人,他在調查的過程中,把當時陝西大饑荒人吃人的情景全部記錄了下來, 並且寫成一封奏疏,名叫《備陳大飢疏》。我們可以看看《明季北略》記載的原文我附在文末,馬懋才直接將當時陝西發生的悲慘末世景象全部記錄了下來,可以看看那民眾生活的有多麼的苦。

崇禎皇帝繼位的前一年陝西大旱,到了崇禎元年也就是崇禎皇帝登基的第一年八九月份,陝西民眾沒有糧食,全部跑到山裡吃蓬草,注意是相互爭奪蓬草,蓬草粒像糠皮,它的味道又苦又澀,吃了只是能保證這段時間不死,不能填飽肚子。到了十月份蓬草都被吃乾淨了,老百姓只好去剝樹皮吃,吃樹皮的過程中,他們居然吃出了只有榆樹皮最好吃,但是樹皮也不能填飽肚子,只是保證肚子飽了,不會死去而已。到了崇禎元年的年終,樹皮吃得乾乾淨淨,只好到山裡找一種叫做青葉的石頭吃,這種石頭味道腥臭而且十分膩,雖然可以吃飽,但是過不了多久就會肚子脹大最後下墜而死,因為這種泥巴和石頭是消化不了的,一直在胃裡囤積著,無數就是這樣死去的。

當然有人不甘心就這樣死去,於是他們就成為最初的農民軍,也就是盜匪,去搶奪富戶的糧食,活下去。他們還說出民謠:“死於飢與死於盜等耳,與其坐而飢死,何若為盜而死,猶得為飽鬼也。”

陝西民眾為了活下去,還出現了大量的拋棄嬰兒的現象,當然最為可怕的是人吃人,年幼者和孤身一個人出門的人,很快就不見了蹤影,他們去了哪呢?後來有人看見城門外的人群中,有人把人的骨頭做柴火燒,把人肉煮了當飯吃。那些吃人的人也不好過,過了幾天就會面目赤腫,內發燥熱而死。就這樣到處都是死人,臭氣薰天。縣城門外到處挖坑,一個坑可以容納數百個死人。整個陝西都是一副末日來臨的景象,無數個李自成,張獻忠就在這裡拉響對明朝衝鋒的號角。

我們接下來看看朝廷的如何應對災荒。

崇禎皇帝看到消息後,觸目驚心,他發出命令,要求朝廷立馬賑災,戶部將遼餉的20萬兩和庫銀10萬兩,拿去救災,效果怎麼樣呢?災情最為嚴重的延安府得3004兩銀子救災,延安府有多大呢?在明嘉靖二十年(1541)時,延安府有人口591701人,到了崇禎時代有可能增加一倍,達到百萬人口,3004兩銀子能救得了什麼?但是國家沒有錢了,財政沒錢了,這就是崇禎皇帝面對的困境,北方的滿清一直進攻,迫使明朝在東北修建堡壘來防禦,遼餉就佔據了大頭,此外內外官員貪汙腐化。沒得救。

如果把皇帝換個人,還不如你給崇禎皇帝幾億白銀。

《備陳大飢疏》:

自去歲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採山間蓬草而食,其粒類糠皮,其味苦而澀,食之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後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諸樹惟榆樹差善,雜他樹皮以為食,亦可稍緩其死。殆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山中石塊而食。其石名青葉,味腥而膩,少食輒飽,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民有不甘於食石以死者始相聚為盜,而一、二稍有積貯之民遂為所劫,而搶掠無遺矣。有司亦不能禁治。間有獲者亦恬不知畏,且曰:“死於飢與死於盜等耳,與其坐而飢死,何若為盜而死,猶得為飽鬼也。”   最可憫者,如安塞城西有糞場一處,每晨必棄二、三嬰兒於其中,有涕泣者,有叫號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糞土者。至次晨則所棄之子已無一生,而又有棄之者矣。”  更可異者,童穉輩及獨行者一出城外,更無蹤影。後見門外之人炊人骨以為薪,煮人肉以為食,始知前之人皆為其所食。而食人之人亦不數日面目赤腫,內發燥熱而死矣。於是,死者枕藉,臭氣薰天。縣城外掘數坑,每坑可容數百人,用以掩其遺骸。臣來之時,已滿三坑有餘,而數里以外不及掩者又不知其幾矣。小縣如此,大縣可知;一處如此,他處可知……  然臣猶有說焉。國初每十戶編為一甲,十甲編為一里。今之裡甲寥落,戶口蕭條,已不復如其初矣。況當九死一生之際,即不蠲不減,民亦有呼之而不應者。官司束於功令之嚴,不得不嚴為催科。如一戶止有一二人,勢必令此一二人而賠一戶之錢糧;一甲止有一二戶,勢必令此一二戶而賠一甲之錢糧。等而上之,一里一縣無不皆然。則見在之民止有抱恨而逃,飄流異地,棲泊無依,恆產既亡,懷資易盡,夢斷鄉關之路,魂消溝壑之填,又安得不相率而為盜者乎!此處逃亡於彼,彼處復逃之於此,轉相逃則轉相為盜。此盜之所以遍秦中也。


