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趙雲死了諸葛亮沒有哭,爲何張苞死了諸葛亮大哭?


趙雲死時已經六七十歲,早已是退居二線的老幹部,對六出祁山的北伐軍事行動影響不大,頂多是當年一起追隨劉備打拼蜀漢江山的情懷牽動著一下諸葛亮的內心。而張苞的早逝,卻在根本上反映出了蜀漢政權的幹部隊伍建設人才凋零、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


想當年,赤壁的一把大火下,劉備佔據荊州四郡,以此為依託吞併劉璋益州地盤,進而拿下了漢中原張魯領地。前來攻打的曹操不僅愛將夏侯淵被斬殺於定軍山,而且本人也在與蜀軍的對決中屢次落於下風。當時的蜀漢,文有諸葛亮、馬良,武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虎上將”,配上魏延、劉封、孟達、關平等第二梯隊武將,帶甲幾十萬、戰將千員,在三國鼎立的格局下勢頭強勁,真可謂是形勢一片大好!蜀漢山河一片大紅!!

可轉瞬間,關羽大意失荊州,身死敗亡不說,還害得蜀漢從此失去了東線對曹魏政權戰略大包圍的策應。緊接著,張飛又遭橫死,劉備夷陵戰敗,蜀漢困守疲敝的益州一地四面楚歌。等到諸葛亮穩定政局,平定南方孟獲,黃忠、馬超又相繼病亡,“五虎上將”僅剩垂垂老矣的趙雲一人。可以說,短短几年,蜀漢能征善戰的武將人才流失十分快速。

此後諸葛亮的北伐,魏延、關興、張苞、王平等第二、三梯隊武將人才開始填補為主力輸出,但相對於“克復中原、興復漢室”的戰略目標來說,蜀漢的國力、兵力、文武人才儲備還遠遠跟不上需求。可偏偏在如此人才匱乏的情況下,趙雲、關興、馬謖還相繼折損,魏延又不能託付信任,因此張苞成為了諸葛亮重點培養對象,是蜀漢新生代年輕將領的棟樑式人物。

張苞不僅是張飛的長子,在蜀漢根正苗紅,是劉關張兄弟情誼的延續。而且他的兩個姐妹先後相繼成了後主劉禪的皇后,張苞在政治上是劉禪的內弟外戚,在軍事上也是一個驍勇善戰的猛將,如果由他主持蜀漢政局,萬萬不至於出現鄧艾攻入蜀漢時,諸葛亮兒子諸葛瞻“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的尷尬死局。

由此可知,諸葛亮對張苞傾注了很多心血、寄託了很大期許,但張苞的猝然離世,使得諸葛亮對蜀漢的政治、軍事佈局趨於瓦解。不僅出現了“蜀中無大將 廖化做先鋒”的武將梯隊青黃不接局面,而且諸葛亮離世後構建的“姜維——楊儀”權力格局,事實上證明也沒能掌控蜀漢政權整體局勢,像極了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的黃皓宦官干政,成了壓死老劉家的重要因素。

與蜀漢相反,三足鼎立的其他兩方卻是江山代有人才出,曹魏司馬懿、郭淮、郝昭、王雙層出不窮,東吳陸遜家族也是青年才俊輩出。蜀漢不但國土狹小,人才也難以比拼魏吳,連皇帝也是差人家一大截,現在張苞又早死,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政治目標漸行漸遠,如此局面怎能不讓諸葛亮憂心如焚、痛哭流涕!!


竹山清溪澗


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兵強馬壯,糧草豐足,準備北伐。忽然一陣大風颳起,把庭前松樹吹了。孔明一看,大事不好,就算了一卦,然後說:“看來要折損一員大將了!”大夥都不相信,正喝酒呢,正飲酒間,忽然有人來報趙雲的兩個兒子來見丞相。孔明大驚,把杯子扔在地上說:“完了,子龍沒了!”二人進來,哭著說:“我父親昨天晚上去世了。”孔明哭到:“子龍離去,我折損一個臂膀啊!”

