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都戴著口罩短暫聊天,如果一方是感染者,被傳染機率大不大?

旅行者的日常


雙方都戴著口罩短暫聊天,如果一方是感染者,被傳染的幾率大不大?

如果雙方都不戴口罩或者沒有正確的戴口罩(如口罩沒有戴好出現漏氣、口罩被打溼等),如果一方是感染患者,如果短暫談話的距離在1米的不安全範圍之內,則一方被感染的幾率會大大的增加。



如果雙方都佩戴合格的外科口罩或者N 95口罩,如果雙方都保持1米或者以上的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而且雙方又沒有發生握手、擁抱等動作,如果注意洗手,如果一方是感染者,則另一方被傳染的機會將大大的減少。

從目前掌握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情況來看,新冠狀病毒的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和無症狀的新型冠狀病毒攜帶者,而且在沒有出現症狀和體徵的潛伏期間也會成為傳染源。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空氣飛沫和接觸兩大途徑在人和人之間傳播,空氣飛沫傳播最為厲害,人們通常看不到,摸不著,感染的患者或者無症狀的攜帶者通過咳嗽、咳痰、打噴嚏、說話帶有唾液等均能把病毒帶人空氣中,病毒並懸浮漂移到空氣中,對面的人或者周圍的人通過呼吸而把病毒吸入呼吸道而感染新冠肺炎,這就是這個病毒讓人害怕的原因,病毒可以懸浮漂移在空氣中,人們都都知道,空氣看不到摸不到,但是會無孔不入,而隱蔽性非常強,如果沒有做好自我防護措施,被病毒感染了都不知道。



另外新型冠狀病毒還可以通過握帶有病毒患者的手、帶有病毒的公共汽車扶手、電梯按鈕、門把手或者其他被病毒汙染的物體表面,手無意間又觸摸到口鼻等被傳播感染。

對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需要正確的佩戴好外科口罩或者N 95口罩、同時還需要時刻注意手衛生,手不要隨便觸碰他人的身體以及各種物體的表面、人和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儘量減少外出,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機會。


佳園道


雙方都帶著口罩短暫聊天,如果一方帶有病毒一定會傳染的,特別是普通口罩。昨天我去小區服務中心換出門證,因為家裡口罩存量不多了,就戴了普通口罩,在服務中心領取了出門證走出大門的時候迎面碰到一個工作人員,大概5~60歲的男的,他呼出的氣體直接噴在我臉上,我聞到了口氣的味道立刻就屏住呼吸,雖然我們都帶著口罩,如果他帶有病毒,我一定會被傳染到。我們當時只是擦身而過,所以有很多人只是幾秒鐘就被傳染了,所以還是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吧。


雪夜流螢


雙方都戴著口罩短暫聊天,如果一方是感染者,被傳染幾率大不大?

這種情況下,患病的另一方算是直接接觸者了,所以被感染的機會至少比其他人大,其主要原因是既然你們有聊天的機會,相比或多或少會有共同接觸的物品,比如經常被報道的門把手、電梯按鍵等。而且,據調查研究:接觸的十幾秒鐘就可能造成病毒的傳播。



當然,假設雙方僅僅侷限於短暫聊天且沒有其他方式接觸的情況下,被感染的機會也就降低了,但是也要根據雙方使用的口罩類型而定。我們都知道,本次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其中一種被稱作氣溶膠的方式,普通的醫用口罩並不能起到有效阻斷這種飛沫的傳播,即便是本次一直被提倡的N95口罩,也只能阻斷95%的病毒傳播,也就是說,當確診者與談話者在近距離面對面聊天的情況下,普通口罩也不見得能起到保護的作用。但是如果雙方都是佩戴N95,那麼病毒傳播的可能性的確能夠降至最低。

上述是假設雙方是在普通的短暫的聊天的基礎上,但是,如果在此期間,感染者出現咳嗽、噴嚏時,飛沫會通過口罩的飛沫流竄出來。

當然,既然是從縫隙中流竄出來,飛濺到正對面的人的可能性也很小,但不排除這種飛沫或者小液滴落在對方身上或者其他容易被人接觸的地方,這種情況又增加了感染幾率,這也是為什麼被感染者或疑似病人要採取單人隔離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要求我們佩戴口罩時需要將口罩繫緊,保證鼻翼及面部兩側留有最小空隙,空隙越小越安全,而且在摘下口罩的瞬間,最好不接觸口罩的外側,不管有無接觸,摘下後要及時洗手。