人者仁義也


明朝滅亡板上定釘:

⊙北方遊牧民族,各朝各代都是羨慕農耕民族穩定的生活方式。逐水草而遷徙不穩定的生活,也阻礙了他們的發展,為求生,不得不尋找既能放牧又能農耕的區域,所以東北黑士地是少數民族的發詳地。北方遊牧民族人口逐漸增加,畜牧數量隨著增加,雖然面積大,資源有限,森林砍伐,用於燒鹽,建宮殿,用於戰爭,生存環境逐漸惡化,牧民無以為計,只有掠奪一條路,小範圍掠奪來源有限,不如戰爭大膽搶劫。五胡亂華,蒙元入住中原,都是到漢人居住地搶奪生存空間,這是遊牧民族的一種慣例,也是一種趨勢。

②洪承疇的投降,也給大明帶來了不可詁量的損失,國防形同虛設。他是帶兵將軍,深知大明軍事防務等情況,努爾哈赤攻打大明,簡直易如反掌,在冷兵器時代,雖然也有大炮、火銃的運用,要想極短時間內改變軍事設施佈置很難做到。

③清軍的貨幣戰爭,大明百姓己償到一點甜頭,至少在民心向背問題上己經前進了一大步。

③錯殺原祟煥,使崇禎處於眾叛親離。忠誠心裡有數,不敢盡忠,臣奸沒有悔改之意,不奸不忠之輩,避而遠之。所以祟禎上吊,只有一個不人不鬼的大太監相陪。

④李自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雖然農民起義撼動了大明封建統冶,可是正當明軍與清兵熬戰正酣之時,李自成推翻大明的戰爭也如火如荼。內憂外患,大明亡國又添一把火。假設李自成進京頒佈法令,愛民如子,不掠奪搶劫,與大明抗清不謀而合,明朝江山還可以維持時日。

⑤努爾哈赤學習漢文化,用漢人,早就窺視大明江山己久。他用的第一個漢人是明朝落榜舉人範文成(臣),協助努爾哈赤管理日常事務,教會女真使用先進耕作技術,發展生產,改革施政,提高作戰理念。也相當於維新變法,努爾哈赤變的更加強大起來。努爾哈赤每年都用牛羊,馬匹向大明換鐵器和生活必需品,明軍早有所防備,當頒佈禁令時,女真己用各種渠道挽夠用於製作兵器的鐵器。

⑤清兵天時,地利,人和佔盡。洪承疇的叛敵,原祟煥冤死,都是天時。北方多為平原,為清兵善於運用騎兵作戰提供了先天的地利優勢。遊牧民族以群居式生活方式圍獵,獰獵,己佔居北方几千年,所以團結是少數民族繁演生息維生之道。

⑥大明己經有發達的工商業,手工業,生產力很強,還有與世界各地繁華的商業貿易,賺銀子的產業有陶瓷、絲綢、茶葉、棉紗、布匹、金銀手飾、玉器加工等按理說國家很富強。由於貧富差距懸殊,錢都集中到少數達官貴人手上,黎明百姓仍然過著飢寒交迫的日子,農民起義不斷。國庫空虛,要想增加稅收,一徵就惹恕有錢人的利益。所以國內矛盾加劇,國家無錢,沒有強大的國防,抵禦外敵入侵,就顯得有心無力。

⑦北方遊牧少數民族包括女真,自古以來就是全民皆兵模式,這種模式為戰爭人口損耗提供了足夠的兵源。還有就是女真長期狩獵形成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為戰爭提供了很高的積極性。所以清兵配合騎兵能征善戰,機動靈活,反應迅速,能打仗、善打仗,確實對於不想做亡國奴的崇禎來說是一個強勁的對手。

大明要是把祟禎換著朱棣,碰上內憂外患,接手又是一個濫推子,滅亡只是時間而己。


用戶夏天


朱棣當年依靠800親兵起家,對抗建文帝的百萬大軍,只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就打進了南京城,逼死了建文帝,成功搶了皇位,以此足以判斷,朱棣的能力是相當了得的。朱棣的軍事水平是長期鍛鍊的結果,是朱元璋刻意培養的結果,朱元璋安排兒子們接替外姓將領掌握軍權,守住北方邊境,讓兒子們經常為朝廷統領大軍作戰。正是這樣的長期鍛鍊和一線指揮經驗,造就了朱棣非凡的意志和卓越的指揮水平、人格魅力。

很多人說,如果把崇禎皇帝朱由檢換成明成祖朱棣,明朝會怎麼樣?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如果朱棣真能穿越到明朝末年為明朝攘外安內,那大明江山肯定沒有問題。十幾萬人的滿清和農民起義,根本不是朱棣的對手。朱棣當年六掃漠北,把遊牧民族打得聞風喪膽,四處躲避。

但是,關鍵朱棣不是天生的,是後天環境培養出來的。明朝後世的皇帝,基本是生在紅牆內、長在宮女太監中,讀了萬卷書,但是沒有走萬里路,大多君王都是紙上談兵,對人情真偽、世態炎涼並不熟悉,這樣的環境,根本產生不了朱棣。

