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的歷史小說家——熊召政

熊召政,著名作家,詩人。參過軍,下過鄉, 1973年,發表第一首長詩《獻給祖國的歌》,並和他的政治抒情詩《請舉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一起獲得全國首屆新詩獎。1999年開始相繼出版長篇歷史小說《張居正》四卷本,2005年更是憑藉《張居正》全票獲得當年茅盾文學獎。

熊召政寫過詩歌,投資過高爾夫球場,後又投入被認為是相當孤寂的長篇歷史小說的創作,他認為:“寫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他完成了詩人、商人和文人的多重身份的輕鬆糅合。他很自豪地說:“我不是個純粹的文人,我若完全以文人的心態出發,就寫不了張居正。我是文人的精神狀態,商人的生活狀態。”在小說家裡,他算是一個另類。

熊召政的長篇歷史小說有以下創作特點:


另類的歷史小說家——熊召政

一、在史實的基礎上進行歷史虛構

熊召政在創作歷史小說《張居正》前,花了數年的功夫研究張居正及明朝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的歷史,掌握了相當豐富翔實的史料。他認為,創作歷史小說,必須遵循歷史的真實,即典章制度的真實、風俗民情的真實、文化的真實。在史料基礎上,熊召政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進行文學虛構。比如隆慶皇帝死後,幼小的萬曆皇帝即位,首輔高拱被革職,張居正榮登首輔之位(第一卷《木蘭歌》主要描寫高拱與張居正之間的爭鬥)。這一歷史事實被熊召政放在了隆慶皇帝的靈堂裡來描寫,充分地表現了宮廷內風雲鉅變的形勢,也揭示了人物的內心。

二、塑造人物符合人性與人情

文學即人學。作者在歷史背景下,用筆寫下自己對人以及人性的理解。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充滿悲劇性格的文學形象張居正。正如金庸所說:“我欣賞《張居正》,因為作者選擇張居正這樣一個‘實事求是’不顧個人成敗決心為了國家,反對特權,打擊豪強,堅持制度與法治的人物,來抒寫他的真實遭遇和感情,並不勉強將他推入現實的框子裡,映射現實。”

三、作品中的憂患意識

熊召政認為朱元璋創立的明朝,整個國家的管理體制,對於今日的中國有明顯的參照意義。應該說,張居正在萬曆年間推行的萬曆新政,是拯救大明王朝的一劑良藥,然而在張居正去世後不久,不僅全家遭到迫害,新政也被徹底譭棄,這就為大明王朝的覆滅埋下了伏筆。張居正的悲劇結局,給人以發人深省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