總結,根據題主的問題,雙方都戴著口罩短暫聊天,在合理保護範圍內,被感染機會並不大,但不能說沒有,但在談話期間如果存在一些其他不注意的細節(如打噴嚏,偶爾的皮膚接觸)的情況下,就不好說了。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將持續更新相關醫學問題


汐煒醫生


我是小影大夫。雙方戴著口罩,如果一方感染,被傳染的幾率有多大?題主這個問題,可以從字面上感覺到大家的恐慌。我們大家也確實擔心過這個問題。如今不知道誰可能是感染者,不知道誰是無症狀的傳染源。戴著口罩說話,都擔心可能被傳染了。戴著口罩,被感染的可能性有多大?這得看你們戴的口罩是什麼類型的口罩,你們的距離有多遠,有沒有接觸過對方的身體或者其他物品了。

雙方都戴口罩聊天,會不會被傳染?

有可能被傳染,也有可能不被傳染,發生在你自己身上有可能就是0和1的問題了。會不會被傳染和以下因素密切相關。


1.口罩的類型

雙方都戴著口罩,但是口罩有質量好壞之分,這也是決定會不會傳染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對方戴著質量很差的口罩、棉口罩或者只是布的口罩,對方戴口罩的方式不對,比如包住了嘴巴但是沒包住鼻子等等,那麼病毒有可能從他的呼吸道通過呼氣跑到空氣中。剛好你的口罩也是比較差的,你就有可能吸進去空氣中帶有病毒的空氣,病毒就這樣進去你的體內。

口罩的質量很重要,有口罩總比沒有口罩好。N95口罩防護效果是最好,一般是要接觸確診果真可疑病人的醫護人員用,現在這種口罩緊缺,我上班都不能用這種口罩,要留給最需要的一線醫務人員用。然後就是一次性外科口罩,到一次性醫用口罩,到一般的口罩。

2.兩人的距離

兩個人的距離也很關鍵,現在建議是人與人的距離最好在1m以上。遠距離聊天傳染上的可能性很低。但是面對面近距離聊天,傳染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3.有無接觸個人物品

有沒有接觸過對方的物品,這個也很重要。如果他是傳染源,他的手上、物品上可能會殘留一些病毒。比如他用手擦了鼻涕。用手捂住嘴巴打了噴嚏,又沒來得及吸收。剛好你跟他聊天,碰了下他的手,可能病毒就跑到你的手上了。還有接觸他的個人物品,都有可能被傳染。

所以說,出門要戴口罩,能選擇質量好的當然要選擇好一點的口罩。如果是普通的外出,一般的口罩都沒有問題。外出最好不要亂摸亂碰別人的物品,一來別人不喜歡,二來自己可能被傳染,要多洗手也很重要。


小影大夫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跟大家說一句,請不要恐慌!面對疫情還是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雖然病毒無情,但是我們人與人之間要有情,儘管目前的疫情讓我們互相接觸、聊天的時候都戴著口罩,但我們試圖隔絕的應該是病毒,而不應該是情分!

接著我們步入正題聊一聊,如果兩個人都戴著口罩聊天,如果其中一人是確診患者,感染的幾率大不大?

相信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情況,沒有病的那一個朋友肯定會特別希望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那就是不會傳染,吃一顆定心丸!

但是醫生往往並不會很確切的說100%肯定的話,這世界上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就是任何事情都有不確定性,如果就事論事的話,還是不能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但是幾率應該很小,我們假設確診的交談者是A,與其交談的朋友為B,簡單的來分析下兩人交談,其中一人被感染是否有可能性!

第一,兩人戴的口罩是什麼口罩?

如果確診患者A戴的是普通的棉布口罩,那麼很有可能在談話的過程當中有飛沫噴濺出來,因為大家到現在應該已經知道了,普通的棉布口罩對於飛沫是沒有防護作用的,無論是防護他人的還是自己的飛沫。

如果確診患者戴的是外科口罩,那麼與其普通交談的時候,造成飛沫傳播的可能性非常小。

如果確診患者戴的是n95口罩,那麼被飛沫傳播的可能性將會下降到最低。
但是我們也要考慮交談當中A戴的是什麼樣的口罩,如果兩人都戴著棉布口罩那麼被感染的可能性自然將會加大。如果A戴著外科口罩,感染的可能性將會明顯下降!