蜀漢建興七年夏四月,孔明兵發祁山,大敗郭淮、孫禮 ,郭、孫二人棄馬爬山逃走。張苞貪功,驅馬趕來;不小心連人帶馬掉入溝中,摔得頭破血流。孔明趕忙派人送回成都養病......孔明收得勝軍馬入寨,又欲起兵進取。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眾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臥床不起。

讀到這裡,相信每個人都有一種疑問,要說感情,孔明和趙雲的感情要比和張苞好多了吧。為什麼趙雲死了,他只是哭哭,而張苞一個晚輩死了,他卻急得吐血,暈厥呢?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諸葛亮為啥要三番五次急著北伐,因為他知道自己身體每況愈下,等不了了。必須在活著的時候有所作為,以報劉備知遇之恩也好,為了自己的私心也好,這仗他是非打不可了。所以也不顧什麼天時地利人和了,沒條件也要強上。趙雲和諸葛亮關係是好,但是趙雲畢竟年邁多病,再不能打仗了。而張苞關興之流,在蜀國五虎上將先後離去後,已成中堅,甚至是諸葛亮打仗取勝的必不可少的重器。

人在病體纏綿之時,每況愈下,一個小打擊就會帶來致命的後果。大家還記得陳倉城守將郝昭吧,此人相當了得,能文能武,諸葛亮率軍北伐,為郝昭所阻,勸降不成,晝夜相攻二十餘日後無計可施,只好被迫退軍,魏明帝因此封郝昭為列侯。只可惜郝昭一代名將,身患重病,被諸葛亮用計暗算,當時在病榻上一聽城中大亂,立刻驚死。

諸葛亮聽到趙雲身死,心中必定悲傷,因為幾十年的交情在那裡,然而不至於悲傷過度,畢竟生老病死也是天道,再說此時趙雲已不能披掛打仗了。而張苞不一樣,年輕生猛,武藝精良,那可是關係到諸葛獲勝的重要人物,在蜀國武將凋零的時候,張苞的死,無疑給諸葛亮兜頭一棒,猶如發燒的病人頭上澆一瓢涼水,你說諸葛亮能受得了嗎?所以當場吐血,暈厥了。

魏蜀吳三國彼此爭鬥,互相消耗,司馬氏暗暗蓄力,最終坐享其成。這是大勢所趨,不是諸葛亮憑一人之力可以阻擋的。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諸葛丞相結果只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也算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了。


圖你看君


由於正史中對趙雲的去世僅僅一筆帶過“七年卒,追諡順平侯”,而張苞則是早夭“(張飛)長子苞,早夭”,所以我們只能從《三國演義》的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演義中是這樣描述諸葛亮對兩人去世的反應的:

趙雲之死見於第九十七回。趙雲之子趙統和趙廣前來報喪,諸葛亮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張苞之死見於第九十九回。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眾人救醒。

諸葛亮對趙雲之死是“跌足而哭”,對張苞之死則是吐血而哭暈過去,為何如此呢?

趙雲雖然是演義中的主要人物之一,為劉備立下汗馬功勞,也是諸葛亮最為倚重的將領之一。但此時的趙雲已經是年近70的老將了,諸葛亮對此早有準備,所以諸葛亮得知趙雲的死訊固然傷心,但還在承受範圍之內,所以會“跌足而哭”。

但張苞則完全不同。一來,張苞是張飛的長子,是劉禪皇后的親哥哥,不僅是蜀漢“官二代”的代表人物,也是蜀漢的外戚,地位十分特殊。而張苞就這樣因為跟隨自己征戰而去世,這讓諸葛亮揹負了極大壓力。