正因為明朝後來皇位繼承人培養制度的缺陷,造成後世皇帝綜合素質不高,有的皇帝從小到大最遠只去過北京郊區的昌平祭祖,典型的井底之蛙,可能書讀的不錯,但是實踐水平很低,比如崇禎皇帝。


坐看東南了


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個人只能在歷史發展中起到促進或者是阻礙作用,而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即便是朱棣把崇禎換掉,也改變不了大明王朝的滅亡,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影視劇中的崇禎

1. 大明王朝這個巨大的機體已經腐敗不堪,從上層官僚到基層小吏,整個幹部隊伍已經腐朽之極,貪汙腐化、欺壓百姓,弄的民不聊生。整個社會管理體系出現了問題這是大事,這直接關係到社會的長治久安,其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

2. 作為崇禎帝,從一定意義上來將,其不是無能之輩,其也有遠大的志向,想重振明朝的威名,將即將衰敗的大明朝徹底改變過來,以便延續祖宗的基業,但是其沒有認清明朝自身所處的時代,以及自身存在的頑疾,皇帝再英明、再勤政,沒有得力的助手再好的政策和措施也落實不下去,表面口頭上答應,而背地裡背道而馳,導致好的政策出不了皇宮。

影視劇中的朱棣

3.換成朱棣,雖然他自身能力很強,也很有號召力,但是他沒有自己的左膀右臂,沒有自己可以信賴和依託的忠臣,完全靠自己的單打獨鬥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他會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眼睜睜看著大明王朝一天一天衰敗。

4. 四處爆發的農民起義。統治昏暗,民不聊生,勢必就會起來反抗,各支起義隊伍像雨後春筍一樣到處萌生爆發,而腐敗已久的大明王朝,官吏腐敗,國庫虧空,軍隊紀律渙散,根本就沒有戰鬥力,很多正規軍遇到農民起義隊伍都是做鳥獸散,大明王朝怎麼能不亡。

5.關外滿洲大清勢力的迅速崛起。滿洲對大明江山已躍躍欲試,其正處於創業的上升期,君臣幹勁實足,團結一致,這樣的軍事實力一天比一天壯大,最後必然摧毀明朝的統治。

所以說,即便換了誰,都不可能改變明朝滅亡的事實。

這就是我的一點看法,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



朝代的更替不是某個人能左右得了的,如果非要假設的話,朱棣如果替換了朱由檢他也沒有能力挽回大明晚期的頹勢,史學界認為明朝走向衰敗是從明神宗朱翊鈞開始的,同時也認為如果沒有張居正的萬曆新政,那麼明王朝就止步於神宗朝。明走向敗落有幾個因素,第一,很多學者認為明王朝除了朱元璋較正常外,其他皇帝均有些精神上的問題,從神宗起更甚。第二就是宦官專權,從王振到魏忠賢,宦官權勢很大,當然有作為的也有。第三似乎子嗣也不是很旺,這樣就造就了選優秀接班人受到限制。第四,邊患嚴重,在魏忠賢執掌朝政時,朝廷每年會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治邊工作,而朱由檢即位後對邊疆投入力度下降。以至於關外後金崛起。第四就是民生問題得不到改善,各地農民揭竿而起。明朝末年已經具備了更換朝代的所有因素,崇禎帝朱由檢也是想有一番作為的,但積重難飯吧,只是在崇禎帝時爆發了而已,滅亡卻不是崇禎造成的,換了誰都無力迴天。


雪域筆談


滅亡已成必然,氣數已盡,非人力所能阻止,張獻忠,李自成,大清都是新興崛起的勢力,對大明已成圍攻之勢,而且他們的集中目標都是大明,三股勢力無論是合而攻之,還是分而輪攻,最終都會導致大明滅亡。


當代詩人夏長有


如果把崇禎帝朱由檢換成永樂大帝朱棣,那不用說明朝不僅不會滅亡,而且可以消滅後金開疆拓土一統天下。

崇禎帝朱由檢最多算初段棋手,從他獨攬大權除掉魏忠賢陷害民族英雄袁崇煥看,崇禎帝還是有些權力手腕的,但崇禎帝自毀長城殺害袁崇煥,重用太監逼死盧象升,瞎指揮逼死孫傳庭逼降洪承疇,一手好牌被崇禎帝打得稀巴爛,如果把崇禎帝換成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絕不會犯崇禎帝這樣多的低級失誤。

明成祖朱棣可以算超一流九段棋手,皇太極多爾袞李自成張獻忠等梟雄都遠遠不是朱棣的對手,把崇禎帝朱由檢換成雄才大略的永樂帝朱棣,可以輕鬆橫掃群雄一統天下,中興大明王朝。


厚德載物49847


能改變!

事在人為嘛!

朱棣老成持重,閱歷豐富,辦事舉重若輕,

英明果斷。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要是朱棣是崇禎皇帝,歷史就會改變!可惜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