兩人交談時,確診患者A和B是否有危險行為,比如打噴嚏。

2007年BMJ曾經有一個實驗,觀察一個外科醫生在戴口罩的時候打噴嚏是否會有飛沫噴濺,給大家介紹一下:

如果不戴口罩,打噴嚏的時候是下圖這樣子的。
如果帶了外科口罩,我們會發現在醫生口罩的兩側和前方還是有非常少的飛沫存在,下面圖示當中的白色小點即為飛沫。


之所以要給大家介紹這個實驗,是為了給大家說明,即使戴了口罩,如果確診者A有危險行為,比如打噴嚏,也是會有非常少量的飛沫被噴濺出來。這些飛沫沾染到A的手上、口罩上就可以導致感染!而即使是n95,大家可能已經都知道了,口罩可以抵禦95%的飛沫汙染,但不是100%。

另外我們還要考慮兩個人交談的時候是否有握手這樣的行為,如果兩個人都戴著手套那麼被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如果確診者A的手曾經沾染過病毒與B握手的時候可能就將病毒傳染給A,曾經有過一項行為觀察研究,觀察了23名醫科學生的行為,發現他們平均每小時接觸面部26次,其中44%的時候接觸會涉及眼睛和鼻子等黏膜,如果裸著手的B,用粘有病毒的手觸摸了自己的眼睛和鼻子,甚至吃了東西就有可能被感染。


口罩的正確使用和個人條件也都是影響因素!

比如兩個人口罩戴的不是特別的緊,口罩的周邊沒有被正確的封閉住,那麼在交談的過程當中就有可能飛沫通過這些狹小的縫隙造成感染。如果這兩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比較瘦,口罩遮不住臉龐,或者是有一個人鬍子特別長,造成了很大的縫隙,造成感染的可能性也就有存在。又或者兩個人都不太注意正確的使用口罩和佩戴口罩,在摘口罩的過程當中用手觸碰到了口罩的表面,那也有可能造成感染。

避免被感染,絕對不是戴一個口罩就能做到的!

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說,你說的這些都是極端情況,不一定會遇到,謝醫生想說的是,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真的很狡詐,傳播能力真的很強,防護做再仔細都不為過!


如果大家關注新聞的話,會發現如果防護做的不好,兩個人接觸僅僅15秒就有可能被感染,這個事情在寧波已經發生了,由於兩人都沒戴口罩,在市場僅僅接觸了十幾秒鐘就被感染了。

而且從這次疫情一開始,所有的專家、學者告訴大家的防護措施,可不是僅僅戴口罩這一項!根據專家的建議,我們不僅要戴口罩,還要注意手衛生,勤洗手這也是避免被感染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注意手衛生勤洗手,即使手上沾染了病毒,在流水下經過仔細的沖洗,病毒也被沖走了,而且如果能夠用酒精消毒手部後再洗手,被感染的幾率更會大大下降!


另外還要注意室內的通風,注意儘量不到人口聚集的地方,不聚集,少接觸可疑的人士,這樣才能更好的切斷感染的途徑,避免自己被感染。

總結

現在慢慢開始復工了,必須上班的人士接觸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建議大家在交談的時候儘量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儘量在1米5以外,而且雙方一定要佩戴口罩,如果有人不戴口罩,請不要與其交談。

另外也注意在非常時期儘量不要握手,互相示意點個頭就足夠表達感情了,大家都能夠諒解。有了接觸也不用害怕,只要在流水下正確洗手就好!建議在單位或家裡儘量做好室內的通風,每天最少要通風15~20分鐘,2-3次的時間。

以上就是對於題主問題的解答,如果兩個人簡單的交談時間不是特別的長,即使其中有一個人是確診的患者,被感染的幾率也不會是特別的大,但是這種幾率可能是存在的,建議大家在互相交談當中還是要保持距離,一定要佩戴口罩,並要注意手衛生,以往互相靠近往往代表著感情的加深,但是非常時期,互相保持安全的距離,才是最好的禮儀,也請大家互相理解,做到,距離有,但感情不疏遠!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我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謝謝了!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非常強,即使雙方都帶著口罩,如果沒有注意到以下幾點,一方是感染者,傳染給另一方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一、口罩的質量是否過關

我國人口眾多,疫情突如其來,口罩的缺口很大。

本來我們口罩的產能,開足馬力,每天約2000萬隻,接近佔到全球的一半。由於春節放假的原因,1月25日時,口罩日產量僅為800萬隻。

很多非口罩生產企業紛紛“跨界”生產“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品。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安全健康防護用品委員會會長雷利民透露,全國有超過3000家企業跨界生產,預計2月底每天能生產各類口罩1.8億隻。

社會各界也在想方設法從國外採購口罩支援祖國。

即使如此,還有很多人一“罩”難求。

不法分子趁機發起了國難財,有些人生產三無劣質口罩出售,有些人高價倒手,還有些人甚至在垃圾堆裡撿別人戴過的口罩出售……

這樣,就致使有些人看上去戴了口罩,但口罩的防護效果堪憂!