二來,張苞武藝高強能征善戰,諸葛亮將他作為重點培養的青年將領之一,付出了很多心血,寄託了很大希望,是將來為蜀漢挑大樑的人物。但張苞就這麼年紀輕輕的去世,這讓諸葛亮猝不及防,難以接受,讓他對蜀漢的前途產生了一絲擔憂。再加上此時諸葛亮心力交瘁,身體不佳,所以在放聲痛哭的時候會吐血暈厥過去。

諸葛亮對兩人的去世會有不同的反應,並不代表諸葛亮對趙雲的感情不深,只能說明他更擔心蜀漢的前途和希望。


石頭說歷史


蜀國建興六年,蜀國老將趙雲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歲。趙雲去世這一天,諸葛亮正在圖謀北伐大業,趙雲二子突然上門稟報趙雲的死訊,諸葛亮痛哭流涕,久久不能釋懷。

蜀國建興七年,張飛之子張苞貪圖功勞,為了活捉郭淮不顧一切,摔下馬去重傷。諸葛亮把張苞急忙送回成都醫治傷勢。沒過多久,張苞就因為傷勢過重而死,死訊傳到諸葛亮耳中,諸葛亮吐血暈倒。


之所以會有如此差別,有幾個原因。第一,趙雲已經七十多歲了,這在當時已經是長壽了,再加上趙雲是因病去世,所以諸葛亮心裡早就有了準備。而張苞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諸葛亮本以為張苞好好養傷便可痊癒,結果突然聽到張苞死訊,自然無法接受。

第二,蜀國北伐過程中,將領兵士都死傷無數,尤其是特別缺乏將領,像張苞這麼強勢的年輕將領是少之又少,所以諸葛亮痛惜阿,沒了他們,北伐大業何時才能完成阿。

第三,諸葛亮當時年紀已經比較大了,況且為了北伐心力交瘁。張苞的死就像是導火索,讓諸葛亮一下子就病倒了。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答 | 江隱龍

一言以蔽之,諸葛亮哭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時代。

諸葛亮聽到趙雲之死僅僅是放聲大哭,而聽到張苞死了卻哭到吐血的情節並非史實,而出自《三國演義》。趙雲之死是在九十七回“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中,諸葛亮在議事時聽說趙雲病死,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張苞之死則是在九十九回“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中,張苞負傷後被諸葛亮送回成都養傷,旋即而亡,諸葛亮“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

從兩件事來看,一則趙雲是病死,張苞是戰爭中負傷後醫治無效而亡,帶給諸葛亮的心理衝擊力自然不同;二則趙雲年邁,生老病死也是自然之理,而張苞正值壯年卻英年早逝,自然更令人心痛。這一情節雖然是虛構的,但也符合人之常情。

但以上兩個原因,都不是最主要的。諸葛亮之所以更為張苞之死而痛心,是因為張苞之死的確牽引出了蜀漢最為脆弱的一面,那就是將相斷代、後繼無人。如果要問蜀漢為什麼不能克服中原,其國小民貧的確是一個重要原因,但還有一個原因是便人才出現了斷檔。孫吳末期,丁奉、陸抗皆是國之棟樑;曹魏末期更是出現了“曹魏雙璧”鄧艾與鍾會。而蜀漢呢?

諸葛亮之後,蔣琬、費禕、董允均主內政而非軍政,且非一流人才,而北伐是蜀漢的立國之本,諸葛亮的北伐大計一定要有精通軍法、能征善戰的將領才能實現,而張苞等人無疑是新一代青年將領的翹楚,是蜀漢未來的希望。蜀漢是老子的,也是兒子的,但是歸根結底還是那幫孫子的,然而現在老子還沒死,孫子先死了,這讓人才原本匱乏的蜀漢更是雪上加霜。我們看看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是怎麼寫的: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現在可好,寄以厚望的張苞先死了,諸葛亮怎能不肝腸寸斷呢?


隱語


根據三國演義的記載:

忽報鎮南將軍趙雲長子趙統、次子趙廣,來見丞相。孔明大驚,擲杯於地曰:“子龍休矣!”二子入見,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眾將無不揮涕。孔明令二子入成都面君報喪。

再看張苞死後諸葛亮的反應:

卻說孔明收得勝軍馬入寨,又欲起兵進取。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眾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臥床不起……分付曰:“吾自覺昏沉,不能理事;不如且回漢中養病,再作良圖。汝等切勿走洩:司馬懿若知,必來攻擊。”遂傳號令,教當夜暗暗拔寨,皆回漢中。

可見,首先,趙雲死了的時候,諸葛亮是哭了的,而且哭之前還有大驚,跌足。題主的描述並不對。

當然,張苞死時,諸葛亮的反應確實更大,不光是放聲大哭,而且還哭得吐血、暈倒,甚至臥床不起,弄得自覺昏沉,不能理事。甚至因此導致了原本打得正好的第三次北伐半途而止。

那麼,為什麼諸葛亮對張苞和之死的反映不一樣呢?

一個重要原因,趙雲代表的是歷史,張苞代表的是希望。

趙雲是屬於劉關張一輩的,按演義中明確記載的推論,甚至年齡可能比劉備還大(當然這算個小bug),至少也是和張飛差不多,比諸葛亮大二十歲左右。諸葛亮北伐時,趙雲是前代遺留下來的老將。儘管兩人過去並肩配合作戰的不少,很默契,很有感情。然而歲月不饒人,誰都知道,年屆七旬的趙雲,早晚就要去世。諸葛亮對此是有心理準備的,所以大哭表示悲傷,然後就迅速派兩個小子去成都報訊去了。

而張苞則不同。演義中並未記敘張苞的年齡,按歷史,張苞的媽媽夏侯氏是在200年才被張飛強娶的,那麼張苞在諸葛亮北伐時最多也就20多歲。演義中寫張苞參加劉備東征,也明確說了是小將。換言之,張苞年齡比諸葛亮還小得多,基本可以算諸葛亮的兒子輩。他代表的是蜀漢未來的希望。

從演義的設定來說,諸葛亮開始北伐時,蜀中已經是人才凋零。雖然將領數量看起來不少,但真正算得上猛將的,也就只有趙雲、魏延、關興、張苞、姜維五人而已。其中趙雲魏延都是老一輩將領,趙雲年齡是諸葛亮的父親輩,魏延至少是諸葛亮平輩或略年長,關興、張苞、姜維則是諸葛亮的兒子輩。這種情況下,趙雲已死,魏延壽命估計和諸葛亮差不多,又有反骨,那麼蜀漢未來猛將只剩下關興、張苞、姜維三人。現在折了一人,對諸葛亮打擊是相當大的。

另外,也和所處的時期有關。趙雲死時,諸葛亮正準備趁著陸遜大破曹休,出兵第二次北伐。趙雲雖死,但尚且來得及調整部署。而張苞死的時候,第三次北伐正打到膠著。諸葛亮雖然取得數次勝利,但面對狡猾的司馬懿,也是殫盡竭慮。可以說,全靠一口氣支持。這時候來個張苞去世的噩耗(而且還是在打贏了仗,追擊敵人的過程中摔死),對諸葛亮可謂是樂極生悲,因此支撐不住也就很正常了。


巴山夜雨涮鍋


《三國演義》裡面的趙雲實在年紀很大的時候去世的。在趙雲去世之前,諸葛亮其實就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雖然諸葛亮一直很倚重趙雲,但是並不把未來蜀漢政權的命運與趙雲聯繫在一起,畢竟年紀已經很大了,遲早會離世,即使不會很快離世也會因為年老體衰而退居二線,所以趙雲再英勇已經不是當初蜀漢政權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了。在獲悉趙雲去世後,諸葛亮當即大哭。相反張苞是一員猛將,而且很年輕,有著無比廣闊的發展前途,可是才出徵沒有幾次就在追擊敵人的過程中墜下山澗,摔破了頭,送回成都救治,結果不幸身亡。這件事對諸葛亮的打擊很大,因為這是很不吉利的事情——白髮人送黑髮人。再說像張苞這樣的年輕有為的將軍正是蜀漢正確急需緊缺的人才,劉備從鎮壓黃巾起義軍開始,不斷擴充實力,數十年間集中了一大批文臣武將,這是蜀漢政權得以建立的基礎,也是諸葛亮安漢興劉的資本,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文臣武將紛紛衰老、死亡,人才隊伍青黃不接,正在急需人才的時候張苞、關興子承父業到軍中效力,