即使都是合格口罩,口罩種類不同,其防護效果也有差異。

一般口罩防護效果是這樣的:

醫用防護口罩≈N95醫用口罩>N95日用顆粒物防護口罩≈KN95顆粒物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防塵口罩

對於新冠肺炎病人,最少要戴前四種口罩,否則,傳染與之對話的人的可能性增大。

另外帶有呼吸閥的日用顆粒物防護口罩,只能單向防護。如果病人戴著這樣的口罩,並不能阻止他/她的飛沫及病毒向外噴射,和沒戴口罩沒有區別。遇到這樣的人,最好離他遠點(兩米以上)。

紅色箭頭所指為呼吸閥

二、口罩戴得是否正確

很多人認為,口罩誰不會戴。實際上日本有個訪談節目,實驗中,有一半以上戴錯口罩。

佩戴前,要先分清口罩內外及上下,一般口罩深色一面朝外面,有金屬條的一側在上方。

佩戴時,口罩上下張開,讓口罩緊貼面部,覆蓋範圍要包括下巴和鼻根。用手指按壓鼻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嚴密貼合面部。

戴上口罩後,一定要牢記口罩的外面是汙染面,有可能附著病毒!不要用手觸摸口罩外面。若必須觸摸口罩,在觸摸前、後都要洗手。

摘下口罩時,也是儘量避免觸摸口罩的外面,並立即洗手。

三、傳染幾率的大小還與所處環境有關

交談的雙方所處的環境會影響飛沫(病毒)的密度。

在一個封閉狹小的環境中,比如電梯、診室、汽車等處,病毒密度更高,傳染可能性比在室外要大。

而在室外,病人處在上風口,另一人在下風口,比相反的位置易感染。

雙方交談時,如果病人不停地咳嗽、打噴嚏甚至嘔吐,飛出來的病毒更多,傳染可能性更大。

雙方交談時的距離越近,感染機會越多(一米之內更易感染感染)。

四、傳染還與手衛生狀況密切相關

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及接觸傳播。

如果交談雙方的口罩都有過硬的質量,雙方佩戴的也比較標準,但是如果忽略了手衛生的話,傳染的可能仍較大。

比如說,交談的雙方來了個

握手禮或者雙方共同接觸了某件物品,病毒可能就來到了健康者的手上,如果這隻手在沒有清洗或者消毒之前,接觸了眼鼻口(主要是鼻子),病毒就有機會侵入人體,造成感染。

五、再好的防護措施,只要與感染者接觸,就無法完全杜絕感染的可能

在這次疫情期間,很多人戴了口罩,仍不幸染病。

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的王廣發主任

的染病,更是驗證了N95醫用防護口罩也無法杜絕不被感染這一事實(王主任將感染歸因於未戴眼罩,導致網上各種自制護眼工具大火)。

據報道,截止2月11日,我國有1700多醫務人員,即使是在口罩、眼罩、防護服的層層保護之下,仍被感染並確診(不過其中部分醫務人員的防護也可能就是一隻口罩)。

所以,再好的防護,也沒有在家老實待著,不與病人接觸聊天安全!

日本“鑽石公主”號郵輪檢疫官感染

當然,如果雙方交談時,都佩戴對了高品質的口罩,雙方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能夠嚴格注意手衛生,感染的可能性並不高。這樣的情況,並不屬於“密切接觸者”,僅屬於“接觸者”,達不到集中隔離或者居家隔離的標準。但為了保險起見,如果一方已經被確診新冠肺炎,另一方除了上報防疫部門,最好小心謹慎觀察14天。


王成大夫


被感染概率幾乎為零。在疫情期間,人們都比較注意防範,都會選擇醫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等防護較好的口罩,能夠有效的隔離冠狀病毒,這兩個人戴的口罩都是假的可能性很小。如果這兩個人戴的口罩不是上述防護級別較高的口罩,而是民用口罩或一般棉口罩,同樣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護效果,退一步說,就算他們兩個人戴的口罩都是假的,也會起到一定效果,況且這兩個人都有防範意識,與一開始,病毒剛出現時人們不知保護自己的情況不同。因此,兩個人都戴口罩,如果一方是感染者,對方被感染的可能性為零。例如,某城市2月20號確診一位患者,被確診之前,去了超市、單位、街道及其他地方,但沒有傳染到別人,就是因為她一直戴著口罩。