這如同一場及時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蜀漢政權人才匱乏的問題,而且這些人都是蜀漢政權的老幹部子女,政治上非常過硬,業務上又很精通,是難得的人才,所以諸葛亮十分倚重他們,指望著依靠這些年輕人打出一片新天地,甚至於繼承自己的事業。但是戰爭很殘酷,張苞這員小將出師未捷身先死,諸葛亮失去了一個重要的依靠。所以他內心十分悲痛。其次,在諸葛亮這樣的道家人物眼裡,人的生死不僅是生命的開始和終結,更是上天對人類的暗示。張苞這樣的蜀漢政權的老幹部子女年紀輕輕就死去,說明上天不保佑蜀漢政權,這是蜀漢政權甚至整個漢王朝期數已盡的徵兆。所以諸葛亮在得知張苞傷重不治之後,不僅極為悲痛,而且口吐鮮血。諸葛亮這個以興復漢室為己任的政治家軍事家,隱隱的感到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了,覺得自己是在做一件違背天意的事情。所以才會有如此劇烈的反應。

諸葛亮對宇宙人生的敏銳幹汊河思考使他可以輕易地從一些司空見慣的生活小事看到社會發展的整體趨勢,所以在常人看來張苞之死這樣的事情是極為平常的,但在諸葛亮眼中這件事情包含的政治軍事甚至是天命的意義就太廣泛了太深刻了,所以他遭到了無比沉重的打擊。這就是聖哲和凡夫的區別。


江南不缺水


按照正史來說的話,張苞此人是英年早逝的,張飛死的時候張苞都已經去世多時了,所以肯定不存在所謂的諸葛亮哭張苞一說。所以此處應是按《三國演義》來提問的。

演義中,趙雲和張苞死的時候,諸葛亮都放聲大哭過,並非只哭了一人。

對於趙雲,其是蜀國老將,年輕時便縱橫天下,年老也能力斬五將,毋庸置疑是蜀國的第一代棟樑。諸葛亮聽說趙雲去世,和當年龐統去世時的感受應該是一致的,蜀國又喪失了一個棟樑人物了。

而對於張苞,在演義裡完全就是“小張飛”,驍勇善戰,可以說是蜀國二代人物裡面的佼佼者。他的喪世,是蜀國二代伐魏人才的湮沒開端。諸葛亮想到第二代人戰死沙場,尚不能克服中原,自然心中會無限懊惱。要知道孔明出山的時候,信心滿滿,還要其弟繼續躬耕,等待自己功成身退的那一天。可是結果卻是殘酷的,二代人物張苞死的時候,復興漢室卻仍然只是空談啊。所以無論是對於一員大將的損失,還是孔明心中的無奈,他都只得大哭一場。

在演義裡,張苞死,諸葛亮是吐出了血的,這一點似乎比哭趙雲更為嚴重。其實我覺得這是作者的一個伏筆,借哭張苞吐血來使諸葛亮染病,為最後病逝五丈原埋下伏筆。所以這兩處哭孰輕孰重,難說。

總結一下,趙雲的死,諸葛亮是哭第一代大將;張苞的死,諸葛亮是哭第二代大將。其實都是諸葛亮為不能克復中原流下的淚水。

(我是蜉蝣君,歡迎點贊和留言評論,歡迎加關注一起交流)