律師的使命


關於新冠肺炎,今天聽到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就是除湖北省以外,全國其他省份新增確診病例數“11連降”,戰疫勝利在望!另一個壞消息就很沉重,2月14日,國新辦發佈消息,全國醫務人員確診病例1716例,佔比3.8%。醫務人員都是在防護情況下與病人接觸,感染率都不低,可見新冠肺炎傳染性有多大。回到本話題,雙方戴口罩,一方是感染者,雙方短暫交談,被傳染機率大不大?可以確定的是有感染的機會,但幾率有多大不好說,要看當時情境和雙方的口罩隔離防護能力。

新冠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也被明確。我們衡量感染風險從這些方面進行分析。

1.雙方戴有效口罩下感染幾率大嗎?

感染幾率低的情景:雙方戴有效的口罩,間隔一米以上,沒有肢體接觸,只短暫聊聊天,感染者沒有咳嗽、打噴嚏,那感染幾率低。間隔一米是防止飛沫傳播的安全距離,戴有效口罩是防止飛沫傳播最主要措施。


感染幾率高的情景:摟肩搭背說悄悄話近距離接觸,或感染者劇烈咳嗽、打噴嚏,大量病毒隨飛沫噴濺而出,可能會飛越出他自己口罩隔離範圍,並且細小飛沫還可以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顆粒,可以長時間靜止在空氣中,感染機率增大。

2.哪些口罩是有效口罩?無效口罩感染幾率多高?

疫情發展至今,大家都知道需要戴口罩了,戴口罩意識有了,是好事。但我今天上班,看到很多人所用口罩是無效的,除了可能認識不足,也可能存在買不到原因。那麼,哪些是有效口罩呢?國家衛健委推薦的有效口罩是醫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請認真認準這兩種口罩,下圖為醫用外科口罩,標明“醫用”,執行標準是YY0469。



下圖為N95口罩,執行標準是GB19038。

這兩樣口罩可以防飛沫滲透,而布口罩、海綿口罩、紙口罩、活性碳口罩,起不到阻隔飛沫作用,是無效口罩,如果雙方都戴這種無效口罩,感染幾率大。

N95口罩有用,但卻不推薦帶呼吸閥的N95,這種口罩吸入的空氣是過濾了,但呼出空氣卻沒有任何處理就排出口罩外,如果感染者戴這種口罩的話,沒有任何阻隔作用,對別人沒有保護作用,看到戴這種口罩的人離他遠點。另外,高危崗位上醫務人員也不可以戴這種口罩,口罩外病毒可能會通過呼吸閥進入口罩內。

3.醫務人員感染人數佔全國確診人數3.8%,為什麼這麼高?他們不是戴口罩了嗎?

是的,看到這個數字很沉重,很心痛。除了疫情早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以外,重要的是新冠肺炎傳染性很強,而醫護人員防護用品不足導致。在醫院環境裡,病毒密度之大,醫務人員工作強度之大,精神壓力之大,非常人可以想像。而世界上沒有100%保護,就口罩而言,就算N95口罩也不能完全阻隔病毒入侵。疫情過後,望一線醫務人員可以得到更多的尊重,他們在去救別人命的同時,也可能自己去送死。

小結:雙方戴口罩情況下短暫聊天,如果一方是新冠肺炎感染者,另一方有被感染風險。如果雙方戴有效口罩,保持1米以外距離,感染者沒有咳嗽、打噴嚏情況下,感染幾率低,反之感染幾率高。




記得前一陣有個新聞說兩個人短暫接觸15秒,就造成了新冠病毒的傳播,當時那兩個人是沒戴口罩的。如果兩個人都戴了口罩,那麼被傳染上的概率就大大降低,當然不能確保完全不傳染,因為口罩的防護作用也是有限的。



在武漢地區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他們不僅要戴口罩(N95),還要戴護目鏡和穿防護服,說明這次新冠病毒的傳染性非常強,有報道說是非典病毒傳染性的十倍,即使在這麼嚴格的防護下還是有不少醫生護士被感染,病毒是無孔不入的,除了飛沫傳播、接觸傳播,還可能通過氣溶膠傳播。因此除了戴口罩外還要勤洗手消毒。



那麼既然都戴口罩也不能完全阻止感染,是不是說口罩就沒啥用了呢?當然不是,口罩是目前最簡單有效的防護方法。打個簡單的比喻,面對一個病毒攜帶者,不戴口罩與他交談時被感染的幾率為100%,如果一個人戴了口罩,感染幾率50%,兩個人都戴了口罩,可能感染幾率只有10%,這就是說口罩明顯降低了感染率。當然不出門還是最安全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想知道佩戴口罩和感染者接觸後被感染幾率大不大?我們先看幾條新聞自己感受一下:護士戴外科口罩輸液,感染者摘口罩吐痰,6分鐘被感染;醫生全副武裝依舊被感染,只因少了一個腳套;截止2月14日,全國醫務人員確診新冠肺炎1716例。看看這些新聞是不是很震驚,就算是全副武裝仍有被感染風險,何況是我們普通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紹,截至2月11日24時,全國醫務人員確診病例1716例,佔比3.8%。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佔死亡病例的0.4%。醫務人員確診病例中湖北有1502例,佔全國醫務人員確診病例的87.5%,其中武漢市佔1102例。

為什麼雙方都戴著口罩,只是短暫聊天,仍然有被傳染的可能性!

1.口罩的過濾效率並不是100%

因為就算是我們一線的防護醫生,他們使用的也只是N95口罩,這個“95”的意思是過濾效率達到95%以上,所以仍有吸入新冠病毒的風險。但是我們現在全國防護醫用物資匱乏,很多一線使用的N95口罩是工業標準,並沒有達到醫用級別,所以防護效率大打折扣。

那位因為輸液被感染的護士所外科口罩的濾過效率和N95大致,但也仍被感染,也正說明,佩戴口罩防護的侷限性。

2.口罩長期使用後濾過性變差

因為現在全國都是“一罩難求”的現象,於是大家都會將一次性醫用口罩多次佩戴,殊不知這樣也很危險。上海醫學院病毒學實驗室證實:使用後的一次性醫學口罩,以家用保鮮袋包裹,家用電熱吹風處理30分鐘後可再次使用,不影響其原有的濾過截留效果。雖然該新聞是權威部門發佈,但是因為個人操作有差異、出風口面積“照顧不周”而且附著物被吹走而轉移,所以我們不推薦此方法。

而且現在N95口罩市面上很難買到,而且售價已經達到一個20以上,很多人並不能保證及時更換,口罩長期使用後濾過性會變差,所以如果這個時候剛好碰到一個潛伏期病人,很容易被其感染。

據相關文獻記載:N95口罩使用2 天過濾效率仍在95%以上,6 天在90%以上,14 天在80%以上。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耐藥結核病防治手冊》則明確指出,N95口罩可以重複使用。研究發現,N95口罩佩戴2d,過濾效率依然保持在95%以上,呼吸阻力變化不大;佩戴3d過濾效率降低至94.7%,仍滿足歐標ENl49:2001一FFP2的要求;使用6 d過濾效率降至90%。試驗條件下,志願者在4h內是連續佩戴的,模擬了醫務人員在緊急情況下需要持續使用的環境。而在實際工作中,大多僅是在和患者接觸時佩戴,使用強度遠低於實驗條件。因此, N95口罩佩戴3d可以達到國際標準。

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帶閥門N95口罩是會給身邊人帶來危害:帶有呼氣閥的口罩氣流只是單向防護,如果感染者佩戴了帶閥門的口罩,那麼病毒會從閥門中跑出,並且如果防護較低的時候就會被感染。

3.傳染方式不限於呼吸道傳播

我們都知道新冠病毒通過飛沫和氣溶膠傳播,他們都是經過我們的呼吸道進入體內,但是它還有一種我們最容易忽視的“接觸傳播”方式,我們一位全副武裝的醫務人員就因為未穿戴鞋套,導致病毒附著在鞋褲,當醫生接觸了這些部位時候就有感染風險。

總結:佩戴口罩只是全身防護的一部分,我們外出後及時洗手也就是杜絕新冠病毒的“直接傳播”方式,所以如果真的碰到一位“感染者”,我們一定不要大意,因為新冠病毒較SARS病毒相比,它要更狡猾,我們現在仍無特效藥治療,希望網傳的特效藥“瑞德西韋”和新冠疫苗儘快上市,也希望我們永遠用不上那兩個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