蜉蝣塵埃笑談天下


透過現象看本質,孔明這麼聰明的人,聽到張苞身死的消息吐血,肯定是想到了比趙雲下世更多不利於北伐的地方。

1張苞他姐可是皇后,劉嬋的枕邊人,弟弟打仗死了,姐姐能不恨諸葛亮嗎?這樣一來,皇后時不時在劉嬋耳邊吹吹風,後院不穩前方怎麼安心,黃皓在電視劇裡被塑造成小人阻礙北伐,一個宦官怎麼能有這麼大本事,留守的大臣蔣琬費禕向寵等等都不是傻子,怎麼不管管呢?那是黃皓有張皇后撐腰,大臣再厲害皇上的家事也不能說的。

2張苞確實勇武非凡,蜀國裡他這一代最能打的就是張苞,本來諸葛亮想的是讓姜維專門修煉智力的,張苞修煉武力,一文一武,張苞一死,姜維武力智力都要練,結果智力值就被鄧艾,鍾會超過了,要不評姜維的潛力智力練到97不成問題,還有一點武力智力,就和內功,外功一樣,練一會外功,練一會內功,等於都沒練兩個互相抵消了,所以後期姜維武力智力,都不如剛和蜀漢交鋒時數值高了。

3諸葛向來能掐會算,一有大將身亡就倒大旗,掉流星,互煞範克什麼的,可張苞死時他提前沒算出來,一聽到張苞亡故的消息時,就馬上預料到自己不會算了,這可壞了,以前靠預知能力,隔三差五說說過幾天能發生什麼事,手下人那是相當臣服,現在完了這以後不會算了沒人信了。

諸葛那腦子轉的一般人比不了,他一聽說張苞身死的消息肯定想到更多對北伐不利的地方,所以吐血。

上班中,想的不全面隨手寫寫,搞笑勿噴。


小夥子1983


劉備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的中生代將軍凋零殆盡;只剩下關興、張苞寥寥幾個;在中生代將軍中,能夠獨立領兵出戰的也只有張苞和關興了!

趙雲老將軍雖然英勇,是蜀漢的第一代將領中的佼佼者,壽終正寢,諸葛亮只是唏噓不已,在意料之中,而張苞是蜀漢的未來力量,他也是蜀漢為數不多的能夠媲美老一代關羽、張飛、趙雲的中生代將領。諸葛亮都不忍心用趙雲做先鋒,因為趙雲比他年齡還大,一眼就能看到人生的盡頭!

張苞的死,諸葛亮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其中心酸苦楚不言而喻。蜀國後期人才凋零,尤其是武將更稀缺;到了後期諸葛亮出征,廖化來做先鋒。張苞是張飛的兒子,是新一代的人才,更是一員猛將有頭腦的聽指揮的武將;

張苞武力可以媲美他老爸張飛。這麼年輕的人,是諸葛亮伐魏的得力干將,也是蜀國軍中難得的人才,他的死去,讓諸葛亮的軍事行動以及戰略安排大打折扣。尤其是北伐事業中,缺少武將。三國後期,不僅僅蜀國,魏國吳國同樣缺乏武將,老一輩名將一個個凋零,大家都要拼新生代。諸葛亮一個人獨挑蜀國大局,需要幫手,得力的幫手,尤其是猛將名將。失去張苞,所以諸葛亮痛哭中僅僅是個人感情,還有個人的壓力,蜀國的未來。

此外,張苞的姐姐是皇后——劉禪的皇后!張苞的死讓諸葛亮在政治上斷了一條臂膀!張苞作為劉備器重的中生代將軍,其政治影響力不可低估,張苞外能攻魏,內能震懾朝堂,在張苞時期劉禪身邊太監敢推薦美女蠱惑劉禪,早就被張苞劈了!(爬山去了,未完待魚)

一個人最孤獨的是無人能用,國家後繼無人,無人能夠理解你!如果張苞不死,諸葛亮北伐的先鋒肯定是張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